- 给这本书评了4.0殷商的历史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81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 上古历史《殷商史》(125)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主题开始,选择上古历史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殷商史》,甲骨学泰斗胡厚宣先生主讲,遥远的殷商时代,也有一部甲金文字镌刻而成的信史!本书充分体现了著名甲骨学、古文字学专家胡厚宣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入的考释与阐述。1995 年,胡先生不幸辞世,其子胡振宇先生乃继承父业,历经数载踵事增华,终于完成了胡先生这部未竟之作。2、精彩内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夏代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 17 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 14 世纪中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前 11 世纪商王纣被周武王带同西南各族攻灭,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历时 600 年左右。商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甲骨文字的出土,殷墟发掘的成功,使得古代文献记载的许多殷商史事得以印证,殷商时代已是中国古代的信史。在殷墟甲骨文中,“殷” 字还没出现过,但是 “大邑商” 出现过不止一次。看来很显然,在盘庚迁殷之后,这个朝代的人仍以 “商” 称呼自己,“殷人” 则是商朝时代外面的人对于商朝人的称呼。殷人的先祖是契,他的称号叫做玄王。《国语・周语下》说:“玄王勤商,十四世而兴。”《荀子・成相》篇也说:“契玄王,生昭明。……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就是说殷商由契开始,到了第十四代,便是王天下的成汤。据王国维称,契居番,昭明迁砥石又迁于商,相土东迁泰山下又迁商丘,上甲微迁于殷又迁至商丘,成汤灭夏定都亳,是为八迁。王国维虽然凑足了八迁之数,但是连他自己也说:“上古之事,若存若亡。《世本》、《纪年》,亦未可尽信。” 可见他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后来殷人又有过五次迁徙,所谓 “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即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到盘庚时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是为五迁。殷商自成汤建国,中经盘庚迁殷,至武丁时期,通过对周围方国的频繁战争,疆域及势力影响空前扩大。《诗经・商颂・殷武》篇说到殷王的武功,有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的字句。《诗经・商颂・玄鸟》篇提及殷商之疆土,有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之说。殷商时代江西地区最为典型的是 “吴城文化”,吴城文化是以江西清江吴城遗址的发现而命名的一种青铜文化。1973 年起吴城遗址前后进行六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基本厘清吴城文化的面貌。同时通过对赣江流域、鄱阳湖地区古代文化遗址的调查及个别典型遗址的试掘,对吴城文化的相对年代、分布范围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其特点是有了阶级,有了剥削,有了私有财产制度,有了维护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统治压迫的国家机器。其代表国家的统治者则称王。三代以前,有所谓 “三皇五帝”,其说始见《周礼》。《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周礼》成书于战国,那时正当列国僭号称王称帝,后来秦议帝号,又采用皇帝之称,三代以前所谓 “三皇五帝” 的称号,就是在这时候根据人们的理想所追名的。《荀子・正论篇》说:“能用天下之谓王。” 又说:“令行于诸夏之国谓之王。” 又《王制篇》说:“臣诸侯者王。” 申子说:“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战国策・秦策》说:“夫植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意思是说能够专擅独行于天下部落之国的,才算得是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