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有点挑战底线哦
这本书能在这出版,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我老家里还有这本实体书呢。挑了里面重点情节翻了翻,果然少了许多的细节铺陈,对这些残酷和真实的感受就会弱得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是也没办法呀,合法合规还是最重要的底线。校园霸凌、虐杀、分尸、家暴、变态、父亲常年 X 侵未成年女儿、死者有儿童、未成年犯罪、媒体诱导舆论、质疑法律合理性、警察沦为政客的保镖、平民化身暴徒冲击警局打伤警察…… 触碰底线的部分好像多了点😂。作者想写凶手是如何成为精神异常者,要走进凶手的精神世界,那么她所遭受的父亲的侵害和控制就非常重要 —— 描绘那些细节,是为了透出更深层的痛苦,让读者更理解这种伤害;要明白凶手如何一步步 “异变”(姑且用这个词),她小时候虐待动物的细节就是其外化的表现。而作者想写这个,不仅仅只是要说人的成长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还是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另一个问题 —— 精神异常者在犯罪后,是否应该受到司法保护?在 “青蛙男” 出现以后,当地市民是如何一步步失控的,这背后涵盖了人性、政治体制、人伦人权等深刻的问题。普通民众的心情,从失控到暴乱;需要通过描绘凶手手法之残忍且与一般连环命案之不同、连环杀人案带来的氛围之恐怖来渲染,逐渐推进这种崩坏过程。这里也涉及人性探讨 —— 看似正常的人在极端环境下可以疯狂到何等地步?他们的 “正常” 和凶手的 “不正常” 之间又有多少距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后一行令人吃惊自康德说出:“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 的人道主义箴言约有三百余年。人成为手段和工具的现象至今也屡见不鲜。无数卑微打工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连续 “杀人鬼” 青蛙男》这本书里,人就被当成了工具使用,不管是被害者还是加害者,都有更大的手出现在他们脑后提线。最后一句让我感觉后脑勺的头发刚被秋风给剃了 — 嗖嗖发冷。其实,没有读到的最后时候,我就已开始泪流满面,这本书值得五星好评。## 十分精彩的小说《连续 “杀人鬼” 青蛙男》讲的故事十分精彩,灰暗的少年、癫狂的少女、接连发生的命案、幼稚到残忍的天真、一触即发的恶念、埋藏在微笑面具后的凶器…… 故事从一个想要扬名的新手县警古手川的视角展开,他有自己的晦暗过去和隐藏的暴力因子,埼玉县(这个让人想起一拳超人和蜡笔小新)的名字不断发生惨案,且现场留下了将人视为 “青蛙” 的纸片。凶手似乎将人看作了玩具,玩腻了就丢掉、挤坏、拆掉、烧掉…… 本书作者是日本作家中山七里,1961 年出生的人气推理作家。作者自述:在写《连续杀人鬼青蛙男》时,我自己设定了几个要超越的门槛:一口气读完、情节大逆转、最后一行必定让人吃惊。(摘自《推理小说杂志》)嗯,除了一口气读完(我读的中间去吃了碗螺蛳粉)这个目标外,作者的其他目标都达到了。作者不仅写精彩的情节,也写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城市发展不均衡、媒体过分暴露信息、网络时代已被煽动的网友、精神病患犯罪问题的治理缺陷、家庭暴力对孩童心理影响等等十分现实主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仅仅提一下就搁置,而是让问题凝结成团、紧密关联、环环相扣,推动者剧情不可阻挡地前行,也让新手县警遭遇不少危机。作者不仅能写精炼的对话、到位的氛围,也能写精彩的打斗场景。一拳一脚、真刀真枪的对打场景,甚至感觉透过文字,故事里的血都溅到读者脸上了。## 一个月度过七份人生本书目录从 12 月 1 日开始到 12 月 30 日为结尾,没有前言与后记,开篇开得措手不及,结尾也结得余韵无穷。其实在读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暗暗疑惑过作者的故弄玄虚和过分残忍。有一部分内容真的看得人绝望。一点点温情的火苗也会被泼灭,那些遭遇的伤害作者写得也像他写的武戏一样,像是刀刻在心头一般,一举一动的细节都让人难忘到恶心。纵使很久之后我忘记了本书的细节和主旨,也会记得那些被伤害的。故事出现的女性,像是花、或者夏日往昔的回忆,脆弱易被操控,也隐藏着让人不堪揣测的寓意。这本书时间跨度是一个月,却写尽了七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们花两个小时,看了他们七人的一月切片。血泪在文字间不断渗出,但愿我们也能因此汲取教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能复仇的是神明,不是人类这部是日本人气推理作家中山七里的作品小说分为五卷,以时间为轴推进,从十二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日这部小说全文充斥着反差,凶手留在现场的线索表现出来的 “幼儿性”,无法找到一丁点关于凶手身份线索的 “高智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通过被害人的身份调查,无法找到几名被害人的交集,职业、年龄都相距甚远,二十多岁的公司职员,七十多岁的退休老人,十几岁的小学生,四十多岁的律师。最终,也是搜查一课的班长渡濑 “脑洞大开”,才确定凶手是按照日文中的 “五十音顺序” 来杀害被害人的。而这,又再一次体现了 “幼儿性”,因为只有幼儿才只会使用五十音,年龄稍微大一些的都会使用汉字或罗马音而就是这种 “幼儿性”,却把社会推入了不安的深渊。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谁会成为被害者,导致人们极度不安,白天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晚上甚至都不敢出门,尤其是按照五十音顺序,名字是下一个音的人。最后甚至聚集起来化作暴徒,攻击了警察局,几乎将事态推向了无政府的状态仅用了一个 “幼儿性” 就几乎将一个城市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不愧是日本近年来甚受瞩目的小说家这部小说中也体现出了作为警察的一些坚持,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角班长渡濑和队员古手川的对话之中。当古手川问到,如果逮捕的犯人是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根据法律规定,并没有办法按照正常人审判,那抓犯人还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渡濑很是坚定的回答,“起诉是检察官的工作,我们的任务是抓到犯人。再说,即便犯人没被判有罪,逮捕本身就已经保护了大家的安宁,光这一点也意义重大,绝对不是什么虚无的工作。” 当明知凶手是谁却苦于没有证据逮捕的时候,古手川几乎崩溃,渡濑劝慰道,“心很疼吧?你要好好记得这份疼痛。只要你还当刑警一天,就绝对不能忘记这种痛苦。听好了。不是为了奖章或者自我满足,你要为了那些让你流泪的人战斗。不管是手铐还是手枪,都不是被高层赐予的,是弱势群体和无法发声的群体交给你的。只要你没有忘记这些,就不会犯下让自己无法原谅的过错。就算会因此受罪、被背叛、被报复,或许看上去很蠢,但绝不是耻辱。” 这部小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切换内容的时候,往往让人无法察觉,只有在读了一部分后,突然发现与前文内容不同,再翻回去找切换点的时候,还加深了前文和后文的印象,非常有意思的设定小说中会有一些倒叙的部分,很明显就是造成凶手性格扭曲的成长经历,只是因为姓名的问题,并不能确定凶手是谁小说中,尤其是后半部分,设置了很多的反转,每次都是关键性,或者说是颠覆性的反转。每当以为找到了凶手,一个反转就颠覆了之前的一切,而且这些反转,不是突然出现,而是会有一些细节在前文中出现,就好像堤坝上的小漏洞,开始并不明显,一旦引发,就会一溃千里,而这种反转,作者设置了不止一个,可以说看的畅快淋漓这部小说先是扑朔迷离,然后解开案件,最后接连反转,非常过瘾,推荐阅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最后一层底的必要性最后一重反转真的有必要吗,中山七里这本书,是今年与《红莲馆》一并被炒热的、被各大号推荐的书。在日式推理小说产出不足的局面中,有这种公认的好作品确实让人感动。依稀记得上一本这个推广力度的是仓知淳的《星降山庄杀人事件》,再往前就是今村昌宏的《尸人馆迷案》,不同的是后两者皆为密室类本格推理,而本书所属的是社会派推理。回到书籍本身,其实谜底和诡计在书尾已经猜到了,得益于自身稍微有一点日语基础。也是因为今年刚复习过《心理罪 5:城市之光》和《心理罪 3:教化场》,诡计如出一辙,以至于让我觉得最后一重反转似乎站不住脚,有些牵强,似乎是为了最后一个底特意准备的。但故事架构很好,社会派所要彰显的道理已经表述的很好了,不考虑最后一层地推进的太急的话,是一本好作品。其他想象:读的过程中一些桥段让我想起了横山秀夫的《64》,感叹日本是一个奇特的国家,人可以攻击警察,警察也有犯罪的可能,就这样混乱。不知道人民的崇拜是什么,或者说崇拜是我强行赋予的一个虚妄意象。日式推理有其浓郁的地域性。以前喜欢看恐怖片,各国均有明显特色。美国是猎奇,泰国讲究恩怨、韩国喜欢以暴制暴,日本则注重人的完整性。不仅是肌体上的完整性,更是精神上、行为上的完整性,大概也与这个民族的特性有关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