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法想象

    纪实文章,里面的内容绝对是超级机密,不可思议的这样的书能够发表。所以读书能增长见识,在聚焦一起核导弹发射井的事故为中心,把美国有原子弹起,对原子弹的掌控进行的角力。六七十年来核武器没有发生意外爆炸真的是运气。核战争实际就在身边,现在还是没能消除。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仅仅是讲述核武器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一个不会发声的扳手套筒,一枚发动机加注了燃料的带着核弹头的导弹,一座深藏地下几十米的发射井。士兵检查导弹,扳手套筒叛逆脱落砸向底部的发动机。发动机壳破裂,燃料泄露,然后,然后,然后,爆炸、爆炸、再爆炸,发射井废了,弹体飞出井,核弹头横飞落地没被引爆。一次意外的高危险技术系统出现的事故,展现给我们两大阵营对立下的冷战时代场景。绝对是一次高危险技术系统(核武器)知识的普及,所讲述内容,很多是我这个在火箭军(前身是第二炮兵)服役十七年都没能知晓的秘密,真是大开眼界。作者对于人们面对规模巨大、组成复杂,高危险技术系统,做出的指挥、控制,对于这种系统出现的种种意外的认知思维,对于人类的自身愿望与实际可能,都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引人思考。小假期,不远行,跟随作者探索发现这个世界精彩又残酷严峻的过往和现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世界,原来曾经如此,是我们都不曾想象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虚构核弹危机

        好书,本书核心主题之一就是人类所有努力的易错性,非虚构纪实作品是西方作品的长处,本书也是延续此类特点,故事主线是 40 年前美国阿肯色州大马士革镇当时最大的战略核导弹(炸弹当量约等于二战中全部投下炸弹总和的三倍),操作工人在一个小检查中导弹顶部安全帽套筒(螺丝帽)脱落,掉到发射井底部,弹溅起来撞破导弹下部燃料外壳,使得压缩燃料气体渗漏,几百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各种误操作无程序指挥,后期去处理事故的人打开通风口造成大爆炸,万幸的是核弹没有爆炸。B 站上有此事故的全景纪录片但书比纪录片精彩 10 倍,作者如惊悚小说般的描述,穿插介绍核武器发展过程,如美国对德国轰炸有选择避开平民,而对日本人被认为是劣等民族,从开始的燃烧弹轰炸到最后的两颗原子弹。美国战后 40 年历次解密的相关核弹的事故,从核弹随轰炸机坠毁到核引信错寄到台湾置放两年之久,反映核武库保管的混乱。详细介绍了苏美两国在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一直到 91 年苏联解体。目前美国拥有约 4650 枚核武,未来 20 年维护费用就要 1800 亿美元,俄罗斯应该有相同数量的核武器,中国被认为拥有 240 件核武,印度有 100 枚,近期日本的核废水都沸沸扬扬,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都是看似不可能出现的错误,最终量成大祸。而核武器如何保管布置都是国家机密,因为核平衡让世界和平近 80 年,但书中描述也提醒核大国,我们不应为自己的技术而心存安慰,而应该尽最大努力去确保核武器不会发生意外,失误或因误判而爆炸,记得小时候珍宝岛事件,学习防止核爆演习挖防空洞,窗户上贴米字,50 年前的事情距离现代年轻人已经遥远,有人还在叫嚣发展核武,应该看看此书,保管都是大问题。本书也是很好的防灾警示的教材,大家都低估了官僚主义的危害,这次疫情美国的国家应对就反映出弊端,而核武器并不是在美国一个国家,全世界还有那么多的核武国家,细思极恐,只能为和平祈祷。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指挥与控制:核武器、大马士革事故和安全假象

          每一次危机或大事件发生时,都能看到不同人之人性的一次的放大,只是有的人关于善有的人关于恶。核武器构造的威慑和平是一种撒旦统治下的平衡。是对人类自诩聪明的嘲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混乱到有序

            很难想象,核弹的管理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混乱不堪,没有章法,万幸的是发射塔中的核弹头没有爆。如果爆了都不知道作者还能不能写这本书~任何一个现在看似完美的系统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不要怕改变,也不要害怕变革,更加不要拍脑袋做决策,权衡利弊思危而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指挥与控制》

              是一本关于控制核武器之努力的书,所谓控制核武器,就是保证它不会被意外地、错误地或者通过其他未经授权的手段发射出去。书中所做出的强调并不是着眼于军控条约背后的高层外交,而是关注那些指导了美国核武库管理近七十年的作业程序和思维定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核导弹事故的启发:概率思维

                本书通过讲述过大马士革核导弹事故,带我们了解美国核武器的前世今生,揭示了核武器的安全假象。本书揭开了我们世界残酷的另一面。发射井中的核导弹,就在暗处,冷冷地凝视着我们。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追求的一切,我们珍视的一切:家庭、亲情、爱情、事业、理想,都在这种冷冷的凝视之下。它随时可以毁灭这一切,只要发出一个信号,只要按下一个按钮。10 枚氢弹,就可以毁灭整个英国。然而最幸运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2. 本书提醒我们:人类已经多次与核战争、核灾难擦肩而过。1968 年一架 B52 携带 4 枚氢弹执行任务时,机舱起火,飞机坠落爆炸,4 枚氢弹外层高爆炸药被引爆,幸运的是氢弹内核没有被引爆。1950-1968 年间,有 13 起类似级别的重大核武器事故。1980 年大马士革事故也属于这样一起严重事故。而事故的起源却是一件小事,维护人员不慎掉落了一个套筒,套筒反弹,砸中导弹的燃料箱,造成泄漏,最终引发了导弹的爆炸。万幸的是,核弹头没有被引爆。3. 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概率思维。当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再加上人的易错性,系统必然会出问题。虽然专家估计,由于技术原因,核武器发生意外爆炸的概率仅 1/100 万。如果考虑到人的易错性,发生意外爆炸的概率可能会升到 1/10 万。自 1945 年,美国共制造了约 7 万件核武器。如此算来,发生意外核爆炸的概率已经高得吓人了。一个小概率事件叠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人的易错性以及大的数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总之,对于复杂系统,对于小概率事件,始终要保持敬畏和谦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了解冷战的一个新视角,像素级再现核导弹发射井事故,面对一种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威胁的武器或者技术,一个微小的风险就能带来系统性的危机,从潘多拉魔盒打开那一瞬间就把命运交给了运气,控制与失控是一种生态展现。然而,对未知边界的探索和执着,正是我们的宿命之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核武器的运用

                    核武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核能从诞生以来,被人利用在各个方面,包括核电站和军事方面。至于我们所熟悉的核弹,核潜艇之类的事物,也是基于过去各国拥有的核武器以及所使用的历史来展示,人使用技术的种种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产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彩,刺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历史有很多如果

                        核战争距离这个地球真的挺近的,有过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可能就是那么几个人的决定,转瞬之间。同时核安全也是不断完善的学科,设备流程技术体系… 都在为足够的安全冗余做保障。核电站项目里安全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生命线,这样的价值观是很多其它项目和行业所不具备的,也是对历史的敬畏积累形成的印记。希望核安全,也希望核能大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核武器控制全面观

                          原以为被严密监管,万无一失,处于绝对控制之中的核武器,居然存在这么多事故隐患。从一次火箭燃料泄露事故说起,作者将核武器前几十年的发展史梳理了一遍,的确令人大开眼界。但过于冗长了,简练些会好一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关于美国核武器的极其清晰且详细的新历史……引人注目。

                            📖书名:指挥与控制:核武器、大马士革事故与安全假象️作者:【美】艾里克・施洛瑟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自 1945 年 7 月 16 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以来,人们就做出了诸多努力要对核武器施加某种控制,施洛瑟的这本书就是关于此种努力的优秀的新闻调查作品。通过信息管理的奇迹,施洛瑟综合了海量的档案资料,包括政府报告、科研论文,以及关于核武器的大量历史性和论争性文献,并将其转化为涵盖了五十多年科学和政治变革的清晰叙事。非虚构作品就该这么写。🌟 核武器必须被小心谨慎地对待,但事实上并非总是如此。在谈到美国核武库历史上的惨痛事故时,施洛瑟将其中的一件进行了详细的戏剧化处理,即 1980 年一枚泰坦 - 2 导弹的爆炸。🌟 施洛瑟的书读起来就像惊悚小说,但他的写作手法精妙,研究充分且结构恰当。能做到这一点,他要么是能整合大量复杂信息的天才,要么是他写书的时候下了巨大的功夫。你可能觉得核末日的前景读起来不会让人愉悦,但施洛瑟做到了让人手不释卷。🌟 《指挥与控制》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最让人夜不能寐的图书之一;而在这些书中,它肯定也算得上顶尖的。它的观点拥有无可争议的正确性,而且本书极具可读性。…… 施洛瑟竭尽全力做到了新闻业所能做到的最好:他花了许多年时间进行研究、采访、理解和反思,成果极具重要性。🌟 危机四伏而又引人入胜…… 施洛瑟娴熟地将核武器安全的科学知识和政治结合在一起…… 关于导弹发射井之意外的故事,其节奏、快感和技术细节,就像一季《反恐 24 小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套筒引发的核武器事故

                              核武器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它们都应该被处于最严密最安全的控制与指挥之下。最近日本排放核废水的事件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核弹头这块的管理是否绝对安全呢?《指挥与控制》的作者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这个故事。       整个故事在我看来是由两条主线交织在一起,这两条主线一大一小,大的是讲美国核战略的发展,小的就是发生在 1980 年 9 月 18 日的那个核事故。这两条主线在小说中相互交替,给读者呈现的既有宏观层面的核战略的描述,也有大马士革核事故当天细节的刻画。       从核弹被研制出来后,美国主流的政策思想就是希望能保持核威慑,希望能拥有最大,最多,最好的核武器 —"导弹的象征意义比军事用途更加重",在核威慑的国家战略的指引下,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开始扩张,在脆弱的预警系统下,这样的扩张就不可避免地将两个国家推到了核战边缘。这个核战略本身又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养虎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反噬的隐患。大量的核弹被制造出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随之相伴相生,在这个困境中,"我们只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因为任何一次核事故都可能引发一次百万人死亡的结局。但在平衡国际关系还是要核安全的选择面前,美国依然选择了 "平衡" 用实力求和平。      俗话说的好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在一次次的核隐患发生之后,幸运的女神不再眷顾,1980 年 9 月 18 日,在一次常规的维护作业中,一个 9 磅重的套筒从 70 英尺高的维修平台上掉落,砸在了泰坦 - 2 导弹的支撑环上,并弹起击破了导弹的燃料箱。一场试图拯救核弹爆炸的行动由此展开。—"在复杂的系统面前,人的易错性和技术的复杂性交互作用,往往能够导致灾难" 作者按 扩展阅读:纪录片 《指挥与控制。美国本土核武事故》 bilibili 推荐人 得到用户 吴于勤 老师得到电子书《午夜将至》纪录片 《古巴导弹危机》bilibili 得到电子书《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或关注我的清单 - 核安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危机四伏,核武器的保护措施有些差,不管怎么说,巨大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危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面对安全,敬畏、勇气和运气

                                  事件过程和尾声很精彩,有揭密,有惊喜,政治部分有些冗长。对于核武器这种极为复杂又极为严苛要求的系统,我们能做的除了积极努力的面对外。就只有气敬畏、勇气、和运气。愿好运与我们同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作者极其严谨,几乎所有细节都有据可查。内容包涵军事,政治,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揭秘了核武器这个生活中难以见到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与介绍古巴导弹危机的《午夜降至》算是已知关于核战争最详实的两本书了。读完后都不禁倒吸几口凉气,自核武器发明后,整个人类文明之所以还未爆发大规模核战争,并非武器设计的多么精密、指挥控制系统多么完善、战略决策多么理智,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机缘巧合的运气叠加。这种运气能否在未来延续,无人知晓。只有全球范围的削减核武器,防止核技术扩散,才可能真正避免人类的自我毁灭。可惜部分的拥核国家仍在不多扩展自己的核武库,寄希望不惜核战的决心作为战略威慑,以维护所谓政权的稳定,实属人类悲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战争从未远离过我们!

                                        此书详细介绍了二战时期美国投向日本广岛、长崎两个原子弹的始末,详细介绍了人类致力于开发核武器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艰难历程,详细介绍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强强对话,详细介绍了美国内部关于核武器掌握在谁手中的博弈。我之前一直以为世界大体上是和平的,看过此书后才知道,和平只是表面上的,暗地里暗潮涌动,冷战时期,美军的雷达甚至将月亮升起的信号误以为是苏联导弹携带核弹来袭而准备召开攻击苏联军事力量和城市的核报复。那么,时至今日,鼓吹世界和平的人们又怎么能够确定在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里没有核弹正在瞄准着我们呢?珍惜眼前人,珍惜身边事,努力奋斗,强大自我,始终心怀忧患意识,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核武器让人类安全变得极其脆弱

                                          这是一本介绍有关核武器安全的书。读完之后,真的是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原来核安全事故竟是那么如此的频繁多发,在美国的历史上,核武器发生的安全事故花样繁多,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有操作失误的,有机器失灵的,有飞机故障或坠毁的。核弹头有摔碎的、有溶解的,有钻地的、有入海的,每一次事故离核聚变爆炸都是千钧一发,而且面对事故,所有的指挥和控制都几乎失灵,所有的挽救措施也几乎都是徒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特别是中苏冷战时期,大搞军备竞赛,美苏两国竞相发展核武器,有好几次,因为防御系系统误报,核大战几乎是一触即发,否则地球也许已经被毁灭好几轮了。截至目前,人类之所以还没有毁于核灾难,并非是因为人类掌握了核武器的安全控制措施,仅仅是人类的运气在起作用。人类并不珍惜自己,万幸的是,人类还是个幸运儿。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很多人都忽视了科技的另一面,即对人类安全的吞噬,汽车的发明带来了交通的便利,然而人们对于每年交通事故,导致数十万人的死亡,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火药和枪弹发明以来,人类的战争模式迅速升级换代,杀戮和死亡人的规模屡创新高。对于并不太理性的人类来说,要想把科技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简直比登天还难!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只要可能发生的,它一定会发生。这个定律在维护核安全方面也是成立的。任何安全隐患并不因他的后果极其严重,就不会发生。上世纪 80 年代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及前几年日本发生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深刻的惊醒和教训。可以说,人类掌握了核技术,无异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魔鬼随时可能张牙舞爪,吞噬人类,吞噬地球。对人类来说,核武器的指挥与控制的确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靠核威慑来防止核战争的发生,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仅仅是核安全事故就让人防不胜防。自从核武器诞生以后,生存还是毁灭,的确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人们在辛辛苦苦创造的这个美丽的世界,人类引以为自豪的地球文明,实在是太脆弱了,它不是掌控在某一个掌权者的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就是掌控在一个操作者的疏忽大意之中。     在应对人类的核安全危机之中,没有一个国家能置之事外,没有一个人能袖手旁观。唯有全人类共同携起手来,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消除隔阂,消除战争,携起手来,共创和平才是解决之道。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作为科学家,我们必须不断警告人们这些武器的危险性,我们要努力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他们的政府意识到,除非他们改变相互间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在形成一个安全的未来中所担负的责任;否则这些武器必然造成无法形容的灾难。”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