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争的胜利在于底层动员

    看到一幅照片:一个巴勒斯坦少年在捡拾母亲被炸得残碎的尸体,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肯定是个哈马斯,当去年 10 月 7 日 攻击以色列的哈马斯是抱着死士的决心,当以色列军队进入加沙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虽然现在以色列宣布的战损比 1:20,可对于 1400 万巴勒斯坦人(加沙 210 万)以色列在战略上已经失败了。这也是美国在伊拉克特别是阿富汗失败的原因。阿富汗号称 “帝国坟场” 先后英苏美都狼狈撤退,不是因为阿富汗军事强,而是阿富汗土地贫瘠,多部族混居的乡村业态,城市精英只占少部分,外来政权对本地统治没有抓手,城市买办精英完全需要外来供养,游牧民族的侵略完全是赔本的买卖。说回本书,作者盖伊・萨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他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 1942 年 17 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 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到战败时因为他父亲是法国人,他也会说法语,没有被当成战俘,当成解放战士回家加入法军,逃过劫难。也正是这种局外人属性,让作者以旁观者视角记录战争过程,而刚踏入的战场基辅,哈尔科夫就是现在俄乌战场,当时的苏德战场,对现在的中国人看二战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的热兵器版。全书记录残酷的战争,细节的纪录片式的描述是欧美文学的优点,可战争的正义性判别永远是西方的 Bug,底层士兵永远处于雇佣兵状态,打仗如同上班,想着的是赶快下班去休假。书中不会检讨德军侵略的非正义性,面对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动员起来的苏军,只能悲鸣:「俄国士兵被一种盲目的英雄主义和勇敢所充斥,哪怕他们同志的尸体是整整一座山也不能挡住他们的前进。我们成千上万的人战死在了乌克兰辽阔的平原上。」

      3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士兵视角的战争

      就像是萨杰把摄像机支在现场,血肉、腐臭、眼泪、恐惧扑面而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灰色到底是一个弄脏了的白,还是一个被漂洗了的黑?

        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语言的朴素甚至让人感到一些贫瘠。但随着作者的经历,文字显得那么力不从心,战争的残忍令人生畏、愤怒、叹息、无奈、绝望。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鲜有失败者的话语权。但无论哪里的战争,虚伪和谎言的伎俩都是一样的。人性的丑恶和凶残在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战胜国有多少优越性和正义可言?读这本书的初衷,想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窥探人性和思想。可被送去前线的士兵们,许多不属于任何党派,他们都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不能期待在这个年龄的人,对世界有多少 “正确” 的判断,他们绝大多数人再也没能从战场回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是灰色。作者说,“应该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去阅读战争,这样你就会记住那些和平年代里的忧虑和烦恼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愿人类少些互相杀戮和暴力,愿世界和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遗忘的士兵》

          本书是萨杰的回忆录,通过本书我们能了解盖伊・萨杰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在他的笔下,战争如何一步步夺走了人的友情、爱情、对国家的信念、对他人的同情,乃至于想象和希望美好生活的能力。为什么这本书的书名叫做 “被遗忘的士兵”?因为普通士兵这个视角在我们传统的历史著作里面就是缺席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分析二战来龙去脉的书,记录二战详细过程的书,对纳粹进行道德审判的书。但我们极少看到一本书,它能客观平实地告诉我们纳粹一方的普通士兵怎么想。我们越是读它,越能感受到普通人一生所珍重的种种价值,友情、爱情、忠诚、对国家的信念,在大人物的棋盘上一文不值。大人物决策一旦失误,普通人却要为此承担一生的重负。大人物只见一将功成波澜壮阔,不见如萨杰一样的普通人成万千枯骨。所以萨杰说只有这样的人能读懂他写的战争史 —— 他们在读这些历史的时候能会心地微笑,他们为自己正常地活着而感到庆幸。苏德战场离我们有三千公里的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离我们也已经过去了七十年。阅读战争并且还庆幸我们活着,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我可以借用一下古希腊悲剧的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时代,观看悲剧表演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台上戏剧中的主角所遭遇的巨大惨事,也许台下的普通人一辈子也遭遇不到。然而,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他们在痛苦面前的选择却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质面貌 —— 活着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战士。因此,观赏悲剧是一种宣泄,同情剧中人物也就是同情我们自己。我们同情被遗忘的士兵萨杰,也就是在同情每一个在时代和命运面前身不由己的,我们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思考与反思

            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 90 后来说,战争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看的战争片,又太热血了,总让人感觉出生在战争年代的话要一定要上战场为国争光。  看完本书才发现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摧残;作者把我拉到战争的场景中,我知道,如果是我可能早就死了,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福,尤其是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内心是多么的骄傲。我不希望发生战争,愿世界和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被遗忘的士兵

              《被遗忘的士兵》          一场雪崩,有人会分析雪崩的原因,有人会记载雪崩的过程,有人会描绘雪崩的场景,有人会同情受难者,有人会歌颂救灾的人们,唯独不会有人去体会在雪崩中被裹挟的雪花的感受。故事和记载总是喜欢围绕着伟大的胜利者、邪恶的领导者和凄苦的受难者来描绘和展开,仿佛卑微失败者的回忆、恐惧和情感是值得甚至是不应该被铭记的。雪花或许并不无辜,但它的的确确也是雪崩的参与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这篇回忆里,伤痛当然是沉重的。那个我正在因为什么是青 “” 春而迷茫的年龄,萨杰却经历着战争,死亡,恐惧和绝望。不明所以的战斗,无法避免的伤痛,遥遥无期的归 “” 期… 同时,也看到阳光,生命的力量。无论身处的环境是何等的艰苦,依然能感受到头顶的蓝天,柔和的阳光,和煦的春风。面对死亡时的逃亡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是懦弱的,承担着伤痛活下去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就像文中描述:最后躺在草地上起来后,看到被压的凌乱的小草慢慢支楞起来,有些叶子已经枯萎,但还是有小草正在生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二战时期一个普通德军士兵的记录,战争的恐怖跃然纸上。和平岁月日久,有些人忘记了战争的恐怖,把战争浪漫化,这是极其愚蠢和不可原谅的。摘录几段文中的描写●作者最好的朋友在战斗中阵亡我将我的朋友扶起坐在了座位上,我自己则开始祈求上天能够救活他。但是他的身体却陡然靠向了车厢的另一侧。恩斯特死了!他死了!妈妈!帮帮我!我在惊恐之中靠在了车门上,任凭自己浑身无力地颤抖着。我现在试图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一切只是一个噩梦而已。当木然地坐着思考时,我还远远没有了解战争无法用人类言语描述的恐怖。我试图忘掉这个噩梦并梦想着生活中种种美好的事物。但现在我的双眼看到的只是我脚上沾满泥浆的靴子。●德军撤退过程中渡过第聂伯河岸上依旧没有停歇的惨叫声让我们从河里爬了上来,试图跑去照顾那些重伤员,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照顾的重伤员,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人类的言语无法描述的恐怖。我们在那里开枪打死了许多被坦克轧得稀烂的奄奄一息的士兵,只是想让他们从这种可怕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虽然有明文规定禁止这种 “安乐死”。●德军撤退到乌克兰这片乌克兰的原野上到处都是一些快被饿死的德国士兵,他们像僵尸一般跌跌撞撞地走着,到处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他们有些人只是呆呆地坐在一个地方,一直到太阳落山。接着几辆俄国追击部队的装甲车开了过来,它们向那些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的人群用机枪扫射着,完事之后,便向后调转车头离开了。●战争后期德国本土上的败退一大群人在一个大楼面前涌动了起来。从大楼里飘出来一股稀粥淡淡的香味,潮水一般的人们此刻已经将那里挤得水泄不通,并不断地跺着脚取暖。他们跺在石板上的脚步声听起来就像是一阵阵沉闷的鼓点。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小孩是这里最可怜的。许多这样的儿童在逃亡的路上死去了,他们现在已经不再喊着自己的妈妈了,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这些小孩子还没有到懂事的年纪,他们脸上的泪水已经结成了一串串的冰珠,他们的样子是这场战争里我看到过的最凄惨的景象之一。我们试图将他们聚拢在煮稀粥的大锅边,这样他们能够感到一些温暖。我们试图询问这些孩子的情况,但是他们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看着我们。●败退过程中一个婴儿的出生这个小小的婴儿微弱的哭声几乎完全被外面传来的爆炸声所湮没了。接着我们又回到了熊熊燃烧的大街上。为了孩子的权益,我们大家都祈愿他在达到参军的年纪之前就死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难以承受!

                    身处战争中,个人、国家,人类都变得身不由己,由着人性的弱点驱动躯体走向绝望、毁灭,无论是胜方、败方,惨烈之后人性变得扭曲,秩序已然毁灭呢,末日般的虚无极大摧残着每个个体、民族、国家、人类。小小的蓝色星球,无知吵闹的渺小人类上演一曲曲闹剧,周而复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久远的记忆里,哪个和泥巴的小孩儿没有观察过蚂蚁群打架,混战的双方捉对厮杀,咬出一个个断头残躯,生物学意义上的你死我活不知有没有仇恨的基因,也不知有没有弥漫过恐惧的情绪,更不知有没有引起上帝的怜悯。长大后,除了后发的一点点密集不适外,对于观察者的记忆也只是好奇加上好玩。曾几何时,两军对垒在评书艺术家的绘声绘色里是数员大将轮番上阵,随着人头落地以及那个马上之人的大刀或长矛一挥,胜败便有了各自归属。战争成为不经事少年径向模仿的游戏,成为对英雄的仰慕,甚至成为歌颂的艺术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不过是其中最凄惨静态画面的一幅,人相食更不过是一句不忍展开的抽象。回溯两千多年,战争是墨子与公输班的嘴仗,是宋襄公的迂腐或高贵,是楚河汉界上大人物的你来我往,是周郎的小乔初嫁,是玄武门射出的一箭,是徐达常遇春的孤独寂寞;当然,也是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的巅峰对决,也是汉尼拔的穷途末路和凯撒在卢比孔河上的骄傲一跨,还是一个个教皇和国王煽动起来的十字东征。然而,士兵们已被遗忘。他们已不是贵族,变成了一只只没有自我意识的工蚁,是深闺梦里模糊不清的群像,是成就众多英雄的陪衬者。盖伊萨杰就是这不计其数的士兵中的一个,从波兰的集训营到明斯克、别尔戈罗德、乌克兰大草原、科诺托普、顿河与第聂伯河防线、美迈尔,这一个个记不清理不顺的地名标志,从运输兵到大德意志师的一线战斗人员到战俘再到成为法国的士兵,一路上上帝的背影与他同在,那个对阵双方共同跪拜的 GOD 一定是打了一会儿盹,竟然让他奇迹般活了下来。他确实是幸运地,他与死亡拥抱着走了过来,可还有多少文字可能比他更优秀的同伴已经没有机会记录下那些麻木的春夏秋冬。他用断头、残肢、内脏、鲜血、肉块、恶臭以及恐惧、迷茫、沉默、尖叫、毫无来由的大笑、无声的哭泣这些生物学、精神学以及感官上的概念重新定义了人类,以至于有时候你会不得不望一眼窗外安慰一下自己以为他只是做了一场噩梦。他记下了太多太多的人,唯一想遗忘的就是自己,那个曾经作为士兵的盖伊萨杰。而那种透过文字迎面袭来的寒气也不得不让读者痛苦地认识到,这不是梦。他有一个德国母亲,还有一个法国父亲,他讲一口流利的法国味很浓的德语,法国话说的结结巴巴,这或许是他起初对德国认同的结果或原因,并且那时的法国已是维希政权,“法” 德或许还被称作并肩的战友。一战后的德国领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概这个来自阿尔萨斯的不满 17 岁的小伙子真的不知道属于哪一个 “我们”。所以,问题就是,他到底为谁而战?他为什么要参战?又是谁要打仗?为什么要有战争?他有没有选择退出的权力?他们果然一方是正义一方是无道如此简单的二分吗?还有就像译者所问的,是谁造就了德国德意志民族复兴主义狂热势力的温床?两头发情的公鹿为了繁衍的权利彼此亮一亮头上的坚角,象征性地顶上两三个回合,一方默默离开;衰老的狮王也会黯然地将领地让给年轻的强者,任凭自然的选择,似乎都没有赶尽杀绝的意图,人类这个地球上最有灵性的生物怎么在同类之间如此没有节制。何曾识干戈!可怜无定河边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引用作者盖伊・萨杰在文中谈过的话,这本书就应该在后世的人们遇到生活的苦难时读一读,听一听。而不是坐在温暖的暖气房里泡着咖啡,来个葛优躺的姿势读这本书,然后第二天又该干嘛干嘛。那些为渴望战争或者喜欢战争的人会因为读了本书而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毫无意义

                          我们看的大部分战争电影都不是反战的,可以说是鼓励战争的,一种是主人公自带主角光环,在战场上横扫一切,最后成为了战地英雄,一种是某个国家经历了侵略国家的摧残后奋起反抗,打赢了侵略者。我们也被带入其中,幻想着自己是带主角光环的主角,自己是战胜国的士兵,最后获得了无上殊荣。《被遗忘的士兵》讲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德国士兵萨杰参与人类史上最大战争苏德战争的经历。他们在入伍前的艰苦训练时踌躇满志,志在解救布尔什维克统治的人民。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死在了身边,邪恶的俄国佬把他们的战友肢解,把德国难民当做枪靶子一样扫射,看惯了坦克、飞机、反坦克导弹击中人体后遍地 “人体器官组织”,“肠子从肚子里流出来” 这种景象后,他们对 “正确”“意义” 这种看起来最哲学但是又很现实的问题产生了质疑,最后他们不为了曾经最高的荣誉而战,只为了自己和同伴活下来而战。被俘后,他们甚至是开心的,因为 “战争结束了”。历史总是胜利者写的,我们的教科书里总写着,苏联红军与德国纳粹势力顽强斗争最后获得了伟大胜利,期间普通个体士兵的生死总是刻意忽略,因为 “没有意义”。人和人之间并没有狮子捕食羚羊,羚羊啃食草这种生物链的等级差别,但是为什么会产生你死我活的争斗,是为了获得利益、声誉这种靠人类想象出来的 “有意义的东西”。而把这种行为上升到两个团体之间的冲突,就是战争。在我看来,战争只是没意义的杀戮。主动发生战争对 “国家” 来说可以证明自己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可以获得利益、声誉。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失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