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小说自此流行
‖书评 029‖📋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有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语文老师采取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和发表意见,并且当堂写读书感言。当时我写了一段自认为文采斐然的感言,还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发表,后来其中部分内容还用在高考作文中。“本是天山玉雪莲,误坠凡间烟红尘。她至情至性,为爱。。。。。。她毅然决然,为义。。。。。。她。。。。。。。”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古典短篇小说,知道了三言两拍。此后多次翻阅三言两拍,各篇各章看了不少,高中时那种第一次感动的感觉却慢慢消退。有段时间看到一版可能是盗版,很多排版错乱、淫词秽语的内容,慢慢也觉得看这些不甚雅观,于是此后十余年不再翻阅。📜最近重拾起来慢慢看,睡前看一篇,意外发现这种读法很有趣,于是从 2 月至今慢慢看到现在,看完第一本。除了最后那些鬼神轮回之类的完全不感兴趣,其他各类家长里短、才子佳人、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之类的内容倒还是挺有趣的,不少故事曲折离奇、文笔生动形象,部分人物形象也比较生动,真是享受。至于思想之类的东西,几百上千年前的封建思想,就不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理解和要求了,也就不多说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 “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 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 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后四问读后 4 问:1. 此书谈什么?谈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朴素的民间伦理。2. 怎样谈的?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基本都依托真实的人物和部分事实,通过加工和打磨,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3. 有道理吗?有一定的道理,想来这些故事都是地方官用来教化民众的工具,既吸引人又把自己想讲的寄托在故事里。4. 有何收获?很多自己听的零星的故事都出自这里,总算是有了出处。我小时候肯定也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并且深信不疑。不然怎么感觉本书的主旨 “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积阴功”,就是我最朴素的思想根基呢?当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书这些道理听的人越来越少了,那我就再看一本吧。毕竟聪明人太多,世界总还是需要傻子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