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5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忍着恐惧故作镇静

    爱德华・霍珀有一幅名画《周日清晨》(early sunday morning),描绘的是在周日早晨,空无一人的城市街道。沿着路边的一排商店街,商店的大门和橱窗都黑洞洞的。二楼是一排房间,所有的窗户看上去都一样,都紧闭着。太阳已经升起,阳光兀自照射在墙面上,一寸一寸滑过。光是亮的,但并没有热度。⑴《三口棺材》那诡异的 "凶案现场",就发生在这样的一条街道上 —— 爱德华・霍珀的《周日清晨》。并且在 "周日清晨" 见诸人们的视野。爱德华・霍珀的画总有一种 ——"表面上十分宁静,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在宁静中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且看关于看 "凶案现场" 的描写:【卡廖斯特罗街沿途皆是脏兮兮的小商店与出租公寓,这条街位于蓝姆康迪街附近,位置偏僻。既长且窄的蓝姆康迪街本身就是周围街区的购物中心。】【每当徘徊于伦敦街头时,街巷间影影绰绰的阴森怪诞感,抑或整排楼房亦真亦幻、虚实莫辨的诡谲气息,总在兰波心头挥之不去。这就好比你踏出自家大门时心中暗暗思量,整条街会不会在一夜之间神秘地改头换面?门口冲着你微笑的,会不会是一张张素昧平生的面孔?】在这条清晨的街道上,虽然没有人,但是好像所有的房子和门窗都有活的生命,都是 “强忍着恐惧在故作镇静”。⑵《三口棺材》堪称一本 "密室讲义" 的典范。作者见地更深的是,关于揭开密室之谜时,读者总会或多或少感到 "莫名的失望",也予以剖析。【在推理小说中,我们称之为 "不可能犯罪";在现实生活中,纵然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果真存在,也免不了认为答案令人大失所望。】【"既然谜面如此魔幻,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期盼解答同样瑰奇。于是,当得知诡计根本无关乎魔法时,我们便痛斥其无聊透顶,这未免不太公平。不应对凶手的离奇举动横加指摘。最核心的问题应当是:该诡计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没必要对其合理性穷追猛打。】迪克森卡尔被称作" 密室之王 ",在这一点上就更上了一层。他也批判了那种纯粹虚构场景的推理小说:" 可惜迄今为止仍找不出一部纯粹以现实中闻所未闻、几乎不可能发生之事为基础,令人心驰神往的小说。"(窃以为就是那种玄之又玄、奇思妙想的" 新本格推理 "。)⑶小说中讲到:【讨论推理小说本也无须冠冕堂皇的借口。尽情享受遨游书海、快意缉凶的至高乐趣吧。】这是阅读推理小说的真乐趣。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密室诡计七种基本类型,其余所有变化手段,都不出这七种类型之外。【" 空幻之人 "这一雅号堪称既拙劣又讽刺的笑话,因为它恰恰代表了真相,而我们却浑然不觉。】当谜底揭晓,难免让人觉得" 空幻 "难言,怅然若失。的确,所谓" 密室 "都是障眼法,不存在什么密室,一切都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此外,这本小说的燃点还在于" 时间叙诡 "的精彩。无巧不成书的是,无论是凶手还是死者,在生命行将终结之时,他们一切的行为依然是在" 强忍着恐惧 ",而那么的" 故作镇静 "。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格推理经典小说

      “密室之王” 卡尔三本套装中的一本,推荐单本阅读,因为套装目前是单独收费的,而单本是会员免费。(我是买完套装才发现有单本的。。。)本书是古典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属于本格派推理小说专注于案件谜团的逻辑和推理性,不像社会派推理有很多的社会背景,使读者有很强代入和共鸣感。所以比较 “硬”。卡尔的密室推理小说虽然年代久远,叙述手法也与现代推理有所区别,但是也启发了很多现代推理作家,有很多推理作者模仿的鼻祖级别作家。本书的特色在于上来和读者沟通然后叙述故事。先提前说好推理基础,证词的准确性。因为这个故事里的场景和证据很多都是由一个人,也就是米尔斯单独确认和发现的,而不是侦探本人。书中设定他为一个数学家,有敏锐的眼睛和纯理性的思维,还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由于年代限制,其实感觉作者设计这个人物时,就是为了把他合理的设计为一个现代小说中破案常用工具 —— 监控录像。不会撒谎只会陈述事实。所以开盘便提醒读者米尔斯说的全是真话。精彩的第三部分中跳出框外和读者交流,十分的有趣。十七章密室讲义堪称经典,罗列了一大堆密室的制作方式,还进行了归类,指出了部分手法的发明人和手法的小说出处,感觉快能写论文了,最后还嘲讽了当时和他齐名的埃勒里・奎因。就这一段作者确实有资格称为密室之王。最后,书中长度单位都是英制旧单位,有些不便想象场景,但是注解都很到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彩的密室逃脱

        也许是很久没有看过这类国外的推理小说了,速度明显较慢,看完用时 9.5 小时… 不过,整体故事情节还是很精彩,一环扣一环,紧张、刺激、悬疑… 最后又来个大反转!不剧透了,喜欢推理小说的,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凶手的密室

          约翰。狄克森。卡尔 1935 年的作品,也是推理小说黄金时代长篇三巨头的最后一位,这个小说的名字是否有点致敬奎因兄弟《希腊棺材之谜》的味道呢?       小说里的侦探是基甸。菲尔教授,一个老胖子,警方的顾问,和哲瑞。雷恩那意思一样。这个小说的名字有点哥特式小说的感觉,在开头部分的渲染也确实是朝那个方向去的,当然真写成吸血鬼杀人,那恐怕就是卡尔而是提姆。伯顿了。       卡尔被称为黄金时代的 “密室之王”,专注于不可能犯罪,本作主要是凶手在众目睽睽下,起码有三四个人看见他没有留下足迹就进到了屋里,杀人后凭空消失,然后又 “飞” 到另一个地方杀害了本来是被警方传唤的嫌疑人。       最后的结果…… 怎么说呢,毕竟也是快一百年前的作品了,其实没有人走进屋子,而是死者和情人串通制造了有人进来的错觉,他们利用的是镜子和纸糊的外套。因为按照计划死这才是凶手,提前去杀了第二个受害者,由于街上的时钟快了四十分钟才导致整个作案时间被估计错了。       这个小说还有一个很知名的地方就是在第十七章,卡尔借菲尔教授的口总结了六十九种已知的推理小说里的密室,当然不可能全部说明,而是分了几个大类,堪称密室百科。应该说,在几位大师的努力下,推理小说的常规诡计几乎在黄金时代被穷尽,这才有了之后现实推理和新本格的出现。       还看一看卡尔的另外一部名作,法庭推理代表作品《犹大之窗》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密室之王的巅峰之作,哥特风的推理作家。

            我今年入手了一台告诉扫描仪。那些我说的自制的书,都是通过它,快速扫描到电脑里,然后借助 OCR 软件转成文字版的。当你手里有一个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而当你手里有了一台扫描仪,你就总会想着能扫一些书籍到电脑上。书店的书是卖的,既不允许你拆封,也不会允许你扫描。而且,大多数新书都有电子版。购买就好。就是那些旧书,既没有电子版,也不会有人想要去制作这些书籍的电子版。所以,当你想要阅读他们,或者严格意义上来说,你想要听读他们的时候,就得自制出电子版本来。但无论是各个城市的旧书市场还是孔夫子旧书网。你都的先购买这些书籍,才会让你扫描啊。那有没有什么地方的书籍,即可以免费看,有可以扫描成电子版呢?当然有。那就是各个城市的图书馆。你也许会很惊讶,现在还有图书馆?那不是上大学时才有的建筑吗?又或者你会觉得那都是历史书里的场所了。现在人人都用手机电子阅读了,哪里还有图书馆呢?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思想,那估计,大概率你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主。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图书馆。只要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的公民,只需要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市图书馆里看书。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我都试过。甚至我老家黑河的图书馆我都去过。每个图书馆都座无虚席。如果你天天泡在那里,你根本不会认为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不读书。因为你根本抢不到作为。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越是一线城市的图书馆,藏书就越多,管理方式呢也就更现代化。而越是小城市,藏书就越少,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配套服务设施也越是原始。来广州出差,只要不是特别忙,每周的周末我总会抽出一天时间来泡广州市图书馆。我不是为了读书,我就是为了把喜欢的书,扫描成电子版。留待以后慢慢整理慢慢读。你会好奇,图书管里有哪些书吸引我,太多了。比如我很喜欢徐浩峰老师写的传统武林的那些书籍,可电子版的几乎一本都没有。而在图书馆我就搞到了。还有一些私人藏书专柜,有一些藏书家,因为生命的终结,但是子孙又不喜读书,预期留个他们最终卖了废纸,不如捐给图书馆。我昨天就在图书馆里看到整整五书架的藏书,几乎有一半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书籍,很多都是绝版书。有一些,你在孔夫子网上查找,因为稀缺性的问题,标价都在三位数,甚至四位数。但是我并不是要收藏这本书,我只是想看里面的内容,这样,图书馆的书就非常对我的胃口。还有一些早年间的一些杂志。比如我最喜欢的《啄木鸟》,我几乎把能在孔夫子网上买到的散本都买了。但还是有很多缺失,而去图书馆,就会在这些旧杂志中找到你想要的那些期刊。最后还有非常大的一个门类,就是各国的推理小说。昨天我找到了一个所谓的传统推理系列丛书。全套书下来,一共 126 本。而这套书并不包含我们知道的那些最负盛名的几位,比如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莫里斯勒布朗、埃勒里奎因,而是将名气与他们接近,但是国人不熟悉的一堆作家的书籍整理成系列推出了。比如约翰狄克森卡尔、爱德华霍克、海伦麦克罗伊、安东尼柏克莱、克莱顿劳森等等。我承认,我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这几次休息时间中,就将这套书都扫描进我的电脑。而且,目前我觉得图书馆本身,这套书也不全。但是,我可以按图索骥啊。昨天我已经把能找到的八本书都扫描到电脑里了。其中约翰狄克森卡尔这个被称作密室之王的著作,这个系列里有 71 本他的书。自己就占到了总量的一半。可你搜遍【得到】、【掌阅】还有【微信读书】,几乎一模一样只有他最负盛名的三本书《三口棺材》《扭曲的铰链》和《犹大之窗》那其他 68 本怎么办,不看了吗?所以,如果按照我之前说的读闲书也要按照做学学问的方式来阅读,你要做的事那是多了去了。其实同样的,我们也总是听到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推理女王。可你真的看过她写的书吗?看过几部。我想大多数人能把《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都看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阿婆一辈子的长短篇加一起可有 85 本书呢。你错失的是不是太多了。啰啰嗦嗦写了这么一大堆,其实今天读的恰是昨天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却没扫描的一部《三口棺材》,这本书我可是在曹正文老师的《世界推理史话》里就读到过的。书中他用了很大一个篇幅,把这本书问世之前的所有密室手法都整理了一遍,所以除了自己本身的故事够悬疑外,还带有一定理论整理的内容,从而奠定了他密室之王的地位。书里的手法,可能你在很多别的书里看到过,但是你要知道,从原创的角度上来说,约翰狄克森卡尔的这本书才是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手法。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密室杀人案

              其实所谓不可能的密室逃脱都是不存在的,作者也没有加入魔幻与鬼神,完全按照现实物理世界进行设定,那么只有人性的贪婪容易产生了犯罪心理,作者正是要说明这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逻辑严密,结局反转惊人又在常理之内,作案手法精妙,还有关于平面镜的物理知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密室之王” 卡尔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 “密室讲义” 更是穷尽密室的各种可能。大雪过后接连发生两起凶案:一起在室内,凶手闯入被害人房间行凶,在两人监视房门的情况下房内却只剩下被害人;另一起在雪地中,凶手在路两端都有路人的情况下躲过目击,抹去脚印凭空消失在空气里…… 背景故事有种哥特式的华丽,密室手法的设置略有匠气但无损构思的精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哦,原来是这样啊

                    当你在诡计揭晓时可能会有一点感觉不过如此的心理,可有时天才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在那最后解出答案的最后一步手法虽精巧却又非常简单 —— 简单得令人发指 —— 所以他们无法相信自己居然如此轻易上当。于是他们会说:‘喔,见鬼!少拿这些废话敷衍我!我一眼就看穿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倒像是一次犯罪的解析,对此类型的小说不太感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觉得有点扯,牵强的微笑,满满的期待,最后落空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戏法

                          又是利用时间差,和钟表馆有一点类似。后面已经猜到是自导自演了,但自然之躯终有极限。设计挺巧妙。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