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7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现实的小说

    现实中可没有玛丽苏小说里的完美的天才儿子乖巧女鹅 ,只有因为父母的基因与一系列选择为基础造就的孩纸。莉拉与莱农的家庭生活都不完美,都得面对各自儿女的问题,比如叛逆期女鹅的轻浮与离家出走,儿子的游手好闲,女儿的失踪,姐妹之间的矛盾等等 ,甚至是女儿都选择去往父亲身边的痛心与孤独。最终在事业也不顺利时,莱农发出感叹: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中老年危机笼罩的晚年生活,有的人这一生也许就是在自我认同中挣扎,努力的生存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自信与安全感。至于莉拉,进入老年,她开始过上了另一种生活,那是她年轻时,别人不允许她过的,她自己也不愿意过的生活。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丢失的女鹅不会因为她的女主光环而重逢,曾经迷恋她的异性不会一直痴情于她,公司也不会随便蒸蒸日上,儿子也没有浪子回头。而晚年能脱离曾经牵绊自己的一切而放飞自我 ,已经是幸福的结局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不勒斯四部曲,差不多也是分了 4 年看完的,在 2022 年的农历新年前看完了最后一页。我想说从头到尾都不觉得这是一本女性主义的小说,而是作者从主人公们出发,探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书中的她们,作者从小时候到年轻的时候,再到壮年,最后到年老的时候,写出两个人即相生又相克,但相互好比一面镜子,一方面照出彼此的人生,也展现了那不勒斯的社会,而最后莉拉沉迷于对那座城市历史的探索,并且走出她一直以来的界限,和世界与自己和解可能就是最好的结局。或许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需要人一生的努力,而一切的欲望、权谋、名誉甚至所谓七情六欲在这个目的面前都会苍白,康德所言 “人是既是自身的手段,也是自身的目的”,也就是如此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爱这伟大的四部曲

        昨晚看完了《失踪的孩子》,整本小说相较于前面三本,内容表达上没有那么剧烈了,很多结果似乎是必然会发生的,莱农离开了彼得罗,去追寻了她童年时就萌芽了的爱情,情感上的自由带来精神上的快感,自由曾被枷锁禁锢着,而当得到后就像经历了一场浩荡的觉醒,你释放了你无限的能量来稳固这份解脱。莉娜曾经说,莱农是自私的,莱农会后悔的,莱农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与尼诺的朝夕相处当中,莱农渐渐明白,原来尼诺的好是有带着目的的,他接近身边无数的女人,通过他们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总能找到那些女人的软肋,并将自己化身为救世主一般游离在那些女人当中。接近他的女性总能从他的言语和他的学识当中获得力量,以至于对他产生情感和精神上的依赖。尼诺提供他们精神需求,而他们提供了他物质和社会层面的需求。 尼诺对性的渴望从来没有设限,他对性是贪婪的,他也从不用隐晦的词语去诱惑女性,对女人而言,他是绅士,因为他懂得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赞美。而同时他也有属于自己的浓度,就像 therapist,女人深受其启发和鼓舞。最后,尼诺在性上没有放过住家的保姆,一切的发生让莱农深知,尼诺是不可信的,也是不可靠的,幡然醒悟后的莱农决定彻底离开尼诺,而尼诺还是依旧按照他之前婚姻时的状态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有些人注定是不适合结婚的,就像尼诺。莱农离开彼得罗后搬回到了那不勒斯,又一次她离莉娜那么的近,而莉娜依旧那么令人着迷,她有着天才般启发人的头脑,有着高于常人的远见,她将生活过的非常透彻和真实,对于莉娜来说,小学五年级就辍学意味着生命当中不再有诗和远方,留下的只有不断与生活和生命的抗争,莉娜活得很清醒,也过的很用力,她的话总是一针见血,"蛊惑" 人心,但这一点她与尼诺完全不同,她坏,但不像尼诺,尼诺是真的坏。她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聪明为自己谋私利,反而在家乡,她一直投身于改善周围人居住环境的努力当中,莉娜的力量太强大,以至于她无法压抑自己的天性,她在不断创造的同时也在毁灭。毁灭与重建也许比较适合她。 小说最后,莉娜失踪了,在她拼尽全力不断创造着周遭的一切之后,她选择删除,就像她之前同莱农说的那样,她想给她的人生做一个删除,这是她蓄谋已久的,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在哪里,而她也终于在经历过蒂娜失踪,恩佐离开之后也悄然消失在那不勒斯这块贫民区,去探索更为广阔的世界。我欣赏莉娜,也欣赏她的勇气和她的才气,她是那样的耀眼,以至于当你站在她身边时,你无法掩盖掉她身上的光芒,同时她也活得非常的痛苦,痛苦在于她无法冲破她固有的社会阶层,每每当她突破时,总有来自更高一层打压下来,但她从未放弃,总再不断尝试去突破,莉娜的身上有太多品质。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总是非常用力的将自己深陷其中,每一步都想要走,结果看到的越来越少,了解的就越来越少。后面的路打算多退几步,去看全局,同时也要在心里清晰构建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一步如何去实现,如何在每一个当下都保持着觉知。 彼得罗相信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一类人,他们满腹诗书,但从不炫耀,这是他们本身具有的,而无需刻意模仿和卖弄。强大的家庭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在一座城市享受到主流阶层所拥有的关系网,但同时,这样的家庭也会带来另一面,彼得罗大男子主义,在他和莱农的婚姻生活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渴望掌控,会遵章办事,他对于学术的严谨直至刻板。他偶尔的让步是因为他的教养而并不来自于内心真正的尊重和认同,他将莱农当作婚姻制度下的奴隶,一个应该听命于丈夫,一个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等这些传统观念的奴隶,恰恰他忽视了莱农骨子里的那份渴望,激情和好奇,他甚至一度想要消除掉这些,最终莱农的反抗和呐喊只能以一场胡闹的出轨而结束。这一点,莱农并没有像莉娜那样的环境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去成长,莱农是在约束中成长的,这样的环境其实也在无形当中保护了莱农,没有发展的像莉娜那样极端,彼得罗和莱农的婚姻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和范本。P.S. 想象自己是莉娜完成以下几件事情:1. 找一处简单的住所,带不走任何东西的那种。2. 走遍这座城市并做好记录。 我们的生命终将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斗争吗?我们渴望活出的究竟是什么?时间不断的往前飞奔,以至于我们无法再停下脚步回头看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而每次抬头看向天空的时候,你越来越发现这一切的不真实,你越来越发现你生活在一颗星球上,而你是最渺小的那一个,而你却还是努力想要证明和陈述点什么,我们用我们有限的身体和生命去向外延伸和探索,我们触摸的是柔软和爱意,尽头的深处,终极的答案会在那里吗?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令人欲罢不能的大结局,穷尽友谊对一个人的塑造。

          《失踪的孩子》是 “那不勒斯四部曲” 的第四部,小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 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我” 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 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我” 在不自觉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图一她希望利用我的名声和写作技巧来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但在经历了生命恐怖的打击之后,莉拉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四:失踪的孩子

            这一部确实是整个故事中最痛苦的一段……"那不勒斯四部曲" 不是四本小说,而是一个整体。它通常被定义为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它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也被称为继荷马和奥维德之后的史诗作者。摘自万维钢・精英日课 4:"《那不勒斯四部曲》描写了一段奇特的友谊。你看这样的小说是不是比爽文更能让我们认识世界和产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埃莱娜和莉拉的命运呢?莉拉有天才级的才华,但是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她自己也许认为这没什么,但是如果你觉得这很遗憾,那莉拉欠缺的是什么呢?不是运气。希兹认为,莉拉缺少的是野心。有的人只有野心,为了野心什么都做。埃莱娜愿意只是为了取得成就而做事。但是莉拉不愿意。莉拉绝不向任何事物妥协,因为莉拉没有野心。莉拉对做自己很感兴趣,对做事没兴趣。莉拉的笔记本,被埃莱娜扔了。莉拉少年时代曾经写过一个小说,然后自己烧掉了。给埃莱娜的小说提供灵感的日子里,莉拉自己也在创作一个什么作品,但是她从未示人,最后跟自己一起失踪了。而对比之下,埃莱娜做每一件事都做成了,而且都起了作用。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埃莱娜在小说的结尾超越了自我,不再是一个只想往上爬的人。希兹则认为埃莱娜从来都不只是那样的人。埃莱娜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追求,又怎么能写出那样的小说呢?也许作家故意理想化了莉拉、故意拉低了埃莱娜。也许《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部半自传小说。也许莉拉这个人根本不存在,是作家为了反思自己而故意创造出来的理想人物。作家把两个女孩摆在我们面前,就好像林黛玉和薛宝钗。我猜每个人都会更喜欢莉拉。但是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是要做莉拉,还是要做埃莱娜。* 学习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但是人生还有别的目的。奥古斯丁说的猎奇、埃莱娜的野心,也都是目的。如果一个人不在乎别的,就想追求真理,没时间做事,那是求仁得仁,也不会抱怨什么。但如果一个人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边说着要求知一边又羡慕人家的成就,自己又没有太大野心去狠心做事,那就是人生观不够自洽。哪怕你搞的是最纯粹的艺术,想要做成,也需要强大的野心。但野心又有一个破坏力量,可能会破坏你的内心。埃莱娜之所以有野心又没失控,可能也是因为她和莉拉的友谊是真挚的,这个友谊让她的内核更大了。读书人应该怎么跟这个财富世界相处呢?这就好像练内功一样,既要练,又要防止走火入魔:你要避免被虚假的体验迷住,你要追求真理,你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如果要做事就得有野心,但是野心可别失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眼里的莉拉和莱农

              莉拉不被他人所定义,她敢于做决定,她的人生想自己做主,有勇气 有魄力,有能力,她是一个战士,但她没有工具。她的核心精神资源太匮乏了,就像莱农说的她的世界里只有那个村庄的人。因为精神资源的匮乏,她就缺少工具,犹如战士没有武器,所以她不知道自己这些能力如何发挥出来。就像二哈本来是拉雪橇的,但是你把它放在家里。它只能拆家,因为它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雪地。    莱农 聪明 刻苦,懂得反思。她是一个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她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她不是士。这也是她和莉拉最大的区别。莱农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她盲目而坚定的选择那些他人认为好的物品。她在她人设计好的游戏规则里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通关,拿到了奖励,但是她从未想过她为啥要玩这个游戏,要不要改一下游戏规则。但莉拉一者在改变游戏规则或者创造游戏。这也是莱农以为自己不如莉拉的地方,   还有很多未说 期待你的解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前三部是看的是电视剧版的,最后一部看的是小说版,一口气连续听完,虽然说的是另外一个国度的故事,但被作者的真实所感动,写得很诚恳和细致,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无论是善的还是不那么善的,作者都非常真实地写出来,让人很感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四部三颗星,第三部四颗星,第一二部五颗星

                  读完第四部最后两段,感觉是一个女人被另一个女人从小 PUA 了,然后自我觉醒,想摆脱,又被 PUA,又想摆脱。纠缠了一辈子后,被 PUA 的女人发现真相的故事。看书的时候经常怀疑她们两真的有友谊吗?比如莱农看到莉娜的天分会嫉妒,心理被折磨时会希望莉娜死,写不出文字时和莉娜聊天找灵感。莉娜小时候就把两个娃娃拿走,从她们友谊的起点就在骗她,一直打压莱农,让她相信她真的不行。第一部第二部几乎是废寝忘食在读,两个女主角和她们的环境塑造的那么鲜明,我是那么喜欢勤奋努力又自卑的莱农,天赋异禀个性倔强的莉娜。从第三部开始就很烦莱农,烦她的不满足,烦她让自己陷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还坚持认为自己是个好妈妈。也烦莉娜,为什么总在折腾,总是把好好的事情给搅坏了。第四部断断续续读了两周,终于读完了。不能说虎头蛇尾,只能说也许作者在追求极致的真实的内心描写,把中老年写的让人烦躁。读到最后只记得中老年的不讨喜了... 前两部半很推荐,尤其一二部。很多地方和莱农有共鸣,比如想脱离家乡,刚到大城市发现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为了维持高评分,第四部可以选择性读😀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终将老去

                    我和莉拉的故事终于迎来了尾声,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结束了,我失去了我的莉拉,好像我们的友谊已经结束尼诺真是一个渣男,但是却充满吸引女人的魅力和手段,就像段正淳一样,我最后终于发现了他的本性,离开了他莉拉最后下落不明,年轻的时候,所有的男人都迷恋她,但是她的生活也并不幸福,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地位真是低下,莉拉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一切,最后拜托了这个命运我最后也没能拜托母亲的影响,破败的城区反而成为了我的养料,我也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母亲新时代到来了,旧时代的人真的适应不了,只会渐行渐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莱农没有获得完美的爱情,但是获得了完美的友情。莱农与莉拉相互嫉妒又相互爱护,其实可以说二人是一起进步的,这正像灵魂伴侣的模样。书中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蒂娜的失踪,如果她可以像伊玛一样健康成长,想必会成长为一个像莉拉一样聪明且善良的人才,而蒂娜与伊玛的友谊或许也能成为一段奇妙的故事。书中的所有人物都仿佛可以脱离纸面,就像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真实的人。例如帕斯卡莱从青年时期到最后被逮捕,都很像生活在充满信仰、对社会滔滔不绝但却没有能力解决根本问题的人,他正义、充满热情,但这些能量最后只能被浪费掉,甚至产生反效果。彼得罗就很像一本正经、循规蹈矩的资源占有者,不甘于占有资源,但也离不开。尼诺就像是比较典型的文化式人渣,记得豆瓣一个形容很妙,“那不勒斯胡兰成”。总之很喜欢四部曲,喜欢莱农这个人物形象。作为一名韭菜,十分羡慕她的努力、真诚,以及一点点运气。读完四部曲,常常会觉得,这本书其实是莉拉用莱农的视角记录了她们的友谊,或许作者才是那个天才女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知道是翻译风格还是原文就如此,象小学生日记般的句子,流水账似地记录了 60 年。好在言之有物,故事情节很招人,絮絮叨叨记录了很多细节。做一个作家真不容易,既要有洞见,还要有耐心和毅力,而这两者往往是冲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文学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不勒斯四部曲》

                            截至 2019 年 3 月,“那不勒斯四部曲” 在全球的销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册,可以说是千禧年以来最受瞩目、也最独特的文学现象之一。“那不勒斯四部曲” 通常会被评论定义成是女性的奥德赛,也就是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本书核心内容:1. 四部曲讲述了女性友谊的规则和权力,两位女主人公在很多时候 “并不是在互相帮助,而是互相洗劫,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感和知识,消耗对方的力量”。2. 四部曲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个体,尤其是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要经历的变形,以及她们和外部世界之间构成的尖锐矛盾。3. 四部曲还刻画了女性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知识的关系。莉拉代表了一种无法被制度规训的智力和经验;而莱农代表了高度制度化、等级化的知识积累。第一,“那不勒斯四部曲” 不是四本小说,而是一个整体。它通常被定义为关于女性命运的史诗,它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也被称为继荷马和奥维德之后的史诗作者。第二,四部曲讲述了女性友谊的规则和权力,两位女主人公在很多时候 “并不是在互相帮助,而是互相洗劫,从对方身上窃取情感和知识,消耗对方的力量”。第三,四部曲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个体,尤其是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要经历的变形,以及她们和外部世界之间构成的尖锐矛盾。第四,四部曲还刻画了女性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知识的关系。莉拉代表了一种无法被制度规训的智力和经验;而莱农代表了高度制度化、等级化的知识积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大结局,这部分聚焦于两个女主人公的壮年和晚年,这是文学史中很少有作家用力去书写的年龄阶段。莉拉和莱农在快四十岁时一起怀孕,一起经历了那不勒斯大地震,互相照顾对方的孩子,这些都构成了一种情节的镜像关系。莉拉还拉着莱农一起写文章,揭发城区的肮脏勾当,两个人坐在电脑前面,用词语的力量对抗邪恶。这像是小时候她们一起在院子里看《小妇人》的情境再度重演。莉拉的晚年陷入了极大的不幸。莉拉的女儿蒂娜某天离奇失踪,可能因为莱农接受采访时,摄影师误将莉拉的女儿当成莱农的,所以黑社会按照那张照片绑架走了那个孩子。这是莉拉认定的事实,但莱农一直没有直面这一点。莉拉对莱农积压的愤怒爆发出来,这可能是小说色调最阴暗的部分。最后,莉拉实现了自己十几岁时的愿望,就是将自己的存在彻底抹去,不留下任何痕迹,彻底失踪。莱农清楚自己永远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她又再次违背莉拉的愿望,将她们一生的故事写下来,让莉拉不至于真正消失,至此,这段持续了 50 多年的友情划上了令人无法平静的句点。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突出了 2 大主题:一是女性友谊的规则和权力。莱农和莉拉持续 50 多年的友谊不是非黑即白,可以用善恶是非来描述的,而是流动、不稳定的。四部曲里,在不同的阶段,她们二人经常有疏远,甚至破坏对方的机会,她们有时会互相厌恶,互相诅咒 —— 到了莱农的中年,她甚至偶尔希望莉拉死掉。然而,这友谊的内核其实异常坚固 —— 她们是唯一能看见对方的独特性,而且在内心深处理解和支持对方的人。作者并没有将友谊变成血淋淋的丛林规则或玫瑰色的世外桃源。莱农和莉拉的友谊之所以能打动读者,真正力量就在于惊人的真实和坦诚。这段友谊诞生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粗糙而扭曲的现实坚韧地发展。作家本人说过,“在莱农和莉拉的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的莱农,从自身的从属位置中获得了某种才智 —— 那让莉拉失去了方向。” 在小说中莱农逐渐意识到,她和莉拉的互相依靠,其实是因为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女性需要彼此的参照来发展自己,这也是这段友谊最有力量、最能对外部世界形成挑战的地方。二是女性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女性与知识的关系。莱农觉得自己一直缺乏莉拉那样真正的智力,唯有跟她在一起时,思维才能受到推动变得清晰。莱农通过记忆、抄写和考试,将别人的很多知识变成自己的,成了知识权力共同体的一员。然而,莱农对于自己获得的这种地位,从来没有真正满意过。每次莉拉批评她的作品之后,莱农都会立刻陷入最可怕的自我怀疑。莱农回家乡时,父母对她在外界取得的成功无动于衷,反而对莉拉敬佩不已,因为莉拉掌握着在那不勒斯生存的真正能力,莱农和莉拉的母亲,都是那种表面上看起来庸俗家常的底层女性,但她们都会在某些闪光的时刻,释放出强大的人性。书里刻画的这种母女关系,既有奉献和呵护,也有充满敌意的部分。但是最后莱农接受了母亲的局限,明白自己长久以来的迷失正是因为她拒绝承认自己无法摆脱的起源。作家为我们呈现了母女关系中最有张力的那个部分。作者把意大利在战后五十年的重要事件、时代更迭的种种信息,都作为背景,与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现出探索女性意识的广度和深度,让读者可以在极度流畅、有如过山车一样惊险的阅读中完成 “女性意识” 的启蒙。贯穿于四部曲中的那种清晰、复杂、真诚但也可能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声音,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理解两性关系和家庭结构,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友谊

                                没有看那不勒斯的其他三本,直接看的这本。整个故事除了莱农、莉拉其他人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会渣男尼诺,一会彼得罗,一会恩佐…… 但所有的人物兜兜转转都会来到那不勒斯的城区。在这个城区里,各种爱恨纠结轮番上阵,莱农出轨,离婚,写作,单亲带娃……… 莉拉周旋生活各种事件,每个人都努力生活,自从莉拉的孩子蒂娜失踪之后,莉拉的轨迹就从之前的路线中脱离…… 在这一个漫长的故事快要结束时,莱农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自己小时候失踪的洋娃娃蒂娜和诺,那个匿名的寄信者,除了莉拉,不会再是别人了。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又开始从头出发,共享小时候属于她们自己的小秘密,它封存在女性用脆弱身躯共同打造的空间里,可以敌得过无所不能的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近看完了四部曲。前两部两个人相互的 “竞争”。到第三部,是我看的最压抑、最难受也是最喜欢的。我们总是以为找一个 “好丈夫” 就能过上美好的日子。不想看的其实我们都一样,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他有着同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 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每位女性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作者像流水账一样,把两个女性一生相互之间的友谊,嫉妒,影响,每个人生阶段的选择,娓娓道来。从第一部拜读到第四部,20 天的时间,两人的一生一幕幕浮现。回首发现,命运有时候真的很荒诞。错过的,坚持的,努力的,放弃的,挣扎的,消失的,暴力的,折磨的,杀害的,撕裂的,漫长而纠结的,辉煌而黑暗的… 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在经历她们得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的生活和小说不一样,过去的生活没有凸现出来,而是陷于黑暗

                                      真实的生活和小说不一样,过去的生活没有凸现出来,而是陷于黑暗。我想:现在莉拉那么清楚地浮现出来了,我应该放弃继续找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我已老

                                        失踪的孩子,让我联想到现实中孩子被拐的父母,除非孩子找到,否则这件事就不会结束。可能和书中的莉拉一样,因为不知孩子去向,不知生死,失踪的孩子成为了父母身体心里持续发酵疼痛的部分,直到一天孩子真正被找到为终结。作者写到老年时的生活,对于自己过去的回顾,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让我看到如果我也在追求类似东西的话,这辈子会是什么样。莉拉一辈子都想反叛但最后也没有成功。一定程度上她把希望寄托在 “我” 身上,最后也失望了。最后,四部曲结束了,留给我一个可以思考很久的问题:我可以怎么活呢?我要怎么活,年老或者面临死亡的时候是从容的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彼此成就各自安好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