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东汉部分

    本卷是东汉部分 + 对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评论,佛教初步。作者秉承钱穆先生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逐步展现中国历史的渐变进程,东汉从西汉的皇权帝国,因为土地兼并,大姓士族和皇族共治天下,一直发展到魏晋时期,皇权沦为摆设,大族军阀混战,天下重回战国时期,作者这套中国通史还是值得一读。看这套书才能体会 2 千年帝制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而且为什么不能回头。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承接了上册,由篡汉的王莽过渡到东汉更为混乱的政权,可能正是这段时期到三国、魏晋政权动荡、朝堂混乱,显得这段历史也比较琐碎,很多不认识的人、不了解的事冒出来,这一册更像是上一册没讲完的小尾巴,还纳入了一些汉代社会风气、衣食住行等内容。一、西汉、东汉政治的根本差异从皇后的角色和作用中,可以看出西汉和东汉政治的根本差异。西汉的实际统治者是皇姓刘家,纵然有几位太后或太皇太后掌权,但那只是一时的变化,并非制度性的安排。东汉的政治结构,变成了大姓共治,刘姓皇帝必须得到几个大姓支持、合作,才能坐稳皇帝之位。皇后就从皇帝的妻子,转型成为刘姓与其他大姓共享权利的手段。东汉不光外戚的势力变大、宦官也比西汉的势力强大,东汉的皇帝坐在那个皇位上,简直弱小、可怜又憋屈,而且太后还故意选年纪小、身体差的后嗣当皇帝,以便于掌权。杨照老师的讲解,让读者看到了汉代朝堂上几方势力的拉锯,原来东汉的皇帝我几乎都不认识,不只是我的原因,还有 “历史” 的原因。二、“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王莽篡夺西汉王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又憨又莽的政治运作。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热衷于改官名,觉得只要官名取得好,政治秩序就会完美地运作,今天换一个官名、明天换一个,官员自己都还没闹明白,职责变得混乱不堪,官员也不能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么做,官员的薪水也成了混乱的问题。铺陈了王莽和东汉的乱象后,杨照老师述说了钱穆先生的一个观念:“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历史的变化是慢慢积累的,不会一下子就变。王莽的政治设计虽然是一种大力改造,但未得其果。其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不相信、不尊重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的法则。“历史的变化由数不清的诸多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运作而成,没有人能以主观意志操控、决定这些数不清的变化因素和力量。” 历史的 “渐” 与 “骤” 也是杨照老师写这本书所运用的法则,“骤” 是历史上那些重大、快速、一时的变化,这些重大的事件很容易被标记、被描述,但阐述历史的 “渐” 就没那么容易了,它是历史事件背后数不清的变量,是政治、经济、社会相互运作的复杂原因。这也才有了本书中除了政治部分之外,对汉朝衣食住行、民间宗教的挖掘,我对汉朝人所吃食物的内容很感兴趣,有了这些内容,汉朝普通人的生活如在眼前,也更能理解平民的流变。毕竟历史不只有皇帝、大臣,还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却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 “渐”。三、汉朝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是将所有人分成二十个不同等级。从最低的一等到第八等,属于平民的阶级;第九等以上,是官职的等级。之前在秦的制度中,是按照军功来定爵,到了汉朝没有持续的战争,也便没有了普遍的军功晋爵,但人们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晋爵,比如皇帝赐爵。杨照老师在书中说二十等爵制对帝国秩序有着很重要的帮助,只说二十等爵制的作用倒没什么让我醍醐灌顶的,他把这种作用和当时的社会联系在了一起。社会已经变化了,中国社会从秦汉开始,逐渐从原来的封建社会,转为帝国社会。还记得第二册中讲 “昭穆制” 和 “大宗小宗制” 时,我就觉得哇,周人好聪明啊,为了让血缘关系更紧密,社会更团结,这方法想的很不错。现在我又来惊叹后人的聪明了。二十等爵制可以保存人们的基本信息资料,有利于社会组织的重构。以前人们有那样的宗族环境,现在很多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想要这个新集体稳定有效地运作,需要的就是二十等爵制来维系的上下级关系。二十等爵制还可以用官爵来赎罪,这样还可以引导百姓接受法律制裁而不至于逃出法外。可以付出相对较小的代价来赎罪,这样就不会放弃所有身份和财产逃亡。从宗族维系的社会关系到二十等爵制下的帝国秩序,这也是历史的 “渐”。四、曹操的优势并非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杨照老师认为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故事经不起推敲,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当时落魄的汉献帝在无人帮助、收留的情况下回到旧都洛阳,后来曹操将他迎至许都,并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皇帝的威望都已经降到了极点,仅凭 “挟天子” 便 “令诸侯” 的推理是不合理的。应该反向问一问:别人都不敢接受献帝,为什么偏偏曹操敢?好有道理。正是因为曹操占据优势,才敢这么做。曹操之所以占据优势,是因为他实行屯田制,屯田和保护归顺地主这两大举措,建立起了安全、有保障的农业生产基础。书的后半段还讲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和魏晋时期外来佛教的传入,还是那份娓娓道来,还是那份深入浅出,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不以成败论英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阐明了魏晋时期贵族张扬个性的缘由,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帝国的童年

          一套彻底把我的阅读趣味从历史故事扳向历史事实的书。秦汉之际的统治制度讲得相当清楚,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从封建到帝国的转变中的困难与探索。最后一讲梳理佛的起源有祛魅的效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点磨叽

            非传记讲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思想史

              东汉至三国,是一体的。与西汉的帝国社会组织不一样了。外戚世家,士族,宦官的三足鼎立几乎贯穿东汉中后期。地方大族开始抬头,甚至能影响中央政权。这种庄园经济,地方割据的状态几乎又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乱了三百多年。在这种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中,也有一些强烈反对名教的个人主义,竹林七贤。那个时代政局混乱,很多知识分子无法撼动现实,只能开始品评清谈。从人品,才性等方面,脱离爵位金钱等物质,这也是古今人表,人物志,世说新语流行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本全书停完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