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不如重学《资本论》
匆匆看了一遍,很多图标和专业演算推演,提出为什么工业革命前几千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马尔萨斯的答案是人口增长的内生性,导致人均收入落入马尔萨斯陷阱。本书把马尔萨斯模型从单一生存品扩充到生存品和效用品两部门模型,并且引入达尔文式的族群竞择机制,由此得出的结果与历史数据更相吻合,推断出达尔文式的族群竞择陷阱比马尔萨斯式的单纯人口因素陷阱更有解释力。宗旨是颠覆马尔萨斯人口论,创造出比《国富论》和《资本论》还牛叉的普世性新发展理论,我并不看好,新理论概念不是这本 20 万字的小书能说清楚的,我看到作者说到 “刘慈欣陷阱” 也就不想仔细琢磨。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富论》和《资本论》已经道出了实质:1. 传统农业社会的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尺度,只反映商品的价值,财富表现的是使用价值,能增值的只有土地,而土地的产出受到自然条件的天然限制。在这种条件下,人口劳动力只是土地生产的辅助条件,土地产出达到峰值后,人口反而成为负担,消耗财富,这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社会危机解决之道是限制人口发展,明朝的贞节牌坊有此目的。2. 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分工提高了效率,商品交换带来利润,资本本身可以创造财富(剩余价值),能限制资本增长的只有市场的规模,所以资本必然要外溢,要拓展新的市场才能不断增长,不惜用毁灭性的战争来开拓市场(资本的盈利空间)。正因为这个危险性,传统宗教都反对资本(货币)生息。本书作者让马尔萨斯理论脱离了传统农业社会,讲传统社会加入了现代商品社会的特征,存在不受限制的商品交换,这样当然就证明了马尔萨斯理论的缺陷,在商品社会(资本主义)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人口不但不是土地产出的粮食的消耗,反而是资本增值所需要的财富,当然是人越多越好,人口不是负担,反而是财富。经济危机不是因我人口陷阱,而是市场规模陷阱,资本扩张的停止带来的经济危机。
8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87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用令人拍案叫绝的方法解决人类长久的疑问这本《富种起源》,是假期值得潜心读的一本,会非常受益。一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只有在开始思索自身的存在时,才算真正成熟。30 多亿年来,生物存在于地球,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直到有一天其中的一个终于理解了真相。这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如果好奇的孩子问起 “为什么会有人类?”,是达尔文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答案。生命有意义吗?我们为何而活?人是什么?面对这些终极问题,我们再也不用诉诸迷信。以此类比,那么这本讲的就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最值得追问的现象,就是财富增长的起源:如果一个星球上的生产力爆炸已经启动,享受其成果的人们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吗?这个问题,就是 “富种起源之谜”:人类,这个物种,是怎么变富有的。所以,这本可以说是关于财富的人类简史。直到工业革命的前夜,人类的物质生活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这引出了两个谜题:以前为什么穷,即所谓 “马尔萨斯陷阱之谜”(富则生,穷则死,人多就穷,人类的财富和发展,被锁死在循环里面);后来人类为什么富,即所谓 “增长起源之谜”。这本书对这两个谜题的解答,令人拍案叫绝。前工业时代贫困陷阱的主因,并不是人口增长,而是族群间的技术、文化和制度竞择。在四两拨千斤的竞择压力下,族群存衍压倒个体福利,锁死了人们财富和生活水平。人类为了打破这个逆向竞择,用了数千年,在工业革命开始引爆,竞择效应自发逆转,从 “竞穷” 转至 “竞富”,开启平地惊雷般的财富和经济增长。增长的启动,来自于 “生存” 与 “文明” 这对长期矛盾的目标,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暂时的统一。但这是天经地义的吗?并不是。当我们凝视未来时,未来也在凝视我们,关于财富,有无穷的故事和可能,一切取决于选择。这本《富种起源》不仅散发着思想的美感,还浸透着历史的悲壮。纵横的思维,缜密的推理、精巧的论证,破旧立新、一言叙尽,都让人感到读完酣畅淋漓,由衷钦佩。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族群竞择才是文明的根作者通过在求学之路发现的细微,毕十年于一役,勇于挑战马尔萨斯陷阱的错误,提出了 “族群竞择”、“制度竞择” 理论,超越了马尔萨斯,同时提出,“” 马尔萨斯 — 达尔文 — 刘慈欣陷阱” 的三陷阱理论,也许多年后理论被得到更多的证明,直到 “皆难否” 时,才会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当然,对于一些理论没有看懂,如果想完全弄明白,还需要多次阅读,但是,这确实是一本值得读懂的好书,至少可以理解人口、生育、经济、商业,以及移民、技术与族群竞择、制度竞择的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书里,突破 “达尔文机制” 的关键因素,我一共找到了 4 个,这里简要说一说:一是贸易代替移民,二是知识媒介的改变 —— 书籍代替言传身教,三是效用品大爆炸,四是制度竞择中的竞择逆转。其中,制度竞择的重要程度最高,按照这个理论,过去五百年间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从过去的 “竞穷” 转向后来的 “竞富”,从一个族群越穷越有生存优势转向越富越有生存优势,而且这种转折在一定程度上是内生的,部分受到自然规律的主导。因为与马尔萨斯陷阱的达尔文解释相吻合,这个机制很可能是人类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每日一书:《富种起源》。本书挑战马尔萨斯陷阱的说法,通过族群竞择影响下的生存品和效用品发展解释社会发展。1800 年以前,人类为什么穷?1800 年之后,人类是怎么变富的?其中第一个谜又是第二个谜的基础。不理解一开始为什么穷,就无从理解后来的转折。1798 年,一位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在他新发表的《人口论》中指出:人类之所以永远挣扎在温饱线附近,是因为人口增长率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富则生,穷则死),人均收入又随人口的增长而下降(人多就穷)。于是,人均收入一旦高于温饱线,人口增长就会稀释富余的果实,使人均收入永远徘徊在勉可果腹的水平。在社会科学里,经济学是最接近心理史学的学科,而在经济学里,马尔萨斯理论又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心理史学的学说 —— 深刻、暗黑、宏伟。工业革命的特殊性,可能并不在于增长从无到有的现身,而在于增长的传播性和持续性。 《富种起源》由三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介绍一个理论,解释一个现象。 第一部分解释古代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由此来证明马尔萨斯对马尔萨斯陷阱的解释是错误的,这一部分的效用品理论弥补了马尔萨斯理论的缺陷。 第二部分破解古代社会人均收入停滞的奥秘,还原马尔萨斯陷阱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真相,重新解释了 “为什么穷”,即族群竞择理论。人类历史并不是围绕马尔萨斯均衡在波动,而是每个地区内部天然的效用品化倾向在对抗着整体的族群竞择过程。这两支相互对抗的力量所取得的平衡,决定了整体的福利水平。这就是族群竞择理论对马尔萨斯陷阱的解释。 第三部分的制度竞择理论则解释了人类怎么变富,讲述人类文明如何跳出陷阱,并开启现代经济增长。要摆脱陷阱,关键在于打破这个逆向竞择。幸运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竞择会自发逆转,竞择从一支遏制人均收入增长的力量变成一支促进人均收入增长的力量。在制竞模型中,工业革命前,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迟缓,是因为生存与文明相互矛盾,竞择崇尚生存而摒弃文明;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速度陡增,是因为生存与文明这两大目标转向融合,竞择成了促进文明的力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制度陷阱与文化陷阱:贫困的根源本书对马尔萨斯理论进行了以下创新性的解读和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尔萨斯理论中的 "人口增长率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提高" 的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实证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马尔萨斯理论中所称的 "马尔萨斯陷阱" 并不存在。作者认为,马尔萨斯理论中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书中提出了 "制度陷阱" 的概念,认为不良制度是导致某些国家或地区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改革制度,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这本书还提到了 "文化陷阱" 这一概念,认为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某些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可能会限制个体行动自由、遏制创新和竞争,从而阻碍经济发展。作者认为,马尔萨斯理论中的 "人口增长率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提高" 的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实证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马尔萨斯理论中所称的 "马尔萨斯陷阱" 并不存在。相反,本书认为,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口增长率可能会加速,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人口增长率会逐渐减缓。本书还提出了 "创新陷阱" 这一概念,认为某些国家或地区因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因此,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关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建设。总之,本书对马尔萨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案例分析以及对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本书试图揭示经济增长背后的规律和机制,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类幼儿在过了哺乳期后,一般不需要乳糖,所以消化系统内水解乳糖所需的乳糖酶就会消失,幼儿摄入乳糖一多就容易腹胀和呕吐。东亚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有 “乳糖不耐”,而在西北欧,成人乳糖不耐的比例很低。西北欧乳糖耐受性之所以高,是因为这个地区食用乳制品的历史更长,那些乳糖不耐受的个体在这个地区就会因为无法利用乳制品的营养而留下更少的后代。在这个例子里,自然选择使乳制品这一效用品越来越具有生存品的特质。这就是进化适应。无疑,进化适应可以部分解释人均效用品的低下。但是,基因的演化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而且进化适应只适用于食物,对食物以外的效用品解释力十分有限。它不可能是平衡增长之谜最终的答案。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罗素的智慧和道德 1、关于智慧,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指向的真相是什么,而不是自己更愿意相信什么,或是让人们相信什么对社会更好,永远不要被那些想法左右。只是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2、关于道德,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容忍,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善意与宽容。它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至关重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道艰难的证明题,豆瓣80分不虚高!作为一个经济学业余爱好者,作者的这道证明题” 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我看得云里雾里😂!因为作者并不是要讲一个动听或者听起来合理的故事,而是要证明马尔萨斯机制是错的❌,这就需要大量的逻辑论证和数学工具,来证伪马尔萨斯机制,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模型:两部门模型、种群竞择、制度竞择,给出一个(人类社会长期贫穷,偶尔富裕又突然崩溃,而工业革命后才真正维持了较长时间富裕)的合理解释。艰苦的阅读是值得的,书中的科学精神让人叹服,从单维的社会达尔文,发展到作者的多维竞择模型,人类社会经济演化、人均福利变好的基本逻辑似乎清晰起来,那就是生存和文明的多维竞择与暂时统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如果不是前期读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这本书实在不知道怎么读下去。然而,还是有部分内容暂时无法理解,可见,这是一本要有一定知识积累才能读懂的书籍。好在,凭着书名,富种起源,也确实有些收获。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事实层面也是错误的。种族、国家、制度的确都在发生自然选择式的竞择,但竞择之法不是简简单单的 “优胜劣汰”,甚至说 “适者生存” 都不那么准确,因为 “适或不适” 听起来还是个单一维度的事情,一个维度的东西就容易被歪曲成强权即公理(Might is Right)的道德价值。可是按照本书的理论,决定生存的不仅仅是思想和技术的先进,与技术水平至少同等重要的还有两个维度:“集体价值 —— 个人价值” 和 “短期价值 —— 长期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本书尚未触及的维度,比如 “求存” 与 “扩张” 就不能一概而论(可能和古代中国统一王朝的大国地位有关,中国的治国传统是偏向前者的)。这些新维度对族群存衍的价值有很多意料之外的结论,绝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标签所能涵盖。如果这本书也算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么有别于传统的单维达尔文主义,它是多维达尔文主义。社会是多维达尔文式的,而不是单维达尔文式的。单维达尔文主义因为偏离了事实,会误导人步入歧途,葬送文明;多维达尔文主义则能帮助我们认清真相,维护文明。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窗口,让别人活,自己才能活得更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富种起源纲要作者吴乐旻,清华的高材生,留美读的博士,回国后曾在北大教书,还算是一名年轻经济学研究者。本书围绕 “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问题,以 “静水”“流深”“鱼跃” 三部分展开论述,是作者十几年来持续思考研究 “增长起源” 命题的阶段性成果。将书中充满诗意的话翻译过来便知,作者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 1800 年以前人类为什么穷,二是 1800 年以后人类为什么富。1800 年以前人类为什么穷?这个问题主流答案是马尔萨斯理论。人类的长期贫穷集中体现为人均收入增长停滞,学界将此现象概括为马尔萨斯陷阱。之所以陷入如此困局,有一套完整的演绎逻辑,技术进步、市场扩张等促进经济规模扩张,短期内人均收入出现增长,一段时间后随着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又回到原来水平,学界将此机制概括为 “富生穷死,人多就穷” 的马尔萨斯机制。作者不厌其烦阐释马尔萨斯理论,用心不在介绍而在批判。作者认为马尔萨斯理论 “找准了问题,却没给出正确答案”,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释:人类生活水平由效用品与生存品之间的比例标识,该比例越高则人类生活水平越高,而人类长期深陷贫困,正是因为这个比例始终无法真正提高。所谓生存品指的是维持人类生存繁衍的产品,而效用品指的是提高人类幸福指数的产品。作者通过爬梳史料、数学建模等方式深入研究得出结论,上述比例无法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始终会从比例低的区域迁移到比例高的区域,进而实现一种低水平的动态平衡,作者将之形象概括为 “淘汰奢侈、传播贫穷” 的达尔文机制。书中,作者还借助这一理论,还额外对 “粗鄙” 的秦灭 “文明” 的山东六国等历史现象进行了饶有兴致的解释。总的来说,作者主张,遏制人均收入增长的瓶颈,不是 “富生穷死,人多就穷” 的马尔萨斯机制,而是 “淘汰奢侈,传播贫穷” 的达尔文机制。1800 年以后人类为什么富?既然之前贫困的症结找到了,之后富裕的原因自然水落石出。作者认为,1800 年以后人类富裕起来的根源在于,人类成功突破了效用品与生存品比例低水平动态循环的平衡,使得该比例迅速爆发式提高。经过深入研究,作者认为突破这一增长瓶颈或贫困陷阱的利器,主要有四个。一是贸易代替移民。过去几个世纪,随着交通的改善、物流的进步,贸易量急剧上长升,从生存品地区走向效用品地区的定向移民减少,移民的减少削弱了族群竞择的力量,使达尔文陷阱变浅。二是书籍代替言传身教(知识媒介的改变)。书籍匮乏的时候,知识传播主要依赖移民,而移民传播知识一般会偏向生存品,从而拉低整个世界的人均收入,而书籍的流传不存在这种偏向,印刷术普及之后,族群竞择的前提(移民的定向性)被进一步削弱,更有助于人类摆脱达尔文陷阱。三是效用品大爆炸。一种技术、文化或制度,到底是生存品还是效用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种技术或文化因环境变化从效用品渐变为生存品时,在它转换身份的一瞬间,它会爆炸式地传播开来,产生与其属性的渐变速度完全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四是制度竞择。制度竞择的重要程度最高,按照这个理论,过去五百年间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从过去的 “竞穷” 转向后来的 “竞富”,从一个族群越穷越有生存优势转向越富越有生存优势。1800 年之前为什么穷、之后为什么富?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问题虽很重要、很复杂,但回答起来却十分简单,穷是因为生产力落后、富是因为生产力发达。而作者却兴致勃勃地抨击了主流看法、借鉴诸多意见,提出一套持之有据、言之成理的理论,最终还写成了厚厚一本书,实属不易。人类大概就是这样,要有人从现象中洞见本质,也要有人在平凡中看到不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富种起源虽然是一本经济学书籍,但本书没有多少数据和计量分析。在有些同行眼里,我虽然研究经济史,却既不贡献新史料,也不挖掘新数据,那不是民科是什么?我也曾为此烦恼。后来,我想明白一个道理。史料和数据在我的研究里之所以处于边缘地位,是因为这个研究本身的特殊性。打一个粗糙的比方,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个函数,对规律的探索就好像是求解函数的傅里叶级数。王朝的兴衰沉浮、英雄的转萍身世,这里所蕴含的周期律是傅里叶级数中的高阶项。这本书并不涉及那些高阶项,而只研究历史规律的一阶项、二阶项,那些最粗犷、最基本、最底色的规律。高阶项和低阶项的提炼各有其难处。高阶项更容易受到个性和随机事件的扰动,误差大,规律不稳定。但是高阶项出现频繁,样本丰富,可做较为精确的假设检验。低阶项的规律粗壮、稳健,更少受到随机扰动的影响。但低阶项的呈现频率低,不易归纳总结。像马尔萨斯理论、大一统增长理论这样贯穿整部人类史并在有限的历史长河中样本独一无二的宏大理论,除非把视野拓展到整个生物界,否则完全无从归纳。规律既有高阶、低阶之分,对它们的探索也需要完全不同的方法。高阶规律的样本频率高,正好用史料和数据加以探索。低阶规律的样本频率低,实证研究几无用武之地,因此正是理论推演的施展舞台。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和经济史惯常的实证研究大相径庭,非我标新立异之故,乃是规律阶次有别,我不得已而为之。不同阶次的研究之间,没必要厚此薄彼。低阶规律鲜少有人研究。偶有涉足者,又多是滥竽充数之辈,空泛言之,近于臆想,所以这个领域在经济史学界渐成研究禁区。可是,不管学者们爱不爱研究,低阶规律就在那里,粗壮、宏大、气势磅礴。任何高阶规律都是附着在低阶规律之上才得以影响历史。倘若未谙低阶规律,人类的集体智识对高阶规律再怎么明察秋毫,也是管中窥豹。本书对低阶规律的发现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贡献。一是构建效用品理论,为马尔萨斯理论增加了两个维度的比较静态分析:产出结构和社会文化。二是提出马尔萨斯陷阱之谜的本质是平衡增长之谜,并用族群竞择理论解释了平衡增长,进而重新解释了马尔萨斯陷阱。三是用制度竞择模型重新解释了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经济增长的变化,提出多重均衡外一种新的转折机制。这三项发现并不是互相孤立的。效用品理论是族群竞择理论的基础,族群竞择理论又为制度竞择理论的价值做了铺垫。它们共同呈现了一种不同于马尔萨斯史观的新历史观 —— 达尔文史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愿我们的增长纪元永恒,不陷入“马尔萨斯-达尔文-刘慈欣陷阱”刘慈欣曾在《三体》中写道:“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用这句话来做整本书的题记。希望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增长纪元永恒,不再陷入 “马尔萨斯 - 达尔文 - 刘慈欣陷阱” 的黑暗纪元。是给文明以岁月,还是给岁月以文明?我们免于此虑,只因活在例外的时代。这个时代,靠什么开启,会不会结束?马尔萨斯理论的着眼点实乃资源的稀缺性 —— 马尔萨斯的历史观。这是第一重境界。族群竞择理论看到了群己之间永恒的斗争 —— 达尔文式的历史观。这是第二重境界。制度竞择理论触及文明与生存之间的取舍 —— 刘慈欣式的历史观。这是第三重境界。我敬仰马尔萨斯和达尔文固不逊于敬仰 “大刘”。这个次序只代表求索之际我个人所经历的思想层次,不代表这三位思想者在任何意义上的排序。正如题记里说的,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对文明和生存的对立视而不见,完全是历史的侥幸。这对矛盾很可能会在未来半个世纪里以某种形式凸显在我们面前。到那个时候,我们岂不该感谢思想者先行一步的警告吗?如果一个时代自鸣得意的 “普世” 价值不能和人类整体意义上的生存至上相和解,那最终成为废物的,将是那套 “普世” 价值。刘慈欣的作品不就是设想了弥足珍贵的极端情形,让我们看到 “普世” 价值观之亟待修补吗?刘慈欣的思路并不是集体压不压倒个人,而是理性能否压倒意识形态。当灾难临近的时候,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体制能够发扬理性,帮助人类渡过难关,把文明和生存再度统一起来。回到长期贫困陷阱的话题。人们惯称的马尔萨斯陷阱,全称应当为 “马尔萨斯 —— 达尔文 —— 刘慈欣陷阱”。正是这三重机制共同作用,束缚了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刘慈欣陷阱就是人类社会在生存与文明相互矛盾时,竞择倾向于生存,以致文明难以发展的陷阱。人类走出第一次黑暗时代,首先是突破了刘慈欣陷阱;一旦摆脱刘慈欣陷阱,竞择从压制文明的力量变成促进文明的力量,第二道防线达尔文陷阱(族群竞择)就招架不住了;达尔文陷阱一破,喷薄而出的文明巨流面对马尔萨斯陷阱就更如摧枯拉朽一般。这正是世界历史在过去 500 年中的主线剧情。显然,在马尔萨斯陷阱、达尔文陷阱和刘慈欣陷阱三者之间,刘慈欣陷阱才是那道最紧要的瓶颈。但是,如果嫌三个名字太啰唆,只能取一个人来命名,那么这个陷阱毫无疑问应该叫达尔文陷阱,因为无论是马尔萨斯机制还是刘慈欣机制,归根结底都是族群竞择的表现形式。马尔萨斯机制竞多 —— 多生;达尔文机制竞穷 —— 贫穷;刘慈欣机制竞短 —— 短视。竞多,竞穷,竞短,三个机制各是竞择的一个维度。三个维度叠加,多、穷、短,决定了前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现代经济增长则来自竞择的逆转,于是,竞精 —— 少生精养,竞富 —— 民富国强,竞远 —— 着眼于长期利益,成为大势所趋。精、富、远,决定了增长纪元的基本特征。但本书作者能隐隐地感觉到,这个 “精富远均衡” 其实远不如黑暗时代的 “多穷短均衡” 稳定。所以,本书才有黑暗再临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是超越制度竞择模型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类文明是一天,我们生活在最美好的3秒由马子和索子的经济理论构成的大一统模型不能解释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财富变指增长的时候,现代增长的起源提供了 4 个新的机制:贸易替代移民、知识媒介的改变、效用品大爆炸和制度竞择中因生存余地扩张而带来的竞择角色反转。玫椰指数形成了一边倒的增长:人类的生活从生存向着幸福义无反顾的狂奔…… 做为非专业读者,蹒跚浏览全书后,不是作者说的最好忘掉什么,而是压根很多没看懂的就略过了。看的懂的我就忍不住仔细琢磨下,不是有什么良好的学习素养,只是能看懂的实在有限,如不仔细琢磨就相当于啥都没看了,所以理解上难免偏颇,不及书中所述万一,试着总结一点心得:马尔萨斯陷阱告诉我们当人口和资源发生冲突时,文明进度会被野蛮的生存欲望叫停。达尔文陷阱告诉我们文明的进化并不总是美好和理想的,文明有时也要与生存妥协。刘慈欣陷阱则是说,用宇宙的大尺度看人类社会,文明和生存或许本来就是一回事儿,人类要小心呵护增长纪元,不要陷入乱纪元的深渊。有幸看了作者的书,相信 100 年、或者更长时间,人类依然处在增长纪元,要感谢作者曾著作此书,对人类社会的一片满满的热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经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长期以来,一谈起 “经济” 这个字眼,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 “GDP”“财报”“指数” 这些计算类的内容,经济学家在分析公式时,也往往以 “理性人” 自居,似乎只有数字才能带来绝对精准的财富。然而我们忽略了,掌握财富的是人,使用财富的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绝对理性。人会受情感的影响,会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会被主观的思考所影响。《富种起源》借用了 “进化论” 的逻辑,讨论生存品和适用品相互替代,讨论种群竞择和制度竞择,看起来仿佛又是一套冰冷的理论。可就在他的冰冷中,看到了人受社会文化熏陶形成的 “文化” 趋向,亦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有人性,更有兽性,而正是因为如此,人才不会是绝对的理性人。追求财富的道路有自私、有血腥,但也有对文明的向往,有对智行的追求,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有许多非最优解。可恰是因为如此,经济学方为一门人文学科,方才真实可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