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普通人的奋斗

    强烈推荐日本导演竹内亮的最新纪录片《再会长江》,记录 2021(23) 年从长江源头,重走 2011 年的长江路,对比 10 年间长江沿岸,人和景致都发生很大变化,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竹内亮(78 )在中国 居住 10 年中文越来越好,普通人很简单的工作坚守 10 年都会有成就。本书主要是记录过去 10-15 年初入职场人的感受,推荐在校大学生读本书,中国学校一直只是考试,学生不明白职场的状况,人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锻炼,各种磨难和挫折到后来被会成为财富,学校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会如何从前人的积累中快速感知,而不必自我摸索,现在很幸运有大量文字和视频的各种经验记录,在进入职场前要学会如何去了解要进入的行业。书中讲芜湖长街一家小贩批发经营的故事,我很熟悉那个地方,哪里过去是皖南地区的小商品批发枢纽,生意红火,而现在也因为电商的冲击没落。书中也有个讲做电视直销的,也体会了潮起潮落,这一代中国人的幸运是经历丰富,但艰难也在于发展太快,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

      2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篇职业故事都非常真实,细节完全经得起推敲,涵盖了从底层到中产、一个个普通的芸芸众生在现实生活中挣扎徘徊的无奈,没有刻意歌颂苦难,也并非在粉饰太平,如实地记录最能引起共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实质上是 “网易人间・寻业中国 Work in China” 栏目的文章精选,旨在记录职业,记录职业中的人,记录时代。本书作者多为 “草根”,讲述的是自己和周围人的故事,有些作者不便提供真名。而这些万花筒一般折射当代中国社会的故事,一开始最打动我的,一则广度,二为真诚。书中有一段讲述麻醉师的经历。在中国的手术室里,躺在床上的病人死亡率,低于坐在床头守着病人的麻醉医生猝死率(2018 年中国不到 10 万人的麻醉队伍里,有 10 来例猝死 / 心脏恶性事件,而当年病人的麻醉死亡率,降低到了十万分之一)。我们科室也曾一度有和外科沟通,要求减少择期手术量的呼声,可院领导会谈过几次后,呼声也没了下文 —— 手术量变少,劳务费减少,你干不干?当然,工作量对劳务费有影响,只是对正式职工而言的。我们学生累死累活,每个月的 “工资” 是 1 820 元 —— 研究生月助学金 1 500 加上一个月 4 个单价 80 块钱的夜班费。我们在寝室里曾经开玩笑,读了 5 年高等教育,过得还不如初中毕业进工厂的厂弟厂妹。讲述者的同事老林在给一位身体状态不好的老人做了麻醉后,老人术后几天都没有恢复清醒最终离世。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老人做手术麻醉风险是何等巨大,但是外科科室的医生大多是以业务量为导向的 “激进派”,对于手术崇尚 “大开多开”,这与谨小慎微的 “保守派” 麻醉科医生形成了鲜明对比。老林在手术前一直劝阻老人的家属以及外科医生,最终还是他背了锅。书中还提到另外一个背锅的职业 —— 交通空中管制员。工作强度大,工资却很低,犯一点小错就会被扣钱。化解了重大飞行事故,机组人员会被奖励,而他们却被轻描淡写的仅仅授予锦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百业百态,映射人生百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行行出怨夫(妇)

            工作着是美丽的 — 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大多是 “一入侯门深似海”、悔不当初。分工的起源本应是各用所长、各择所好、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创繁荣的产物。但现在却繁衍、掺杂了太多复杂内容,变成了暴发、奴役、挟持、压榨…… 的工具。一个现代人差不多都要在工作中度过一生。想起曾经读到的保尔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又有龙应台对她儿子安德烈说过:“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有多少人对着这两段话可以安然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工作岗位的变迁中看到中国的发展,在最基层岗位的细节中看到我们在 “体面工作”、“共同富裕” 方面还有多大差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见人见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如今资讯爆炸的年代,本书里很多职业其实多少都曾被听说过或见过,比如曾经火热的海外置业和电视购物、比如批零市场的箱包夫妻店、比如 110 联动的开锁师傅、比如内蒙那些风景线般矗立的风车、比如成昆铁路偏僻小站的守站人、比如杂技演员、比如海员、比如 app 的后台审核员、比如信用卡业务员、比如大货司机、比如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比如交通空中管制员、比如外企高管等等等等。相关但又不曾有机会更多了解,有幸在本书一窥。本书是由投稿组成的,多是各行业从业人员对自己工作经历的自述,语言质朴、言之有物,不仅仅是故事和情绪,还有很多具体的行内数据和知识,这确实让作为外行人的我很感兴趣。最喜欢的大概是以下几篇:黄金分析师,他的细分行业是黄金 T+D(相比和银行的纸黄金,黄金 T+D 更像是沪金期货),最近看新闻,比如北京双井中国黄金某大店跑路导致消费者托管的上亿金条人间蒸发而又因该店为加盟店导致消费者向中国黄金总公司维权困难,比如国内赫赫有名的平安信托也崩了,更别说惨绿的基金等等。现在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似乎投资理财越来越容易和普及,但如全嘻嘻与某熟悉公募基金的投资人那条对话视频所言,通过投资理财赚钱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投资理财操作门槛越来越低的便捷有可能只是让亏钱变得更容易了。这阵子黄金价格一路上涨,也不知那个行业里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警犬训导员,原因是最近关注了第一只柯基警犬福仔小可爱~种大棚的农民,原因是行业相关~麻醉医生,原因是平时就对医生相关感兴趣,麻醉医生又是一个以前了解不多的细分赛道~看完本书,对真正的行内人来说也许依然是浮光掠影的了解,但是确实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纷繁复杂、随波逐浪,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生活变迁共同组成了昨日到今日的中国,所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更理解中国。另外,引两段来自本书叙述者的疑问:“不同类型的公司背后隐藏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这些所谓的文化,看起来虚幻,实际上却触手可及,譬如你晚上愿不愿意依旧保持在线状态,或者能不能习惯自己 20 页的专业分析建议,仅仅因为某个领导的一句话就变成废纸一张…… 而这些,说到底只基于我们的选择而已。决定去适应还是退出,这无关能力,只是价值选择。问题是,意义和选择,从来没有人能替你去做。人到中年,除了承受着生存压力,还要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是我们确实要求得太多了?还是在这个阶段注定要承受一些人生重量?”“2020 年新年到来之际,疫情忽然来得猝不及防。大批企业现金流吃紧,挣扎在生死线上。我所在的汽车行业更是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个时候,生存尚且不易,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眼下再追问工作的意义,已变得苛求且不合时宜。然而,即便如此,作为 David 的同类,我依旧固执地想知道,当我们退休的那一天,是否还怀有对所从事的工作一如既往的热爱?除了生存的必须,我们能否从其中找到可以丰富和圆满我们人生的要素?并且自豪于自己曾经这样用力活过,找寻过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也能更理解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名起的真好唉…… 有血有肉的故事,人们的心路历程那么的交错与复杂,他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多少人的映射呢,愿平凡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