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婚姻与爱相关,但绝不等同于爱情。无论美满与否,婚姻都可让我们变得成熟。爱,不是本能的激情或头脑中的浪漫,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阿兰・德波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和哲学家,他的文字很优美,让人读得下去,他的散文我也读过好几本,最喜欢的是《哲学的慰藉》,我作为荐书人也私心推荐过。这本《爱的进化论》说不上是一部小说还是一本散文,他用诗意的笔触将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体悟融入在了拉比和柯尔斯滕的感情故事里。


      从相遇时的罗曼蒂克,到婚姻围墙内的一地鸡毛,再到有了孩子之后感情的升华,然后是下一个感情的危机 —— 婚外情,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在一起,因为爱情虽已不再,但依恋依然。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写尽了爱情里的种种,美妙的瞬间和残酷的瞬间。即便是我们知道了自己只不过是自己身体激素的奴隶,我们依旧要选择好好生活、好好去爱,这些并不应该成为放纵自己的理由。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感情长长久久,我们都不愿做生物欲望的奴隶,那么我们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呢?太多东西了,我分享五条摘录

      1. 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爱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没有人生来会爱,我们都是从自己的父母朋友等等身边人和文艺作品中去学习如何去爱,也恰恰是因此我们对爱有了很多错误的观念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学习爱的过程也是重塑自己价值观的过程,你终于打破了自己的全能自恋而接纳了另一个人。这种感觉很棒~

      2. 浪漫主义是关于默契的哲学。在真爱中,不厌其烦的言说或阐述都是多余。当二人携手一体时,便会 —— 最终 —— 有一种奇妙的心心相印,令双方以完全一致的方式看待世界。

      我现在就处在这样的状态,和女朋友相处快五年来,我们达到了一种只有我们两个人才能理解的默契,以及创造一种结合了中文、鬼畜用语、法语和奇怪缩写所构成的可能只有我们两个人才能理解的语言。这种感觉也很棒~

      3. 愠怒的核心,其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混合体:强烈的愤怒,与同样强烈的、不愿言说愤怒所为何事的渴望。愠怒者迫切需要对方理解,却又丝毫不帮助对方理解。正是对解释的需求,形成了侮辱的核心:如果对方尚需解释方可领悟,那么显然,他们不配得到解释。我们还需补充一句:这是愠怒者的特权,它代表他们足够尊重、信任我们,认为我们应该领会他们没有言说的伤害。这是爱情古怪的馈赠之一。

      愠怒,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冷战。有的时候说一句话,连眼神都不需要对视,我就能感觉到气氛不对,然后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然后道歉啊!恋爱中的冷战让我们知道爱情里没有高低贵贱,也没有卑躬屈膝。

      4. 试图 “教导” 爱人的想法,给人以居高临下、用心险恶之感,且有伤和谐。若是真爱,便丝毫不盼他或她改变。对此,浪漫主义态度鲜明;真爱应该代表着对爱人的全盘接受。…… 唯有无边包容,方是至真之爱。

      这一段接上条。

      5. 成熟,意味着承认浪漫的爱情可能只是狭隘的、也许是相当刻薄的情感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主要集中在寻找爱,而不是给予爱;是被爱而不是爱。

      对不起我实在是忍不住分享这么好的文字。如果你对爱情也有困惑,或许能从中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的进化论: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这本书讲述了追求浪漫主义的男人拉比在经历了婚姻生活之后终于明白爱的真谛,虽然夫妻之间不断有摩擦,因为养育孩子的压力,生活的重担,甚至是微小的事情指责对方,在日积月累的压力下用语言伤害对方,丈夫甚至发生一段婚外情,但最终还是领悟到了婚姻的真相,决定把握当下的每一段美好时光。到目前为止我都是一个坚持 “不婚主义” 的人,也有人怀疑是不是原生家庭或者成长环境的原因,老实说确实有。我的父母是不太会表达的那一代人,即使到了现在依旧如此,我相信他们之间有爱,只是这种爱被含蓄的性格以及生活的磨难,促使他们习惯用坚硬的外壳对待别人,这无法用对错来衡量,不可能全部都以 “应当的:正确的” 方式来处理,毕竟岁月是如此漫长,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起来都可能使人崩溃。这部书里有很多观点会让人在阅读时猛然惊醒,对于浪漫的爱过份执著,便会在意婚姻生活中 “不完美的部分”;不抱着感激对方在琐碎小事里的付出,只关注自己的付出也会使亲密关系失去平衡;回避性依恋与焦虑型依恋人格的人如果无法体谅对方,感受对方内心的真正需求也会造成感情破裂,诸如此类等等。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一直是属于 “回避性人格” 的人,因为怕起冲突所以保持沉默,期待对方能够像怀着胎儿的母亲一样仅仅靠感觉就能了解我的想法;怕爱的风险太高所以不敢坦诚,甚至恐惧长时间的相处会使爱情消逝。但其实爱与被爱,不变只是一种期望。我们能依靠的是尽量改正自身的缺点,体会对方的感受,感激对方的付出,以某种默契继续一起生活下去。这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婚姻,在看起来枯燥的生活中失望过,但又能重拾起这份爱,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在恋爱或者婚姻中有疑惑,它也许可以帮助你。
        爱情不是厌倦了就离开,而是再重新审视对方的优点,尝试停止厌烦和抱怨,也许此时在你身边的人,其实就是你这辈子最好的选择。我依旧相信爱,相信爱情的美好与可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是一种能力

          最适合的伴侣并不需要方方面面的志趣都碰巧相投,而是应该充满智慧并且优雅地讨论品味的差异。“合适人选” 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人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冲动。

            这可能是一本非常好的婚前读物,让痴男怨女对于真实的婚姻生活不要存在于过多的浪漫幻想,"适合" 是结果,而不是婚姻的前提。爱人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冲动。本书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从相爱到迫不及的想要将对方占有的求婚、结婚,再到养育一对儿女;从对儿女无限的宽容到逐渐建立相处的规矩;再到维持十四年婚姻乏味与枯燥,以及一万次想要杀死对方、离婚的冲动;最后意识到婚姻出现问题共同去看心理医生。读完此书,感觉与书中的主人翁一起经历了十四年的婚姻历程,唏嘘婚姻不易。而维持婚姻的最核心就是放下浪漫和不切实际的心,人情味眼前选择的 "错的人" 携手共度余生;如果不是她,那么可能与其他人也会经历这样的人生,只是在遇见的那个人是否也愿意与你一同走下去。这本书也让我想起来了斯嘉丽的《婚姻故事》也是曾经相爱的人,为了孩子母亲牺牲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父亲却和剧院里的女同事出轨了,母亲觉得在整个婚姻中自己从来都不曾被重视过感受,而父亲觉得他已为家低估了全部,并且很爱自己的妻子。夫妻是一种很神奇的关系,能让相爱的人变成仇人,也能让彼此变成最陌生的人、最抱怨的人。我们都站在自己立场上去衡量对方做的事情,是否合理,是否满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