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腾讯

    “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 以腾讯之名的群像戏,既有企鹅帝国的养成记,又有与阿里巴巴、美团、滴滴、游戏、娱乐、音乐的大博弈,从颤颤巍巍的 OICQ 到翩翩起舞的大象,腾讯不是那个腾讯还是那个腾讯。本书是有点异类在的,3Q 大战一笔带过,超级细胞铺陈华丽,很有推陈出新的新思路。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腾讯发家史

      这是一本关于腾讯公司发展历程的传记体文学。该书详细记述了腾讯从 1998 年成立到 2022 年转型的过程,以及它如何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巨头之一。腾讯邮件、QQ、短信、美团大众点评、微信、滴滴打车…… 腾讯如何在每一步都踏到了时代的风口,又是如何成就了如今的科技帝国。书中还描绘了腾讯在面对行业变革和竞争压力时所采取的战略和决策,以及它在技术、市场和资本等方面的运作方式。此外,书中还通过大量访谈和细节报道,展示了腾讯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以及它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腾讯的成功经验,还探讨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革。顺带简单介绍了腾讯的几个老对手及新的挑战者们的情况。作者写作功力很强,在没有官方配合的条件下,能根据自己的跟踪积累和搜集资料写成,虽然挖掘不深,但叙事线索清晰,事件描写分析也很到位,内容还比较全。对于想了解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和腾讯公司的崛起的朋友,还是不错的选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看的腾讯历史

        从一家草根公司发展到市值千亿的巨无霸公司,腾讯公司的发展值得我们每个企业管理人员去学习,去思考。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写到腾讯公司的 2016 年,这本书则写到了腾讯公司的 2023 年。我们每个人现在几乎每天都无法离开腾讯(微信),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腾讯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从书中我们能看出腾讯一路走来都做对了什么,公司的发展需要大环境、需要选择对赛道,但更需要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再次回顾腾讯波澜壮阔起起伏伏的奋进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腾讯的帝国崛起讲的很全面很详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简洁明了。

              在中国,人们对元宇宙褒贬不一。上海等城市热情接纳这一概念,宣布鼓励元宇宙在公共服务、社交娱乐、游戏和制造业中的应用。同时,人们对元宇宙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元宇宙中,由于人们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生活,不再向往现实世界中的联系,将导致结婚率、生育率大幅下降。元宇宙还引发了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担忧。长期以来,防控青少年近视一直是国内热议的话题。腾讯由于主营游戏业务而备受指责,人们批评腾讯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罪魁祸首。在元宇宙中,人们头戴虚拟眼镜,沉迷于元宇宙世界,这必然加重人们对青少年近视的担忧。此外,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出现一种 “躺平” 文化,倡导以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对抗社会的 “内卷化”。元宇宙的出现,有可能强化这一现象。尽管元宇宙在国内毁誉参半,公司和投资人却不愿意错失这一投资机会。就在脸书更名后的 3 个月内,国内与元宇宙相关的商标申请数量增加了 2 倍,超过 8500 项之多。腾讯也不想错失良机。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表示,腾讯凭借前期在游戏和社交媒体领域的积累,具备了打造元宇宙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此外,腾讯目前还是罗布乐思(Roblox)游戏平台的中国发行商,罗布乐思的游戏平台支持用户创建虚拟世界,被视为未来元宇宙很好的早期迭代。虽然腾讯高管们预计,元宇宙技术为国内用户接受至少需要 5 年时间,但这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另一个概念也即将到来,那就是 Web 3.0。Web 3.0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万维网概念,基于区块链,在点对点分布式网络上进行管理和访问。以太坊(Ethereum)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在 2014 年创造了该术语,它预示着这样一个未来:所有数据和内容的控制权交给内容创作者,真正做到将控制权交还给终端用户,而将企业拒之门外。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事实上,这就是开发互联网的最初愿景。伍德认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实际上已经背离了当初设计的初衷。2018 年,他在一篇博客中写道:“社会必然会在互联网上留下印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其设计初衷,财富、权力和影响力如今掌握在贪婪自大的人手中。”Web 3.0 的诱人前景吸引企业和风险资本蜂拥而至,然而人们对 Web 3.0 概念的追捧导致其原本的内涵被扭曲。持怀疑观点的人认为,Web 3.0 的概念遭到扭曲,必将导致行业内出现下一个类似苹果公司的霸主,然而互联网本来应该是惠及每一个人。推特前首席执行官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便是怀疑论者的代表,他认为对于 Web 3.0 概念的热捧,不过是风险资本家的伎俩,并不是为了惠及普罗大众。埃隆・马斯克也曾指出 Web 3.0 只是一个营销噱头。但各企业依然争相开发并定义自己的 Web 3.0,将 Web 3.0 概念应用于各自的平台,以确保跟上新技术的浪潮。腾讯也不例外,正在思考如何在未来的互联网格局中继续独占鳌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几岁的我还不曾费心思考技术如何改变和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如今,现代人已经将自我与社交网络、各种符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网络和符号构成了人们现代身份的基础。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大型的科技企业。我们和它们的绑定如此紧密,当这些科技企业自身发展遭遇瓶颈,走向消亡,我们身份的一部分便会连同它们一并消失。当年初中同学在同学录上匆忙写下的电话号码早已停用,那些带有 “yahoo.com” 或 “hotmail.com” 后缀的电子邮箱也早已作废,唯一还剩下的是 QQ 以及它背后的企业 —— 腾讯。腾讯的基础理念是专注连接,致力于将内容、信息和人联系起来,帮助 10 亿名用户建立自己的身份。腾讯的故事,本质是一个企业如何长时间保持产品吸引力,如何避免如众多科技巨头一样被时代淘汰的故事。本书将为读者细致呈现腾讯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以及腾讯如何适应国内的企业环境,实现长足发展。腾讯已经不再是 20 年前我初中时代那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它已经成为广受国内外关注的知名企业。2017 年,腾讯更是超过脸书(Facebook)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科技公司。然而,除科技界以外,却鲜有人知晓,腾讯的影响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其本土范围。通过《堡垒之夜》等游戏,以及好莱坞大片《黑衣人:全球追缉》和《毒液:致命守护者》等电影,腾讯已经成功吸引了全球范围数亿游戏玩家的加入。如果说,有这么一款超级软件能够做到支持特斯拉(Tesla)、红迪(Reddit)、色拉布(Snapchat)和声田(Spotify)等最流行的全球商品和服务,能够整合瓦次普(WhatsApp)、贝宝(PayPal)、脸书、优步(Uber)、户户送(Deliveroo)、雅虎(Yahoo)、抖音的全部功能,那么这款超级软件就只能是腾讯推出的微信。腾讯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尽管这种影响力还没有引起全球关注。然而,这一情形正在改观。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世界的注意力越发集中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华为与阿里巴巴,到人工智能监控领域的初创企业,中国的科技巨头一直以来备受全世界的瞩目。然而,在中国政府 “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的政策背景下,科技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其发展前景更是让人难以捉摸。我之所以提笔撰写本书,就是期望能够挖掘中国最大的创业成功案例背后的故事。多年来,我曾无数次听到人们赞叹,中国如何培养出了最杰出的科技企业家,然而鲜有作家愿意向全球读者呈现这些创业成功背后的故事 —— 当前的话语已经从迎合奉承转向了随意解构,人们动辄轻率地将企业的成功简单归结于政府的主导。实际上,真相不止如此。我期待通过本书,为读者打开一扇门,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支撑中国创业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的企业家,剖析以技术和资本为基础的新兴成功阶层,更重要的是,解读一个在地理上距离欧美国家半个地球以外的企业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同样影响着海外人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在集体记忆模糊之前,提笔记录下这个时代,以免错失了讲述创业勇士故事的机遇。而且,人们也日益开始关注一个更为重要和有趣的问题:如何才能在当今中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多年来,腾讯一直有意保持着低调。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马化腾,人称 “小马哥”,一直有意回避媒体关注。马化腾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扮演着幕后将军的角色。正因为如此,追踪小马哥成了媒体热衷的一项运动。为了获取有关马化腾的一手资料,媒体不得不跑遍各个城市,跟踪他到各个会议和论坛现场,追问他的心腹,并数以百次地采访公司的高管和员工。腾讯业务广泛,涵盖游戏、金融、云计算、新闻门户、即时通信、视频以及电影流媒体和电影制片等多个领域。最近 10 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报道中国及其繁荣的互联网行业,记录马化腾的成功历程,这让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并记录当今中国变幻莫测、激烈动荡的创业格局。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排名前十的富豪有一半来自技术领域。而他们的成功则是建立在打败成千上万同行的基础之上。马化腾也试图开放姿态,与媒体接触。那是在 2015 年 1 月,当时腾讯风头正劲(从金融到游戏,再到好莱坞,在各个领域极速扩张,其估值甚至超过了亚马逊),我和另外几位经过精挑细选的外媒记者,得以有机会在腾讯的香港总部同马化腾近距离交谈。马化腾准时走进会议室,他身形苗条,佩戴眼镜,端坐在宽大的董事会会议桌的另一头,似乎意图利用庞大的会议桌阻挡多余的询问。他头发经过精心打理,朝一边偏分,改变了过去凌乱的造型。从青涩的程序员到亿万富翁,他经历了多年的奋斗历程。他向记者讲述自己如何思考企业的发展,最关心的问题,以及腾讯如何在和众多其他企业的竞争中求得生存。马化腾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在全球舞台上获取了更大的影响力,例如请世界足球先生利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为微信宣传代言,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密谈,意图入股特斯拉和色拉布。通过这些方式,他成功将腾讯的触角伸入硅谷的支柱产业。他说中国在国际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领域已经成为领军国家。那时中国每周都会产生 2 名亿万富翁。全世界共同目睹这个国度大踏步跃入了数字时代。在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了 36 倍,每 3.8 天就会产生一家独角兽企业,即成立不足 10 年且市场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企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仿佛看完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书,早年看吴晓波的腾讯传,和现在这个更近的传记,看出了截然不同的故事感。时代在发展,巨无霸一样的企业也会被时代裹挟着前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作者为知名科技新闻记者,跟踪报道中国科技领域长达十年,曾对马化腾及他身边的同事、朋友、对手进行了大量访谈。此次她以独特的视角,对腾讯的诞生、 发展、转型、壮大等各个时期作出了详细的记述和解读,披露出很多独家采访的细节和过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