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97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教你如何思考

    不知道是因为这本书太出名,所以里面的故事被口口相传,为我所知,还是因为故事太出名,被这本书拿去做了例子。总之,我看的时候没有得到不一样的信息,所以感觉平平。接受不确定性,不要坚持确定但错误的事情。聪明的人是那些愿意随时 “跳槽”,接受更好的观点的人。探月思维:直面失败的可能性,并且研究它。比方去面试,要考虑面试可能会因为哪些原因不通过,想出对策。这跟查理・芒格提倡的逆向思维完全是一个意思。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每年看一遍,改变思维定势的书

      每个人都有很多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免于面对真实的困难,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逃避承担因自己的错误而带来的责任,我们与之相伴一生而不自知,这本书正是在戳破这种让现在容易的思维方式,如果因此能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行为模式,或许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让未来更加容易的生活。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每日一书:《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的一生犹如转瞬即逝的闪光,人生苦短,让我们把短暂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吧。当你学会像火箭科学家那样思考时,你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还将被赋予改变世界的能力。在人类的生命周期里,这种巨大的飞跃通常被誉为 “科技的胜利”,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它是某种思维过程的伟大胜利。火箭科学家们借助这种思维过程,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诚如卡尔・萨根(Carl Sagan)所言,科学 “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不是天生的。我们不敢往大处着眼,不愿与不确定性共舞,而且害怕失败。这些心态在旧石器时代是必要的,它们使我们免受有毒食物和食肉动物的伤害。但在信息时代,它们就变成了缺点。这种教育体系使我们摆脱了自身最坏的倾向,即那些烦人的个人主义野心、好高骛远,以及为复杂的问题设计出有趣的解决方案。冒尖的学生不是敢于唱反调的人、有创造力和开拓力的人;相反,只要你取悦了当权派,培养自己阿谀奉承的本事,能够在劳动力大军中左右逢源,那你就是优秀的学生。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都带有宇宙大爆炸的痕迹,正如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所写的那样:“我们都孕育自天上的种子。” 地球上的每个人都 “被重力固定在同一个直径 12742 千米的含水岩石上,以高速穿越太空,我们无法独自前行,只能共赴前程”。唯有充分利用不确定性,才能创造出最具潜力的价值。我们不应以一种快速宣泄的欲望作为前进动力,而是应该以能够激发好奇心的事物作为燃料。确定性的终点,就是进步的起点。我们对确定性的痴迷会产生另一个副作用,它犹如游乐场里的一组哈哈镜,扭曲了我们的视觉。而我们在这些哈哈镜里看到的,就是所谓的 “未知的已知事物”。当不确定性缺乏边界时,人们就会变得极度不适。倘若任由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在你的脑海中发酵,恐惧感就会越来越强。“恐惧来自不知道该期待什么,以及你觉得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缺乏控制感。当你感到无助时,你会比知道事实更觉得恐惧。如果你不知道该担心什么,那么所有事物都令人感到不安。” 哈德菲尔德写道。知识确实是个好东西,但知识的作用应该是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不是起约束作用;知识应该启发智慧,而不是蒙蔽心智。只有让现有的知识不断进化,我们的未来才能变得越发清晰。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思维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把它定义为 “认知事物的第一基础”。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将其描述为 “系统性地怀疑你可能怀疑的一切事物,直到你获得无可置疑的真相”。哲学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有言:“能者达人所不达,智者达人所未见。”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一切事物都应该 “尽可能简洁”,这就是所谓的奥卡姆剃刀原理。乔治・萧伯纳曾说过:“很少有人一年思考两三次以上。我每周思考一两次,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萧伯纳知道,忙碌和创造力是彼此对立的,你不可能在清空收件箱的同时产生突破性想法。你得未雨绸缪,现在就变得好奇起来,而不是在危机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时候。企业家兼作家弗朗斯・约翰逊(Frans Johansson)把这一现象称为 “美第奇效应”(Medici effect),它指的是 15 世纪时突发的创造性活动。当时,富有的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聚集了许多有成就的人。那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有科学家、诗人、雕刻家、哲学家等。当这些人聚在一起时,新的创意蓬勃迸发,如繁花盛开,为文艺复兴的到来铺平了道路。要保持 “猴子优先” 的态度,你得拥有一套 X 公司所称的 “终止指标”,即一套确定何时前进、何时放弃的标准。这套标准必须从一开始就定下来,因为刚开始时你的头脑相对清醒;而在投入情感和资金之后,可能会触发 “沉没成本” 谬论,影响你的判断。“快速失败、经常失败、向前失败” 的口号在硅谷风靡一时。失败被视为一种鼓舞人心的素材、一种成人礼、一种内部人士之间的秘密握手。成功是披着羊皮的狼,破坏了表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成功时,我们相信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忽略了一些危险信号,也忽略了变革的必要性。每次成功之后,我们都会变得更加自信,并提出更高要求。当我们假装某项活动是常规作业的时候,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固步自封,而补救办法是把 “常规” 两字从我们的词汇表中删除,并把我们所有项目,尤其是那些成功的项目,视为永远未完成的作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思维

          这是一部可读性强的书,近年因为钢铁侠马斯克让火箭航空领域走向商业市场,面向大众。这是一部讲述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第一性原理的应用,公司管理思维,个人转换思维的书,梳理了美国航天历史上的重大节点和重大事故的成因,教训总结。太空探索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不可能万无一失,如同人生还是要先前走,接受命运的安排,最近看马斯克把火箭失败剪辑一个视频当做放焰火,这几年也看惯了他的大起大落,中国人一般不太愿意冒险,家长也尽量安排孩子安全保险,但人的幸福感需要成就感,只有战胜未知,才能有满足感。如果说到航天的可靠性,中国航天是应该骄傲的,老一辈航天体系的精细化管理,螺丝钉精神是中华帝国的强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脑洞大开:动笔前的思维

            任遂虎《文章学通论》一书写到:事实上,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的质量决定你写作的质量。在动笔之前有哪些思维能让我们脑洞大开、搭建架构、和自我验证呢?首先是快思维和慢思维,接着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然后是金字塔原理,最后是批判性思维。01. 累积和整理素材:快思维和慢思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写到:快思考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慢思考是监督快思考的严谨思考。1、快思维,就是大脑无意识下突发灵感和想法的过程...... 简单说就是闪念。比如与人谈话时受到的启发,通勤路上触动你的见闻,听音乐时的一段音符或一句歌词,看书遇到好的观点、金句、概念、原理、定律、故事、经典桥段对自己大脑冲击后一闪而过的瞬间触动和念头。所有的这些快思维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需要随时觉察并用手机记事本记录下来,同学们不妨从此刻起触发自己的快思维,这可是收集素材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慢思维,通常用来对快思维所产生的灵感想法和念头进行理性检验,弥补快思维产生的偏见和失误。所以,用慢思维来甄选和整理收集来的素材,过滤掉过载和无用的信息,然后分类贮存起来形成素材库,这就是咱们的宝藏。02. 活学活用素材: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1、发散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能从多维触发大脑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思考和头脑风暴,也是激发创意的一种思维。当我们不知道 "写什么" 时,打开宝藏,在甄选过的素材库里筛选出可用信息,此时我们需要打开发散思维的阀门,不设限地触发头脑风暴做到 "一题多写"、"一句多想"、"一观多用" 和 "一章多法"。也就是说,一条线索可以发散出多个主题,一个主题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写出不同的情节线,一个名句可以想出很多个适用场景,一个观点可以用于不同的文章,同一文章采用不同的结构、各段落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等等。2、收敛思维,指的是把发散思维的结果,尽一切可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写作中。我们可以用收敛思维把发散思维得来的各种头脑风暴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的观点、架构、论据、故事(论证)、金句、结尾等备用。就像菲茨杰拉德在《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序里说的那样:"所谓的第一流智慧,就是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且依然能够正常行事"。相信有了这两种截然相反思维,一定具备第一流的智慧,写什么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03. 搭建架构和验证:金字塔原理和批判性思维 1、搭建架构:金字塔原理在《金字塔原理》第 1 章中写到:金字塔结构是组织、安排思想的理想架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写作过程,就能让读者充分理解你想表达的思想。在动笔写作之前,依据金字塔原理,将收敛思维筛选来的重要素材,依据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的原则,套用到金字塔结构内,形成文章架构。2、检查验证:批判性思维有了文章架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整个架构由上到下的演绎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观点是否成立?是否有悖于主流思想?论据的来源可靠吗?举例 / 故事是否有说服力?观点、论据、论证到结论在同一条直线吗?是否有跑偏?推理过程有没有发生跳跃?以反对者立场反驳这个结论会怎样?写在最后:诚如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所言,现代世界的问题在于 "愚蠢的人过于自信,而聪明人则充满怀疑"。以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的眼光,围绕文章架构的主题和观点,对论证到结论的整个过程进行验证和检查,确保前后逻辑的一致性,完成这些以后,差不多就可以正式动笔了。张凯在《写作训练课:轻松写出好文章》中写到: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重新组装的过程。有了经得起批判性思维的逻辑验证的架构,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几个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
            这样组装完成的文章,一定是一篇能让读者充分理解你所表达思想的好文章。🔚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全球顶级的人才学习思维模型。

              我们的学习有几个很好的参照点,比如说 “普遍” 去学习,大家都是怎么做的,我也怎么做,有共同的操作系统,信息传递才会更加的顺畅,比如我们都用一套汽车的驾驶操作系统另外我们也向标杆学习,我们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和臭棋篓子下棋,只会越下越差,所以我们要向最好的人,最优秀的行业标杆去学习。这就是我们的书中,有一种书籍是极致的书籍,要不就是极致的复杂情况,要不就是极致的困难,要不就是极致的成功,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火箭科学就是一种极致的复杂,极度的不可控。极高的难度。那到底有多复杂多不可控呢?从地球发出信号以光速到达火星需要 12 分钟。也就是说,哪怕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火箭要进行改动操作,也是 12 分钟以后的事情了,哪怕火箭已经爆炸了,你身在地球 12 分钟之后才能知道这个消息,你说她有多不可控。那么有多复杂?建造一个火箭需要几百个工厂相互协作,400 多万的零件,是全球最复杂的机械设备,基本上可以说是国家的游戏,而且是顶尖国家的游戏,你说她有多复杂。那么这些顶尖国家的高端人才绝对是人类的顶尖智慧集合,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甚至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是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奥巴马政府。” 因为佩奇知道,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而 NASA 聚集了顶尖的人才。所以,见识全球的顶尖人才如何解决最复杂不可控的问题,这其中的斗智斗勇想想都起鸡皮疙瘩。那么对于航天这种真正的冒险,火箭科学家该怎么处理呢?我就不啰嗦了,带上大脑学习火箭科学家的思维模型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三遍的书

                抓羚羊不要抓田鼠,这是书中讲到的思维行为模式之一。抓田鼠很容易,但得到的能量可能还抵不上付出的代价;抓羚羊比较难,付出力气大,但是抓到一只,就可以提供好几天的食物能量。从产出收入方面考量,要放弃抓田鼠的行为。对于我来说,生活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就要借鉴这个思路,不去做分散注意力不划算的事情。火箭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值得多看几遍,多吸收消化一些。万维刚老师推荐的书,值得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是教怎麼造火箭,而是借鑒火箭科學家的思維方式

                  電影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說過,他每拍一個新的場景,事先都不知道怎麼拍。臺詞應該怎麼過,到時候怎麼指揮演員,燈光、鏡頭應該怎麼打,他事先都不知道。但這種未知感,恰恰是斯皮爾伯格最享受的東西。所以不確定性不是任務的缺點而是我們自我實現的機會。不但不應該害怕,反而應該興奮。當然搞航太探索未知絕對不是盲目的冒險。航太科學家處理風險的最關鍵一點,是明確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線。如果不知道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就會以為什麼東西都危險;航太科學應對不確定性的第二個辦法是巴菲特喜歡的概念,叫「安全邊際(marginofsafety)」,找到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線,這就不是胡亂冒險。「從來如此,便對嗎?」凡是能用上魯迅 (周樹人) 這句話的地方,就是能用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的地方。第一性原理最適合的地方是那些像 NASA 一樣積重難返、市場競爭不充分、遠離均衡的地方。SpaceX 的方法是這樣的:1. 儘量不外包,80% 的零部件都由自己生產。2. 採購的方式更加靈活。3. 可能也是關鍵的一點,是要和大市場對接。4. 回收,儘量重複使用火箭。5. 在用人方面並不只用專門的航太人才,也到大市場上去找人。6. 奧卡姆剃刀,也就是儘量簡化製造流程。前美國總統甘迺迪說,我們選擇登月,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難。美國有今天的國際地位,我敢說甘迺迪這個講話起到很大作用。做成一件別人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你就不是昨天的你了,這就叫登月思維。找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標並公開宣佈,然後集中力量把這個目標做出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登月思維的精神是大膽選定一個特別高的目標,完了再琢磨可行性,然後召集人手、整合資源,從第一性原理出發,該改革就改革,排除阻礙努力把它實現。作者號召每個人都想想自己的登月思維。敢不敢向老闆要一個全公司的人都認為你肯定拿不到的職位?敢不敢追求一個所有人心目中你配不上的姑娘?敢不敢設定一個不可能的目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像高创新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样思考

                    仅仅有批判性思维是不够的。批判性思维往往帮助你把事情做对。但是,做什么,做的方法是什么(也就是猜想和研究方法是什么,或者说,我想去批判性地检验什么东西的对错),是超越批判性思维的。于是,我们还需要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重新表述问题、求解和实践检验、科学对待成功和失败,这些都是一个高度创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本身就应该具备的思维或者说品质。因此,本书对于不知道高度创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何工作的人,还是值得一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维的转变让你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不要活在确定性的世界而失去了想象力与好奇心。在不确定性中探寻确定性,才能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 变化是常态,只有你深思熟虑,看到事物的第一性原理,才能在变化中作出最佳的选择。
                      ? 不要奢望奇迹会出现,所有看似的奇迹都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心准备、反复验证后的必然结果。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实现不可能解决之道

                        曾经有一次登陆任务失败了 6 次,第 7 次终于成功的时候,碰巧那天有科学家带了花生。从那之后,花生就成了每次执行登陆任务的主食放,指的是超出所有存量的经验,去天马行空的思考。收,指的是把所有能想象到的事情,尽一切可能落地实现。火箭科学家是怎么产生那些奇思妙想的发散思维我们可以不去考虑任何限制、可能性或预算,随心所欲地接受任何不着边际的想法。在创意刚刚出现时,其实很难判断出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没用。第一性原理不要把现状当成是绝对不变的,而是要敢于大刀阔斧地改变它。砸碎我们对某个事物形成的固有观念,直至找出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先干了再说,没必要非得把什么都先想清楚。即我们先把大目标制定出来,过程中可以慢慢想解决方案。两个障碍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和 “别人就是这样做的”。当有了这些奇思妙想之后,要怎么落地呢即飞即测,模拟真实场景做测试。不断地破坏东西,找到它们的极限点。测试组合在一起的整体系统,子系统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最后的整体系统出故障。起飞前的长期训练,模拟失重状态,在水池行走 250 个小时,模拟大约 6800 个故障场景,使其对困难产生免疫力。感想每一位火箭科学家脑子里其实都住了两个狠人。一个像疯子一样,有一箩筐奇思妙想,完全不受任何思维的束缚;而另一个,极其务实,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看似极难的任务真正落地。也许第一流智慧,就是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且依然能够正常行事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复杂科学的另一注释

                          思想实验比 “眼见为实” 更重要;无限放大细节瑕疵对整体的影响力;很多事情的答案在于你能有一个好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万老师在精英日课 4 中力荐的一本书:“火箭科学思维”,你值得拥有。
                            火箭科学思维必不可少。
                            我们每个人虽然成为不了火箭科学家,但这不妨碍我们运用 “火箭科学思维” 来思考问题看待这个世界,人类为何对确定性迷恋,为何所有进步都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发生。火箭科学思维告诉我们知识把 “未知的未知事物” 变成 “已知的未知事物”,你就能拔去它们的 “毒牙”。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打破思维,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本书给你答案。


                            三大阶段九段原则,可以尝试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1. 知识为何会扭曲我们的视野,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打破思维定势?
                            2. 为什么创新的关键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3. 为什么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都源于探月思维?
                            4. 为什么你应该像苍蝇而不是蜜蜂那样做事?
                            5. 为何多做点无聊的事情对发挥创造力方面起关键作用?
                            6. 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和发现更关键的难题,帮助解决问题?
                            7. 火箭科学家的工具包,帮助发现你的决策存在哪些缺陷?
                            8.“即飞即测” 原则,测试和预演时为何会自欺欺人?
                            9. 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定义与失败之间的关系?
                            10. 为何说 “成功是披着羊皮的狼”,为何成功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本书是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强烈推荐书目。这是一本在得到同学群里大家公认为应该尽可能多读几遍的书。人类心智是模式化的。人必须按照某种模式,或者说是某种理论来理解世界。大家很难接受一个毫无理由、无法解释,只有随机和运气的世界。人总是难以遏制地想要去探索种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心理机制很重要,没有这种心理机制,科学就没有办法产生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承认不确定性,承认随机性,承认有些东西不可解释,不可预测,并且欣然接纳它带来的结果。我们对确定性的渴望致使我们追求看似安全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在路灯下寻找钥匙。我们不敢冒险走入黑暗之中,而是停留于现状,无论现状多么差。只有当我们敢于牺牲确定性答案,敢于冒险,敢于远离路灯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突破。如果你固步自封,就不会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唯有那些领先时代之人,才敢于与伟大的未知事物共舞,并在现状中发现潜伏的危机,而不是满足于现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保持第一天的心态!

                                打破枷锁,学习结果导向思维;做事要有冗余;学会即飞即测原则事前解剖思维;要遵循规则,也要跳出规则;重示合理的少数人的意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你需要第一性原理

                                  依附于固化的标准范式,执迷于权威人士的 “正统观点”,盲从于专业人士的丰富经验,这些看似有助于我们进步的外部因素往往是阻碍我们获得真知的枷锁。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像火箭科学一样进行思考,用以突破原有的认知局限,你不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但你可以拥有科学家的思想来指导行为。       第一性原理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它系统阐述了该原理的思考逻辑,以及如何着手处理棘手的问题等,如果你想拥有创造力,那么这本书不容错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嘿嘿,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场景,需要向火箭科学家学习。先把不可能的任务进行拆分,拆成可以执行的步骤,再逐步实现拆分出来的小任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千里之外的目标,最关键的是卖出属于自己的一小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其中的很多东西看过就随风飘过,其中万老师的解读印象要更深刻一些。第一性原理,即飞即测,安全边际,冗余等概念看过之后有更深刻的理解。火箭科学家跳出棋局之外思考,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在既定的方案下寻找优化方法。但我们对一切都充满陌生的时候,满怀敬畏,小心试错,大胆创新,配备足够的冗余和安全边际,出发去尝试,然后不断改进方案。认知的飞轮在打开,每一圈都有新的收获,才能最终像马斯克的 space x 浴火重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像火箭科学家那样思考》

                                        像火箭科学家那样思考,就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火箭科学家们要想象那些无法想象的事情,解决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将失败转化为胜利,把束缚转化为优势;他们认为小事故只是可以解决的难题,而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前进的动力不是盲目的信念,而是自我怀疑;他们的目标不是短期结果,而是长期突破;他们知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已设定的东西可以更改,他们能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花十个小时阅读的好书

                                          本书分三个阶段进行展开。点燃思维(在不确定性中游刃于其间),根据第一性原理找到革命性创新背后的关键要素;推动创意,抛开来自本性的自我维护,转变为证明自己是错的;成功着陆,关于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书里面提到的网页记得要点进去查看哦,填写上自己的邮箱就可以收到来自作者的英文邮件。在这本书里讲述了很多我们平时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自己受限的想法和行为。而要想打开这层阻碍,需要我们的刻意练习。在自己看到一些能够验证自己结论的事物面前首先想到的确是希望他人找到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的处事里,这一点可太难了,很多时候跟本无法去否认自己,更何况是让他人直接否认自己,对于自尊心不是很强且没有树立这方面意识的我们太难接受,但这也是我们故步自封的理由。像火箭科学家那样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质疑各种已有的假设和陈规旧习,树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式。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