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孔子传

    孔子是个普通人,但这个普通人成为圣人,如果想学习普通人如何成圣,要读《论语》。这本书综合千年来各种资料,写 “孔子传”,但功力不够,还是太年轻了,还没有参透功名利禄,通篇可惜孔子的不圆融和迂腐,思想的不实用,境遇 “累累如丧家犬”,可是过了两千五百年,成功者和帝王将相如过江之鲫,可 “至圣先师” 只有这一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是神仙上帝,而孔子是个普通人,这个普通人有各种缺点和七情六欲,但他靠自我修养,成圣。终身学习 “学而时习之”,自律 “三省吾身”,积极入世不抱怨 “无道则隐,有道则出”,在其他文明还是神权当道之时,到现在西方精英还在争论法律的边界,孔子就提出了 “仁”,就是一个人对道德规范的内在自觉,提出 “人人皆可为尧舜”,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普通人通过后天学习和自我修炼可以成为君子,这样先进的思想才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内核。我这代人,从小接受的是批孔教育,揭露 “仁义道德” 的虚伪,兜兜转转命运共同体还是要提倡 “自我革命”。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像破案小说一样好看的孔子传

      这本书,据作者李硕跟我说,藏着一个小野心 —— 要教会读者怎么用零散的材料,还原一个历史情境。
      这可是很正宗的历史学功底。
      还原一个历史情境,一般人用的手段是 “材料”。但是李硕还多用了一种手段 ——“人情”。
      利用人生阅历,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对现实做猜想。
      读完这本《孔子传》,你会发现这种方法的妙处。

        1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创造与传承

        🌸 花了近六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和一群小伙伴共读了整整 18 天的时光真是太值得了。🌸 对于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永远有着敬畏之心,特别是开创了老师传授弟子这种代际知识传承的方式,让所有优秀的思想,永不磨灭🌸 2000 多年来,儒家的精华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所吸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绚烂多彩的哲学思想,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阳明心学,都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新的认识。🌸 阅读就是通过不同的书,发现隐藏在角落当中的自我这一次,看到的是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以及传承的意义。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面纱下的孔子

          看完《翦商》,简直是欲罢不能,又追过来打开了李硕的这本《孔子大历史》。这本书没像《翦商》那样从头到尾细读,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听的音频,所以断断续续,感觉效果不算太好,看来好书还是要用眼看而不是用耳听😅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孔子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说他熟悉,因为人人知道他是孔圣人,是孔夫子,是儒家开宗立派的先师……《论语》里他说过的话,我们也能朗朗上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德不孤,必有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说他是陌生人,因为他是距我们两千多年的古人,时代久远,他的思想、语录,由一代代儒家弟子转述,有时互相矛盾,有时作为现代人无法理解。还好有李硕这样的学者,利用多方文献资料为我们勾勒出春秋时代背景之下孔子的大致轮廓,还用了些侦探推理的手段,所以整本书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书中有些观点很新颖,比如:孔子是父母 “野合” 所生,这个 “野合” 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那样,是说孔子母亲地位低,而父亲是贵族,在春秋时期,贵族和庶人是不可能通婚的,所以孔子是非婚生子。还有,作者大胆猜测孔子的政治对手阳虎,可能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 。蒯聩动乱牵连到孔子,孔子离开卫都南行,在匡城因与阳虎长的太像而被错当阳虎,将其围困,直到卫灵公派人来才解了围。阳虎和孔子都是那时代罕见的大高个,又都长的怪(头上有个大疙瘩,像个小山丘),所以两人面貌相像被错当成同一人的确很怪。虽然与孔子观点不同,但在鲁国时,阳虎一直希望孔子出来做官,甚至暗中保护孔子,就算阳虎逃亡在外,听说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立即把带出国的国宝又送了回来,所以两人关系确实很微妙。类似的观点现在肯定无法再辨真伪,单看作者在书中罗列自己的证据,然后一步步的推理就很有意思。除了上述八卦,书中主要以孔子的年龄为线,将孔子的生平、政治理想、周游列国的经历、与弟子的互动、儒家理论(礼和仁)的形成等等都串了起来,一个立体又鲜明的孔子就展现在眼前,似乎离我们更近,面相也更加清晰。我想,今后有时间会翻开书用眼再看一遍吧!这是一本好书应有的待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李硕老师眼中的孔子拉低了我对孔子的印象😂摘录本书一句后序中的话来圆这句话:“关于孔子或历史上的大人物,后世评价、研究里常会有些 “爆冷” 的说法,往往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所以还要看能不能 “自圆其说”,就是把它和传主的更多史料联系起来,还原出一个更全面的人物形象。”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孔子,帝师鼻祖

              近百年来研究孔子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光是孔子的传记也不下几十种。作者李硕的书跟一般的孔子传记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借孔子看春秋”,孔子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 “贵族时代”,孔子赶上那个时代的尾巴。作为 “最后的贵族”,他痛恨那个 “礼坏乐崩” 的乱世,怀抱恢复 “周礼” 的梦想,政治上一辈子不得志,却无意中成为 “万世师表”。要理解孔子,先得了解他身处的那个时代,这本书用浅近平实的语言,对周代的姓氏、称谓、礼仪、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加以介绍。作者虽然不是先秦史出身,但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把握相当透彻,读完此书,普通读者也能对周代社会有一个全面印象。孔子所开创的儒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君主集权的帮手,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儒家的本质,也就是中国传统 “士大夫” 的本质。他们的最高理想是 “得君行道”,做 “帝王师”。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无非是想当 “国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春秋历史的一面镜子

                读完《孔子大历史》这本书,不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本书的题目 —— 两个最核心的要素词,“孔子”、“历史”。这本书的落脚点在 “历史” 上。①️从孔子看春秋晚期历史️引用书中原文,主旨即是:【孔子是春秋历史的一个特例,关于他生平的记载很多,主要靠他的弟子、再传弟子编辑的《论语》和《礼记》。甚至可以说,孔子是了解春秋时代普通士人生活的最佳个案。】在序中开篇也有:【是 “借孔子看春秋”,孔子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不可忽略的是,书附有外篇一、二是很有深意的。外篇二《春秋晚期及孔子生平大事编年》自不必说。外篇一《周灭商与华夏新生》即是关于孔子之前 500 年西周历史的发轫,也是儒家思想的缘起。甚至,在后记中,讲到那位楚汉相争时的孔子后人,依然是在从个人命运看 “大历史”。这本书是从孔子为切入口,窥看春秋历史,或者说以孔子为研究对象,侧写、解剖春秋晚期。这本书里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是《论语》《礼记》,既是与孔子相关的学术著作,但也不要忘了,它们还是传世史料。所以,这本书不是关于孔子的一本传书,而是孔子时春秋晚期的历史读本。这是首先要界定清楚的。②️理解 “孔子大历史” 的几个关键词️但是,后世的中国人真不容易懂春秋,最基本的分野就是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天壤之别。孔子是春秋时候的人,要懂春秋,不妨通过看孔子这个人的前生今世。简要列出如下几个关键词。其一,从社会角度看:“私生子” 身世。孔子从平民 “贱人” 跃升为贵族 “士人”,由此了解春秋时社会阶级制度的运作、维持与固化。其二,从政治角度看:大司寇与 “丧家狗”。孔子在仕途上的升与降,反映出春秋晚期贵族寡头政治的难以为继。其三,从文化角度看:“文化人” 的优越感。“六经皆史”,“六经” 反映了上古、春秋的社会历史细节。孔子整理 “六经” 是最大的文化和历史成就,包括他开创教育事业。所以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和仁者,但是他认为自己达到了 “对事业永不放弃,对学生诲人不倦” 以及 “一直在努力学习”、“一以贯之”。这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文化自觉和极高的自视。这一点,也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其四,从思想角度看:成为 “神与圣”。孔子身后成为圣人,既是是皇权收拾人心的需要,也是官僚政治制约皇权的需要。冷酷实用的帝制需要孔子这个 “圣人” 形象,反而还算温情陌陌的贵族春秋并没有孔子的份额。这是春秋与之后战国、秦汉等鲜明的对比。以上,仅是粗略的梳理,具体的还是请看书。孔子一生的起承转合,即是那个春秋时代的回光返照与落幕的 “缩影”。【孔子不仅是了解春秋贵族社会最好的个案,也是诸子百家里最丰满、最真实的一位。他所处的时代,贵族世袭制度已经丧失了活力和能量,他一生的亲历展示了寡头政治的难以为继,春秋贵族们的历史从此走向谢幕。】可以说,要理解孔子,就要了解春秋;同时,要了解春秋,可以从孔子的人生来观照。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我真实面貌~~孔子

                  孔子常常被後人提升到圣人的地步,但细观孔子一生,他也有自己的私欲,想要执政的权力,想要复古周王室的传统,後代王莽为他实现了,但天下大乱。或许可以这样说,孔子的学说虽然无法执政使用,但却成为安定社会的一帖药,可惜的是,时代的演进跟後世帝王可以操控下,孔子竟然成为一个为了君王而活的官僚。君王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荒谬情状。还我本来面目,并非将孔子打下神坛,而是我们知道人皆有其复杂性,对错别人评价,那是价值判断,如果孔子身在现代,应该是一个有趣的哲学家吧!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万世师表

                    知识是对这个世界的解释,而对世界的解释权是最终极、最核心的利益。所以自古以来,知识都掌握在统治阶层手里,而教育便是稳固阶层、利于统治的有效手段。孔子之所以被称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正是因为他最先打破贵族垄断知识的特权,有教无类,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高门大阀垄断教育,并通过 “举孝廉” 之类的制度加深巩固对于教育的特权,后来皇权通过科举选拔底层人才,借以制衡高门望族联姻、联盟的力量,此后教育就写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惟有读书高” 是宗教般的信仰。本书写得很细碎但真实,对比如今孔子成神后冰冷的至高地位,我以为是作者对历史温情的敬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可以和课程一起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学者

                        本书值得阅读,初听闻李硕老师是去年火爆的《翦商》,可惜一直没有好好领略李硕老师的文采。我一直对于隋朝前的历史是不感兴趣的,尤其是春秋时期。要问我为什么?只能说是诸子百家太过经典又太过复杂,让我望而生畏。小时候必备的《论语十二篇》又磨灭了我对于经典的兴趣,可李硕老师的这本《孔子大历史》翻开之后久久不能停止。开篇的 “野合” 勾起了我的兴趣。我承认,我有点想多了,此野合非彼野合,李硕老师旁征博引细细推敲为我解释了野合是怎么回事。小时候对于论语只是死记硬背,完全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我们总以为 “三十而立” 就是说一个男人在三十岁的就应该成家立业甚至有所成就。可这个太难实现了,又有人说古人平均寿命四十五岁,三十而立的话那就是现在的五十岁,五十岁有所成就就好了。可是回顾孔子的一生,“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他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而不是对于世人的约束和教导。我们所看到的熏陶的孔子大部分都是被神话和丑化的孔子,孔子本身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商人后裔出生于鲁国,一生周游列国想要谋求官职实行周朝最初的礼教,将那个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的时代拨乱反正,构建完美的大同社会。可大时代和人性哪儿是他一个人一个思想可以左右得了的呢?经过了一生的游荡,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故土,到了不逾矩的年龄,他好像也看开了想少了。这好像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被社会磨去了棱角吧。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天下的道理一般通。前者正是可以把这一般的道理践行笃信下去,后者则与之相反,就这样一个不同就区别开了圣人与普通人。我们总是拿着被后人过度神话了的孔子去看待孔子,却忘记了孔子本来的面目。他也是一个小时候爱嬉戏长大了追求事业暮年之后又不逾矩的普通人,也会犯错也有虚荣也有底线。他照样提出服丧三年却只让孔鲤服丧一年,他照样喜欢听子贡的甜言蜜语也懂得子贡对他并未太多帮助,他照样在少年时期把阳虎当做假想敌与他并肩。这些,就是一个普通人所做的事情!可能是人们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恶也可能是后世帝王需要一个好的学派来统治百姓,儒家学派所倡导的那些礼教道德至今影响着我们,是周朝的礼仪影响至今。透过孔子我们看到了李硕老师想让我们看到的当时历史,周朝最初的礼仪秩序已经崩塌,寡头共和制走向兴盛与衰落,春秋开始、战国开始、秦国开始,当一个政权的制度无法吻合时代的需求,政权走向衰亡是必然。李硕老师在后记中说,他所希望的是读者读完本书带来一个问题要远比获取知识好得多。我历史知识实在匮乏,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为我答疑解惑。孔子这一生都是想要重建周朝最初的礼治秩序,而周朝存在了将近八百年,被后世和当时所称颂敬仰的礼治为什么会崩盘成为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呢?是因为人本性就是复杂的而冲破了礼的约束么?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迂腐又变通,执着又可爱

                          去圣乃得真孔子。大年三十看完后面几章,新春氛围下,孔子还真让人感慨。从李硕的《翦商》再到这本书,没了血淋淋的毛骨悚然,多了些俏皮的温情。造神运动从未停止过,可爱的血肉都在神像之后,历史能走到今天真是神迹,莫非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近孔子,了解春秋

                            孔子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之一,上学的时候都背过几篇《论语》,孔子也是我们最陌生的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太远。李硕老师通过现存史料和当今考古发现,以孔子为关键节点,把一个个与孔子有关联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展现给我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春秋末期。虽为一家之言,还有很多脑洞时刻,但那些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正是这些脑洞时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无限的思索和想象,从而打开一个又一个脑洞。“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狂奔不止,而人类不断在它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一本把孔子写活的书

                              孔子,每个中国人都避不开他,因为他开创的儒家是中国人的文化内核,但是又能避开他,一代代儒家思想其实是后来者借他的名号说自己的话。


                              这本书,脱掉了孔子圣人的外衣,依托史料和合理猜测,把孔子还原成一个鲜活的普通人,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和悲欢离合。
                              但美中不足的是,名为大历史,但深度挖掘不够,实为孔子小历史。
                              说几个你从别处看不到但书里提到的故事。
                              1 孔子为何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孔子祖上其实是宋国的国防部长,其老婆国色天香,当时的总理,垂涎欲滴,造反杀了孔家人。
                              几个幸存者,逃到了鲁国。
                              而且他和儿媳妇,也就是孔鲤的老婆,长期关系不好,晚年不怎么在家里待。
                              2 在孔子以前其实没有老师
                              孔子在做老师前,社会上并没有这个岗位。
                              他在当时的大家族里当会计,可以介绍一些工作,但是妈妈那边亲戚很多不识字,没办法对接工作。
                              所以你会发现,他弟子里姓颜的有很多,比如颜回等,其实都是妈妈颜家的亲戚。
                              早期,干的其实是职业教育,后来,名声大起来了,才干的通识教育,留下弟子坐而论道的美谈,留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话。
                              3 孔子为什么有高光时刻?
                              在孔子 70 多年的人生里,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很困顿。
                              虽然父亲是小贵族,但母亲是穷人家出身,父亲娶母亲没有经过明媒正娶,目的是传宗接代,孔子 10 几岁以前都在外婆家长大。
                              做会计,不够养家糊口,给娘家人做职业培训。
                              一生奔走,推销自己恢复周礼的治国理念,却一路遇挫。
                              人生唯一的一段高光时刻,是在鲁国当了 6 年虚职的总理,这其实是当局者借他和弟子的影响力,稳定社会。
                              这段时光,自己还特别作,说老婆跟不上自己的成长速度,把老婆休了。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部作品可以和李硕老师的大人物课程《孔子评传》配套阅读,虽然和课程内容基本一致,但是著作的内容更为详尽。孔子作为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符号,屹立千年而不朽,对于孔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但是因为他站得太高了,我们对他更多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怀,李硕老师的著作有去魅存真的作用。孔子一辈子追求贵族的社会地位,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份孜孜以求,从回归父亲家族,继承家族,奔走求官,一直到最后成个失意的老头回到家整理文化典籍,整个过程是孔子的个人历史,是春秋晚期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史,也是贵族社会和寡头政治逐渐消亡的历史。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个人奋斗史,他的政治理想没有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实现,但是他培养的弟子,后学传承的思想学说,后人对孔子的扭曲性解读和实践,最终让儒家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学派,孔子也因此获得 “文圣”“素王” 的赞誉。李硕老师的文字灵活有趣,行文逻辑性极强,能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读性很强

                                  作者理性睿智,分辨力和逻辑思维清晰…… 节选自本文一段说明:孔子是春秋时候的人,要懂孔子,先得懂春秋。但后世的中国人真不容易懂春秋。不全是因为春秋国家多,事情乱,那时是世袭政治、贵族社会,和后世的中国很不一样(之前的商朝和西周历史记载太少,更不好讨论)。从战国之后,人们就把春秋那套政治文化都忘掉了。司马迁写《史记》,春秋礼俗就搞错了不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认识孔子,了解《论语》的好书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对孔圣人有了更新的认识,让我对《论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1、孔子也是一位有志青年。从本书看到了孔子年少时为了获得贵族的认可,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也看到了孔圣人可爱的一面,心机的一面,世俗的一面。这本书没有神话孔子,我认为写的比较客观。也正是这样,才让我对孔圣人更加敬佩了。     2、这本书,最起码我是第一次听到关于谈孔圣人爱人的文章。也正是这些分析,让我理解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因为这句话过去很多人为孔子辩解,看完这本书。第一,我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认知。第二,我觉得没有必要为孔子辩解。正如本书中所讲到,孔圣人的夫人应该颜家庄的人,跟孔子的母亲应该有些血缘关系。生活在低层的人民。别说那个时候,今天的农村妇女,不是这那个样子吗?“远之则怨 近之则不逊”,别人没有文化的,就是有问题的夫妻。女人对丈夫不是依然这样吗!到中年的男人看到这句话应该一定能理解。因为不管男的怎么做,咱们妻子面前都是不对的。所以,孔子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应该就是一句发牢骚的话。圣人也会发牢骚,圣人也要生活。发牢骚圣人才是真圣人。      3、通过学习本书,让我突然想起,我们的文化从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孔子、孟子都没有迂腐的一面。为什么文化传承到后来越来越变得迂腐了。最后导致要打到孔家店。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们经常会听到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现在突然对这句话有了一点新理解。为什么会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呢?真的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文化和前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断层。尤其到了明清确实把儒家文化推到了迂腐的巅峰。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根据前段时间读其他历史书籍。在明清时期,很多考了功名的人是不会做官的。所以就有了在京城非常兴旺的行业,师爷这个行业。很多人不会做官,靠雇佣师爷才能做官。在宋朝之前好像没有从历史中看到类似的事情。      我能想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阳明和他父亲王华,王华可是状元。可一生除了有点书生的迂腐气节,其它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是因为王阳明,估计后人很难有机会知道王华是是谁。这个到了晚清更是从《走向共和》的历史剧中把迂腐文官演绎的淋漓尽致。      也是通过本书,我们今天的文化该寻找参照的答案,这真是一个大问题。从学习相关历史,中华文化有很多摧残的问题,最起码在我认知里面,也是最高级的文化。如果把我们这最高级的文化找出来,擦到上面的浮灰。看到真面目成了大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挖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和我看过的其他讲述孔子的书不太一样(可能是我看的太少)。这本比较有故事性,既讲了孔子的一生又穿插结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等多方位背景知识。读完后居然还像看完一本小说或一部电影那样,莫名的有些 “小空虚”。这本书里的孔子很立体,既有他的敏感纠结,又有他的小心思,但最重要的却是他的 “底线”。随着这位有血有肉的先哲的辞世,一个时代也终于落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书的最后一句是,书中的一切错误都属于作者本人。喜欢李硕老师,多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孔子大历史中的春秋社会

                                          借由孔子大历史,往前往后追述了孔子所在的春秋社会大环境氛围。春秋社会,社会阶层相对固定,阶级流动微乎其微,孔子从平民到贵族,甚至一度走进权力中心。但历史铭记的是孔子作为春秋时代留下记录,也最为人熟知,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个时代。子贡努力将孔子神化,曾参务实地记录孔子言论。其实,无论如何,都已与长寿的孔子无关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