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代入读者成长经历的再创作
《飞行家》(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双雪涛应春节档的景,选了本《刺杀小说家》,很烧脑。一来,我好像一直以来都看南方作家的作品,江苏、湖北、湖南。二来,上次游历东三省是在夏天,所以对东北的冬天,感觉很陌生。书中是一个个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戛然而止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二十多年前,第一节文艺理论课上,老师就讲到过,作家 - 作品 - 世界 - 读者,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一部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不受作者的控制。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阅读,会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代入新的创作。作者有一种隐忍的悲情,特别是对女性:母亲、姐妹、女儿,或是班级里最不起眼的女孩儿。🌟一些书摘:“妈妈不但要下地耕田,还要养鸡养鸭,还要清早起来把绳子套在身上推磨。买不起大牲口,妈妈就把自己当成大牲口来用。”“才上午十一点,她就把自己喝醉了。但是她那么年轻,应当醉得更晚些。”“下午的课我分析了村上的短篇小说《蜂蜜饼》,这是一篇不知名的作品,《神的孩子全跳舞》集子里的最后一篇,但是不知怎么回事儿,十五年前看这篇小说,便被其吸引,然后找来村上的所有书看,因为一个短篇小说而看了村上的全部作品,这种情况不太常见。”“每当我戴上耳机写作的时候,就好像漂浮于海洋,没人搭救我,充满了危险,有时身边有鲨鱼游弋,天上的飞鸟也会时不时飞下啄我的眼睛,但是只有这时,我属于我自己,拥有太阳和风,洋流通过我的身体,无论是漂向赤道还是北极,都不会让我恐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双雪涛的文字,有他自己的风格么?一开始读《平原上的摩西》,我认为是没有的;读了他第二本小说,这个答案变成了:不好说。因为他讲的故事太有自己的风格了,所以笔下的语言文字即使很普通,也很可能有自己的风格,至少是用 “朴素无华” 这样的词语概括不了的。他是小说家,他更是纯粹的故事家,讲故事的能力和方法极其纯熟。许多人夸他写东北写得好,其实班宇写东北写得更好,双雪涛是讲故事讲得好,他的东西我认为跟东北关系不大。所谓魔幻现实,是一种能力,但也可能是一种局限,双雪涛很好,不局限于此,他的东西就是奇幻、虚构却又平淡的,充满张力。他很静,像从你耳边传来的风,你却清晰地看见,这风也许来自密西西比,也许来自北极,只是传到你耳边时,变得很小,很轻罢了。这是虚构的魅力,是属于遥远事物的独特魅力。很幸运看到这样一个作家,他站在东北,营造向全世界吹去的微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北方化为乌有对双雪涛的小说,没有到特别喜欢的程度,但有机会看到他的小说还是会买回来读读。这人年纪不大,但能写出一种独特的衰败感,不是那种个人小情绪的丧逼感,而是大时代下的苍茫,就像他小说里常出现的意象:一个人在冰天雪地负隅顽抗。他笔下许许多多 “飞行家” 最终还是被时代击败,陷于柴米油盐和孩子学费的困境中。这种感觉呈现在电影里就是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或者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这部《飞行家》是双雪涛的中短篇合集,说实话,我只能记得住一篇《光明堂》,形式上让人恍然有种福克纳的影子,小家族中牵扯着宏大的、永恒的人性之光,若隐若现的宗教气息的加持,又平添了一份庄严。其余的篇章感觉没啥值得说的,有的结构太散,有的太像村上春树,有的充满楞头气息。希望他越写越好吧,向福克纳看齐,向老陀看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本书的流水账2 月 16 日,读完了《飞行家》里的《飞行家》,时间线在爷孙三代人之间穿插,先是开头的爷爷辈,接着是父辈和孙辈之间的轮换交替,感觉 “我” 的二姑父就是个来早了的中国马斯克,有点生不逢时。2 月 20 日 ,读完了《刺杀小说家》,写作手法和《飞行家》有点象,两个故事穿插着讲。2 月 21 日,又边写字画画边听了两个,《宽吻》讲大学老师、水族馆海豚训练师和一头宽吻海豚的故事,比前面读的两个小说短很多,《终点》就更短了女子和渣男朋友的故事。2 月 23 日,睡前听完了《跷跷板》,有点恐怖,又有点烧脑。2 月 25 日,连读带听完成了《光明堂》,还是两个故事交替着写最后合一的写作手法,带点玄幻感觉的魔幻现实主义。2 月 27 日,上班路上读今天周末听,《间距》完成,读后对文艺圈饭局和编剧团队工作、生活的情况有所了解。2 月 28 日看完了最后两篇。《北方化为乌有》,时间:除夕,地点:北京,某作家写了新小说,内容是自己小时候在东北某工厂经历的杀人案,死者是作家的父亲,因写材料揭露国有企业破产改制时的黑幕被人杀害,疑似死者情人的鬼魂化身为一个女作者写了相同内容的小说投稿给对接此作家的女编辑,女编辑先后收到两个互不相识的作者写的相同内容的小说感到惊异,于是两人一鬼在作家的出租屋里相聚了…… 《白鸟》,这篇没怎么看懂,里面是七个互不相关的小故事,也许是相关的吧,我也不知道。终于在 2 月里全部读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021 年的第八本书《飞行家》(转自公众号 "时光打磨")双雪涛东北作家,擅长短篇小说。在一席听过他讲冬天的骨头。感觉其人也和他作品中那些主角一样的内向,孤独,敏感。而他的作品又如同他名字一样,经常双故事线并行,经常是主人公和他写的故事嵌套。本书出版于 2017,我在 2020 年才因为电影刺杀小说家知道了它 / 他的存在。--- 剧透分割线 ---1. 跷跷板主角陪伴准女友父亲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没想到却知晓了和跷跷板相关的一桩命案。2. 光明堂感觉是这本书里最沉重的一篇。光明堂是铁西区曾经的工人之家,破败的西铁区是曾经东北经济最发达的小社会,影子湖里有文革留下的冤魂,而哪些幸存下来的人又似乎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读完好庆幸没有生在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3. 间距讲述几个人如何编写了一个特有深度的剧本,但却似乎都在做无用功的故事。但为什么叫间距呢?这篇里面有很多描写都特别有画面感,甚为精妙: 末班地铁上一个老人,戴着体面的灰色围巾,双眼紧闭,突然站起来把围巾穿进头上的拉环里,把脑袋套进去,可惜拉环太矮了,他就这么把脑袋搁在围巾里,睡着了。 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叫做雪花,那窗外下的就是雪花的边角料。 她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用手去点脚尖,似乎脚尖是一枚清澈的水滴。4. 飞行家这本书同名作品,一个做着飞行梦的降落伞工人,经历多年的人生沉浮,带着亲人和梦想升起了气球,如同东北版的飞屋环游记。又有百年孤独的轮回感。5. 北方化为乌有两个作家聊天的故事,聊的内容是另外一个发生在北方,充满悬疑,刺杀,爱情的故事。6. 白鸟 7 个超微型小说,都有些魔幻因素,最后一个叫白鸟。7. 刺杀小说家小说家化身的久藏杀了赤发鬼。被雇佣去杀小说家的我发现自己走丢的女儿小橘子在小说中也有化身。有趣的比喻: 嗓子哑了,好像让太阳晒裂的木头。8. 宽吻一个离异的大学语文老师,喜欢在一个有飞镖的酒吧写小说,这天他代替女儿去了海洋馆,认识了海豚训练师和她的海豚海子。宽吻海豚的脸总是在微笑,但在海洋公园表演的海豚都短命且瞎。这不是虚构,而是事实。画面感: 空调工作的声响都像热浪一样在房间里转悠。9. 终点超短篇,一个在饭店的打工妹,捡到一张银行卡,密码竟然是她的生日,里面有一块钱,她取出来,坐公交车去终点。下一次,可能要找马上要火的《平原上的摩西》读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在沈阳这片土地生活了几十年,大学毕业后因为父母而返回这里。精神上离它很远,一直以一种疏离、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跟生活跟父母的和解,开始从内心走进这里。关注双雪涛只因为他从这里出发,他的作品中的语言、环境,都透着这里的气息 — 我熟悉而陌生。他常以 90 年代东北作为背景,但他小说的构思、时间线的搭建、情节的设计都有超时间的魔幻色彩。这是最后一批还留在家乡的孩子,当然最后也免不了出走,他以文字回望家乡,回望北方。而我身处此地,看到那些别人以为幽默的语言文字,确是我们的日常 — 从他人的目光中,我找到了我们的共性。很久不读当代国内作家的小说了,这一本还是吸引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