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嘉泰二年(1202)夏天,七十八岁的陆游撰《自述》诗三首,感怀生平。当时,陆游应该还没有接到宋廷让他回临安府任秘书监的任命。从诗句看陆游的精神世界,他一方面再三强调乡居的乐趣,村酒野行,家人亲情。“客约溪亭饮,僧招竹院棋。未为全省事,终胜宦游时”(第二首)。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壮怀激烈、功业无成,始终无法释怀。“吾年虽日逝,犹冀有新功”(第一首)。这就使得他尤其在意自己的衰老与贫困。其实,这样的感怀差不多成了他晚年创作最重要的主题,在许多诗篇中反复絮叨。我们或许可以说,强调乡居乐趣更多出于自我排遣,对功业无成的难以释怀才是他思绪的主流。所以,在《自述》诗的第三首中,他更点明了自己乡居生活的另一个重要侧面 —— 寂寞(见图版 12):屏迹归休后,颐生寂寞中。忍贫辞半俸,学古得全功。西埭村醅酽,东陂小彴通。经行有佳趣,稚子也能同。陆游感到寂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首先是因为他离开了作为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城市,交游困难,信息缺少,不免有被冷落、被遗弃之感。自魏晋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士大夫转向城居。学者早有研究,六朝时期城市和农村处于分化与对立状态,士族虽然在任官时期会在城市居住,但其根据地则在农村。韩昇认为,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根源于士族在乡村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北魏政权安定之后,已经出现不少华北士族逐渐与政府合作,任官内外而向城市迁移的倾向,但人数有限。唐代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随着中央政权的强化,士族纷纷出仕为官,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条件日趋良好,尤其是科举制度的推进,士族出现了持续迁居城市的趋势。不仅那些天下名门迁徙以两京为中心的大城市,地方领袖的世家大族也向两京以外的区域中心城市迁徙。安史之乱后,更多的士族迁居南方城市。其结果是随着士族由农村到城市的政治性迁徙渐次向文化性、经济性和生活性迁徙的扩展,他们在农村的根据地 —— 并随之士族政治 —— 最终瓦解。及至两宋,文人士大夫阶层城居就更为普遍了。如洪迈所说:“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梁庚尧曾经梳理宋代文献中所见很多世代城居的官户与士人的记载,他们有些在城中已经有好几个世代,甚至数百年,形成家族。这些城居者,有的可能就是隋唐时期以来城居士族的后裔了。此外,他还列举了不少宋代士人出于文化因素而迁居城市的事例,回应了韩昇的分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诗作中找共鸣!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生仕少闲多,长期生活在家乡浙东乡村。在陆游存世的海量诗作中,有六七成是与其家乡生活有关的。《陆游的乡村世界》集中解读陆游的诗篇,借其目光观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生活,展示其心目中的 “乡村世界”,虽然吉光片羽,却显得弥足珍贵。本书作者包伟民是宋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近代东南区域史等问题。在这本书里,包伟民没有按照传统史学研究的范式,宏观地谈宋代乡村的社会结构、经济制度等等问题,而是从陆游的诗出发,带领读者观看南宋乡村的生活画卷,通过深入观察生活细节,发现更多历史真相。本书通过剖析陆游 “乡村世界” 这一个案,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陆游的乡村生活是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以陆游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重复杂的角色;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既丰富多彩又民生艰难的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 为我们想象 “宋代农村” 提供了几个可以依凭的支点。陆游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有八九百年了,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变化,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期待,都在变。但是,唯独大家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想象,几乎没怎么变。几百年前的人对乡村生活的细微感受,我们也一点都不觉得隔膜。因为我们和古人对乡村生活都有一套统一的想象模板,它就像一串精神代码,被写进了我们的文化传统。这串精神代码,是谁写的?又是怎么写的?作者认为,我们得回到宋诗里去找答案。因为就在宋代,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乡村模式的定型。中国的乡村,尤其是江南的乡村,在宋代发展得差不多了,它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都基本成型。第二件事,是有关乡村的文化想象定型。主导这件事的,主要是宋代的文人。当时,很多文人不做官的时候,会生活在乡村,他们用诗来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印象里渔樵耕读、田园牧歌的乡村,就是在他们的诗中定型,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想象。这本书是透过陆游的诗去看宋代的乡村。而了解宋代的乡村世界,对我们来说,不只是看看古人的生活,也是了解自己。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但是我们身上的好多东西,都跟古代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了解多一点的时候,就有了跟传统对话的可能。这种对话,就不只是为了理解古人,也是为了理解我们自己。古典精神,不在于标榜,而在于心心相通,因为在我们文化的骨血里边,天然就留有一些东西,让我们能够跟古人产生共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