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杜甫传》…"国破山河在"前后是同一个杜甫吗?
印象中,杜甫是又穷又老又有病,恨天怨地忧囯民,史实是"囯破山河在"前后杜甫判若两人。"舅氏多人物 ",外祖母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个儿子纪王的后人,也算是大唐的公主,远点儿杜甫也是个皇亲。"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是少年皮实。"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是纨绔轻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恃才自傲。"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是夸结伴寻仙的李白,还是赞杜甫自己呢?…… 安禄山攻占洛阳称帝,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流亡也开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也只有在酸苦的草堂发愿作梦。"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这份孤独是不是可以算是"长相思,摧心肝"的一个应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又是何等孤傲。如果李白是放在台面上的狂,此时的杜甫算是仍有点收在心里的傲。这么一看,"囯破山河在"后又好像还是那个恃才自傲的杜甫,只是多了一层悲天慈地的沧桑。……(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40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杜甫的社会责任感作者冯至描写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也不忘忧国忧民的一生,刻画杜甫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诗歌之所以有内涵,不是因为文字能力强,借鉴了某种高超的写作技巧,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才会流传千古,而杜甫诗的内涵在于关心疾苦人民。杜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唐朝安史之乱的社会变迁。他反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通过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来起到讽百谏一的目的,抨击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反映土地兼并对民生的影响。而这种关切,是出于儒家理想的正直,是时代变迁所造成个人不幸,所切身体会到的人间疾苦。杜甫也有反战思想,他反对唐玄宗发动侵略战争,毕竟攻城耗费人力物力比起正当防卫要大的多,使农业人口锐减。玄宗让哥舒翰对吐蕃杀伐,破坏民族的团结,杜诗也明确反对:“赞普多教使入秦,数通和好止烟尘;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 同时,杜甫也支持反侵略的战争,他真正关心的是战乱破坏,民生凋敝,关心人民生活是不是太平,生活条件如何。杜甫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贡献,最主要是发扬了抒情与社会生活结合的风气,诗歌的感情更炽烈,内涵更丰富,社会意义更加广泛而深刻,直到建国初和现在还大受推崇。虽然杜诗创作的时代,杜诗不受欢迎,因为文学批评掌握在封建统治者手里。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它对历朝历代的、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启发,历史现象总会重复,社会危机爆发的规律不会变。在近代史上,杜诗的思想能代表人民发声,仍然具有进步意义。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杜甫传》首先本书先打破了一个误区,让我们知道了杜甫的出身其实并不低。他的外婆是唐太宗的孙女,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一朝的高官,父亲也有五品的官职。而且杜甫很小的时候就出名了,在洛阳名流的圈子里很有名气,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完全没有人赏识,一生不得志的样子。接下来本书讲述了杜甫和李白的交往。我们知道了杜甫年轻的时候并不醉心功名,他武艺不错,也很潇洒,爱漫游,和李白性情很相投,而且两个人相处过不短的一段时光,也有过很深入的交流,这是一种双向的友谊,只不过两个人相遇得有点早,杜甫还没有到达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对李白诗作的理解,是在后来很多年后慢慢深入的。最后本书讲了杜甫是怎么走到诗歌创作高峰的。他经历了仕途不得意和安史之乱,在追逐朝廷的过程中贴近了人民,成了一代诗史。之后在成都草堂短暂的闲适生活里完成了田园交响的洗礼,完善了自己的文学理论输出,最终在夔州的神性山水里达到了创作的顶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如此之苦,却是闪耀千年夺目的光有意无意间,你能背出或熟悉的诗句,很多都出自他的笔下;你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场景和心情,他寥寥数语浑然天成;你和古人、同代、晚辈数代人的共情,用他的语言就能让所有人心领神会…… 这样名留青史的人已是华夏人类璀璨之星,可在世时默默无闻、悲苦潦倒的,他是首屈一指。是的,他就是闪耀千年的诗圣杜甫。・读他的传记之前,只知道他的诗太牛太美,还产量惊人;知道他的人生郁郁寡欢不得志,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当世应有的认可和世人应有的尊敬;也听了我的 idol 董宇辉讲解他的 super idol 杜甫…… 直到读完冯志老先生的《杜甫传》,才知道诗圣的人生原来苦成这样。・一生颠簸流离大江南北的游荡,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在大堂盛世养不起妻儿把他们寄养在他处儿子饿死;自己为了换一点钱粮,卑微的给一些达官贵人写诗做工,也有了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职位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出自本书原文 42 页),身患重病,在渔民们的帮助下出摊卖药维生…… 或许他的那句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就是一种最好的阐释。经历过命运苦难的馈赠,他才写得出如此磅礴绝唱的诗。・他至情至善,心怀天下国家命运,自顾不暇还在操心人间疾苦,关心他人命运,无论贫苦百姓还是友人。别人文人相轻,他却由衷欣赏他人才华,经常记挂李白高适等,哪怕某些人已经把他忘记,也成为传世佳话。记得在《西南联大的文学课》里,闻一多也说他是品格最高的诗人,其他伟大的诗人无法比拟。・董宇辉说很庆幸杜甫能在成都生活过短暂时光,那是他依然穷困却灵魂自由的时光。他没有出生在这里,也不是生活最久的地方,杜甫草堂却成为后人纪念他最爱去的地方。(作为成都人,一定要说说让我们骄傲的杜甫草堂 [偷笑 R])・“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我们当代人无以言表的,就去读他的诗,去领会那些意境,去传颂这些人间瑰宝。如董宇辉说,中国的文化不会淹没,因为有杜甫这样的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写给李白的诗,这赞美同样给他。可能只有他自己的诗,才配得上闪耀夺目的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为世人热爱的诗人相比较于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是深沉隽永的,他更在乎现实。长久以来,喜爱李白诗的人不计其数,不止因李白诗的空灵漂移和自在洒脱,也是因读他的诗,可以让人们暂时远离现实的烦恼和痛苦。然而,现实确是要直面的,杜甫就是那个一生都在挣扎和直面现实的人,一如现在的我们。从个人发展来说,杜甫既想要为官做一番事业,又不能苟同于官场的黑暗和当权者的腐朽,他的真情流露时常会得罪当权者,因而他的政治生涯不能顺坦。从社会现实来看,杜甫经历了大唐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他把所见所闻均记录了下来,不论是著名的 “三吏”、“三别”,还是日常的叙事记录,他都是用心体悟民情,所以他的诗是不可多得史料。从生活方面,杜甫一生穷困潦倒、贫病交加,最后客死舟上,连固定的住所都没有,可他对此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接受,也对 “天下寒士” 的境遇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所以他是爱国爱人民的现实诗人。杜甫的诗深沉质朴,值得我们沉下心来一读再读,杜甫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伟大诗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