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基因编辑人类胚胎细胞是肯定会发生的,问题只在于何时发生,还有如何发生。一方面,基因编辑的成功率会随着技术的改进不断提升,迟早会达到 100% 的准确率,这就能避免技术上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初,其实都会携带从父母生殖细胞中继承的 50-100 个基因突变,而且在人体内,平均每秒钟都会出现上百万个突变,所以人体基因的改变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基因编辑只是让这种改变有了方向性。所以她认为,未来的父母有权利使用 CRISPR 技术来生出更健康的孩子,只要这个过程是安全的,而且不偏袒少数群体。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造福人类的科技本书作者是生物化学界的顶级学者,Intellia Therapeutics 的创始人,被称为 “基因编辑之母” 的珍尼佛・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女士,因为发明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而斩获了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斯滕伯格是杜德娜的学生,也在发明这项技术的过程中贡献了重要力量。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的诞生让基因编辑第一次有了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本书除介绍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过程外,还讨论了对基因编辑的未来应用和科学伦理方面的看法。整本书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富有启示性。能让读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 6 月 26 日,Intellia Therapeutics 和再生原合作的一项意义重大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公布了结果,单剂 NTLA-2001 导致血清中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水平(简称 TTR)平均下降了 87%,而在实验的第 28 天,TTR 的降低幅度最大可达 96%。用通俗的话就是: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内发挥了作用,治好了一种基因变异导致的肝病。如果这项技术在后续的临床三期试验中被证明有效,今后被获批,利用这套技术生产的药物能用来治疗若干种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尤其是那些患病比例极低但种类又非常多的各种罕见病的话,这项技术很可能会获得诺贝尔奖。假如这项成果真的能获得诺贝尔奖,那么珍尼佛・杜德娜有可能会成为历史上第五位一生获得 2 次诺贝尔奖的人。很多罕见病是按照发病比例定义的,中国的定义是低于 1/500000 的就是罕见病,美国规定是低于 1/1500,日本是低于 1/2500,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 0.65‰-1‰。虽然单个某一种疾病的患病比例低,但罕见病种类实在太多了,达到了几千种,于是各种罕见病加起来的患者总数其实远超过几千分之一,全世界大约有 2-4 亿的罕见病患者。由于很多罕见病都是基因缺陷的问题,所以往往患者还不到 5 岁,病症就已经发展得很严重,无力回天了。更加困难的是,这几千种病都没有什么药可用。比如说霍金患的那种渐冻症,就是在 SPTLC1 基因上产生了一个突变。这段基因负责编码一种参与脂类代谢的蛋白质,它在突变了以后,会不受控的产生过量的鞘类磷脂,然后积累在人类的运动神经元中。大约积累几年到十几年后,运动神经元就彻底无法使用了,于是身体肌肉就不再受控制了。而要治疗这个疾病,就需要修正这段突变的基因,把它变回正常款式的。但参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细胞没有几百亿也有几十亿个,而且细胞还是动态的,一面不断的死亡,另一面又不断的从干细胞中分化出新的错误版本的出来,没有办法挨个针对每个细胞里的基因做修正。而当这项技术成熟后,由基因变异带来的罕见病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医学上非常重要的进展,值得再给一个诺贝尔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感谢本书的代理人马克斯・布洛克曼(Max Brockman)为本书所做的推广工作,以及自始至终对这个课题的热情支持。我们也非常感谢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HMH)出版社的编辑亚历山大・利特尔菲尔德(Alexander Littlefield),他不知疲倦地修改了本书冗长(以及过于专业的)的草稿,并为如何组织材料、确定框架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洞见,跟他合作真令人愉快。感谢 HMH 出版社里所有参与本书出版发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皮拉・加西亚 —— 布朗(Pilar Garcia-Brown)、劳拉・布雷迪(Larua Brady)、斯蒂芬妮・金(Stephanie Kim)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