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想和她们探讨:女人的更年期和男人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夫妻,到了生命中晚年的过渡节点,他们的感受也不是共通的,未必能互相理解。即便女人和女人之间,所谓 “中年危机”,个体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在歧视性的社会环境中,无论你内心有多 “强大”,也无法抵抗住外界持续不断对你的歧视。在前几年,有些手机被称为 “厂妹 / 弟机”,所有人都看不起这些手机,因为只有那些对手机一无所知的 “厂妹 / 弟” 才会购买这些手机。这些 “厂妹 / 弟” 被认为是典型的底层,是无文化、无学历、无知的人(在今天,“学历” 成为人的第二自然),这些人购买这些手机是在承担 “智商税”,正在为他们 / 她们的低智商而付出代价。这样赤裸裸的职业、阶层歧视言论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在线下自然也普遍。可以说,这样的歧视是社会的共识,被歧视的群体甚至也会如此思维。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从事着底层工作的人们就不得不为了糊口而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一面承受艰辛的工作,一面承受社会层面持续不断的歧视,如人们不断在外卖骑手、清洁工等群体中发现的那样。不过,由于外卖骑手与清洁工的切近,人们有更多的 “感同身受”;而在 “遥远” 农村、工业区底层工作的群体,其受到的 “感同身受” 就更少。人们可能会说,这样的歧视环境能激发人们的 “上进心”,能激发社会的 “活力”。一个受过严重歧视的人可能成长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比如杜月笙。他早年受到过的社会歧视想必人们可以设想,但是他的 “能力” 与机遇使得他成为一名大毒枭。我想,这样的 “上进心” 与 “活力” 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认为是好的,因为这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社会的 “活力”“繁荣” 不应该由这样的歧视 / 被歧视的驱动力来实现。由被歧视、折磨、苦难所触发的动力,更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歧视、折磨与苦难。当张益唐先生说他在外国 “刷盘子” 也没有人看不起时,我在想他是乐意去 “刷盘子” 的,至少他不会带着强烈的憎恨、愤怒来工作。而有些地方的社会,不仅仅是底层社会,也包括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却依然无法摆脱从上到下的歧视氛围。当我在嘈杂的工厂里每天上 12 小时的夜班,一个月只能获得不足 3000 元的工资时,我无法不怀疑其合理性。人们会质问我:为什么你没有 “上进心”?为什么你以前不努力学习?为什么你没有学历只能干最底层的工作?但是,是否如果我 “上进” 了,我有 “本科学历”,就意味着这些最底层的工作不存在了?是否最底层就必然要接受这样的境况?在今天人类文明可以把探测器发送到太阳系边缘的时代,这些问题可能更值得思考。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北京中考的消息出来之后我的反应就是好学生更加难了,拉不出差距只能比拼稳定率,只能在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试卷上做到 0 容错率,听起来很有种工厂女工的感觉幸好我不是今年中考,不然真的高中都读不上。Chip 4 这种联盟,注定是很快解散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期窗口朝向景德镇。

          它可能是全国最适合躺平的地方之一。低房租几乎决定了生活的成本,景德镇陶瓷大学所在的湘湖村,250 元月租的大单间,三万元能在这个地方养活自己两年。但与此同时,这里也几乎有着全世界最为完备的陶瓷手工业支持系统。手艺的大门,几乎向任何人慷慨大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沸腾新十年

            人们常说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今天明显加速了。不消十年,已是斗转星移,岂需三十年?如果不是阅读《沸腾新十年》,我大概不能再想起,那些惊鸿一瞥之后转眼烟消云散的 “明星产品”。例如,曾经的校内网 / 人人网、开心网、饭否、91 助手、豌豆荚等等。作为一名 “90 后”,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手机的智能化进程。在精力充沛的年纪,我们见证手机跳出了 “2.8 寸” 的限制,迈向 3.5 寸、4.0 寸,再到逼近 7 英寸的 “平板手机”,而往后市场回归理性,在 “6.X 寸” 之间,寻求性能与舒适度之间的平衡。无论如何,那个 3.5 寸屏能被称为巨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这样的演进过程,我们之所以是 “经历”,而非 “见证”,是因为我们看得见的只是前台 ——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前台。也因此,当我们看见小米的异军突起,诺基亚手机巨头崩塌,再到华为激流勇进,至今苹果一骑绝尘,会感到突然、讶异。如果试图闯入后台,一览真切,那便是《沸腾新十年》描述的世界。最难书写的历史,就是当代史,这一点恐怕没人否认。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都是过于崭新的事物,距离盖棺定论还很早。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在普罗大众看来,诺基亚早就在安卓与 IOS 的鏖战中光荣牺牲,然而殊不知,今天的诺基亚依然活得生龙活虎,原因就在它多年积累的通信技术及设备资产,足以使它在失去大众电子消费市场之后依然活跃。甚至更进一步地,在正酝酿的未来智慧生活中,诺基亚在通信领域保有的一席之地,对行业标准制定的影响力等,使得它仍有回归大众视野的可能。所以在商业社会,成败不足以论英雄。这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高手环伺,福祸相依。一个门派的掌门人,可能死在七岁小儿之手。而一次绞杀行动中漏过的孤儿,可能是后来故事中的男一号。既如此,书写当代史,又或者阅读当代史,能有什么用呢?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一部科技史,与一部人文社科史并无区别,它们都是在时间长河中定下的锚,时时刻刻对照当下。历史本无答案,答案需要在当下去对照获得。互联网的诞生,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它主要被用于美国国防和学术研究。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是旁观者。以万维网的诞生为标志,上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互联网才真正走入寻常百姓间。PC 互联网中,就有了电商平台、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三大网络应用,中国是这一阶段的跟随者。对标前沿,中国诞生了新浪、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第三次进程的标志物,是 iPhone 和安卓系统手机的诞生。这是《沸腾新十年》所聚焦的历史,时间尺度在 2010 年到 2020 年。风起于青之末。在回溯历史的转向节点时,它在最初总是不太显眼,而现代性的一大特征是,这个节点大概率关乎应用技术。因此,技术开发人员是最先登场的主角团。2009 年,苹果开放了应用商店软件,打开一个此前未有的移动端开发市场。技术论坛,开发者社群,科技博客等,迅速成为创业的热土。“技术宅” 所擅长的,是对底层的开发和优化,使得手机等终端方便好用。早期的 iPhone,无论下载视频、音乐,还是调换手机铃声,甚至是换一张手机壁纸,都无法在原生系统上完成。为此,91 助手等应用横空出世,作了手机智能化的过渡阶段中的流量大户。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安卓平台。早期的安卓无法比肩 iPhone,吃亏在硬件的限制和底层代码的冗余。彼时,“越狱” 成为安卓玩家的普遍做法,CM 团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 ROM 开发和优化团队,他们开发适配新机型的 ROM 包,将安卓与刷机做了最初的绑定。在今天,“刷 ROM” 或许是一个历史词汇了,但在 2010—2013 年,无数的少年沉醉于不同 ROM 包带来的体验中,也不知留下多少 “变砖” 的手机。当然,现在的我们知道,这套玩法的大赢家是小米公司,它以 MIUI 的开发起家,每周更新一次 ROM 包,俘获了技术爱好者的芳心。紧随技术之后,登场的便是嗅觉灵敏的商业资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风窗

              春江水暖鸭先知,南风徐来窥先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地球的尺度

                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视,不代表对自然因素的研究就不重要,毕竟,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了气候。在每一次极端事件的形成中,人为因素起到隐蔽的概率上的作用,而自然原因是更直接的引导。例如,今年的极端高温事件,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直接原因,高压系统强盛导致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此外的自然原因还有,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跨越 3 年),为今年 6 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是 7 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自由之城,景德镇

                  疫情、裁员潮、烂尾楼…… 许多人的 2022 上半年过得难受。抑郁已近成为一种普遍情绪。我亦比过往都更频繁地拷问自己:何为真正生活?听朋友说,景德镇是 “世外桃源”。那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月房租低至 300 元的艺术之都,有 3 万年轻人都漂在那儿。朋友说得很好玩:如果自由是一种罪,景德镇多得是 “自由惯犯”,有许多人漂过拉萨又离开、漂过大理和丽江再离开,最后落脚在了景德镇。那个地方有手艺,有魅力。但我来到景德镇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城市其实是割裂的。景德镇的城区是破旧的,少有连锁酒店和品牌餐厅,争先恐后的电瓶车甚至会跨线开到主干道中央。但光鲜的地方却十足光鲜,那是非常小面积的几个圈子,分别是几个博物馆和几个卖陶瓷的聚落 —— 三宝村、陶阳新村、乐天集市、陶溪川集市。尤其是两个集市,面积只不过方圆两三公里而已,却在今日的社交网络上,被频频提及,几乎向年轻人 “代表” 了景德镇。对于没有亲自来过景德镇的人来说,这样超乎寻常的 “城市光鲜代表”,是具有一定迷惑性的。毕竟我自己,也是来了之后才恍然知道,景德镇是江西省 2022 年 GDP 增速最慢的城市,以及 2022 年全国烂尾楼业主联名停贷,第一站便是景德镇。可在一圈采访下来,我却并没有对这个城市感到失望。或者说,我迅速地进入了 3 万 “景漂” 们的生存区域,感受到了一种精神氛围 —— 感到自由,或许是许多人住在这里的理由。景德镇确实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如果自由是一种罪,景德镇多得是 “自由惯犯”。它可能是全国最适合躺平的地方之一。低房租几乎决定了生活的成本,景德镇陶瓷大学所在的湘湖村,250 元月租的大单间,三万元能在这个地方养活自己两年。但与此同时,这里也几乎有着全世界最为完备的陶瓷手工业支持系统。手艺的大门,几乎向任何人慷慨大开。不管是生活成本的低廉、手艺学习的便利、国际陶瓷交流的频繁,还是本地民风的朴实,都极大有利于景德镇外来人口的多样化。于是,这里真的慢慢聚集了一群五颜六色的年轻人。他们干着体力劳动,却借助陶瓷艺术,有精神和艺术层面的表达。他们以手艺来谋生,逐步拥有经济的自主,时间的自由,生活和思考方式的自由。“景漂” 的状态很参差,我也很难总结说一个集体的生活方式到底自由得多彻底,但他们确实有普遍性的自由之追求。他们是把自由挂在嘴上,而不需面露羞愧的一群人。“景漂” 的生活方式,最好地体现在,他们对待时间的方式上。我见到的大多数手艺人,他们做陶瓷的时候不看手机。他们喜欢在夜晚工作,因为夜晚完全属于自己。他们不太喜欢与人社交,而喜欢安静做东西,因为做东西的时间属于自己。很多 “景漂” 都不随意打扰别人,不太经常聚会吃饭。不止一个 “景漂” 跟我着重强调,时间之珍贵,绝不可浪费在甲方身上。当然,这一路上陆续有陶瓷手艺人在谋生的路上失败了,有人在做个体户拥有时间自主之后又成为了订单的奴隶,有人沉溺进生活的柴米油盐而不再有思想的更新,但还是有人在感受并不断追求自由,时间自由、精神自由。我在景德镇的时候,奔波于一个又一个采访,疲惫于见一个又一个的手艺人。等我回到广州,突然要面对一些会议和无聊聚会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 “景漂” 生活的可贵。“我也想主宰我的时间。” 一瞬间,我突然想念景德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完第一本《南风窗》杂志(2022年第17期)

                    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南风窗》杂志,2022 年 8 月出版的第 17 期,有 13 万字,花了 5 个多小时看完。内容丰富有深度,涉及外交、经济、贸易、科技、政治、文化、娱乐等。美国外交陷入迷途不要只顾拍照尹锡悦的外交平衡术为何没人帮陈春花说话?小自由之城,景德镇控糖,没那么简单芯片战,美国无法一手遮天这次中考不一样葫芦岛 “喊穷” 背后的真问题鄂尔多斯去库存热浪来袭地球与人 500 强榜单的冷思考券商的牌照不香了?佩洛西,日落西乌克兰粮食出海,交战依然激烈印度独角兽,野蛮生长闫妮五十,“越老越香” 杨蓉,这次不佛系走进中亚 “斯坦” 国美国陷入暴力的危险境地 3 万年轻人漂在景德镇偶像消失于 2022Meta 的长期大赌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世界

                      高中时候只能在报亭看报纸,边边角角都要看完,因为阅读材料很匮乏。大学时可以在图书馆搜索往期杂志,虽然都不是最新的。但是各种杂志好像让我对这个社会更了解一点。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两点一线柴米油盐。因为这样让我养成了两极化思考,如果需要难题无法解决,就想着世界这么大,全球高温,环境变化等关乎全人类生存的议题。那我的这点点事情算什么呢?可是世界那么大,我就只有一个。虽然身不由己,但是在自己可控范围我总能坚守做自己。杂志里,那些平凡的人,也有自己了不起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风窗

                        又有收获的一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