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思维,用简单的方法来训练
这本书非常适合做教育行业的同学,以及想在育儿上找到更多突破方法的人来读。老师如果想让课堂教学的思维透明化,首先就需要让自己的思维形式,内容和过程透明化。如果想让学生提升对某一学科的理解能力,就必须把精力放在思维训练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能力,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例如,科学家要善于提出假说,给予证明,仔细观察和分析。数学家要善于创造命题,提出猜想,归纳总结和论据证明。历史学家应该从多元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找到相关依据并作出解释。本质上来讲,我们要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针对思维训练,作者总结了一个 “理解力步骤”:1. 细心观察,仔细描述 2. 解释说明 3. 给出例证 4. 建立联系 5. 考虑不同观点和角度 6. 抓住中心,并做出结论在书中的正文环节,给出了 20 个思维方式,和具体的训练方法。我来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1. 观察 - 思考 - 怀疑观察一个物体,回答下列问题: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 3-2-1 关联法针对旧观点和新观点,分别想 3 个关键词,2 个问题,1 个比喻。然后,找到新旧观点的联系。还有另外 18 个类似的思维训练。你看,有了具体的问题指导,思维训练本身就没有那么难了,跟着教育学界总结的精华,来进行实际的训练就可以。如果对思维训练和教育感兴趣的话,推荐阅读这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最终,他们提出了以下 “理解力图表”:1. 细心观察、仔细描述 2. 解释说明 3. 给出例证 4. 建立联系 5. 考虑不同观点和角度 6. 抓住中心并做出结论在我看来,这六大步骤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新观点。假如我们想了解一样事物,首先得观察它的组成部分和特征,并完整地进行阐述。因此,学会拆分事物、辨别事物特征也是分析的重要部分。同时,我们要学会做出解释说明。在科学范畴中,我们通常称其为理论和假说,而在数学计算中,我们通常称其为猜想和归纳。为阐释意义,我们要提出论据以支持论点,并努力寻求一个公正、准确、有说服力的论点。对于新事物,我们会利用已有经验将新事物同已知事物进行联系。这种联系帮助我们串联观点,找到新观点同相关研究的适用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思考联系的实用性,即新观点或新技术的可应用领域。以上这些联系帮助我们检索信息,保证新信息呈动态快速发展趋势。假如只从单一角度看待新观点和新环境,那么你的理解就会受限,甚至有失公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或接受某个新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得理解事物。抓住概念、过程、事件或工作的核心问题,能够确保我们理解其本质 —— 它究竟是什么。因为我们既想了解整体,又想抓住问题的关键。既然证明了六大思维过程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那么我们又增加了两种思维步骤以丰富 “理解力图表”。7. 思考并提问 8. 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深入思考好奇心和提问在推进式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知道好奇心什么时候迸发,一旦有了理解和学习的愿望时,我们的参与度就会随之提高。许多教师都很熟悉如何利用提问来激励学生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理解力的不断提高,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学习伊始提出的问题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发展,甚至我们花费大量精力之后,会发现问题比最初还多。不过,这些新问题是对我们理解力增强的反馈,可以说,理解力的深度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不断增强理解力的重要一环。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答案,而是透过事件、故事和观点了解其中的复杂性,正是这些复杂性才使事情丰富多彩、极具吸引力和神秘性,从而吸引我们去学习。必须再次强调,以上这八个思维步骤仅代表了部分高层次的思维过程,而非全部,我们谨以此抛砖引玉。你们可以思考其他更为有用的思维过程,例如想象、评估、考察原因与结果的联系等,另外,你也可以思考更多的思维步骤以充实 “理解力图表”。例如,学会比较不同观点是建立联系的重要一环,而分类是描述和观察的前提。当然,这里我们指的是解释的广义概念,因此与论断、分析和预测的含义相关。当然,理解并不是思考的唯一目的,我们思考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以及给出判断,因此在该过程中以上八大思维步骤也会频频出现。同时思考过程也包括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结构、举例证明、做出判断、认清实质以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加以有效利用。下面列举出的六条是我们尚未提及的重要思路,它们在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判断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包括:1. 建立模型和归纳总结 2. 考虑可能性和可替代性 3. 评价论据、论点和行为 4. 制订计划、观察结果 5. 证明、假设和偏差 6. 确立先后顺序、存在条件和已知问题虽然以上六条思维步骤能够指导思维活动和制订教学计划,但是它们并不涵盖思维方法的方方面面,每一条都可以进行扩展延伸。例如,头脑风暴属于第二条,细心观察属于第六条,而制订计划以指导行动属于第三条,对论据进行评价,能够培养个人的怀疑精神。当看到这六条内容,有人会误以为走进了科学或数学课堂,找到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科学和数学时,只有细心观察模型并善于归纳总结,才能提出新猜想、新法则和新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和猜想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和测试。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以上六条内容和 “理解力图表” 包含的八个思维步骤,就能更好得理解思维的含义。一旦教师清楚了解想让学生做什么,那么可以改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针对个人重视度和期望值,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提高学生理解力以及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够在提问和互动环节中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佳。既然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思考的意义,那么下面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实现学生课堂思维透明化的方法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