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德鲁克的演讲实录,有启发!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2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彼得德鲁克《德鲁克演讲实录》大家早上好!今天学习彼得德鲁克的第五本作品《德鲁克演讲实录》,如果说本书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么这就是德鲁克在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所思考的一个问题:从制造工作向知识工作的历史转变。在这些演讲中,德鲁克从多个角度探索了使用我们的脑力而不是体力的含义。1957 年,他在一次国际管理大会上最早提出了著名的 “用知识工作的人” 的概念。本书的第一个演讲是在 1943 年,当时德鲁克的演讲被一些宣传材料称为 “具有启发性和高度信息量的”,但同时也是 “脚踏实地的”,能够用 “商人可以理解和欣赏的语言” 来进行沟通。最后一个演讲,是在 60 年之后,也就是 2003 年所做的,依然展现了他相同的特质(尽管那时候德鲁克的听力已经开始下降)。2、核心思想:①人类存在于信仰之中只要死亡存在,人生乐观的概念、可以通过时间到达永恒的信仰以及个人可以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等,这些就只能有一个结果:绝望。人的一生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时刻,突然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死亡。而在这样的时刻,他完全是孤独、孤立无援的。如果他感到迷惘,人生就突然失去了意义。克尔凯郭尔在 100 年前就已经清晰地洞察到:如果乐观地认为个人只能依附社会而存在,必然会导致绝望,而绝望必定带来集权主义。你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集权主义教义的本质不是如何生,而是如何死。要让人们不在乎生死,视死如归,就必须把个人的生命贬低到一文不值、毫无意义。这种人生在世要有意义的乐观主义信念,直接导致了纳粹的自我牺牲的光荣是一个人可以活得有意义的唯一方式。绝望成了生命的本质。克尔凯郭尔的真知灼见提供了最终的回答。人类的存在不在于悲剧,不在于绝望,而是存在于信仰中。罪恶(完全沿用社会惯用说法)的反义词不是美德,而是信仰。书中主要传达的是:信仰是人类存在的真实和普遍的意义,唯一的意义。只要拥有了信仰,个人就是整体,不再孤立,就变得有意义并且拥有了绝对的价值,因此信仰才是真正的道德。有了信仰,就与从事慈善事业一样,存在于社会才变得有意义。信仰只有通过经历绝望、悲剧、长时间的痛苦和不停的挣扎才能够获得。信仰不是非理性、情绪化、感性或自发的,信仰是经过深思和学习、严苛的纪律、完全的清醒和坚定的意志才能获得。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真正的信仰,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努力寻找。②国家的神话在谈论 “国家的神话” 这个议题时,最主要的问题正是:怎么才是正确合理地使用神话?那些蛊惑人心的政客和愚民的独裁者又是如何滥用这个词的?但是,我们并不是要谈论神话的迷信或者乡野传说色彩,而是要讨论神话真实又理性的一面:神话是人类共有经验的象征性的表达。从理性的真实到经验的虚幻之间没有任何可以沟通的桥梁。经验不仅仅是非理性,根本就是不理性。而神话是最糟糕的:根本就是个谎言。神话披着理性的外衣,解释非理性的经验。从理性主义者或者唯心主义者的观点来看,这就是罪大恶极的犯罪,是欺骗,唯一的目的就是奴役理性。国家永垂不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仍然赋予国家真实性,创造了一个超自然的隐形主体。然而,这并不像理性主义者认为的,我们对付的只是迷信,迷信早已经不起逻辑和理性的考验而销声匿迹了。虽然国家神话是事实,也就是把共同经验合理化,但也同时显示出人类并非全然都是政治性动物,人类的存在并不受制于其所属的团体。蚂蚁和蜜蜂与人类一样都是社会性动物。一只蚂蚁或者蜜蜂甚至会推翻蚁群或者蜂群的统治者,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只有人类能够改变团体本身的秩序,只有人类才有国家的神话。因此,人类未必总是依附在团体中的政治动物,他也可以是脱离团体而存在的个人。③灌溉文明与灌溉城市灌溉文明开始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然后是埃及、印度河谷,最后是中国。这些地方出现了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政治组织:灌溉城市很快就成了灌溉帝国。人类生活和谋生方式的变化,甚至我们今天所经历的变化都无法同这次革命相提并论,灌溉文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社群。实际上,灌溉文明是历史的源头,不仅是因为灌溉文明带来了文字,而且也是因为灌溉文明时代是一个技术创新时代。灌溉城市首先将政府发展成为独立和永久性的组织。更为基本的是,灌溉城市首先将人类孕育成一个公民的概念。灌溉城市必须突破族群和宗族的藩篱,把不同种族和血统融合成为一个社群。灌溉城市也最先发展出了常备军。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手无寸铁的农民既无抵抗能力也很脆弱,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无法流动。灌溉城市造就了个人。在城市以外的地区,只有部落的存在,即使时至今日,这种原始部落依然存在。在部落中,个人的角色无足轻重,很少被看到。然而,在古代的灌溉城市兴起后,个人自然而然成为焦点,不但出现了怜悯和公正的概念,也出现我们所熟悉的艺术、诗人以及宗教和哲学家。3、春幸启发:德鲁克每隔三四年就会挑选一个新的主题学习,三年的学习时间虽然不能够精通一门学科,但也足够窥见其中奥妙。60 多年以来,我坚持这种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主题学习的做法,这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迫使我接触各种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方法 —— 因为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德鲁克身上我看到的是谦逊、务实、博学,作为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早已享誉全球,然而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学习新知,将自己的 60 多年分成 20 个 3 年,每个 3 年设定一个主题学习,争取获得新领域的精进。给我的启发就在于长期主义的实践活动要耐得住寂寞,如果只是简单描绘未来那并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更重要的是能够合理利用长期与短期的优势与价值。耐得住寂寞,每三年研究一个主题,对于主题研究是投资了相对足够的时间,用于彻底理解一个领域也必须花费这么多的时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