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稻作民族深入血液的不安全感

    如果你看完李娟的《冬牧场》和《羊道》三部,详细的了解哈萨克牧民,以之强烈对比的正是李娟母亲为代表的稻作民族,同样的勤劳和吃苦耐劳,但是赚钱没够,永远陷入不安全的焦虑中。 新加坡因为 76% 是华裔,在东盟已经非常醒目的被标注为 “怕输”,属于节假日最少的国家,但最近杨荣文在访谈中谈到中国人已经把 996 卷到新加坡了。东南亚主要经济命脉大多数在华裔家族掌握,我认为并不是华人更聪明,是因为更努力积攒和节俭,家族接力赛的故事在中国历史和现代不断上演,好处是鼓励不断奋斗,永不停歇,汉族的文字功力,记述了民族几千年的痕迹和经验,但也放大了困难(时间),书中写 96 岁外婆的遭遇和母亲新疆开拓的艰辛,致使后代不敢躺平,李娟自己缺爱的童年,让她产生婚育恐惧症,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东亚汉文化圈政府最大难题,根源都是稻作民族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高储蓄,工时最长,永远不敢停下来,可往往是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书中所讲,当妈妈千辛万苦种的地刚刚平顺,继父又脑梗了。穆斯林有信仰的,普遍文化水平落后,但也坦然,和他们聊天,显然比汉族乐天,安拉让所有信奉伊斯兰的区域都有黑金(石油),书中 “雇工” 那篇,家徒四壁的哈萨克帮工,因为第二天附近有聚会,给再多钱也不干走了,《我的阿勒泰》里的 “木耳” 那篇,母亲不辞辛劳的采集,看到这里就理解,去欧美看到院子种菜的一定是华裔,周末营业的也往往是华人经营的商店,对华人来说只要给钱就有人肯干。穆斯林的斋月习俗和每次吃肉前郑重的祈祷,都是教导信众要节制,克制自己的欲望,对自然和社会不要过多索取,穆斯林反对信贷,死后的财产也大部分捐给教会,没钱并不羞愧,可以去吃百家饭。李娟的文字在本书和《冬牧场》开始成熟,景致和情感的描述融为一体,对我这辈人是看过 “夹边沟” 的,对新疆农垦戍边的生活也是明白的,公众号 “私人史” 有太多讲述过去的文章,但李娟的文字克制,她说 “苦难不应该歌颂”,虽然她写外婆的悼词还是难掩悲愤。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让你捧腹大笑的书

      这本书无数个地方,看着看着我就笑出了声,实在是太有趣了,朴实无华的文字,细细描述着平凡而又质朴,荒凉而又热闹的草原戈壁生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是具体的,每一项具体的事情,都是一篇散文,美好、忧伤、沮丧,阿勒泰的放牧草原环境,想起三毛撒哈拉沙漠环境,坚强的人们,永远不会被生活打败.2024-05-25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能够明白呢(向日葵) 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如果是个人的话,它是隐忍而现实的人。如果是条狗的话,都会比其他狗稳重懂事得多。但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娟的文字是神奇的。谈不上不文雅,甚至可以说是普通。但普通的文字中却能透漏出生命本真的力量,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对普通生活的不甘,对自我的不弃。文字的力量源自作者的内心,每一次读李娟的文字,我总是觉得她的思想远不如此,在无边无际的草原牧场,荒原戈壁,她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肯定是深邃无比的。这些思想被她用普通的文字,所讲述的普通故事中所包涵。以至于在阅读时,面对这些普通的文字,依然能感受到无比的美妙,可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随着书读完,我也到达目的地了。第一句话想说人生处处真是旷野和生机,通过李娟的几本书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面貌。不知道有什么不同,可能是信仰,追求,环境等等的不同,你说它落后吧,但它却是现在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和打卡地。你说它进步吧,它又过着最淳朴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方式。特别深印象的是没有门锁。我想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选择和心境感悟。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只是看你当下的需求和心境。我们在彼此的世界里来来往往,通过本书也更加勾起了自己对身边的人事的思考。开放,不设限,接地气。热爱热情,鲜活,奔跑。好像每一个平凡的小故事在一位观察者的记录下都变得意义非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的阿勒泰?

                可能李娟的写作风格,我不太能 get 到。不过能获奖,肯定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分享一篇我很喜欢的,关于此书的书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遥远的向日葵地,一去不复返的金黄。一条额尔古纳河、一条额尔齐斯河, 东北的迟子建与西北的李娟。迟子建写《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李娟写《这世间所有的白》;迟子建写《额尔古纳河右岸》,李娟写《阿勒泰的角落》。虽远隔千里,却象是缘分注定。她们的文字,就像养育过她们的这两条河流,质朴自然,未经污染;时而温婉,时而汹涌;奔流不息,延绵不绝,最是让人难以释怀。在那些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发生着许多奇妙美丽、绚丽多姿而又扼守惋惜的故事。当你在电脑键盘上飞快的打着各种报告材料,阿勒泰牧场上的羊儿、马儿们正悠闲的吃着草。向日葵寂静安然的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奋力生长。当你在温暖的被窝沉沉睡去之时,千里之外大批转场的放牧者正在经历着严重的降温与暴雨,彻夜赶路。向日葵地里的稻草人,配合着风声,身上的塑料袋哗啦作响,守卫着最后一块土地。有时候,住在钢筋水泥构筑的 “铜墙铁壁” 里的我们真的忘了,我们的根仍然依附于土地。就像忘记在那并不远的过去,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属于农村。我喜欢李娟的文字,一遍又一遍的读她的书,一遍又一遍的看她的博客或微博,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的真!当大部分作家开始写岁月静好的时候,她写她的牧场生活;当部分人开始写自媒体,用图片或视频分享他们自以为的乡居生活的时候,李娟依旧用她的笔写她那片贫瘠而又顽强的向日葵地。不管是在向日葵地旁的地窝子里,还是在水电站旁的蒙古包里。李娟一边做着许多奇怪的梦,一边去探索与感知生命。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似乎变得更为敏感而非迟钝。走好远的路,找了好多的个地方,才能接通的电话。每日窗台边的凝视与归乡的期盼,终就幻化成一块绑在门把手上的布条。年迈的外婆终离去,倔强的母亲渐温柔。这个世界永远用一半破碎去弥补另一半破碎,成就圆满。外婆的话、母亲的话,未加任何修饰的被用在书里,有些话可能看来不太文雅,但那是最贴切四川人真实生活的话。我想,在那样偌大而又寂静的地方讲自己的方言,无异于异国他乡听到自己的母语一样让人兴奋。我从未想过在那样荒凉的地方,那样平淡到快要发霉的日子里。在李娟笔下竟然生出许多的乐趣、无限的悲凉来。那里的人们也有那么多的希望与失望,心里的灯亮了又灭,灭了又亮。种地的人也好、放牧者也好,都不过是一边与天地争夺,一边又受制于天地。就像李娟书里写道:农人驾驶着沧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农人的劳动全面敞向世界,又被紧紧桎梏于一花一叶之间。而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一边无法制止的欲望,一边无法挽回的流失。我们以为我们足够聪明、足够强大,足以抵挡世间所有的艰难。却无法阻止战争、掠夺与自然灾难。夜幕降临了,请让我走进向日葵地,带着我的鸡、鸭子、兔子、丑丑、赛虎还有那只威风凌凌的跟屁猫,一起去散步吧!感受大地的凉意一点一点的从地缝里钻出来,感受风从北印度洋穿越千山万水的涌来,感受这世界上最大的安静。当向日葵的花开得金黄、当白桦林落得金黄、当牧草堆变得金黄、当你的身上沐浴着金黄,这个世界正在用千姿百态养育着千千万万的众生,也请你,好好爱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娟笔下的坚韧、希望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2017 年首次出版,依然是在阿勒泰地区,李娟妈妈开始租地耕种向日葵。李娟说,她有耕种的梦想,却始终无法付诸现实,所以她开始写作。写作也是她的耕种,将心中疑惑的种子写下来,等待它们长出答案。她要写 “关于大地的,关于万物的,关于消失和永不消失的,尤其关于人的 —— 人的意愿与人的豪情,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 这本书中,向日葵不只有灿烂壮美和金色辉煌,还有那些无法言说的来龙去脉。李娟用专注、孤独而疏离的眼睛,记录着发生在这片向日葵地的故事,记录了那些等待、忍受和离别。虽然李娟尽量淡化生活中的困难,但那些困难是掩盖不住的,这本书中尤其明显。在《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中,李娟一家开着杂货店和裁缝店,自给自足,虽然赚不到什么钱,但生活基本上是确定的。这本书中,妈妈开始在荒野中耕种,如履薄冰一样伺候着庄稼,等着它们从种子成长为粮食,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开篇就是灾年,大旱,90 亩葵花地,一夜之间被鹅喉羚啃得干干净净,补种了四茬葵花,最后存活的只剩十几亩。播种、浇水、上化肥、打农药、打杈、砍花盘,这些活儿不但费人工,而且都是抢时间的急活。耽误几天都有可能影响葵花的最终收成。这其中的担忧、焦虑、患得患失,通过文字传递给了我。九十多岁的外婆,无法适应荒野上地窝子的生活,“外婆一生颠沛流离,数次白手起家,仍难以接受眼下的荒凉”;彼时李娟在北部牧区远离家人,打电话也联系不到,要么没信号要么手机没电,只能干着急;吃饭的水要去很远的地方打,三天两头为了抢水浇地和人拼老命;沙尘暴来临的时候,整个家都被埋了...... 还有后记中写的,种地第三年发生的事情,妈妈和继父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丰收,继父却在卖完葵花籽后,突发脑溢血,中风瘫痪,不能自理,不能说话。从此一家人再也没有种地了。最让我觉得困难的部分,是频繁的搬家,对于一个喜欢安定、讨厌变化的人来说,搬家意味着破碎和重建。李娟一家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从村庄到地窝子,从地窝子到村庄,从村庄到蒙古包,再从蒙古包搬到另一个村庄的另一座房子,或是从村庄搬到深山牧场。在我看来,她们不停地经历着破碎和重建的过程。未来的家,只在未来保护着我们。而在此刻,此刻的家满地零乱,此刻的辛苦与狼狈永远占据此刻不去。
                  李娟用 “潦草狼狈” 形容每次初搬家之后的生活,而且她也无法总是陪在妈妈和外婆身边。第九天我离开了。
                  我把我妈、我外婆和小狗抛弃在荒野深处,抛弃了一整个夏天。
                  又觉得像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
                  似乎这些年来,她们仍在那片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而艰辛地劳作,而种子仍在空旷的大地之下沉睡。李娟心里一直有一个结,没有好好陪伴外婆。她在阿勒泰市工作的时候,外婆和她住在一起,只有小狗赛虎陪着外婆,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看到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她写道,“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从阿勒泰市辞职后,她去了北部深山牧场,把外婆丢给了妈妈,可是妈妈太忙了,也没有时间陪伴外婆。她写,“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 九十多岁的外婆已经有点老年痴呆,经常走丢,记不清事情,失去了时间概念。倔强而微弱的外婆,全部的力量只够用来活着。而关于外婆,遗憾的事情太多了。外婆随身带了二十多年的寿衣,走的时候却没能穿走;外婆一生没有户籍、辗转于新疆四川,88 岁以后再也没能回到故乡;答应要带外婆回到故乡四川,却最终食了言;葬礼上,外婆被陌生人用 “李秦氏” 悼念着,她的真名秦玉珍没人知道...... 外婆死了,就像一滴水消失在大海中,像未在世界上存在过。李娟和外婆曾一同流浪,一同刻骨感觉着无依无靠、无着无落,现在只剩她一人继续流浪,再也没有外婆了。虽然有很多的困窘,但书中的她们总体是乐观快乐的、充满力量的、屡败屡战的,似乎从不曾畏惧生活的改变与动荡,尤其是妈妈。为了耕种向日葵,妈妈把家搬到了荒野里,住进了蒙古包,其他人都住着地窝子,妈妈受不了地窝子(种地第一年住的就是地窝子),所以第二年斥巨资买了蒙古包。还有鸡窝、有兔舍、有鸭子,有几盆快要开花的绿植,还有两只狗,赛虎和丑丑。李娟家地种得最少,灾情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葵花长得浓茂喧嚣,花盘金光四射,蒙古包是空无一物的大地上,唯一坚定的隆起。
                  妈妈出门干活,发动摩托车,会回头安排工作:“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 然后绝尘而去。妈妈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妈妈的口头禅是:“我哪点不如人了?” 妈妈坚信别人能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别人失去的,她也不畏惧失去。妈妈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会唱歌,唱给赛虎听,唱给兔子听,唱给身边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听。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妈妈被一只美丽的兔子追随,她活在世上的辛劳与悲哀暂时后退。葵花收获的时节,每天晚餐后,妈妈会领着一家老小出去散步,猫也去,两只狗也去,一只胆大的兔子也去,鸡也会跟上,一队人马呼呼啦啦走在圆月之下,长风之中。书中有很多那样的时刻,让人眷恋,"宁静,轻松,心中饱满得欲要盛放,脚步轻盈得快要飞起。那时的希望比平时的希望要隆重许多许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是断断续续,断断续续地读,读了好久。夏日读李娟的文字,像是走进清凉深山,浓荫遮日,远离喧嚣,让人沉醉其中,宁静而又难忘。我在她的笔下看到了大地上那种原始生命力的丰盈。我看到了另一种亘古不变生活方式。苍茫的边疆大地、两条狗、一窝鸡鸭、向日葵、沙枣林、农田、湖水…… 这些依傍大地的生命静静地生长,在李娟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日葵把追逐阳光的记忆结成了轮盘上一粒一粒饱满丰盈的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金色的回忆

                        小时候在书里看到过一大片金灿灿向日葵的照片,后来在网上看到过更多图片和视频,一直非常向往,但是至今没用亲眼见过。向日葵🌻好似在我的理解里就只是一大片金黄色的美好,而在听着书中的描述,因虫灾而一再播种、需要打岔、施肥、浇水,需要雇小蜜蜂授粉,需要雇人赶在牛群来之前收获花盘,还需要再晾晒、手工剥离瓜子,这一切都是向日葵。听这些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干农活,准确说是看父母辈干农活的场景,她们也是这样等候时节,又追赶时节,坚韧的和大自然争取和平相处。记忆中小麦和玉米都是从翠绿到金黄,然后一定要在金色的烈日下收获,年复一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没再看到过这场景了,忘记了小时候农忙的隆重时节,那片金色也成了回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的坚韧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部充满诗意的书,作者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向日葵地的美丽画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动活泼的向日葵象征着希望、信念和执着。书中,向日葵地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品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语言功底扎实,文字优美动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向日葵地的阳光、微风和花香,让人陶醉其中。这本书像时光机,带着我回到了小时候的乡村,回到了记忆中的农田,看到了阳光下辛苦劳作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小的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最简单的语言,在说种地种葵花的故事,又像在写与自然与孤独的相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李娟的书,感觉像交了一个朋友那般温暖开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动人了,意犹未尽,在最有意趣之处戛然而止,前几日立秋,一场属于向日葵地的夏天也跟着一起结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动质朴,永远怀着对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充满希望,赞赏!读来很是暖心!治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遥远的向日葵地遥远的梦想

                                    充满期待地开始读这本书,我读的很慢,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因为最近以来工作是越发地忙碌了,虽然收益依然不是特别理想。以至于我有好几次都觉得这样的速度去读一本书,无论对于书还是自己,都算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吧?我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节点,读完这本书,然后写一写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也许那些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是一块小小的,无法预知收成好坏的向日葵地,都是李娟心目中的桃花源。而我,甚至我们绝大多数人,忙碌奔波,无一例外都只是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充满期待和斗志,又有些许的不甘心。我时常安慰自己说,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完美。真的太圆满了,太完美了,又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够真实的幻觉。我们总是这样充满矛盾地生活着,为了心中时而清晰时而遥远的梦想,用心耕耘着那块属于自己的,也许并不富饶的土地,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改变,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就像那一块儿遥远的向日葵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动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遥远的向日葵地》

                                        听作者缓缓诉说那遥远的地方,思绪也飘回过去,好像一幅幅画面划过,最佩服作者妈妈对生活的热爱,在杳无人烟的地方,依然让生活充满了烟火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值得一读。

                                          流畅的语言,让人见到了遥远的地方,有那样艰苦而有趣的生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