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从来不确定。

    多年后再看这本书,对于战场的残酷依然感到心惊。特别是那种不确定性,直接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还有性格,当然还有对人生的定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吞噬的人们

      作者雷马克对于书中角色而言,是局外人,但其对角色心理轨迹的精准描摹,却在无声地宣告 ——“我” 就是其中的一员,战场的一员。参战前,他们都是明媚的、各自精彩的青年,或者说少年都不为过。参战后,他们被一次次训练、一声声枪响、一场场战事吞噬了自我,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内心像石头一样沉淀其中,清楚无误地感受着自己从不适、愤怒、悲伤走向平静、无所谓,如同静默的灰烬,如同 “坐在自己的坟墓里,只等着被埋起来”。保罗死的那天,战报上写着 “西线无战事”,其实有无战事,对保罗来说已经没有区别了,他很满意,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失无可失,不会再被剥夺什么了。精神、思想、自由都是被排除在外的东西,这是战时。但承平年代,主动摒弃它们的人也不在少数。环境总在塑造人,人却不可以等待着被塑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者的遗言不是要报仇,而是永远不再有。

        我想着从前求和的事情,很是愤怒。现在看到这句话,觉得和平确实很重要,和平与国耻两难全的时候,和平仍然重要。很多人忽视了这点,它们都是很重要的。和平与发展应该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文明经不起折腾,生命更是如此。天堂和地狱一样,是可以人为创造的。愿文明不断进步,世界和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线无战事

          战争为什么出现,我们为谁而战或者为何而战,战争对我们有意义吗,我们认同所谓领导者所赋予战争的意义吗,难道非要战争不可吗?     这是一本讲诉一战德国军队中一支连队的故事,不仅是德国在一战中的战局的缩影,也同样是法国、英国的。结局同样毁掉了整整一代欧洲人。     当年轻的他们迷茫的走上战场时,战争的残酷将他们文明的外表伤的体无完肤,他们本就虚无的心灵也经此变得多了一份空洞,我在哪,我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无辜的我们要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和被伤害,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我们结束后该何去何从?      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一位在监狱呆了很久的犯人得到了假释,不久就因为适应不了 “两个世界” 的环境而自缢,两者之间的本质几乎如出一辙,主人公 “保罗” 就像这位犯人,他们不仅是被同化更是产生了认同感,但战争更为残酷、血腥,随时会被死神带走,神经的时刻紧绷、战友的一个个倒下,让人如坠冰窟,而战争中的认同感却只来源于战友,保罗不止一次的描写在听到战友的呼吸会感受到极大的安慰。     1918 的那一天,“西线无战事”,他平静的倒了下去,当被人发现时他显得很安静。他的平静带走了对战争的厌恶,也带走了他空洞、麻木的灵魂。      没有战争,人也会死,可他却是那么平静,好像没有一丝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静而残忍的战争记录

            本书以平静的语调记录了一战前线士兵的所见所闻。战争的残酷和笔触的平静和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想到记录者本身可能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才以疏离的语气描述原本会让人恐惧的一线战争场面。前线昏天黑地、毫无胜算,后方好战的民众却认为胜券在握并盲目乐观,两相对比,显示出德国战争宣传对人民的麻痹效果,也昭示着德国失败的结局。这里不妨给 “忘战必危” 一个新解释:前线正在发生战争时,后方的民众也要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否则盲目乐观,甚至认为己方只是运气不好而失败,必然在未来招来新的战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在 1918 年 10 月倒下了,那天整个前线是那么安宁和平静,军队报告上只写了一句话:西线无战事。他向前倒下,像睡着了一样倒在地上。当人们把他翻过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他没有遭受太久的折磨 —— 他的脸上呈现着如此平静的表情,好像他对这样的结局几乎感到了满意。黎明前的死亡是最遗憾的,可能这是他自己选的路吧!战争对平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领导者的几句话就可以让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无辜者陷入苦难,他们本可以有更好的人生,他们也曾向往着未来,在强权之下的平民到底算什么?我不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祈求战争不要发生的愿望很美好,回到现实生活中,战争就真的会如我们每个人所想的不要来就真的不要来么?疫情😷爆发以来,每个人至今为止都在上着清醒这一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怕的战争啊

                  没有人是战栗,恐惧,空虚,随时都可能灰飞烟灭的不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西线”永无战事

                    挺想不通这样一个问题,雷马克和希特勒同样是草根出身,同样的年纪为德国参战,服役地也是西线,都参加过索姆河战役。为何初始条件参数基本对齐,一个左满舵成了反战旗手,一个却右满舵化身二十世纪最邪恶的战争狂魔。      反观历史线索,不难可以找出许多解释纳粹上台,例如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二十世纪盛行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二战导火索的凡尔赛条约,经济大萧条催化等等,但我觉得根子还是人与人的不同。有人经历残酷战争后是战后综合征、是反思、是深深的痛,是人间不值得。而有些人则是更加麻木、嗜血,甚至对这种 “一将功成万骨枯” 权利和欲望上瘾。      人类是个极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物种,极容易成为少数好战份子的炮灰。汲取教训前提是必须要有 “切肤之痛”,要有防止暴力制衡机制和反战力量,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带来的和平才可持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下去就赢了

                      作者是个足够幸运的人,他活了下来,写成这本书。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网络上调侃怎样脱颖而出成为老中医,答活得够久。活下来就是被眷顾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法淹没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品都曾经引发过巨大的争议,毁誉参半。至于原因,要么是违反法律规定,要么是触碰道德底线,再就是价值观不被认同。但有的作品,无论文学价值,还是现实意义,都是堪称不朽的巨作,却也曾被诋毁、攻击,甚至被禁,比如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西线无战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亲历战争的感觉

                          作者的描述真实有感,相信能让每一位读过的人了解战争的残酷,感谢和平年代,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者的遗言不是要报仇,而是永远不要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线无战事

                              他在 1918 年 10 月倒下了,那天整个前线是那么安宁和平静,军队报告上只写了一句话:西线无战事。他向前倒下,像睡着了一样倒在地上。当人们把他翻过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他没有遭受太久的折磨 —— 他的脸上呈现着如此平静的表情,好像他对这样的结局几乎感到了满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西线无战事》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反战小说之一,其作者雷马克亲身经历过残酷的一战,此书是他为了治愈自身的精神创伤、惊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辙而作。小说的主人公是 19 岁的德国青年保罗,他和他的同学们一样,刚刚高中毕业就上了前线。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保罗的部队从前线换防回来,在这段相对安全和清闲的时间里,他们反思起自身的处境,发现战争并不像表面上宣传的那样是保卫祖国,而是狂热、投机和虚荣的产物。小说的后半部分正面描写了战场的残酷,保罗和他的同学几乎全部战死沙场。小说结尾简短而平静地通报了保罗的阵亡,并且指出这一天官方的记录是 “西线无战事”,给读者以极大震撼。读这本小说,不应该仅仅停留在 “战争很残酷,和平很珍贵” 这样的感性认识上面。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战和所有战争一样,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历史的因果,才能及时阻止历史的悲剧重演。而了解历史的方式,除了阅读正规的历史学著作之外,也可以去读优秀的小说,因为小说会通过个体的真实经验,为我们筑造对于人和事最基本的常识和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战争的思考

                                  我们总以为很熟悉战争,其实细想,不熟悉。战争这个词之于我更是一个抽象的词。本书从一个小人物的视野出发,看到战争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光荣。它让普通人无法和至亲团聚,也会让一个年轻的生命,以很痛苦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当然,如果有一天危急到自己的亲人,我还是愿意为他们拿起枪支,奔赴战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对局外人来说只是谈资,但战争裹挟了所有人

                                    听书里介绍,小说最后提到了一句话 “西线无战事”,被吸引来看这书。战争把参与者碾压得粉碎,作者对战场的描写,压抑、残酷、还带着迷茫。脑子里时不时浮现出《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情节,人们怎么挣扎都无法改变现状,只能被推着走,而最终获益的是谁呢?谁也不是。因为 “西线无战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了无痕

                                      19 岁的保罗去世了,当天的战报写着:“西线无战事 “。一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带着崇高的理想上了前线。等待他的不是荣誉与勋章,而是生存与肮脏。一百多人的连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前线。只有几十个人带着残缺的肢体和破碎的灵魂回到后方。幸存者里没有保罗,他的生命和其他类似的生命了无痕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战争的讨论

                                        突然想到他们一行人关于为什么会产生战争的讨论,一群人冒犯一群人?一个国家冒犯另一个国家?然后双方都为了自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望和平永驻,世上不再有战争

                                          任何头脑发热,鼓吹战争的人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一个战争英雄诞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普通家庭支离破碎的结果,而我们即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接触过战争的残酷性,也应该通过这样一本书,了解到真实的战场是怎样的一种人间地狱。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