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管中窥豹,重新学学哲学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01 本《哲学导论》哲学是人类非常独特的思想努力,她是学问,却又不像其他学问那样有现成的、公认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她展示思想迄今为止曾经达到的境界,但这些境界又同时要求着进一步的思想探险;她既无坚实可靠的地基可供我们在上面构筑真理的高楼大厦,也没有某种事先已被确知的目的地在前面引领我们。“哲学” 一词,汉语中本来没有,日本近代学者西周首先用它来译西语 philosophia 一词。此词源自希腊语,是 philein(爱)加上 sophia(智慧)构成的,意即 “爱智慧”。照此意,哲学就是求智慧的学问。知识这个概念,含义原初极为广泛。后辈从前辈那里获得,或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经验、技艺、典章、礼仪、观念、信仰都可算作知识。凡经验都源自人在他的世界里的人性的活动。不同的经验领域,是人性活动之不同的方面,亦即人类文明之不同的方面。说科学要以经验作基础,这就等于说,要以人性的活动作基础。科学若离开人性的活动便不会获得自己的对象。如果理性不是把它的目光对准经验对象,而是对准产生出经验对象的人性的活动本身的话,理性就是在对人性的活动,或者说对人类文明本身作反思。相对于科学而言,我们可以说,理性在这时候是对科学本身奠立其上的人类生活基础作反思。在人类生活基础中活动着的是人的文化创造力,在这种创造力中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反思这样的基础,也就包括对理性和非理性的反思。理性的与非理性的文化创造力,合起来,可概而言之为人的 “精神”。所以反思文化创造力,也就是反思 “精神”。对精神的反思,本身也是精神,故而可以说,这种反思就是让本已活动在人的文化创造中的精神去认识它自己,也即去达到自觉。这就是哲学的活动。纯粹的思是相对于在经验中的思而言的。对具体事物的感悟和认识活动,是 “在经验中的思”;实际地改变或制作具体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实践活动,若单就其本质的方面而言,其实也是 “在经验中的思”。而哲学的认识则是对经验中的思再作思,即拿思想本身来作一番 “思”,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 “思想思想”。哲学则要说明文明能否成为以及何以成为自主的领域,对文明与自然作区分的根据何在。文明是人的生存方式。这句话意味着:人的生存方式不是自在的自然自身的一种形式。文明意味着超出自在的自然,包含着自在的自然不可能有的新的东西。对文明之超出自在自然的性质进行考察,就进入了哲学的领域。劳动是受到限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了的满足的消逝,换句话说,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这正是因为对象对于那劳动者来说是有独立性的。劳动通过其感性直观的成果,即通过使自己对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自身持久的形式,让意识能够直观自身,这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结果:意识开始摆脱直接性和本能性的东西,开始能够自由地对待对象,并且在观照作为产品之对象时,发现了自己本身的主体性地位。这种结果的确切意义正是 “教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门外之人浅论中国哲学何为哲学何为中国哲学纵观自古至今,延绵不绝的哲学体系,无论儒释道,最终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横断当今天下,是否世道人心仿佛并没有因为中国哲学的存在,而走向更好的方向?那么中国哲学到底带来了什么?它是虚空之论还是经世之方?我想,几千年的历史可能还不足以彰显其作用,但其实也一直在产生着不可磨灭丶不可比拟丶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中国哲学深入华夏人的血脉,带给国人的是带有极深自我矛盾的痛楚,这种痛楚无以言表,但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富贵穷通,皆是难以逃离。世人都想要荣华富贵,有的人勤勉耕耘,有的人机关算尽,但无论成败,即便一时人前显贵,内心亦有煎熬,有些人说自己没有,但可欺人,却无法自欺。中国哲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延伸,在数十个民族大痛苦的时代(春秋丶战国丶亡秦丶汉乱丶三国丶魏晋丶安史之乱丶五代十国丶南宋丶元丶明末丶清丶北洋军阀时期丶民国丶抗战丶抗美丶文革丶新冠丶改革开放后时代等),在不断沉淀,不断在民族的心灵血脉中扎根,最终给予我们一个最宝贵的能力:不自控的自我反省。我们处世为人没有标准答案,但所有的行差踏错都会让自己警醒。虽然人人意会不同,为人处世的行为不同,虽然每个中国人都是有着独立意识的个体,但从千百代整体来看,几千年的中国人当视为 “同一人”,一个能够跨越时空长河,在无尽的痛苦和自我矛盾中挣扎徘徊的人。它相比世界各国称得上 “年长”,但其实放在时间长河中还很稚嫩。它诞生于春秋百家,自识于秦汉,迷失于魏晋南北朝,发扬于唐宋,光大于明,遭创于抗战文革。它在血与火中拖曳着疲惫的身躯走来。在一路的历程中,它在教训中不断学习进化,也在迷茫中捶胸顿足,它的灵魂日益丰满,它的躯壳饱经风霜。它有过看着国人亲手毁掉一个又一个盛世的痛心无力,有过扛着家国走出一个又一个绝境的英雄铁血。它以血肉为土壤,以国民之心为种子,以先哲为养料,培植起一棵参天之树,这棵树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终于开花结下一颗果实,这颗果实来之大不易,但它就像久旱时的甘霖,能润喉却无法解渴。又是几百年过去,第二颗丶第三颗果实却没有结在中华大地上,而是落在比邻而居的日本。所幸,根源仍在,道不远人,后继者学习之丶思辨之丶承扬之,绵延不绝,以至人类文明的物质尽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