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讲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的故事。

    本书是毕飞宇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着王家三姐妹在与命运相抗争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堪层层展开,折射出文革洪流冲击下,乡村女性挣扎于男权社会体制边缘的艰难局面,让读者得以窥见特殊年代下女性的生存环境和状况。2005 年,《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2010 年,《玉米》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月不娶,六月不嫁”,庄稼人忌讳。其实也不是什么忌讳,想来还是太忙了,王连方的大女儿玉米恰恰就是在五月二十八号把自己嫁出去的。五月二十八号,小满刚过去六天,九天之后又是芒种,这个时候的庄稼人最头等的大事就数 “战双抢” 了。先是 “抢收”,割麦、脱粒、扬场、进仓;接下来还得 “抢种”,耕田、灌溉、平池、插秧。忙呐。一个人总共只有两只手,玉米不选早,不选晚,偏偏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两只手嫁出去,显然是不识时务了。村子里的人平时对玉米都是不错的,人们都说,玉米是个懂事的姑娘,可是,懂事的庄稼人哪有在五月里做亲的?难怪巷口的二婶子都在背地里说玉米了。二婶子说:“这丫头急了,夹不住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描写细腻,时代感和人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玉秧》的水准明显不如《玉米》和《玉秀》。毕飞宇对女人心理的描写特别细腻,但是否精准我持保留意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些古老的记忆,关于土地与性

            后记一九九九年,我写完了《青衣》,在随后的十多个月里头,我几乎没有动笔。我一直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我不知道。这句话听上去有些可疑,但是,我的等待是真实而漫长的。一个有风有雨的下午,我一个人枯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百般无聊中,我打开了电视,臧天朔正在电视机里唱歌。他唱道:如果你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老玉米。奇迹就在臧天朔的歌声中发生了,我苦苦等待的那个人突然出现了,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玉米。我再也没有料到一个乡村的女子会以摇滚的方式出现在我的面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惊喜

              那个禁锢和压抑个性的年代已经久远,如今读来却有如自身经历一般,又惊又喜的感觉出来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是在小说集中读了《玉米》,非常喜欢,意犹未尽。意外发现还有玉殃玉秀篇,喜不自胜,一口气干完!三篇故事的场景、风格不太一样,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迥然不同的女子故事。毕飞宇太懂人心,男女之前的事儿刻画得太入木三分了,手不释卷💜🤎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