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勉强能看,部分内容有启发
关于内卷,里面的观点和总结很到位,如何反内卷,更多的还是要个人根据自己的聪明与智慧,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学会顺势而为。如果深陷内卷,则考虑逃出循环,或者在里面找到冰山之下,前提是自己有时间,有经历,以及找到的概率会很大,同时获得的收益足够覆盖之前的投入。否则还是离开内卷为好,跳出死循环,找到其他的增量机会。这本书评分:3 分,只需要读前面的五分之一就行,后面的完全是为了填充文字而故意狗尾续貂。关于反内卷,只是在不断引用,找佐证,实际上作者的观点并不多,仅剩为数不多的几条金句。当然,不否认作者的才华,但如此糊弄读者,实属不体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学会从关系中了解与战胜内卷学会从关系中了解与战胜内卷不经意间,“内卷” 成为了一个显性词,面对一个存在激烈竞争的现象,人们都会下意识的用 “内卷” 来形容。但所有竞争都是内卷吗?在作者看来,内卷是有条件的。如果一种现象存在竞争,竞争的过程不能够提供一种发展的视角,竞争的结果不能够带来人的成长,价值的创造,进而让人们在竞争中失焦与价值创造和自我实现,那这种情况大概率便是内卷。作者建议我们更多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理解 “内卷”。在作者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从竞争中实现自主感、胜任感以及归属感,那他对于竞争的视角,以及对于竞争结果的期待,就更多的从发展的,价值创造的角度去看待。我在大企业工作。大企业病在我的工作环境中非常明显。阅读本书前,我也多用 “内卷” 视角来看待工作中遭遇的现象。读完本书后,我尝试着从工作中的实际收获,自己和工作以及同事间的关系来理解工作中所遭遇的各种现象。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原来,自己过去使用一种不成长的心态来对待。我尝试着用自主感来理解工作后,我更加主动的与协作链的上下游加强协作,用胜任感来看待工作成果后,我会更多的从自我收获的角度来看待工作带给我的成长。用归属感来看待工作后,我对团队,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贡献度有了进一步深度的思考。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中,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最高级的是归属感。但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归属感。真正的高手并不会因为归属感弱而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图强,一是更加提升自己能力,二是寻找成长的其他机遇。这是我看的作者关于 “爱”、“内卷” 和 “温度” 的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接下来,我还会继续阅读 “爱的复利” 和 “有温度的资本论” 两本书。希望能够继续有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