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你的行为,也可以被设计
如果有人一不留神会吃饭吃得很多,该怎样劝他少吃一点?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随机赠送满满一桶爆米花,有的用大桶装,有的用小桶装。这些爆米花既不新鲜,又不好嚼。但无论哪种规格,人们都吃不完。猜猜哪些人吃得多?你可能会说,爱吃的吃得多,或者肚子饿的人吃得多。但无论实验细节怎么调整,结果始终不变。那就是,拿到大桶的,比拿到小桶的吃得更多。容量越大 = 食量越大。 这是人的问题吗?不,是情境的问题。所以,当你想要劝一个人少吃一些时,办法很简单。不用顾虑对方是否能理解,也不用关心他们态度怎么样。该怎么做呢?只要拿小一点儿的容器装食物就好了。 我们的大脑会飞速地适应环境,抓住一切机会做它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 偷懒。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把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如果能把一件事交给潜意识,它就绝不会插手。看电影是需要意识参与的事情,需要大脑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此时,吃东西就是潜意识在做的事情。潜意识不会参与思考,只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行进。至于好吃不好吃、吃得多不多,不是它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会一直吃下去。因此,我们要改变的是 “情境”,而不是 “人”。 还有一个例子,讲实验人员怎样在孟加拉农村推广公厕(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恶心,但很有效)。 部分农村由于没有公厕,很多人随地大小便,导致卫生状况非常糟糕,一不留神就会踩到 “地雷”。公厕建好了,但去的人很少。道理都讲了,好处也知道,人家就是不去,怎么办? 实验人员给好听的便便改了个名字,不叫别名,就叫 “屎”。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把头发沾到屎上,泡到水杯里给人喝。有人喝吗?当然没有。为什么?有屎啊!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肯定有很多苍蝇吧?人们会吃苍蝇爬过的食物吧?大家都知道苍蝇最爱吃什么吧?想想那个场景吧,苍蝇那六条毛茸茸的的腿可比一根头发沾的屎多多啦! 你猜结果怎么样?效果立竿见影,公厕立马就用起来了。 对于不合理的现象,对于问题本身的丑陋面貌,我们会选择性无视。在几乎所有成功的变革案例中,改变发生的顺序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觉→改变。只讲道理,作用不太明显。情感反而在改变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你的行为也可以被设计。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想问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