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一本讲数学的好书

    其实大家都是喜欢数学的,问题仅仅在于并不了解数学的美和对自己的意义。如果想唤醒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者年轻人想了解复杂世界背后的简洁之美,为何不读读这本书《万物皆数》,绝对会刷新对数学,甚至世界的认识。书中,数学家用深厚的文化功底,优美的语言,从远古,文明的开端,到中世界,文艺复兴,到现在和未来,将数学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展现到你面前,将数学从你抽象的认知,带到身边触手可及。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独立的存在?鹦鹉螺的外壳,松果的正向与逆向的螺纹,数学原理是否掌控自然选择的最优解?史前时代的制陶工匠,怎样发现让花纹保持不变的 7 种几何变换?导航仪如何使用正弦或余弦计算,即时发出 “向左,向右转” 的指令?...... 数学大师的讲述简单易懂,文字优美,小白都能读懂的好书。这本书讲透了数学之美的核心,就是在复杂的世界,和简洁的表达之间,建立的令人惊叹的联系。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简的背后,被折叠掉的历史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论是否源自宇宙或某种超然的赠予,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文明之中。起初,人们因实际需求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而如今,数学已超越了日常生活的范畴,成为人类文明的骄傲。《万物皆数》不仅是一部数学史,更是人类智慧与宇宙对话的壮丽篇章。当我们写下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时,背后是数千年的演变历程。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巴比伦的 60 进制,到玛雅人的 20 进制,再到古印度人的 10 进制,这一数字体系的演变最终由阿拉伯人带入欧洲,并传播至全世界。在这段历史中,古希腊的 “皇家测量员”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一群无畏的探险者,为了满足帝王征服世界的野心,他们踏上了丈量帝国的旅程。在没有现代科技辅助的时代,他们依靠双脚,用稳定的步频和步幅,从马其顿出发,穿越了广袤的疆域,甚至到达了印度边境。他们的测量结果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误差不超过 5%。书中浪漫而细腻的笔触,将这段历史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些测量员们,在节奏的引领下,穿越中东的壮丽风光,从美索不达米亚高原到尼罗河流域的丰饶土地,再折返穿越波斯帝国的山地和阿富汗的沙漠。他们的身影,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巨峰间穿梭,沿着印度洋的海岸线归来。尽管他们在历史上无名无姓,但他们对工作的虔诚和执着,让我们为之动容。这些 “小人物” 的故事,正是历史的基石。他们像睡虎地秦简的主人 “喜” 一样,或许一生未曾做出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却让人心生敬意。《万物皆数》还体现了法式浪漫和人文主义的精神。作者以开放的视角,欣赏并赞美了不同文化中的数学成就。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几何腰线到古印度数学家的卓越贡献,从伊斯兰世界的数学发展到东方的《九章算术》,作者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种跨越文化壁垒的大历史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的普遍性和人类智慧的伟大。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客观欣赏异域文化的态度。没有偏见,没有先入为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数学成就,感受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万物皆数:一部人类数学进化史

        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学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是天体的的运动。牛顿不仅要发明他的万有引力理论,而且还要发明微积分这一套新的数学来描写他的理论。第二次物理革命是电磁革命。麦克斯韦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 —— 场形态物质。这就是电磁波,也是光波。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场形态物质需要用数学的纤维丛理论来描写。第三次物理革命是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发现了第二种场形态物质 —— 引力波。他需要引入数学中的黎曼几何来描写这种新物质。第四次物理革命是量子革命。这次革命揭示出,我们世界中的真实存在,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但既是粒子又是波。这种莫名其妙却又真实的存在,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而量子力学则是建立在数学中的线性代数理论之上。实际上,数学不是发明的,而是发现的。事实是,物理学的研究,发现了本就客观存在的、隐含在最底层的、支撑物质世界运转的数学关系。从本质上讲,数学是物理学之父。这种数学与物理学的 “父子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很清楚的。数学,无论是不是宇宙(或上帝)赠予人类的礼物,都可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万物皆数》与其说是一本数学史,不如说是一段人类智识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孜孜不倦想要与世界和宇宙对话的奋斗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学点亮梦想:数学人见人爱,暂时的不爱只因为你不了解它

          “亘古之初,谁为数之”?就是最开始是谁告诉我们数数的?有人讲,我们生下来之后就慢慢的识别到了。那么你的识别是谁告诉你的?是你的朋友,家人,老师,父母?我们说万物皆数,万物有 1,2,3…… 一百,一千,1 万,1 亿,亿上面还有兆,兆上面还有京,京上面还有很多,一直在延伸。我们的生活也是在数,一天、两天、三天,1 点、2 点、3 点,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数。可能有人说;我在学习文学,其它。那还是需要数,你的工资,你身边的很多东西,你都会去数。比如你会去数你的支付宝,你的微信,你的银行余额。最开始我们一张一张的数,现在是看,这也是数。数与我们已经分不开了,它跟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实际已经完全接轨了。所以万物就是数的形态。数是散乱的。我们的生命最开始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到有序。在这之间我们也会从散乱回归到正常。就是我们去数数的时候,就像乱作一团,分散在世界的各处,分散在地球的各处,分散在空间的各处。所有生命,动物、植物,动态的、静态的,都是在数。其实万物皆数还有一些原因。数既是术。为什么我们要去数数?为什么我们在术里面?因为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法得到解脱。虽然这个世间有太多的方法,很多法门,很多理论,很多知识,但是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才会去数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在术里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观察过鹦鹉螺的外壳吗。注意过松果表面的螺纹吗。侦探剧中确定嫌疑人位置的三角定位是什么原理。阿尔法狗的算法与数学有哪些关联。在史前时代,数学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出现的。数字被用来计算羊群的数量,几何图形被用来测量田地并绘制道路。自那时以来,很多艺术家、创作者、匠人或者单纯的梦想家和好奇者,在无意中踏入了数学的领地。他们是不自觉的数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提问者、最早的研究者、最早的头脑风暴践行者。如果想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就必须追随他们的脚步,因为一切正是因为他们而起。本书能带人穿越回史前时代、四大文明古国、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带领我们漫步于巴黎卢浮宫与发现宫。作者巧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或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数学之美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大部分人是喜欢数学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门学科。” 如果你从来没有了解过数学,如果你讨厌数学,何不考虑给这门学科第二次机会呢。跟随作者回顾这门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最迷人的学科发展的曲折历程,认识那些通过意外发现和奇思妙想而创造了历史的人。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未来的数学将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令人头晕。站在人类知识范围的前沿地带,举目四望,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有待探索,这简直让人不想别的,只想 “静静”!对于那些曾经品尝到 “新发现” 带来的兴奋感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来自未知领域的呼唤比那些已经征服的领地更有吸引力。数学是如此迷人,而它还没有被人类驯服!远远看去,朦朦胧胧,那些疯狂的想法在人类无尽无知的大草原上恣意奔跑。有一些瑰丽的想法已经被我们猜到,但还有一些神秘感在 “折磨” 着我们的想象力,让人如痴如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眼中的数学

                数学代表了生活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运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提升思维活动的能力。对于当前热门的编程而言,逻辑是编程的基础,而数学是逻辑的基础。数理思维是每个人的 “底层能力”,是科技时代基本的素质要求。因此本书强烈推荐,也希望得到尽快上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因斯坦说过,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本书将告诉你,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万物背后,隐藏着一把开启理解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数学!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是复杂的、难解的,只能带来挫败和忧伤,只有少数天才学生才能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妙。但法国数学家米卡埃尔・洛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其实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在本书中,他将跨越千年,带领大家进行一场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的数学之旅,在这之中学会享受数学的乐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这本书,引起了我对数学究竟是什么的探究兴趣,继续找同类型的书再读几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数学史适合中小学生读,对数学发展脉络勾勒的比较清晰,但不算深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看到了数学家对数学“凶猛”的爱

                        如果以后我的孩子选择读这本书的话,我会笑的合不拢嘴的,因为小家伙会感受到数学的伟大传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相见恨晚

                          读中学时要是能看到这本书,恐怕就不会被 “数学噩梦” 困扰那么多年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