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读完了,今天是 2022 年五四,希望小王小小王有机会偶遇老王这些小笔记。用了大半个月,每天睡前读个几十页,慢慢地居然有点小期待,跟追港剧一样,既想看完,又怕看完,很有没有这么轻松随性的读书体验了。林语堂《苏东坡传》,是我读的第一本苏传。这两年突然挺感兴趣,又陆陆续续新找了几个版本在读。刚一想,全是台湾作家的。衣若芬的《陪你去看苏东坡》,是小女生的视野,可以伴游。蒋勋的《苏东坡与寒食帖》,算艺术解析,可以伴读。李一冰的《苏东坡传》,写得最详尽,以至现在还没读完 [捂脸]。这本《苏轼传》是大陆资深研究学者的作品,我觉得继承了解放初期大学者写普及读物的好传统,要言不繁,深入浅出,虽然偶有瑕疵,但韩潮苏海,略观全貌,挺适合当一本入门读物。所以我直觉小王以后应该会先看的这本。当然是 "以后",苏轼是中年人的朋友,青年节的小孩子们你们不急。P.S. 几个朋友让三本传记做个比较。我觉得吧,李版的是 "我注六经",严谨详实,林版是 "六经注我",风趣潇洒。这本是 "六经入门",通俗可亲 [呲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苏轼一生充满波折,大起大落,上到帝师将相,下到远贬慌迹之囚。文学造诣自不必说,米芾,黄庭坚之大家也俯首称师。读完此书更多感慨其为官之道,为政之勤,为民之亲。为官,他刚正不阿,敢讲话,讲真话。不怕政治树敌,只愿凭心而做。为政,他亲力亲为,多善调停,杭州通塞西湖,密州除蝗,就算远谪海南岛也为当地黎民普及生活常识,为民,他感同身受,无论下谪到哪座城市,他都能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做点好事。苏轼一生颠簸,隔三五年就无米下锅,他固然不贪不占,但当年身居高位,俸禄也是可观。估计文人理财却不是长项,怪不得苏东坡发明了无数美食,估计那也是无奈之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安作者的话讲:本书基本上是一部苏轼传记的 “信史”,读者可以放心地 “信以为真”,但也存在有限度、有节制的虚拟。一是有些事件和故事,我们所据的是宋人的一些笔记,其中所记的遗闻逸事,有的未必可靠;但它们毕竟是产生于同时代的传说,因而在不完全真实的材料中,仍然保留着真实的时代风气、氛围和风俗习惯,有的固然属于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却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二是我们坚持 “无一‘事’无来历”,却不主张 “无一‘字’无来历”,也就是说,在追求某一事件、故事、情节在时、地、人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允许做一些合理的想象和推演,以表示笔者对这些事件等的个人理解,也使此书具有生动性与可读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完《苏轼传》,还觉意犹未尽,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大画家,就连同时代的米芾、黄庭坚这样的大画家、书法家都要对苏轼顶礼膜拜,黄庭坚更是每日要对着苏轼像上香叩拜的,以老师来称谓的,就连政敌都很欣赏他,无奈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经历了多次宦海沉浮,多次被边滴流放,而且一次比一次远,他并没有让命运所住在,他把地狱般的生活过成了天堂,从不悲叹,走到哪里都是家,入乡随俗,随遇而安,把自己完全融入这里的生活,治水患、疟疾,开学堂培养人才,就连海南这样的蛮夷之地也被他改造的如天上人间,还培养了海南第一位秀才,第一位进士。他儒释道兼修,都为悲天悯人,皆为天下苍生。心似已灰之木,身似无系之舟,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像这位美食家、政治家致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前年拜读了朱刚的《苏轼十讲》。作者用十讲阐述了苏轼一生很重要的方面。通过那本书我较为系统的了解了苏轼的人生遭遇和重要思想,于是我特别想详细展开苏轼的人生历程。了解到朱刚师从王水照先生,就选择这本书。王先生治学严谨、知识广深,苏轼的经历、诗作都是信笔拈来。读起书来,仿佛王先生就在面前娓娓道来。苏轼性格豪放、锋芒外露、耿直诤言,且文学水平又高,一腔快意尽诉诸笔端,周身圆缺皆曝于敌友。这是一生跌宕起伏的源于自身的重要因素。苏轼的一生受儒道释影响颇深。儒家思想决定了他既然许身于王事,就必然造福于苍生。释教思想让他在失意时,调整心态让自己释怀,也与对手言和。道家精神让他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强健体魄,否则早已害于屡屡的南迁。苏轼留下大量的诗词散文,鼓舞后人,激励来者,给华夏儿女蓄积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为读后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