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带这一本去巴黎
全书以《九三年》作为开篇,写它在七十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书架上的位置。然后开始了巴黎之旅。旅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位二代移民的法国女孩。女孩在小城长大,后来在大城市生活。“女孩充满了矛盾,一边觉得不能忍受小城的单调,一边又留恋从小长大的安布瓦斯,留恋小城的美丽和宁静。” 这样的矛盾心情我们难道没有吗?随后,作者一路向我们介绍西岱岛、法国教堂、凡尔赛宫,一路翻开法国历史。最后,还是扣题在《九三年》上。“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 至此,作者浮脉全书,其意不在巴黎,也不在《九三年》,而在雨果。全书的结尾这样说: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重新认识法国提到法国,一连串的词汇从脑袋里喷涌而出,巴黎,拿破仑,雨果,茶花女,伏尔泰,路易十四,凡尔赛,荣军院,先贤祠,塞纳河,马赛曲,圣女贞德~~读书前,我对法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浪漫,博爱,民主等的表面含义中,不能深入思考这对法国和法国人的意义,不过叶不能怪我,一是一直以来的教育都是这样说的,而且特别美化大革命和革命党人,二是我也没去到过那地方,没有亲身的经历,不知道当代法国人对他们历史的想法。好在走了这本书,跟着林达去法国,去巴黎,去卢浮宫,去巴黎圣母院,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现场,看看巴士底狱里面有集合囚徒,看看拉法耶特公爵的黑白颠倒的人生经历~~~再看法国历史,不但是学习法国人如何面对历史与当代,也是我们中国人思考过去与现在的好素材!推荐给你!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座对人类近代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城市,值得被单独讲述这是我这次主题阅读所读的第七本书,也是林达写的第二本书。我看作者上一本书名叫《西班牙旅行笔记》,谓之夹带私货太多,降低了整本书的价值。但作者深厚的历史水平、富有文思的文笔是我所喜欢的,犹豫之下,还是选择翻开了它。这本书,尤其是涉及到巴黎历史的书,当然是无法避免作者对 “革命” 的鞭挞的。但分寸感好了很多,更加中正平和,让人读之可信。谈到巴黎,无论是文化、风景、建筑、人物,恐怕都没办法绕过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我一直认为我们很多读物都对这个历史大事件过度美化了。法国大革命对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们也着实不应该文过饰非。这个历史大事件时期发生的各种悲剧和惨案,或许比我们那十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或许是因为实在分量太足,以致于作者都不忍再在此基础上做更多引申吧。这本书和《西班牙》一样,都是借着游记的笔书写作者的春秋。从巴黎建城伊始,到现代巴黎,一本书读下来,让我这个从未去过巴黎的人对它已经有了相当的熟悉感 —— 这也是我最喜欢作者的地方。而对于那段影响深远、烈火烹油、光怪陆离的法国大革命,虽然我本就有所了解,但远不如作者条分缕析的来得透彻,这也算是另一个收获。这本书,我个人评价 4.5 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