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老板赚钱的时候,多想想农民工吧
这是一本介绍梁庄出去农民工的经历,一提到农民工,我自己内心想到的就是马上要过年了,估计农民工讨薪的新闻又要爆出来了。当然我理解的大部分农民工还是狭隘的房地产公司工地的建筑工人,我对建筑工人的印象是义务教育时期放假没事的时候,会跟爸爸一起去工地,家里是做建材相关的生意,经常跟工地打交道。尤其是过年去工地要账的时候,总是能看到有一波农名工在工地门口堵着,好的是在发工资,不好的就是堵老板的车。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很好的时候,这块地方对农民工来说那真是好地方了,到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估计农民工的处境更危险了。书中还介绍了外企工厂的农民工,开始会感觉外企多好啊,工资高。但这很多时候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工资高是因为要和国外交流能力就需要更多,而在工厂的其实都差不多。外国老板之所以愿意来中国,很多时候就是开始我们劳动力成本低,而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而为了盈利就需要控制成本,看着书里有毒气体需要风扇吹散,而老板省钱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导致农民工尘肺,就算去闹事也没有回报。当然有一部分员工会离开,大部分老员工则是在老板小小的利益诱惑下还是留下来,但这个利益的增加跟能力的提升是不匹配的。另外一个记忆深刻的就是富士康,开始会感觉这是给苹果做手机的,工资应该很高吧。我的高中不是太好,能考上大学的少之又少,很多同学高中毕业之后就去富士康了,结果去了几年之后再见面突然就走了。听同学说在里面太累了,经常加班,而且重复劳动没意思。出来之后结果要么就是去其他差不多的地方(格力工厂、钢铁厂、好的还去海底捞),去了依然是干重复的工作,很无聊。尤其是富士康一直爆出的工人事件,能感受到压力的确很大,感觉就在自己身边。即使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不适合在这里长期待着,但还是有络绎不绝的农民工涌入到这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是一份养家的工作,一旦断了可能家都养不起了,于是就在这里一直待着了。而且现在竞争也很激烈了,大部分工厂用上了机器人,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自己不去很可能就被其他人占了,也只好继续留下。其实不止是农民工,任何一个平凡的打工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好的办法一方面就是我们打工人自己要努力提升自我,另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老板对手下的员工好一些,尤其是农名工这样很底层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他们好像还是没有找到属于他们的应许之地书名我觉得有点酷,会让人想到《出埃及记》。同样是出走寻找幸福,以色列人有摩西带领,而梁庄人是松散的、各自寻找自己的 “应许之地”,孤独艰难充满心酸前路不明。本书通俗点说其实就是梁庄人打工记。作者梁鸿大体讲述了在西安蹬三轮的、南阳卖衣服的、内蒙修轮胎的、青岛电子厂电镀工作的、深圳小作坊做服装的打工人的不同内容又类似内核的故事。是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有西安拉三轮的哥,抱着即将被交警拖走的三轮车,不顾一切地哭骂哀求,向周围人展现了多么不体面甚至羞耻的一面,最终也没能把三轮要回来。梁老师说他们只有借助着羞耻才能够生存。心有戚戚。有人没了骄傲不能活,有人靠着羞耻才能存在。想起那句话,见识不光是向上走得,还应该往下走。平常在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的白领们的生活,不怎么关注作者笔下的这类人。梁老师描述的是十年前的西安以及在此生活的打工人,十年后,他们的境遇会好一些了吗?我不敢肯定地说是的,我想我应该去长长见识的。在为这些真实的故事或叹惋或悲哀或欣慰的同时,认识到一个人,不管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需要被认可、被尊重。一个好的社会好的城市应该给普通人以价值感 —— 自己给这座城市所做的贡献被看到被承认、以归属感 —— 由衷地觉得心安处即是吾家、以安全感 —— 自己所努力获得的不会被无故剥夺;以幸福感 —— 可以时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最近因为新搬家,搬家师傅是一位渭南来的打工人,十五岁来西安,已经打拼二十年,干过装修、卖过水果、给领导开过车,西安有两套房。但是说起以后的打算,他还是说,等娃大学毕业了工作了,他还是要回渭南去。房子也并不能给予他归属感。普通人,才是要落叶归根的。在这么多梁庄人外出打工的故事里,得意的人少,失意的人多。梁庄的农民舍弃了土地奔向城市讨生活,既失去了农民的身份也没获得新的身份,于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一切,梁鸿没有办法,我们似乎都没有办法。看见,是我们做出的努力的第一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