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讨好,是一种困境

    讨好有其历史起源,我们被困在早期经历中,无法挣脱。讨好有美好的出发点,带着建立、维护关系的期待,但讨好的姿态注定讨不了好,很有可能是讨 “打”,即被人和被自己嫌弃。而讨不了好的结局,让我们的匮乏感、被抛弃感被再一次强化、放大,于是讨好迭代升级,让人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困境带来反思。我们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凡事为了讨好别人的人会失去自我,其实讨好者不是没有自我,而是有许多个自我,其中一个是冷眼旁观的自我,他就看着自己的身心成了讨好的舞台,机械地对外界做出反应,完成讨好的各项规定动作。他会说自己无能为力,同样,并不是真的 “无能为力”,而是他已经洞察,一切都在重复,他等待着、捕捉着一个可能不同的结局;他犹豫着、徘徊着,不知是否推开真相的大门。这本《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带我们进入讨好的情绪 “矩阵”,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 “恐惧与焦虑”“羞耻与委屈”“愤怒与内疚”“悲伤与无力”“孤独与空虚”,情绪或情感不是单一的存在,它们实际的存在状态象是具有谱系的网络,笼罩着我们;又象是无边无际的沼泽,我们深陷其中。而焦虑则是一种 “信号”,在我们的身心中标记了伤痛,呼唤我们去指认恐惧的对象。在讨好时不得不委屈自己,主动去牺牲、去奉献、去付出,或是默默承受加诸自身的不公平,于是在委屈中压抑着不满,酝酿着怨毒。当冲天的怒火按捺不住,终于喷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反噬,人便被内疚感吞没。讨好中也用虚情假意的热闹粉饰孤独的身影,填补内心的空虚。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无须讨好,你和这人间将互相取悦

      昨天凌晨三点多,洪欣宣布与张丹峰不再是夫妻关系,一个多小时之后张丹峰用调侃的语气确认了此事。不论事情真假以及后续是否有其他反转,大部分网友都是对洪欣持恭喜态度,直言 “你终于想开了”,头条上也有很多网友催促洪欣把夫妻头像换掉。网友的反应一点都不意外,早在几年前张丹峰第一次被爆出轨,洪欣沉默的时候,网友就怒其不争,也非常不理解曾经红极一时的大美人洪欣为什么在这段婚姻中这么卑微?看到之前洪欣的一段个人采访后,似乎就能窥见其中的原因。采访中,洪欣提到了这样一句话:“很感谢那个时候帅气又年轻的他,能够看上这样的我。” 洪欣之所以在张丹峰反复出轨后还一直容忍,并且继续苦苦维持这段感情。是因为洪欣内心,一直把自己放在这段婚姻中卑微的境地,一直用讨好的方式来对待张丹峰。用我最近看到的一句话送给洪欣以及所有讨好者:愿每个人最后最后都能享受自身的存在,愿每个人也都能向自己的孩子立下保证:你无须讨好这人间,你和这人间将互相取悦。那么像洪欣这样的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如何告别讨好模式呢?黄玉玲在《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以下简称《不再讨好》)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不再讨好》这本书的内容来自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玉玲和武志红旗下唯一的专业心理服务平台 “看见心理” 合作的一个训练营课程,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推荐。书中详细讲述了讨好型人格的人的情绪反应、背后思维逻辑以及疗愈的方法,讨好者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心理自助书,跟随书中的内容和练习,看见自己的情绪,理解讨好的原因,用书中的方法帮助自己告别讨好。在讲述讨好者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之前,作者谈到了一个与讨好相关的话题 “优秀”,告诉我们真正的优秀是为自己而活。书中写到: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算孩子没有成为他们期待的样子,他们依然爱他。爱与优秀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有人是因为你优秀才爱你,你要思考一下,他们的爱是否纯粹。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这个问题基本上经不起思考,不要说朋友会因为你优秀而对你更好因为你弱而忽视你。就算是父母也会出现偏爱优秀的孩子的情况,很难有纯粹的爱。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会告诉孩子考到什么样的成绩就给予什么样的奖励,不就是在给孩子传达你优秀父母更爱你的观念嘛。这种观念很常见也是基本的人性,但它一定是对的吗?本书作者就提出了明确的质疑,并告诉我们:我们值得被爱是因为我们本身的存在,而不是能干和优秀。也许我们已经没办法改变父母了,但是我们在对待我们孩子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不管他们是否优秀我们都发自内心的爱他们,也不再奖励他们成绩,而是奖励他们努力、专注等品质。这样他们不会仅仅为了讨好父母而学习,透支未来的生命活力。一、讨好者只是维持了一个好人的外壳,他们的内在是一个没有形成的自我心理学上,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一味地讨好他人,而不在意自己的感受。讨好型人格者喜欢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他们非常害怕与别人产生冲突,因此他们时常会委屈自己,来讨好他人。比如,拒绝别人的时候非常内疚,害怕麻烦别人不会开口求助,还有一些人失恋后不断翻看对方社交媒体里的信息,这些都是 “讨好型人格” 的表现。《不再讨好》一书中,作者黄玉玲分别讲述了讨好者身上存在的 5 组情绪,分别是 “恐惧与焦虑”“羞耻与委屈”“愤怒与内疚”“悲伤与无力”“孤独与空虚”。讨好型人格的人最常见的情绪是焦虑,习惯讨好的人,时时刻刻处在焦虑中。而焦虑的深层原因是恐惧,讨好者恐惧是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很弱小对方很强大。委屈的情绪很容易出现在情感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她们不计成本地投入,尽可能地满足和讨好对方,关系紧密的时候讨好的一方委屈就会增多。讨好者对评价及其敏感,他们会尽量避免愤怒,但这种情绪并不容易被控制,因为人若习惯了讨好,他们的愤怒就常以很被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无力感强的人最乐于为他人牺牲。电影《无问西东》中刘淑芬这样的无力者一心想通过自己的牺牲换取对方的爱,但对方根本不爱她,就算和她在一起,也只是为了减轻内疚。讨好者的孤独与空虚也是非常隐性的。与他人在一起师,他们会掩饰自己的落寞。
      二、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好讨好者的 5 组情绪反应看起来都是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那为什么讨好行为会持续存在呢?这种行为模式持续存在对讨好着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一是得到关系中对方的认可。二是获得控制感,消除内心恐惧。每一种情绪反应都有其背后的思维逻辑。书中写到:孩子以为自己做得完美就可以获得他想要的爱,妻子以为自己成为丈夫的贤内助就会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一切都建立在让他人满意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里,自我不见了。以父母为中心的,还没有完成与家庭的分离;总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更可悲,一直没有活出自己。婚姻家庭剧里常见的情景,父母闹离婚,孩子会以为是自己不好爸爸妈妈才会想离婚,然后孩子会变得很乖。有些父母的确有可能会为了孩子不再离婚。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会变得越来越 “懂事”。但是这种‘懂事’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孩子实际上是委屈的。他所变现出来的懂事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来自对父母离婚的恐惧。这样的表现本质上就是讨好。孩子的迎合和顺从让父母高兴,这个逻辑帮助孩子理解事情,父母的反馈强化了孩子的理解,让孩子缓解了对父母的恐惧。父母以及其他的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加深这种反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讨好的行为模式了。长大后对待同事、朋友、伴侣都会不知不觉的进行讨好。这是焦虑与恐惧背后的逻辑,其他情绪反应也有其对应的思维逻辑。与羞耻相关的是进入与逃离,与内疚相关的是付出与补偿,与无力相关的是失去与获得,与空虚相关的是存在与消失。三、掌握 7 种力量,做安稳强大的自己现在你需要 15 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这是你给自己的宠爱,而你值得这样的照顾。书中每一章节结尾处都有这样的小练习,教我们读者在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里,用深呼吸帮自己放松下来。然后思考一些与讨好有关的情绪体验,把感受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跟随书中内容做 30 天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讨好者连接疗愈的力量。在了解了讨好者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之后,作者也给我们介绍了告别讨好的方法。1. 你不必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人格模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好坏之分。不一定要改变。当你觉得自己是个讨好者但你并不想改变现状的时候,那么自己做决定可以不去改变。任何时候,都是先照顾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感到舒服和自由,我们才能关照别人。否则因为他人的意愿而改变,自己不但会更痛苦,人际关系也充满了怨念。我很喜欢这句话,它告诉我们不要为了别人而改变,不是说不用改变,而是要为了自己而改变。只有是自己主动想改变,我们才有强大的内驱力去行动。这是决定的力量。2. 培养 “均匀悬浮注意” 很多讨好者并不清楚自己的内在的情感状态和思考状态,让无意识地讨好行为在关系里反复出现。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观察性自我来帮助觉察自己。这就要用到弗洛伊德提出的均匀悬浮注意了。通过观察、反思、体会、理解 4 个步骤整理过去发生的事情,完成自我观察。均匀悬浮注意就是在这样的观察中逐步创建出来。3. 确立人我边界有自己的想法、思考、决定,敢于说 “不”,这些都关于一个人的心理边界。讨好者通常没有清晰的与人之间的边界。通过确立与他人之间的边界,知道哪些是属于别人的部分,哪些是自己的部分,不会把本应别人承担的责任加到自己身上,可以减少讨好行为的发生。4. 停止受害者的自我催眠讨好者的内心虽然非常渴望爱,但并不相信有人会爱自己。虽然痛苦能够激发人想去改变,但是爱的力量才是能够真正让人其愿意改变的。讨好者无意中让自己成为被害者,相信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爱。5. 让自己与世界建立更多链接这是关于陪伴的力量,我的理解是要建立强大人际关系支持系统,这个系统里不仅有交心的朋友,还可以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陌生人中志趣相投的人。与更多人深度连接,恐惧感会减少。此外,还有哀悼的力量和扎根的力量能帮助有讨好特质的人去疗愈自己,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讨好不是错,愿你给自己爱和宽容《不再讨好》作者黄玉玲在书中结尾部分提出:如果没有行动,我们就会被困在那里,永远没有将来。也许在尝试告别讨好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改变本身也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那个不敢拒绝没有力量的自我,就必须对自己诚实,运用发展自我的 7 个核心,一步一步地走过去,告别讨好的行为模式。请记住:讨好不是一种错,愿你给自己爱和宽容,我们终将成为那个安稳强大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拥抱真实的自我,建立边界,减少生命中遗憾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但是,这样做只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最终导致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足。因此,建立边界、拥抱真实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会说 “不”。不要在为了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觉得某件事情对你来说太过困难或者不符合你的价值观,请毫不犹豫地拒绝。👉我们需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不要让外部因素左右你的决定,要相信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做出决定之后,一定要坚守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并减少生命中留下遗憾。比起选 “对”,更重要的是去做让自己成长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正的优秀,是为自己而活

          我们追求优秀的过程中,常掉入的思维陷阱:陷阱一,只要我足够优秀,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陷阱二,只有优秀,我才配活着陷阱三,只要我足够优秀,父母就会爱我(不苛责)书中的一个女孩子分享的内容,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她的母亲要求她分享自己的玩具,母亲还说,对方是小妹妹,又是客人,作为主人,不分享是非常不礼貌的。母亲的这番言辞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虽然她不愿意,但还是被迫分享了。她不敢不听妈妈的话,因为,她的妈妈会以各种方式逼她就范。她说,她那时候还知道自己是不想分享的,还能感知自我的真实想法,但后来她就渐渐麻木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一路懂事的长大,却越来越没有自我。她按照父母的心意,考进一所不错的大学,学的也是父母喜欢的专业。但是她很麻木,和人打交道让她觉得非常辛苦。这个女孩子的经历和我们很多人何其相似也许这本书可以让你们有机会让孩子少受一些这样的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用可实施的方法,探讨了如何走出讨好的困境、如何找到自我、如何建立自信、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让讨好者走出讨好,活出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痛苦,迷茫,孤独,爱,陪伴,支持,扎根,解读了讨好者心理情感上的变化,贴近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短暂的生命只有一回,不能让这么宝贵的生命浪费在讨好别人的卑微里。谁也不会太在意谁,只有你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其实在别人那里,你不过是茶余饭后偶然的谈资,说完你还会继续说别人,你对别人来说除了打发时间,费些口舌,并不重要。不再太好别人,不要讨好别人,你只需要好好爱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开心,不辜负就这么一回,这么宝贵的生命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了不感到孤独,你做了那么多完全不像你的事

                  青年作家蒋方舟某次参加综艺节目时,曾卸下光环剖白自己,她说她害怕跟任何人产生矛盾,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甚至在爱情里,她都始终扮演着讨好他人的角色,不敢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她讲了一件小事: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给她打电话,在通话中责骂她,然后她接下来的 2 个小时里一直道歉,但对方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挂了电话后便一直打。她看着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吓得浑身发抖,但她不敢跟对方说 “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再这样下去我会生气” 这样的话。这就是典型的 “讨好型人格”。在《不再讨好》一书中,作者黄玉玲老师对 “讨好型人格” 做了非常全面的剖析,从情感和思维两方面分析了讨好者的内在情感和逻辑,又从力量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战胜 “讨好型人格”,重获自由的内心世界。讨好者缺乏一个独立且稳定的内核
                  你在生活中经常这样吗?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怕冷场,一直主动找话题。微信聊天,没有秒回对方就感到心存愧疚,总是仔细斟酌自己的用词,对话框的文字写了又删,担心对方会错意。工作中,从不发脾气,今天有人请你写个方案你欣然答应,明天有人请你帮忙排个 PPT 你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自己加班到深夜。一见到上司就非常紧张,要是上司心情好,自己就会感到安心;要是上司不高兴,耷拉着脸,自己就感觉如坐针毡,没办法专心做当下的事。出去逛街,被店员夸奖,立刻就会感到不自在,一边友善谦卑地赔笑,一边仓惶买下其实并不那么喜欢的衣服。…… 见上司紧张是因为被过度放大的死亡恐惧,不敢拒绝同事是用牺牲换取虚假的温暖,被人夸奖就不好意思是过分的羞耻感带来的不自信,晚回微信感到愧疚是深深的无力感在作祟…… 以上,都是 “讨好型人格” 的具体体现。“讨好型人格” 在心理学术语上又被称为 “迎合型人格”,即总是努力取悦除自己以外的每一个人,压抑自己的感受,小心翼翼地付出,总是不断地妥协和将就,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不再讨好》一书中,作者黄玉玲老师分别从 “恐惧与焦虑”、“羞耻与委屈”、“愤怒与内疚”、“悲伤与无力”、“孤独与空虚” 这 5 组内心感受,深入分析了 “讨好型人格” 的内在成因,并最终得出结论:讨好者往往只是维持了一个好人的外壳,内在却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似乎只有无条件地妥协和讨好,才能将心中的忐忑不安稍稍抵消一二。讨好者总是生存在一种困境中:关系太近了,他会排斥;关系太远了,他会感觉不到关系的存在,因而总是容易患得患失。长此以往,一个独立、稳定的自我将很难再成长起来。讨好是一场把控制感建立在他人身上的危险游戏《不再讨好》一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醒醒!越讨好,人际关系越差!” 讨好虽然有美好的出发点,带着建立、维护关系的期待,但讨好的姿态注定讨不了好,很有可能会讨打、讨嫌。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有个性、不妥协的人,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可;那些敢于提要求甚至示弱的人,会更轻松地获得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位前来咨询的女士的案例:这位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主动承担了很多家庭事务。让丈夫和孩子的需要得到及时满足,让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在她看来是全职主妇的工作价值所在。她没有自己的爱好,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凡事以丈夫和孩子的喜好为先。直到孩子嫌弃,丈夫出轨,她才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的顺从与迎合,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认为:如果我拒绝别人,就会遭到对方的嫌弃。这个案例故事,值得很多全职主妇反思:你是否正在用一种错误的思维逻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讨好者的角色?这是本书 “失去与获得” 一章内容中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黄玉玲老师认为,大多数类似的中年女性困境都是因为内在的无力感,或者说是陷入一种错误的逻辑归因,即 “如果我拒绝了别人,我就会被抛弃”。在这些案例故事之后,黄玉玲老师用 “迎合与顺从”、“进入与逃离”、“付出与补偿”、“失去与获得”、“存在与消失” 5 组思维逻辑,结合大量咨询案例,为我们分析了 “讨好型人格” 是如何将关系的控制权建立在他人身上的。我们常说,让自己做自己,让别人做别人。然而,过分的善意和自觉,让我们只看到了 “让别人做别人”,却没有让自己的 “自我” 获得很好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把控制权拱手让人,使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位置。掌握 7 个核心,做安稳强大的自己岸见一郎说:“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别人的讨厌,不追求别人的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这句话的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要建立起安稳强大的自我。怎样才能做到不为别人改变、不委屈自己呢?书中为我们支了几招:第一,为了自己,选择改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有一些讨好的特点,并且在犹豫要不要做出改变,那么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的做法有没有危及别人、自己有没有觉得非常痛苦、你是否愿意去改变。第二,尝试培养 “均匀悬浮注意”。这是由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实践方法,即 “观察 — 反思 — 体会 — 理解” 的模式。首先观察发生了什么,以及过程中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接下来的体会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最后是理解,要求我们不仅聚焦自己,也去聚焦他人。第三个方法是:确立人我边界。比如我上大学时跟舍友出去看电影,回来时隔壁宿舍的女生对我说:“我觉得父母那么辛苦都没时间去看电影,我们拿着他们给的生活费这样挥霍是不对的。” 在接下来那段时间,我和舍友不仅节衣缩食,就连接父母电话时都会感到愧疚。但其实大可不必,父母有他们的选择,隔壁的女生有她的观点,但我可以确立好我与他们的边界,不为别人消耗自己的热情和能量。此外,书中还有其他支招儿,比如:怎样停止受害者的自我催眠,如何让自己与世界建立更多的连接,如何经历哀悼的四阶段、学会直面丧失,以及让自己变得重要、灵活、坚定、深刻和重新生长的办法。讨好不是错,愿你给自己爱和宽容松浦弥太郎说:“当你在面对某人之前,首先要面对自己。你只有对自己感兴趣,觉得自己有意思,才会对别人感兴趣。” 我们都想做个充满自信和魅力的人,但要达到那样的状态并非易事。在摆脱 “讨好型人格” 的过程中,可能也会不知何时遭遇一次 “退行”,不自觉地弱化自己、讨好对方。但只要朝着 “真正为自己而活” 这个方向,只要忠实于自己的感受,真诚坦率地对待每个人每件事,我们都能够有力量在这个世界不惊、不惧、不悔、不怨地生活,也总能有力量抵达内心的真实与勇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讨好型人格怎么改变

                    讨好型的人总是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存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别人的需求上。他们时刻准备着接收别人的讯号、关注别人的情绪。他们不断思考对方想要什么,希望他们做什么,做到哪个地步才能使对方满意,对方的喜怒哀乐是不是跟自己相关,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吗?从而在一步步的退让和牺牲中迷失自己。我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讨好者,总是在为别人付出,为别人服务,为了别人的舒服、愉悦牺牲自己的体验。直到最近,才在黄玉玲的《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中醍醐灌顶:“你不需要讨好别人。别人喜欢或不喜欢你,那是他们的事情。你不需要对所有人负责,让所有人都高兴。”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里所说的:“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完美无瑕,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讨好者更能让身边的人愉快、舒服,拥有更好的共情心、同理心,也更愿意为别人服务。但很多时候,这是将别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为了满足对方,讨好者不断退步、牺牲,知道退无可退,把自己比上了绝路。既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无法使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作为资深讨好者的我们,应该怎么扭转这个局面呢?黄玉玲给我们提供了改变的思路和方法:一、  看见自己、理解自己、面对自己内心的种种情绪,允许好的、坏的情绪自然流淌,并与自己对话;二、  理解讨好者和被讨好着的思维逻辑和思维陷阱,摒弃” 不配感 “;三、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看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在准备好开始改变的时候,不要逃避痛苦,强大自己的力量。讨好,不是一种错,更不是一种罪过。愿你给自己包容和理解,愿你深深地爱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讨好者的自救之书 自我认知的钥匙

                      《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这本书带领读者按照 whatwhy、“三步走” 解决问题,是讨好者的自救之书,同时也让所有人通过书中分析问题的思路更好地认知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受当下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更能静下来感知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直面痛苦的勇气,去接纳自己内心受伤的小孩,拥抱每一次为讨好别人而委屈的自己。不去批判,不去逃避,让自己回到当下,找回自己的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再讨好》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作者黄玉玲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她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分析,告诉读者该如何摆脱讨好的心态,真正为自己而活。这本书不仅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思考,还带来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再讨好

                            活出自己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再讨好,做更好的自己!

                              7 种力量:决定的力量、方法的力量、界限的力量、爱与支持的力量、陪伴的力量、哀悼的力量、扎根的力量。这些力量的核心是帮助自己构建一个稳定、平衡的自我。讨好者之所以把力量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因为自身力量不足。所以,对讨好者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部分就是加强自我力量。羞愧、无能为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我们不妨尝试给它们一些空间,允许它们待在那里,允许自己就停留在当下。请停止对自己的攻击,当内心升腾起自己 “不够好”“不配好” 的声音时,试着对自己说:“停下来,不要攻击自己了。” 当我们来到当下,在当下扎根,发芽,生命就会枝繁叶茂。在不断创造中,我们开始有能力抵御风险,并在生命里创造更多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完整的方法论+温柔的开解,非常值得一看的自我疗愈书籍

                                第一次接触讨好型人格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作者从讨好型人格常见情绪模式、背后的思维逻辑、对应的行为系统阐述了这一人格特征。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书中提供的方法和建议具有实操性,可以借鉴用于疗愈自己。许多文字娓娓道来,似是一位朋友在低语和诉说。推荐给每一位有需要的朋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讨好是因为恐惧,恐惧的背后是死亡感。我们渴望关系,因为关系能给我们带来认同,有了关系我们才能感受到我们是好的,我们是被接纳的,因为我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自己是好的,自己也不被自己所接纳。同时,心底深深的无力感支配者我们,封印着我们的力量,让我们越来越弱。此刻,我感觉活在很深的剧情当中,我的能量不断的被吸食,我的灵魂奄奄一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读了才发现这本书里案例的情况我身上也都有。

                                    解决好多一直以来内心里的疑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让人内心充满力量的心理书。作者黄玉玲由内向外地探讨了讨好背后的逻辑和原因,以及怎么做安稳强大的自己。书中结合很多贴近生活的心理咨询案例,所以读来生动有趣,也是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再讨好,你和世界可以互相取悦

                                        本书用 5 组情绪、5 组逻辑告诉你:“讨好不得好”,没有哪一种人生,离开了稳定自我能获得自由。别忘了,你和世界可以相互取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的老板在法定节假日让我全天加班却不算加班费,我是讨好型人格不敢拒绝,内心恐惧又内耗。读黄玉玲老师新书看到改变讨好的方法,我鼓起勇气跟老板谈判,提出需求解决问题,最终找回了自己的边界。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