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新冷战似乎在慢慢开启,看看旧冷战得历史做个借鉴。
新冷战似乎在慢慢开启,看看旧冷战得历史做个借鉴,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是否成为别人的敌手,并不由我们。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你只要过得好,就会被人忌惮,你只要足够优秀,就会被他人嫉妒。这和你态度是否谦卑或者强硬无关,你要做的就是做好应对的准备。随着国家的壮大,由最初的看不见,看不起,到现在的看不懂,看不清,再到未来的忌惮,恐惧,即使我们一再承诺不称霸,独立发展,与人为善,也阻挡不了别人对你的妒忌和怨恨。靠规则游戏无法抑制你发展,就开始采用流氓手段。可惜,中华民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和世界很多民族都不太一样。无论是哪个历史阶段,老百姓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都是根深蒂固刻在骨子里的。我们嘴上说这摆烂、躺平,身上却在各种疯狂内卷。虽然偶尔有些年轻人各种帅气的裸辞,似乎新一代好像要垮掉似的。可往前导导,哪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眼里不是垮掉的。即使悲催如我们八零后第一拨独生子女,不还被称为小皇帝吗。可现在呢?最不敢造次的,最悲催忍耐的不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吗?九零后以前多嚣张啊,三年疫情过后,现在存款第一主力是谁?已经不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了。而是现在过得青黄不接的九零后啊。他们已经三十多了,眼看就 35 岁大关了。零零后是进入市场了,可是他们还能潇洒几年呢?从小在儒家文化,在向钱看的文化中熏陶出来的。过了青春期、叛逆期后,只要生活的重担往肩膀头子上一压,还能潇洒起来的不是没有,可惜,不多了。那么在这样的文化下,老百姓不用有什么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只要秉承着最淳朴的理念,今年过得比去年好,明年过得更好,年年有余,期望发财的理念刻在骨子里,只要不折腾,日子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十四亿人口啊。如果能每家每户的日子都越过越好,国家想不富强你都拦不住。我承认,我们并不完美,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多很多的问题,每天在喧嚣的网络上,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丑恶嘴脸和恶性事件。可和十年前比,和二十年前比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只要你持心公正,凭良心说话,不难判断吧。说文明素质,和二十年前暴发户出国,给国家丢人相比,现在出国的人无论什么途径是不是素质已经提高好多了。国潮的崛起,我们也没有像那年买日本马桶盖那样疯狂了吧。这才过去几年。韩流横行的时候,有多少人说中国永远不会出现像日韩那样的唱跳歌手,现在呢,唱跳歌手也好,团体也罢,比什么舞蹈国内也不次于日韩了吧。说我们游戏不行,这几年电子竞技中国频频夺冠又怎么说呢?我们这个国家很怪,似乎在各个领域都在努力争取着第一,除了足球我们实在无话可说外,其他任何一个领域我们似乎都想努力的做到第一。抖音国际版 tiktok 打的同行要开始借助行政手段抗衡,国际组织想不带我们玩,我们既可以独立开辟新团体,更可以在国内形成循环。也许我一直没有大富大贵过,体会不到那些富了之后又跌落回中产阶级的人视的切身之痛,每年缓步的增长,让我一直觉得国家挺好。之所以聊这些,是为了坚定一些自己的信念。我目前人生过半,这短短的四十年,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变化,从小的时候全面灌输社会主义理念,到开始不再怎么提政治,一心向前看,再到东欧剧变,那个老大哥解体了,然后是全面西方观念进入中国,一堆大 V 公知给我们说西方的好,渐渐的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摒弃原有的意识形态,可最近这几年国家强大了,反观世界,西方的那套价值观似乎又没有那么 “美好” 了,大 V 公知又频频塌房,国内各种喊打喊杀。打我出生就开始批判的共和国前三十年的那些政策似乎又有了别的解释,而那个我们觉得不太厚道的老大哥,现在俩儿子打的这热闹,而那个被誉为东方邪恶独裁统治的国家,现在有开始频频被国内青少年们崇敬和怀念,乌拉这个口号也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出现,美国只要出现点祸事,无论是银行倒闭,还是疫情造成了底层民众的无辜牺牲,都能看到一堆主播发出幸灾乐祸的言论。而现在这大环境,你都不敢表达出一丝丝怜悯,否则会被群起而攻之。可社会真的应该是这样的吗?随着阅读的增多,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候也躲起来,无论谁的言论都已经不在像年轻时那样盲信了。但是对庸众之恶的恐惧,我也不太敢引火烧身。只能坚持自己坚信的一些普世价值,然后尽量逃避那个自己不喜欢的现实社会。这种方式肯定是不好的,当那些言论受人蛊惑把生存空间引向狂热后,没有人可以幸免。可我等屁民人微言轻,又无法螳臂当车,与其现在引火烧身,莫如最后跟着大众灭亡。虽然结局一样,但不还是可以多活两天吗。现在招骂,直接被社死,何必呢。从文字的杂论是不是能读出我的纠结。这就是生存的现状。之所以只字不提今天读的这本书,是因为实在拿不准从书名到内容,到底哪些是敏感词。在一个只允许说平台允许我们说的言论自由的环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曼陀罗式的荒唐剧只能给 4 星,作者的立场站位还是太浓厚了,当然这谈不上坏,对我们中国读者而言,可以算是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角。之一。非常值得品味琢磨。……… 其实前阵子恰巧五刷旧制度,今天看完这本《冷战》,愈发对 “轴心” 概念深有感触。近三千年了,历史与历史人物的兴替轮转,依然在围绕着那极其有限的几个议题。虽然政客们开口闭口谈国家,但正如维特根斯坦揭示的那样,“国家” 是一个并无明确实指的集合名词,集体也不完全等于部分之和,重要的是里面每个个体的所作所想。而且很不幸的主要是大人物们的所作所想。冷战的结束,如同马基雅维利在《曼陀罗》中展示的,虽然充满了遗憾、龌龊与荒唐、缺乏美感,但剧中的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那份满足,至少是他们自认为想要的。至于戈氏,或许可以归咎为他的贪婪,idealism 和 realism,两个都想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冷战简史就像作者所说 “第一,这本书不是一个基于档案研究的原创著作,冷战史学家会发现我这本书的内容很熟悉,部分原因是它吸收了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部分原因是我重复了一些自己过去写过的东西。第二,这本书不想从冷战历史中寻找后冷战时期出现的各种现象(比如全球化、种族清洗、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信息革命)的根源。第三,本书无意对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任何贡献” 本书回顾了从二战结束前,斯大林扩张欲望作为冷战开端,但对于丘吉尔的执着反共没有着墨;本书从 “双方” 都明白核武器不能 “使用”,但都意识到可以作为讹诈筹码,一直到双方阵营差点儿擦枪走火;从美苏各自拉着一帮小弟对峙,但是对峙的危险与细节一笔带过;对冷战后期苏联解体分析不足… 适合对冷战历史没有连贯了解的读者,所以书名冷战简史更贴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