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败者自败,成者天成

    最近卢大使把海岛政权定义为 “叛乱组织”,让蔡正元等国民党人破防,其实从 1987 年国民党解严时,国民党已经不是过去的党了,到 1998 年 “冻省” 后,国党已经沦为地方政党,政权已经是 “非法” 政权了,当然政治斗争从来不简单,实力永远是最重要的背景,本书非常详细的记述了孙中山从 1919 年改组国民党后,和 21 年建党的共产党 30 年的相互战斗。国民党是个弱势政府,传统士大夫的知识精英统治,从组织结构的落后,到底层动员和宣传上都是无法和共产党竞争的,只要对比一下两党普通党员的入党过程和监督就行为管控就明白了,而如果过渡为西方的民社党后就完全脱离群众,成为地方派系林立的社团,小国岛民无所谓,大国肯定是没有战斗力的。最近看到不少海外志愿者去乌克兰参战牺牲,他们除了部分是为钱而去的,还有不少是为了理想,很难说这不是悲剧,对历史争论是非对错是浪费时间,但中国人最喜欢写史读史,是为了更好的预测未来,所谓的 “见识” 就是过往的经验,百年来太多历史的十字路口需要选择,想当烈士变成炮灰。看国共 30 年的攻防战,政治人物团体都谙熟合纵连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双方谍报的暗战,残酷和无情,普通人不要太天真和理想化(见各个小党人士和雷震等人下场)。特别是最后渡江前,各方的表演,桂系等人士还妄想划江而治,国民党内各派系倾轧不断,当年还有半壁江山尚且如此,如今弹丸海岛,面对绝对碾压的军力,岛内很多人士还是太自以为是了,回顾海岛历史上五次变更主人,根本和岛内人民无关,都是宗主国变也就变更统治了,岛内根本没有抵抗也无法抵抗,当年美丽岛那批人勇猛要把牢底坐穿,经过这几十年正反各方政治人物的表演,岛上普通民众最多当键盘侠,而不会去螳臂挡车。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制度的重要性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共产党为何能够最终夺取政权?其实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市面上有太多的著作讨论过。但杨奎松教授这本《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无疑是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论述与说明。事实上的国民党真正开始形成为一有严密组织之政党,应该要从孙中山 1922 年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算起,并确定了容共政策 (兼容政策)。自此两党之组织结构好似同源异构,各自迅速发展壮大,国民党在之后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而共产党凭借其组织结构的先进性,能够更进一步的对社会进行动员,而动员社会只靠简单利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严密的政治纲领和深入到基层的组织结构,这两点是北洋政府所根本不曾做到的。但两党之政治纲领毕竟不像孙中山描述的那样可以进行调和,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别,三民主义更象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理念,而共产主义具有更强大的可执行性。既使是抛开蒋介石的个人因素,最终分道扬镳也还是不可避免。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立场预设,选择性引用史料

        貌似中正,实有偏斜。为蒋开脱颇多 —— 许多无法回避的恶劣事实就推说蒋被蒙蔽不知(即使真的事先不知,参考赵盾弑君,事后他的处理也算同谋了);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要求严惩在敌后战场实施 "三光" 政策的头号战犯冈村宁次,却被蒋包庇至无罪释放之事一笔带过…… 足以证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共产党,角度新颖,内容详实,史料充足。但是文字实在太枯燥,如果没有足够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储备,看这书基本和种地差不多,这也是大多数学术书共同的问题,要缓缓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历史更丰满的好书!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没有偏袒的诉说历史,而且很多时候是站在国民党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情形,很新颖,让那段历史 “圆润” 了不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