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社会并不会因为你的退缩而对你好一点

    在本书中所有关于中年单身男性的故事中,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低成就感社会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书中提到一位外形、学历和收入均相当不错的受访者,他与传统的 “肥宅” 形象毫无关联。然而,由于他从小与外婆共同生活,并受到老人打压式教育的影响,他逐渐变得对女性产生厌恶感,内心自卑,并形成了负面思维模式。这种心态导致他对自己的外表缺乏自信,进而不敢主动追求异性。为了满足自己对肢体接触的需求,他错误地选择了伪装成同性恋者的方式。其他的案例也揭示了低成就感如何成为个体放弃社交活动的契机。一些人可能在学校中缺乏存在感,或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望而放弃了原本的兴趣爱好,难以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这种心态逐渐延伸到与异性的交往中,使他们认为自己一定会被对方拒绝,极度害怕受挫,最终导致了社交能力的完全丧失。低成就感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年单身男性,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后选择不再找工作,因为工作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成就感,只有无尽的挑剔和疲惫。相比之下,降低生活支出、不工作反而显得更为轻松自在。在这种权衡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不工作的生活方式。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谢谢中村,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生物性、社会性、人性上,还是在产业性上,都不能对死亡视而不见。这是我们应该优先于个人的自由所付出的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可能就在身边的族群

        虽然这本书写的是日本,但这个族群我并不陌生 —— 始终自己也是生于一个被日本文化入侵的环境,而且每天也会最少见几次、依时依候还要被迫照顾其中一个…… 最重要的是,我不是他的母亲,更不是他的家佣!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想看看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怀着好奇心去看…… 其实我感谢作者带着我们去走访不同类型的中年处男,让我可以有一个基本认识。我不打算急于为在旁的一个分类,因为他似乎迴避或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又把自己当成胎儿的人…… 我就是最不满他一直所受的 “家教”…… 当然我自己也自身难保,否则就不会希望成为自己的教养人。如果撇开作者作为婚姻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对另一部份的问题刻意否定这一点,这本书的确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视角,令这些在社会上隐伏的人得以曝光,只要曝光就有机会受到正视…… 对于这个像脂肪一样的族群,能否变成有用的能量,可能也要靠他们自救了!旁人帮不了什么,因为他们就是顽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从文中内容看,作者对中年处男的偏见及其严重,整篇书的采访对象好像都是挑选过一样,完全都是一面倒的负面。感觉作者的个人素质也很差,所以不值一提。但即使是偏见,也能对日本的中年独处男的现状窥探一二。而文里某些句子词语也有一点启发,“灵活性” 是笔者在这里找到的一个关于做人哲学词语。因此把这本打个两分,姑且可以看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