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放过自己,不意味躺平
当我们编造各种借口,无限期拖延本应立即行动的计划;当我们刚刚开始一项计划,稍稍遇阻便找各种原因停止,在停下脚步的同时,不知道你会不会跟我一样心有困惑:拖延,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中,“我们会无法看清自己的潜力,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自由地表现真实的自我,最后庸庸碌碌,丧失自我价值。” 那为什么人们总会拖延?又是什么阻挡了行动的脚步?书中提到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一是自我监控、审视、检测,二是支配行动和激发创造力。这两种功能此消彼长,也就是说,在不自我设限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自发性才会增强,也才能从完成一件事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如果说限制行动力的障碍是 “自我设限” 的话,那人们为自己设置的限制又来自哪里?书中告诉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地依循外部规则,比如学习要争第一、要严于律己、要知足常乐、要向榜样学习等等。当然,每个人都需要对社会主流观念有服从意识,但每个人也同样需要学会反抗,并敢于从中实现自我解放。因为,长期的自我控制,会在潜意识中压抑感受和情绪,而压抑本身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表面上看似放下或者忘记某件事、实际上却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反复想起它,并由此产生情绪倦怠。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放过自己,不去追求过度的安全感与确定性,也不去过分压抑情绪与愿望,更不要相信生活总是无限美好、人生所遇必皆良人。放过自己,就要避免共情过强、理性过剩,否则就会形成妨碍改变的两大阻力:施加给自己和他人的无声暴力,以及要求自己必须成为怎样的人。当然,“放过自己” 并不意味着任性,而是要为生命创造更多的积极意义。人生本就充满戏剧性,完美本质上就是不真实的幻想,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也都会有各种各样被人讨厌的经历。呵护自己让自己更健康,倾听自己让自己更自信,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发展,我们才更有能力去爱身边人。从这个意义上看,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放过自己,你不必非得“很正常”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 “积 Ji 面对生活”、“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拒绝” 等等与心理学或个人发展相关的言论与观点。在这些文章及书籍中,“冥想、跑步、阅读、写作” 四件套常常被提及,还会贴心地附上行动指南,以及列举出许多我们身边的例子,似乎如果我们不做到的话,就无法变得积 Ji、快乐、正常……“别再说了!” 法国心理学博士萨维里奥・托马塞拉在他的新书《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并非都得照搬全做,我们还可以 “放过自己”。书中对 “放过自己” 赋予了新的含义:“放过自己不是任性,而是为生命创造更多积 Ji 的意义。” 可见,作者并非否认 “积 Ji、乐观” 的意义与方法,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我们还做不到的时候,被失败打击的时候,不必去扮演一个 “很正常”、“很规矩” 的你,不妨接受这样的自我,允许一切自然发生。“向日葵心理” 创办人、关系解构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曾说:“你并不是你人生的主人,这些创伤、未被满足的需求、内心的缺失、不能表达的愤怒和恨意、不知从何而来的不安全感和低价值感,无处安放的焦虑…… 才是塑造你的那双手。” 接受自己,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并要破除很多认知误区。本书就是从内部和外部帮助我们指出了很多认知的障碍,比如:服从也并不一定会带来安全感。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仍有墨守成规、讲究尊卑的部分。父母就是孩子的天,服从才能够获得父母的庇护与爱。可有的父母本身具有负能🧲量,会因为生活的不顺打👼压孩子,甚至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并持续把这种看法灌输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有这种错觉。而这份自我贬低与价值怀疑,可能需要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去克服,才能从固有的观念和判断中解脱。就像《躺不平的千禧一代》一书中说的,对个人来说,要从意识到自己本不必如此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因为我们存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回自己做自己,意味着什么? 从小就被 “夺权” 惯了的我们,被以爱之名冠以无数的 “你应该..” 对自己的感觉和选择,不相信,或不确定是否正当,所以我们就要么随大遛跟风,要么让别人去选择我应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好像不合群就是不正当,就得感到丢脸。 我们为了看起来很 “正常” 或怕被人不认可,而不敢去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但,如果你为了迎合某人或某个社体,你就会失去原动力,这个原动力是你的热情和可能的热爱,进而失去真正的自己。 总之我们因为基因里刻着部落效应,总是害怕不被人接纳,我们就选择丧失自我独特性,让自己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进而跟风。 可怎么能做自己呢? 首先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或打权,而是承认自己的脆弱,为什么要承认?因为我们的文化都是宣扬强大的,因此我们都不会承认自己的脆弱,不但不承认还疯狂掩盖,直到有一天脆弱变成未知,我们会莫名的抑郁,却不知为何。 承认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去感受和接纳,就去感受自己如何脆弱,无需批判,因为我们都有脆弱的权利,谁也不能改变。 接纳自己脆弱的人并不脆弱,强迫坚强的人更易折。 回到害怕被归为异类,让自己显得正常。 其实没有正常人,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正常,但每个人又不同,所以按照所有人的主观每个人又都不正常,所以没有人 “正常” 就如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撰写人,你说他不正常好呢还是说他不同好呢? 能理解他人的脆弱就很聪明,因为会少很多烦恼,比如理解父母也是脆弱的,无论如何他已经给了他所有他所认为的善意,只不过他们的认知是有限的,这就是他们的脆弱,看到它 你会释然许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