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生而为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认为自己所做的很多选择都是自主的选择,但这本书却通过有趣的实验设计告诉了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选择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们做出的每一个的选择,每一个选择又影响着我们未来的选择,我们塑造着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也在塑造着我们,就像一个大熔炉,我们慢慢的开始趋同化。关于人性:我们不能过于悲观,社会总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就像教育一样,培养人的同理心使得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更愿意去帮助别人。当然也不要太高估人性,在权威面前,平时非常善良的人也会做出疯狂的举动。关于承诺:生活中需要帮忙时,如果有很多人在场,那么指定某一个人帮你胜率会大很多很多,有时候仅仅是别人的一个口头承诺,他也会强行把自己的行为亦使得与承诺一致,这是生活中你了解人性并合理应用人性的是例子,在危难时刻会救你一命。关于自己:了解人性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利用人性,而是了解人性的不足,科学未达到的地方,文明也应该先到达。了解人性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关于别人:试着去做一个体谅他人的人,有时候别人做的选择可能是在他目前所在的环境里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不要埋怨,体谅他人。关于生活:用爱的眼光看待别人,我们和别人经历过的很多事都是不一样的,不要对别人要求这么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性可测人心难测,但的确有一些规律可循。库尔特・P・弗雷等人著作的《人性实验》,既不厌其烦的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更通过一个个巧妙的设计,揭示了许多的人性共性。包括:平庸之恶、盲从权威、无责旁观、奖励陷阱、爱人同己、先信再说、期望决策、排斥施暴等共计 28 项实验结论。作者严格按照观察、设计、实验、重复等科学步骤,运用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手段,把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上升到了普遍适用的社会规律。不仅普及了理论知识,还介绍了具体的实操方法,更启迪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才是一本货真价实的社会心理学精髓作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性实验》书中介绍了 28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对实验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解读,并阐释了很多有价值的心理学概念,比如心血辩护效应、沉默成本效应、登门槛效应、沾光效应、撇清效应、自我实现预言等等。本书的核心内容:探讨人性的善恶转化,以及人在群体当中的行为特征,包括如下命题: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作恶害人?又在什么情况下会去行善?人为何同时具备天使和恶魔的两面性?人为何会盲目服从权威,甚至不惜犯下严重罪行?在紧急情况下,旁观者越多,提供帮助的人就会越多吗?人的群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群体之间为何会有歧视和对抗?人为何有时候会去沾群体的光,有时候又会撇清和某个群体的关系?等等。心理学实验是通过情境设置,来考察人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规律。通过心理学实验,我们认识到,人性中同时存在着善与恶的种子,善与恶的转化,常常被复杂的情境因素和个性因素所左右。人既可能因为盲目服从权威而变成嗜血的魔鬼,也可能因为移情而变成善良的天使,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更多培养移情的能力。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那么,人性也必须放在各种关系,放在群体生活中去考察。心理学实验让我们看到,群体划分可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不一定都有理性的考虑,人对自己所属的群体会有一种天然的偏好。这有利于群体的建设,但也可能因此导致群体之间的歧视和对抗,这是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我们常说 “人心隔肚皮”,好像你永远没法猜透别人的想法。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无论是个体心理,还是群体心理,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生存,也就必须遵守一些共同的行为准则,最终会形成许多相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透过这些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我们得以更深刻地洞察人性的奥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是一个具有学术情怀、关注社会现实、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学科使命的研究群体。他们有一双聚焦现实的眼睛,随时扫描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万象。一场球赛、一个案件、一个争论,甚至一则寓言、一个故事,等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研究问题的思考起点。他们用嫉恶如仇的社会情绪解析生活现象的冷暖,用冷静犀利的社会思考直射生活现象的本质,用执着不屈的研究实力探寻生活现象的真谛。他们擅长用心理学原理去诠释世间之事实,碰撞世间之人性,运行世间之操行。《人性实验》一书,不仅书名抓人,目录也吸引人,内容更令人叹服。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网罗其中,一个个熟悉的研究,被作者描述得如此引人入胜,每个实验的展示充满了灵动的流畅性。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各种社会心理效应尽在其中每个实验结果都被研究者赋予了一个很恰当又很 “炫” 且易于记忆的名字,你会发现社会心理学家们不是死板的科学家,而是极具造词能力的 “文学家”,这体现出了心理学文理兼备的学术训练范式。读者可以在书中的实验研究中看到什么是心血辩护效应、沉默成本效应、登门槛效应、单纯存在效应、外群体同质性效应、行动者 — 观察者偏差现象、沾光效应与撇清效应、男友偏好效应、单纯曝光效应、错误共识效应、自我实现预言、防御性自我设障、优于常人效应、特殊性效应、污染井效应、死亡凸显效应,等等。2. 实验充满研究思想的启迪性书中介绍了 28 个经典实验,在这些成功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能够看到研究者们是如何处理实验研究的难点与技术的。例如,实验伦理的问题、实验条件的人为性、虚假情境与虚假被试。结论如何推广至人类社会行为等,还有最简群体范式、内隐联想测验等研究技术。每位研究者都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心理启动元素并创新实验启动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奇妙的设计复制出现实环境下的社会心理效应,探查事件的因果关系,确立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检验心理学的研究假设,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这些研究流程让我们学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其中书中展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没有高级的统计方法,结果统一显示的是百分数的柱状图,但是如此简单的结果呈现方式却说清了如此深奥的原理。实验研究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这些经典学者首创出的研究思想与技术,成了我们现在研究常用的经典方法。3. 叙述框架层层递进书中的每一章都聚焦一个社会心理主题,研究主题的叙述风格别具一格。每章由这样几部分组成:“开篇” 用名人名言引入,显现了高端文雅性。“背景” 展现了研究者发现问题的路径,通过描述一件活生生的社会现象,找到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我们常常苦思冥想地去找研究问题时,不妨向周围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研究的问题点。“做了什么” 介绍了实验过程,告诉我们研究者是如何依据问题设计实验研究,运用了什么方法与技术,将研究操作化的。“发现了什么” 告诉我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是否验证了假设。但是,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又怎么样了” 介绍了研究的延展性,展示了同一问题的不同实验变式,在不同实验情境中得出一致的结论,提升了研究效度。“后记” 总结了研究价值,例如,阿希对从众实验的意义评论道:社会生活需要共识,当共识受到从众支配时,社会过程就被污染了,个体就放弃了让他能够去感知和思考的力量。“启示” 则由实验室再回归到社会,归纳出研究的社会价值,例如从众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无处不在和不可抗拒的规范支配着社会生活,其中群体发挥着巨大的规范性影响,只有少数勇敢的灵魂才能反抗。最后是 “你怎么想” 部分,讲的是在学习完这一主题研究后,读者还有什么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相关问题。这种与众不同的叙述框架,就像一篇小论文结构,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我们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流程。综上,此书具有学术功能、思考功能、社会功能,值得一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是在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或者说,是在转向实证主义的过程中确立的。众所周知,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的确立,更是以使用实验法为标志的。较为传统或保守的西方人文学者在回应逐渐渗入人文领域的实证主义时不断强调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以及与这种特殊性相一致的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他们在各自的研究实践和方法论理论上也有着不同于实证主义的立场。这些立场有的离实证主义近些,有的离实证主义远些,但一般而言,都是相对不甚清晰和难以掌握的,对我国学者来说尤其如此。我国学者进入西方学术的捷径是实证主义,深入理解实证主义之后,我们才能把五花八门的各个学派恰当地区分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性第一,人性在情景因素和个人特质下会变化,所谓的恒长性不可靠,内在:善恶皆系一念间;外在:情景因素的不可抗力,个体在面对自身时还是要真的明白自我活在当下的心境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打破固有机械轨迹对自身影响,才能在一念之间起到作用,至于外在情境,可能就是命运的无常。第二,对我启发最大的章节是:第 2 章《认知冲突:行为如何改变态度》,“心学” 也解释了这一路径,行为本身与认知不一致,无理由,坚持的行为会反过来使认知来调和到行为,认准的事儿可能随着你的意志有所松懈,但固执,顽强的保持这一行为会让你重新协调回这一认知,同样,对于与你有代沟,有差异的个体,让他 “心服” 的一个好办法,强迫他(她)的行为,促使认知失调的自我调节。第三,第 9 章《移除记号笔的魔力:奖励的隐性成本》彻底改变了对于外部奖励的看法,过去的观念总认为奖励和惩罚来影响人才是唯一有效途径,但这里告诉我真正的内在动力无需奖励,事物本身展现的兴趣就是奖励,强加的某种奖励反而会破坏这种动力第四,第 14 章《内省鲜为人知的缺点》使我重新意识到之前很多次我认为的内省,自我认为的提升,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成长,无意义的内耗,不会切实帮助自己重新脱胎换骨,只是不断的将 “脏东西” 反刍,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损耗。第五,第 22 章《目的陷阱:情绪控制中的反讽加工》则使我意识到一旦潜意识有着某种固念和执念,越是不承认,越是用毅力去蒙住它,禁锢它,它越会在后台继续加工,窜到台前,为什么正念冥想中要释放自身的情绪和念头,看到它们,但是不随它而去行动,因为一旦念头,情绪来到不欢迎,不承认只会让你潜意识出现 “反讽” 加工,你不会真正的释放出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人性这本书是关于社会心理学的 28 个实验,探讨人性的复杂。这本书的格式很规整,每个实验单独成章,每章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写,脉络清晰,对读者很友好。其中有一个服从命令实验,讲的是测试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服从命令。得出结论是,情境会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权威人物,甚至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这个实验让我想到前阵子看的电影《怒火・重案》,其中的警察由于抓捕嫌疑人过程中,上级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为得到关键线索,误杀了嫌疑人。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服从命令的例子。又想起刘润老师讲的为什么有酒桌文化,其实劝酒喝酒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服从性测试,让人觉得我们是自己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