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的父亲种下光和爱,有的父亲种下灾难

    这是一本真实的自叙书。讲述作者自己 13 岁时,被一位 50 岁的作家诱惑、PUA 的经历。作者,也就主人公 V 的父亲有严重的性格障碍,且脾气暴躁、反复无常。比如:V 的母亲不小心弄脏了白桌布,V 的父亲就差一点掐死母亲。V 就在这样一个充斥暴力、争吵的家庭中成长。V6 岁时,母亲终于和父亲离婚。V 写道:“自从摆脱家里的那个暴君后,我们的生活愉快的让人沉醉。” 但父亲极度自私且冷漠,他想方设法断了抚养费,母女俩的日子特别艰难。父亲带给 V 的只有被抛弃的创痛。进入青春期后,V 写道:“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我感到的只有被吞噬一切的孤独。” 就在这样缺少关注且孤独的状态下,V 在一次聚会中和 50 岁的作家 G 相遇。随后,G 对 13 岁的 V 展开了 “浪漫的追求”,以一天两封信的频率。V 说:我从小就渴望在放学时,能看到爸妈的脸,但妈妈总是工作到很晚,我也习惯了独自回家。父亲更是连我的学校在哪个街道都不知道。而 G 几乎每天都会在学校外等我。于是,孤独又自卑的 V 很快就成了 G 的小女友。性爱后,G 经常对 V 说:“在古代,成年人对年少者进行性启蒙是一种义务。”“我们的爱是被禁止的。所谓的正人君子们不会接受,你不能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就这样,V 成为了一株没有朋友,只有 G、只能依附 G 的孤独藤蔓。V 写道:“想要剥夺一个人的自我,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有一些看上去是无害的。缺失感,那种对爱的缺失感使人不惜饮鸩止渴,正如瘾君子不会计较别人给的毒品的品质,不顾一切地将其注入体内,并确信它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带着释然、感激与幸福。”V 的觉醒是从发现 G 也在和其他少女恋爱开始,但她对抛弃的恐惧已经超越了她的理性,她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之中。G V 的伤害远不止将其困在身边,G 的作品大都是以与未成年人的性爱为主题,很多少女、少年都被他写入书本。G V 的描写尤为细腻,连姓名都不曾隐去。V 说,性略施者,尤其是恋童癖罪犯,往往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否认他们的所作所为的严重性,他们要么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被少女勾引),要么塑造成施恩者…… 认为自己肩负性启蒙的使命。V 写道:“… 自我不再完整,怪异而扭曲地被固定在文字中,他的洗脑才能是马基雅维利式的。…… 我全部的精力都从身体中流逝了,被这本卑鄙之书的一字一句给吸干了,只有一阵安定剂才能拯救我。”V 患上了抑郁症及其他的精神疾病。V 也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些善良的、愿意帮助她的人,最终摆脱了 G, 后来,也遇到了真心爱她的男人。2019 年,G 83 岁,47 岁的 V,也就是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写下了此书,夺回叙事权。G 也就是获得过多项法国文学奖的作家布里埃尔。马茨内夫。V 的遭遇让人唏嘘,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言行何其重要!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打破沉默,要生的欲望;极度讨厌“法国的房思琪”是本书的标签。

      说实话,这本书应该让更多做父母的人看到,学会经营家庭关系,经营亲密关系,给予自己的孩子最大的爱和安全感,才是对未成年少女少男最好的爱的启蒙教育。当然,也更应该让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到这本书。毕竟这是一部关于创伤、痊愈与勇气的回忆录。作者瓦内莎・斯普林格拉以冷静、精确而坦诚的文字,讲述了自己 14 岁时被年长她 30 多岁的法国作家 G 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关系破裂后,这段经历仍被 G 作为文学素材一再书写,他在文坛也声名愈盛,而瓦内莎仿佛被囚禁在文字中,失去了诠释自己人生的能力,永远停留在十四岁。“选中那些孤独、敏感、缺乏家庭关怀的女孩时,G 就清楚地知道她们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名声。因为沉默便意味着同意。”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声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这本书拥有 “法国的房思琪” 的标签,但这种标签令人生厌。标签化是因为但凡看到经历相似的人,就自动归为一个群体,却没有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她们有她们的独特。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教育经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人生走向,即使某些遭遇相同,她们终究不能用 “房思琪” 来概括。为什么作者最终可以虎口逃生,将自己从泥潭中拔出来,带着伤痛勇毅前行?—— 是生的欲望和本能,包括她将这段经历用清醒,冷静的语言解剖、展现,都让我看到了她的力量。可惜的是,这种力量不是谁都有,也不是谁都能爆发出来。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护这种能量。不要让它在面对邪恶之前就一点点消耗,消耗在应对一句句指指点点、恶语相向上。要打破沉默,让自己更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同意

        第一次无意中误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当做爽文打开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呆了,虽然没看多少,但依然印象深刻。特别是为了了解一下为何一本我被书中文字压抑得实在读不下去的书会获得这样的好评。林奕含说的那句话,在我心里回响了很久 —— 你们连文字都读不下去,可那是我的生活啊!后来无意中听过听书版的《洛丽塔》,对未成年女孩遇到这种情况实在受不了就不敢再接触这类作品了。但本书作者,作为法国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永远活在十四岁,却依然新生了的受害者,还是咬牙打开了这本书。书籍即谎言。这句话,可谓是把那些道貌岸然的文学作者的通用遮羞布给拉开了一道口子。艺术家属于一个特殊的阶层,是拥有至高美德的存在,被我们赋予无上的权利,而他们只需要创造出别出心裁、具有颠覆性的作品作为回报。他们是某种享有特权的贵族,在他们面前,我们所有的判断都会被盲目地抹去。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作家,他们选中那些孤独、敏感、缺乏家庭关怀的女孩时,就清楚地知道她们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名声。因为沉默便意味着同意。她们反抗的小火苗,也只会被那些其实并不怎么关心的家人用各种理由给强行镇压了。虽然小 V 对于走出来的描写一笔带过,虽然我还没有看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结局。但是她们的原生家庭何其相似 —— 孤独、敏感、缺乏家庭关怀的女孩,家庭关系本就不和谐,加之父亲的缺席,母亲的无知,让她们成了最好的选择目标。呼~这一刻,文字苍白无力。语言从来都是一场围猎。掌握话语就是掌握了权力。文采过人本是上天所赐的天赋,可他们却用来作恶。书籍可以成为一个囚禁他声称所爱之人的陷阱,成为实施背叛的利器。书籍更是一个人最好的发声利器!人们拒绝承认自己是受害者。而且,再说了,当一个人无法否认自己是心甘情愿时,并认为自己也对这个急于利用自己的人产生了欲望时,又怎么能说自己是被虐待的呢?于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最无助产生出来保护自己的症状,就这样把无助女孩囚禁了。幸亏,还有人在小 V 开始觉醒时对她喊出 ——“你没有意识到这家伙是在利用你、伤害你吗?这不是你的错,是他的!你既不是疯子也不是囚犯。你只需要重新找回自信,离开他。” 最后,引用书中一段话来结尾把吧。但事情就是这么怪,如果说初恋以它在我们心间留下的脆嫩的创痕,为以后的恋爱提供了通道,我们都甭指望因为看到的是相同的症状和病情,就能从初恋中找出治愈新伤的办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女囚》沉默,沉默,我居然莫名其妙想起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也是一本小说里一个超级罪犯所用的密码书)不再沉默,用他们的手段,来捍卫自己,拯救自己。这样的书,或许也能给那些无助女孩们一点曙光吧。愿安好!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童话里往往蕴藏着很多智慧。若非如此,它们如何能代代相传呢?灰姑娘要想尽办法在午夜之前离开舞会,小红帽要对大灰狼和他那极具欺骗性的嗓音保持警惕,睡美人得小心着不能用手去碰那诱人的纺锤,而白雪公主更是得离猎人远远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吃下那颗鲜艳欲滴、令人垂涎的命运之果。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迟到的谴责

            我恐怕要好奇为什么不在分手后提起诉讼?我也好奇这样一个看似写色情小说的法国老头,泽吗,怎么会成为文学家?并配享法国文坛太庙?法国人民时没书读了吗?来我们的网络小说网站寻宝吧!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从敏感者的视角我感受到很多复杂,我绝对讨厌和憎恨那个老头,同时也对作者的创作有一些质疑,质疑什么?如果你读过房思琪的秘密花园,你会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真诚,而本书今天的出现像那老头当年写书的镜像。说谎是文学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强忍着不适读完了这本书

              完全不符合我的价值观的东西,作者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但也是人伦悲剧,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悲剧,一个社会居然会对恋童癖抱有好感,尤其是文学圈的人如此。真的无法想象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高尚了?这样的民族的文化又有几分值得信任的?一切都是活该,真的是活该!西方文化最高的地方,道德居然是如此败坏,足可见西方人就是野蛮人,一点也没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同意》的补充信息

                书中提到的 G 为法国作家 Gabriel Matzneff,1936 年出生,出了 50 多本书,获得过不少法国文学奖。2013 年,G 获得了法国五大文学奖之一的 “雷诺多奖”(国内多译作 “勒诺多文学奖”),这也是推动作者写下此书的导火索之一。此书于 2020 年出版,迅速在法国引发了轩然大波,雷诺多奖组委会因此遭受到了猛烈的抨击,组委会成员对各方受到的伤害致歉,但也觉得雷诺多奖不应该成为 “替罪羊”。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已经于 2023 年 10 月在法国上映,起初票房不够理想,但随着年轻女性对这一话题讨论度的不断上升,上座率显著提升。TK 上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跟拍挑战:女生拍摄下观看电影前后的变化,从兴奋到流泪。最新情况:电影上映 1 个月后的 2023 年 11 月,一位 50 多岁的女性也站出来指控 G,她形容自己看完这部电影后 “犹如电击”。她通过律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其养父是 G 的密友,因为非常崇拜 G 的文学才华,主动下药把她 “献” 给了 G,在她 4 岁到 13 岁之间,G 对她实施了性侵。虽然她的养父已经过世,且这件事情也过了追诉期,但其养父留下来的日记以及和 G 的通信,可以佐证这一点。书中写道 “G 一直在他的钱包里放着一封总统给他的信,信中对他的文笔和广博学识赞不绝口”,法媒猜测,此人为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信息来源 https://www.ladepeche.fr/2019/12/28/affaire-gabriel-matzneff-la-discrete-intervention-de-francois-mitterrand-en-1990,8630902.phphttps://www.lepoint.fr/societe/l-ecrivain-gabriel-matzneff-de-nouveau-accuse-de-viols-23-11-2023-2544303_23.php#11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学能作为赦免一切的借口吗?

                  一张丑恶的遮羞布,掩盖了多少罪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如果 G 的情人都是刚成年的女孩,这样的行为就是被允许的吗?被童话故事包裹长大的一代女性,做着灰姑娘的梦,现在大概四五十岁了。思想的浪潮迭起,时代不断让女性崛起,但又有很多物化自己。几千年的父权制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勇气、决绝并以青春的名义

                      向那些怪物面前的脆弱个体致敬,并向逃过法律与道义约束的兽类致以深深的鄙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法理解所谓的文学家为啥有权利凌驾在法律之上,也没看出欧洲的法律先进在哪,反而让我大开眼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入木三分

                          愿每个人都被世界温柔对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的题材确实很大胆,作为作者能分享这样的经历非常了不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关于健康的爱和冲破创伤的勇气

                              快速版的法国《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带给我的思考:我可能也会因为童年时期父亲的陪伴缺失,会倾向于尝试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异性交往或者,对他们有好感。 感谢这本书 感谢一口气读完的自己恋爱观和如何爱自己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只有一次

                                人生只有一次,在很多路口的选择很重要,决定了以后得走向每个选择的当下的,都有这样选择的理由我,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勇气是稀缺的品质,完全的感同身受也是稀缺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2023/12/26

                                  难道不觉得这类书有点奇怪吗?作者简介里面头衔并不多,但是上来写作出来的就是,这种带有 “噱头” 的书籍。我是持悲观态度的。看了书的内容,我多少觉得书里面的 “文学处理” 的痕迹也太明显了。不怎么理解为什么豆瓣评分如此高,难道是因为这本书的篇幅很短吗?不过,对于未成年人的性侵问题,是肯定不能够假以 “受害者有罪” 的论点去批判的。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能够让很多人更直接看到,家庭问题,童年问题,教育问题,究竟有多么大的影响。值得警醒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不是很好的书👎👎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童话里往往蕴藏着很多智慧。若非如此,它们如何能代代相传呢?灰姑娘要想尽办法在午夜之前离开舞会,小红帽要对大灰狼和他那极具欺骗性的嗓音保持警惕,睡美人得小心着不能用手去碰那诱人的纺锤,而白雪公主更是得离猎人远远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吃下那颗鲜艳欲滴、令人垂涎的命运之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区分爱或控制是一种需要生活经验的能力,未成年人并不具备

                                        先看了电影,惊讶于影片前半段的种种人的态度,看到后来才能明白,少女怀春,不加筛选的捍卫自由的氛围,家庭分裂导致的爱的缺失、监护的缺失,在捕猎者的眼里,这些因素凑到一起,就可以轻易打猎。这是迟来的控诉,有力的反击,试图打破童年阴影的尝试,更是一个强烈的提醒:警惕盲目的崇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同意 | 错爱

                                          不要因为名人的滤镜而把自己交给那个被你加了滤镜的名人,这位名人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你身边的赛神。慕强可以,但只能是幕前,幕后你看不见的太多,不要随意加滤镜,这会影响你对人的判断。如果从文学史艺术史的高度看,大部分艺术家好像都不是啥好人,变态很多。说是高度精神的追求,不如说是人类精深的追求,返璞归真,欲壑难平。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