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我见草木一秋,草木见我应如是
因着爱奇艺上的纪录片,而对 “塔黄” 充满了敬意与好奇,意外搜到这本书,被书中精美的植物手绘惊艳到了。大英帝国的顶流博物学家和植物手绘师,一个负责如琢如磨,一个负责美轮美奂 —— 两位都有着毋庸置疑的专业素养。美美哒。辉煌的英帝国时期,作者胡克的植物学探险见证了一段无法忽略的殖民史。时至今日,这些植物仍在喜马拉雅地区延续着生命,静静等待花开花谢,似乎时光的印记对它们来说不过百年一瞬。喜马拉雅,作为全世界一片罕见的净土,这里的一草一木,鸟兽鱼虫,以其神秘与玄妙吸引着每颗执着探索自然奥妙的心灵。另,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有意思,摘录如下 ——“读者阅读一种东西,不是空着脑壳,而是带着时代的缺省配置(default configuration)而来的,人们以时代的主流观念加上自己的 “洞穴” 配置来解读达尔文平凡的文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精缴 极致这不算是一本通俗读物,更不是一本通俗绘本。如果不是至少非常喜欢植物和手绘之一者,会略感乏味。但对于喜欢的人来说,一个序就能反复看上好几遍 —— 其实,当我读完本书的 “总序一、总序二、作者简介、绘者简介、导读、序言” 后,看到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朵 “喜马拉雅植物” 时,书的三分之一已过去。作为达尔文的好友,胡克见证了 1859 年《物种起源》的发表。达尔文 “物竞天择” 的理论直接受到胡克的启发。在 19 世纪中期,胡克随着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来到亚洲喜马拉雅南麓尼泊尔锡金印度等地,醉心于异域植物的探索与研究。从正文中不难看出:基于胡克本人 “为了科学而科学” 的治学态度,“纯粹地发现与记录” 是他唯一的目的。因此每种植物的描述并不复杂,单纯地记载下发现的地点环境,常见海拔,植株描述,以及移植注意事项,真的就是最朴素的植物学描述。这一时期的学者,对于研究的纪录方法跟叙述方式,也相当雷同。就以书中的植物绘制方式跟排版,从整体的呈现到肉眼可见最细微的单元,无不体现出当时代学者观察入微的严谨态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2021/11/14 【手绘喜马拉雅植物】(英) 约瑟夫・胡克 (英) 沃尔特・菲奇童孝华 译这本书的出版承载两个目的:a 纪念凯斯卡特为印度植物学贡献 b 及凯斯卡特为喜马拉雅地区未知植物的系列彩绘经童孝华和凯斯卡特妹妹提供展示胡克拒绝酒厂业继承,进入大学研究和教学植物学,甚至在海上航行 4 年后,他依然坚定普及和保护植物的想法。他当时写给父亲的信中有一句话:您知道我并非独立,也没什么可以骄傲,如果此生不能做一位有财富的博物学家,那么我则需要其他方式弥补目前的匮乏。然而,菲奇则在 17 岁时开始为胡克作画,成为独立画家,为胡克在旅行中采集到的植物通过绘画重新上色。胡克在喜马拉雅地区用采集到的植物为当地人治病,而不少植物,如茶,鸦片,香料和棉花都是后来英国赖以生存的作物。《图:土著人向胡克敬献杜鹃花,威廉・泰勒所绘 (比利时)》在这里我为大家展示一种极为罕见的植物,【猫儿屎】它是喜马拉雅山脉最奇特的植物之一,生存在海拔 7000-10000 英尺,五月开绿色花朵,十月成熟结果,果实呈淡黄色,白色多汁甘甜可口,果肉细密坚硬且透明。特点:直立的根茎和每对小叶基部膨大的关节,胚珠从腹部缝合处的胎座中生长 (称倒生) 锡金当地人将其磨粉保存。普及知识:19 世纪英国博物学家罗斯柴尔德花费毕生精力编撰《绝迹的鸟》并倡导:人类破坏并继续破坏着物种,或为食用或为狩猎娱乐。往后美国博物学家奥杜邦对自己猎杀和狂热标本爱好公开表示忏悔并加入保护动物行列。再往后古尔德在《澳大利亚哺乳动物》中对袋狼的灭绝而惋惜和悲痛。包括英国博物学家在《中国 - 世界园林之母》为欧美国家引进植物种类,涉及 18000 个植物标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