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6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温情与叛逆

    每日一书:《影响商业的 50 本书》。所有的门庭都是后人攻伐的对象,所有的大师都是亟待被颠覆的偶像,我们在温情中学习,在理解后叛逆。我的解读将从亚当・斯密开始。他出生的前一年,清朝的雍正皇帝登基。《国富论》在伦敦刊印发行的同时,托马斯・杰斐逊在费城起草发表了《独立宣言》,历史在这种大跨度的勾连中散发出迷人的气息。然后是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德鲁克…… 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脉络将在这些名字和他们的著作中渐渐地清晰起来,终而构成人类商业文明的新格局。你会发现,思想是雄心的结晶,它见解独立,自圆其说,无比尖锐地冲击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认知的同时,推动新的社会实践。它也许是温和的,也许是激进的。这一过程,往往受到客观形势的影响。对于现世功利的经济生活,没有一个理论是凭空而生的。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而在一场长达百年的追赶式的现代化运动中,我们是如何曲折前行的,到底有没有 “中国模式”,我们为什么让西方人感到如此陌生。这些问题是如此耐人寻味又令人困惑。当 1936 年费孝通走进江苏的一个小村庄,当费正清在黄河畔观察船工拉纤,当吴敬琏在中南海一再地争辩,一直到百岁的罗纳德・科斯埋头研究中国,尼尔・弗格森在延安惊觉西方主宰世界 500 年的历史之终结,所有这些中外知识分子的思考,都呈现出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有更进一步的诠释。他认为,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但是,它们将在我们的身体里起作用,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这些书,就会重新发现那些现已构成我们内在机制的一部分恒定事物,尽管我们已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所以,卡尔维诺建议:“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的作品。” 所有伟大的书写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开辟新局,自成门户,不过,有局就有限,是为 “局限”。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提供绝对的真理,没有任何理论 “放之四海而皆准”,换而言之,所有的门庭都是后人攻伐的对象,所有的大师都是亟待被颠覆的偶像,我们在温情中学习,在理解后叛逆。他们影响了我们,但不能 “占领” 我们,唯如此,我们才可能成为前所未见的自己。影响商业的 50 本书 1   《国富论》亚当  斯密 2   《资本论》卡尔  马克思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  韦伯 4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 勒庞 5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6   《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里希 奥古斯特  冯 哈耶克 7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 德鲁克 8  《竞争战略》迈克尔 波特 9   《经济学》保罗 萨缪尔森 10   《追求卓越》汤姆 彼得斯 11   《基业长青》吉姆 柯林斯 12   《营销管理》菲利普 科特勒 13   《第五项修炼》彼得 圣吉 14   《隐形冠军》赫尔曼  西蒙 15   《定位》杰克  特劳特 16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 17   《长尾理论》克里斯  安德森 18   《引爆流行》马尔科姆  格拉德威尔 19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保罗 克鲁格曼 20   《非理性繁荣》罗伯特 希勒 21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 22   《21 世纪资本论》托马斯 皮凯蒂 23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简 雅各布斯 24   《第三次浪潮》阿尔文  托夫勒 25   《失控》凯文 凯利 26   《自由选择》米尔顿  弗里德曼 27   《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 曼昆 28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弗朗西斯 福山 29   《旧制度与大革命》亚力克西  德 托克维尔 30   《巨人》尼尔 弗格森 31   《奇点临近》雷 库兹韦尔 32   《世界是平的》托马斯 弗里德曼 33   《未来简史》尤瓦尔 赫拉利 34   《大国的兴衰》保罗 肯尼迪 35   《枪炮  病菌与钢铁》贾雷德 戴蒙德 36   《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理查德 泰德罗 37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路易斯 郭士纳 38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 格鲁夫 39  《杰克  韦尔奇自传》杰克 韦尔奇 40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沃伦 巴菲特 41   《史蒂夫  乔布斯传》沃尔特 艾萨克森 42   《活法》稻盛和夫 43   《江村经济》费孝通 44   《美国与中国》费正清 45   《大分流》彭慕兰 46   《论中国》基辛格 47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 48   《中国经济制度》张五常 49   《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 50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商业智慧的集合,教我们如何用历史的眼睛看商业

      一本商业领域的 “圣经”,集合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思想和实践。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商业理论的宝库,每一本书都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理解商业世界的大门。书中的古典经济学部分,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秘密。斯密就像是一个古代的 “经济学家侦探”,他通过观察人们如何交易和分工,发现了一个道理:当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且互相交换成果时,大家都能得到更多。这就像是农民种小麦,磨坊主磨面粉,面包师做面包,最后大家都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而不是每个人都从头到尾自己动手。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另一面。马克思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人在工厂里辛勤工作,创造了价值,但他们得到的报酬往往少于他们创造的价值。这个 “被偷走的价值” 就是剩余价值,它落入了资本家的口袋。这就好比是工人用双手创造了金子,但最后只有老板得到了金子,工人只得到了铜币。而现代管理学的部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就像是给企业管理的一剂 “强心针”,他告诉企业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效率。比如,一个工厂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研究,发现每个工人每天弯腰取料的次数太多,导致效率低下。通过改进工作台的设计,让工人不需要频繁弯腰,工作效率就能大幅提升。创新方面。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现在可能还用着老式的翻盖手机,而不是智能手机。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的 “魔法药水”,它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也能让一个普通的产品变得与众不同。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0年来商业如何发展

        本书的解读将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你可能听过这本书,却不一定知道它出版的那一年,美国发布《独立宣言》,历史在大跨度的勾连中散发出迷人的气息。然后是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德鲁克…… 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脉络将在他们及其著作中渐渐清晰起来,终而构成人类商业文明的新格局。与重新定义商业的天才思想者相呼应的,是实践在一线的企业家。他们就像自己给自己打针的病人,对商业呈现出更为微观而生动的理解。最后,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而在一场长达百年的追赶式现代化运动中,我们又是如何曲折前行的。所有这些一往无前的思想家和实践者,如浩荡时空中的火花和油盐。而他们的锋芒创见,构成了商业发展的恢弘图景。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后疫情时代,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所有伟大的书写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开辟新局,自成门户,不过,有局就有限,是为 “局限”。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提供绝对的真理,没有任何理论 “放之四海而皆准”,换而言之,所有的门庭都是后人攻伐的对象,所有的大师都是亟待被颠覆的偶像,我们在温情中学习,在理解后叛逆。他们影响了我们,但不能 “占领” 我们,唯如此,我们才可能成为前所未见的自己。人生总会遇到一些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景象,但是假如所有的事情都能被预料,那人生也挺无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书堪比南孚电池:一节更比六节强。👀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份学习、理解经济商业知识的经典书单

              这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挑选出的 50 本著作,是他对这 50 本书的简介、概括和推荐,就像是一本 “文献综述”,也可以说是一份经典书单。我们既可以将这本书作为经济商业知识的科普书,初步了解一下这些伟大的思想,认识一下相关的理论,也可以将它作为指引目录,继续深入阅读和探索相关的知识,有所收获。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帮助我们理解 300 多年来经济、商业发展脉络、里程碑事件的诞生与影响,理论知识的提出、发展、进化和迭代,多位名震江湖如雷贯耳的大佬及其著作都会出现在这份书单里面: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勒庞的《乌合之众》;格拉德威尔的《引爆流行》;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凯文。凯利的《失控》;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乔布斯传》等等等等,总有一本是你有所耳闻的,是你所感兴趣的。这些著作和思想引领了我们从经济上、商业上的蒙昧走向开化,从无知登上智识,从黑暗奔向光明,即便已经过去几十数百年了,伟大的思想和洞见依旧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让我们在迷茫惶恐之时还能找到前进的方向,穿越时空赋予我们勇气和动力。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一种理论和思想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每一位思想家都有他的认知局限性,同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和它截然相反的理论横空出世,不断地相互挑战,而这些观点之间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从我们今天的视角和经历来看,当时的很多理论有些狭隘和缺陷,许多已经过时落伍了,而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不能直接适用于今天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这些理论依旧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依旧具有深远地影响,依旧能给我们带来启发。所以我们阅读经典,需要批判地继承,我们学习知识,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辨别,去审视,去思考,去分析。不能照单全收,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永远不要试图从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那里,乞讨到绝对的真理。凯恩斯在谈及财政政策的长期有效性时,半开玩笑地说:“长远是对当前事物错误的指导。从长远看,我们都已经死了。” 而格林斯潘在讨论资本市场的波动时,无奈地承认:“只有泡沫破灭了,我们才知道它是泡沫。” 尽管这些伟人的思想理论和学术著作都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要警惕这种一劳永逸的倾向,这种观点的本质其实就是想要不劳而获,不愿意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与无能 —— 但依旧极具价值,极具开创性。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说:“现代科学的基础就是我们不知道。从这种立场,我们承认了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相信的可能是错的。于是,再也没有什么概念、想法或理论是神圣不可挑战的。”“科学革命并不是 “知识的革命”,而是 “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 “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当人类能勇敢坚定坦然地承认自己无知,因为我们有勇气面对,所以我们才有能力、有动力去探索和认识。知耻而后勇,一点也不丢人。他们的理论是不完美的,是充满矛盾和问题的,但正是这种观点间的矛盾冲突,这种面对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不同看法,这种对世界真相的探索推动着我们向前进,这种矛盾本身就是事实的基本面。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正是矛盾的双方推动着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我认为,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必要对塑造我们这个世界的经济、商业力量有所了解,它的诞生、发展、矛盾、完善和新时代新问题,都是我们可以尝试去学习、认识一下的。这份书单是一种指引,是对这 50 本经典著作的介绍和概括,也是对喜欢经济学、商业学的人的一个邀请,一起重读经典,重新探索自己所喜爱的世界。读不读书,时间都会过去,但读书会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对世界的态度。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所说:“永远要回头看。你可能会由过去的经验学到东西。我们所做的预测,通常并不如自己记忆中的那样正确,两者的差异值得探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商业

                从商业书单入手了解中国以及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让他们影响我们,而不是“占有”我们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这是李太白写下的诗句,我觉得很能代表前人对我们的影响。本书简单叙述了有关商业、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四十九位人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俯瞰的画卷,从后人的角度去理解前人。听说学历史最好的方法是先学习整个大的框架,然后再在其中填充细节。至少得知道先有隋唐,后有宋元,然后再去了解那隋炀帝和李渊的种种是非。本书就极适合树立框架。前段时间与一人争论吴晓波的 “精英历史观”,难免为他可惜,可惜放弃了一片适合萌芽初长的土壤。推荐本书!望有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影响商业的50本书

                    影响商业的 50 本书🌳吴晓波老师的作品,还是比较好读的。这本书总体信息量比较大,类似吴晓波老师阅读 50 本书的读后感合集。吴晓波老师是财经记者出生,对比类似解读,例如得到课程何刚财经大课里,何老师对一些经济类书籍解读,两个人的风格还是有差异的,这大抵就是所说的文风不同吧。🌳吴晓波老师的文风,一般先写出本书或者作者的高光时刻,然后是对作者经历或本书的背景介绍。文笔犀利,画面感强,跃然纸上。然后挑一些书中有价值的内容介绍。吴老师的解读总体更偏人文传记类,书中本书内容和思想的介绍,其实篇幅一般。不像何刚老师对财经书的解读,讲经济或管理理论,以及书中内容和思想更多一些。🌳这本书信息量还是很大,50 本书,吴老师解读了亚当斯密、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德鲁克等经济学和管理学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人大家作品。推荐看书从目录看起,特别是如果自己读过这本书中介绍的 50 本书的任意一本后,再看吴晓波老师的介绍,会收获更大。或者自己想看阅读类似经济书籍,通过吴晓波老师的概要介绍,发现那本书自己更感兴趣,能聚焦自己更感兴趣的书籍或内容,以此为导引,更深入阅读。🌳我就尝试把吴晓波老师和何刚老师对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对比看,还是挺有趣的。这本书的解读,得到上就有很多版本,大家也可以尝试对比看。🌳吴晓波老师也坦言:永远不要试图从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那里,乞讨到绝对的真理。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对立面,甚至它们的矛盾本身便是事实的基本面。但是,在静静的阅读中,思想将统治黑暗,把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一切,凝结为生命绽放的秘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0片叶子,同一个根

                      管理学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既有文科的灵活与人性的一面,又有理工科的严禁和可复制的一面。管理学从最初关注流程,到后来关注动力和能源,再到后来关注组织行为,到关注人心,人性,激励,及至到关注到个人的成长及进步,自我价值的实现,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从外向内,从忽视人的个体性到崇尚个性化的漫长过程。各个流派之间,既有传承,又各有创新,但归结起来,有一个东西始终没变,就是对于秩序和效率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因此,相比于科技进步,金融创新而言,管理学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虽然并不明显,但其实始终是背后的 “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吴晓波的读书笔记

                        -1-「感悟」50 位一流智慧的人,如果在同一个时代相遇,能碰撞出更大的火花从而改变整个世界吗?好像不能,这些传奇思想家一生都没有因为理解了不同思想而改变自己的坚守。很多人都是因为有了结论作为信念,花时间去整理和证明自己的结论。正如 @刘润正在准备的「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他要讲得大纲已经胸有成竹了,但是他依然要准备 10 万字的讲稿,这就是结论先行的一种表现。我们看到这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甚至有一年的诺奖颁给了两个南辕北辙的理论提出者。难道这两位诺奖得主无法理解对方的研究吗?除非经济学从根基上就是无法证伪或者毫无严谨可言,纯属自说自话。-2-「本书适合人群」如果你是一个想入门经济学的小白,可以沿着这 50 本书的脉络和每章节后的书籍推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经济观。-3-「本书评价」这是一本吴晓波的读书笔记。如果想真正了解这些书,建议找出来自己读一遍,才会有真正的体会。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0本书构建的商业视角

                          作者从上千本书里挑出了 50 本,绘制了一张商业简史的知识图谱,虽然不够系统,却勾勒出 200 多年以来经济理论和商业知识的进化与迭代。让读者以俯瞰的姿态品尝知识的盛宴,感慨人类走进现代化的思想变迁,读罢,令人心潮澎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商业经典索引

                            “万里星空下,时间辽阔无边,在静静的阅读中,思想将统治黑暗,把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一切,凝结为生命绽放的秘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

                              无论是对商业还是历史感兴趣,都非常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了解商业世界的地图指南,内容以代表著作为题,形成一篇篇对重要思想和其作者的简介,可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后记还重点提到了要正视著作中思想的局限性,要有观而后进的开拓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验到理论

                                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经验,其背后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总结出来的,变化的因素够多。能用不能全用。管理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它的底层思想够底层够宽够普世,是不是真理也得是因人而异,检验真理得靠实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晚上睡不着时,打开阅读器,在昏暗的灯光下随意翻阅,总是不经意打开吴晓波的这本书,昨晚索性一口气读完了它。两个启发 1、里面推荐的书都是经典,比如《国富论》《资本论》《通往奴役之路》,但我真的没读过几本,惭愧。面对好书,望而却步,转头惴惴不安。还好,有吴晓波这样的过来人带着我们,指着一屋子大餐说,来,先吃口这个,尝一尝,好吃了,我再给你挑下一个。读完整本书,掩卷回味,想到李白的一句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脑海中那些冰冷的经典渐渐活泛起来,经典背后活生生的人让我兴趣大增,比如 18 岁考入牛津大学的天才少年亚当・斯密,充满了斗争精神的卡尔・马克思,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凯恩斯,身高不足 1.6 米、讲话声音很响的 “矮巨人” 弗里德曼,办公室里只有书桌和打字机,没有秘书的德鲁克等等。他们都是自己领域奠基式的人物,他们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让我着迷,我时常在想,这样的洞见是如何产生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有那些借鉴之处。如果只总结一条的话,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跟着最顶级的人学习,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标准定到能想象的最高。2、吴晓波写商业史的起点很值得玩味。2004 年,吴晓波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在跟那里的商学院学者们的多次交流中,他突然意识到,西方学者对中国的本轮经济改革既充满了好奇却又所知甚少,在中国商学界也缺乏完整的案例研究和可采信的数据系统,于是,萌生了写一部近代的企业史,也就是后来的《激荡三十年》。还没完。2006 年的秋天,一次在跟地产企业家王石的聊天中,王石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的父亲是官员,我的母亲是锡伯族农民,我也没有受过商业训练,那么,我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企业家基因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直接把吴晓波逼进了一个更浩大的创作计划。在后来的 6 年里,他相继又完成了《跌荡一百年》上下卷、《浩荡两千年》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作品,从而构筑了一个自成体系的中国企业史文本。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和赵老师的相识,特别感谢姚鹏哥哥的邀请,一个下午的聊天,擦出了一系列火花,现在我们竟然开启了一个为期三年的阅读长跑。我知道还有好多幸运在前方等待我们,我准备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本书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阶梯

                                    牛顿说他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成就了自己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行,每一本好书就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台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都是些常读常新的书

                                      影响商业的书何止 50 本,本书在书中提到和推荐的书不下 100 本。吴老师说,这些书的创见是最大的价值所在。提纲挈领地介绍,能帮助理解每本书的使命,提升自己仍需到书中与作者碰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一本书收获一系列商业财经方面的好书

                                        吴晓波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列了一个长长的商业书籍清单,有幸之前已经有部分已经阅读过了,剩余未读的也有一些加入了书架。商业世界是一个技术、效率、认知、价值观综合到一起的多元化世界。作为商业领域的一员,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书单去建立商业认知框架,同时也可以在某个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细分领域去深度阅读。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最后一个部分关于中国的内容,其中所有的书都已加入书架,未来会逐一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书单

                                          吴晓波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曾经因为自学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而得到了新华社的一个职位。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个例子。刚好我也修读了萨缪尔森写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就在百度百科创建了宏观经济学的新义项。他为年轻人开了一个书单,从上千本书里,挑选出了 50 本书,勾勒出 200 多年以来经济理论与商业知识的进化与迭代。但他又告诫我们,永远不要从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那里,乞讨到绝对的真理。因为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对立面,甚至它们的矛盾本身便是事实的基本面。本书的主体部分并不是读后感,而是介绍了作者的背景和本书的由来,又不显得乏味。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