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财富自由
这本书核心:财富自由 ="节俭"+"自制力"1. 任何一项宏伟目标的实现 —— 包括财务独立,都需要长时间的自我监督、对自我才能的认知以及资源的有效分配。2."邻家的百万富翁" 的模式,积累大量财富后,他们继续谨小慎微的花钱,以确保资产稳定增长。3. 收入是你今天带回家的钱、而财富却是你明天、后天以及今后每一天所拥有的钱。4. 预期净资产 = 年龄✖️收入✖️0.15. 邻家富翁标准:实际净资产≥2 倍预期净资产房子市值不到净资产 20% 债务不到净资产的 5% 年所得税约等于净资产 2% 年实际收入约为净资产 8.2%6. 要积累财富,就要尽量减少已实现的(应税)收入,最大限度地增加未实现的收入(无需现金流的财富 / 资本增值)。7. 挣钱只是一张成绩单,对你的表现做出评价。8. 有钱不是为了成为富人,而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9. 为了创造财富,我们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专注于如何将高工资转化为财富。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3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了解真富人,走真正的财富自由之路《财富自由》的前作是理财入门级经典读物《邻家的百万富翁》。《财富自由》作为续作通过对更大样本的富人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后,进一步完善普通人成为富人的道路。只可惜《邻家的百万富翁》现在已经绝版,单纯读《财富自由》会觉得有些观点有些跳跃。我将结合两本书浅谈一下。
《财富自由》延续了前作的许多重要观点。《邻家的百万富翁》对富人是这样描述的:“大部分人既不穿名牌服装也不戴高价手表,近一半的人不住高档住宅,绝大部分人也不驾驶当年的新款车。” 也就是说,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居住在普通社区,日常穿着普通,没有炫耀性消费,车也是经济型的,给人感觉出自普通的小康之家。然而,他们却非常富有,因其不为人知的资产又被称为 “隐形的富人”,这与我们印象中富人的形象大相径庭。《财富自由》展示的依然是真富人真实的状态,同时告诉大家如何辨别 “伪富人”。
一、向你 “显摆” 的,可能是伪富人
无论嘴上怎么说,人们总会在心底羡慕比自己经济状况好的人,甚至会产生攀比的行为。攀比会给人带来痛苦,适当的攀比又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上进动力。但如果选错了攀比的对象,则只能让自己掉进坑中。
作者用了 40 年的时间来研究美国的富人,该书的论述也是建立在他长期的研究数据上的。作者在 1980 年的一次全美国性的调查当中发现,美国有二分之一的有钱人并没有居住在高档小区里,很多有钱人都过着低调而俭朴的生活。那又是什么人喜欢居住在高档小区当中呢?就是那些竭力模仿富人生活方式的高消费人群。他们的收入可能很高,但是他们的开支也非常大,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几乎没有多少能够实实在在产生收益的资产。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富有,但是却以想象中富人的生活方式来伪装成富人,他们是在 “装富”。
装富者除了表面光鲜外,日子往往并不好过。心理学上有一个定理叫 “棘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就是我们常说的 “由简入奢易,从奢到简难”。伪富人往往认为,通过模仿那些真富人的生活方式:穿名牌、开豪车、像富人那样娱乐,就能让自己富裕起来,这是大错特错的。大多数的富人之所以想变得有钱,是要获得财务上的自由,而不是向别人炫耀,最终的高消费只是富有之后的一个美好的副产品。如果要选择的话,富人们一定会先放弃那些奢侈品,而不愿放弃他们在财务上的自由。伪富人没有雄厚家世,每天都不得不继续努力工作,以缓解房贷的压力,辛苦赚来收入全部贡献给银行,以保持现有的稳定生活。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还完房贷后剩余的钱往往不能支撑他们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很多时候,富人买好表和豪车可能花费的只是自己财富的一个零头,而那些伪富人却往往需要花掉自己几个月的收入来撑起这个富人的面子。高消费者几乎没有什么财富,他们会把钱花在那些他们认为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事情上。那些试图模仿富人的消费模式只会消耗掉他们的财富,甚至债务累累,成了 “负翁”。
二、“财富积累者” 才是真富人
高级的财富积累者无论是消费性支出,还是投资性支出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去谋划,并有效率地去执行,这样做能够让他们更高效的增加资产。低级的财富积累者则更倾向心血来潮的消费与投资,在增加财富的这场战役中,他们将精力花在了进攻上,我们见到的深陷套路贷和 P2P 爆雷的人大多是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富人,第一步就要先停止装富。然后尝试真正的去了解富人,了解他们的开支占他们财富的比例。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那些真正的富人,实际上都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他们的支出比收入要低得多,书中将此称为 “多入少出”。作者把富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收入报表型富人,这种人收入多,开支也大,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囊中羞涩。而另一种是资产负债表型富人,他们拥有大量能够创造收益的资产。只有资产负债表型富人才是真正的富人。所以,我们要效仿资产负债表型的富人,将我们更多的收入转化为资产,而不是开支。
三、我们该怎么做?
《财富自由》作为续作,依然表达了前作关于富人具备的特征:
1、富人过着 “多入少出” 的生活。富人生活节俭,花的比赚的少。他们不会把赚来的钱花光,他们过简单的生活。作者在调研中总会问富人三个问题:你的父母生活节俭吗?答:是的。你的生活节俭吗?答:是的。你的配偶生活节俭吗?答:是的。富人的一家仿佛天生都是节俭的,虽然节俭是不会让你变有钱,但正是这样的家庭共识,构成了筑建家庭财富最为牢固的基石。
2、富人很有效率的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致力于财富的积累。富人爱学习,他们花很多时间阅读、向别人学习,并且提升自己的技能。他们花钱的时候更注重消费给他们带来的价值。他们知道他们的钱花在哪里,并且会做记录。
3、富人们坚信,金钱上的充分自立是比展示自己高层次的社会地位更为重要的事。豪车与鲜亮的衣着通常与社会地位联系起来。车越豪华,傍身的名包名表越是高档,人们就觉得你的社会地位越高。富人通常对这种富有的表象不是很感冒。大部分富人把钱投资在可以长期增值的资产上面。这些投资能让钱生钱,让他们更加富有。当他们赚到钱的时候,他们不是把钱拿去花在奢侈品上,而是再投资,积累更多的财富。真正的富人们热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意,早已不是为了钱而工作了。
4、富人不啃老。在《财富自由》一书中没有提及这个观点,但这个观点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却有着借鉴意义。《邻家的百万富翁》将啃老形容为父母提供的 “经济门诊病人照顾”。《邻家的百万富翁》成书的时代,80% 的美国富人都是富一代,也就是说他们的第一个一百万是靠自己赚来的。而那些看起来很富有的人则很多依靠着父母的资助。富二代们过着所有人都羡慕的奢侈生活,他们的父母认为通过给他们的孩子更多,能让他们在金钱上占得先机。可惜这些父母错了,他们的孩子很难在金钱上独立,反而会在金钱上依赖父母,并且把父母的财富当做自己的财富 —— 成年后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越多,自己积攒的就越少;成年后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越少,自己积攒的就越多。
5、富人的成年孩子大多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作者还总结了富人对子女财商教育上的一些做法:绝不要告诉子女父母很富裕;不管你如何富有,要教育子女克己自律,生活节俭;在你的子女建立起成熟完善、克己自律的成人生活方式和稳定的职业以前,保证不让他们知道你很富裕;尽量不去谈论子女或孙子女将来能够继承的东西或作为赠品能够得到的东西;绝不要把成年子女赠款或其他重大赠品作为谈判策略的一部分;不参与成年子女的家务事;不要试图与子女竞争;要经常记住你的子女是不同的个体;要强调的是你的子女的成就,即使成就不大,但不要去强调他们的或你们的仅仅是象征成就的东西;告诉你的子女,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宝贵。
6、富人在抓住市场机会时十分精明。富人总是在不停的寻找机会 —— 做生意的机会,投资的机会等等。他们投资的时候会花时间与精力来研究,从而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持续的增长自己的财富。
7、富人选择了合适的职业与事业。富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职业的选择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生选择 —— 普通人从一个发薪日活到下一个发薪日,富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
四、财富的幸福感
财富遵循的规律是 “高幅度,小频次”。财富不取决于赚钱的频次,而是取决于一次赚钱的幅度。很多的研究都表明,更加富有的人往往会感到更加幸福,但是最重要的却不是取决于自身收入的本身,而是相对于身边人的收入。比方说,如果你比大多数朋友、邻居和同事的收入更高,你就感觉更幸福一些。简单理解就是,财富带来的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装富的人,为了表明自己富裕的身份,就要住进高档小区当中,而高档小区里又都是一些喜欢攀比的伪富人。这样,新搬进来的伪富人发现自己是这个富人社区里最穷的人。于是幸福感就大幅下降了,并且每天都处于焦虑当中,唯恐自己低人一等。而作者所调查到的真富人就要聪明得多,他们更喜欢住在一些中档社区当中,这样他们的穿着打扮与出行就可以与旁人无异,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却又比身边的人要滋润的多,这样他们的幸福感自然就大大增强了。有时候我们需要思考清楚的是,我们是需要证明给别人看,我们很富有。还是说,只是想过一种富有并且自由的生活。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0万普通人出身的百万富翁的致富原则和方法决定做财富和投资相关的主题阅读后,我开始选择内容。
优先选择《财富自由:平民出身的富豪积累财富的原则和方法》,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之前没有读过。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斯坦利博士从 1973 年就开始从事富人方面的研究,到 2015 年他因为车祸意外去世,长达 42 年,是全球研究百万富翁的头号权威。
书里总结了 100,000 名百万富翁致富的原则和方法。
如果你懒得看完全书,那么这几条原则请一定记住:
1⃣️量入为出才能致富。
收入高不一定是富豪。挣 100 万,花 120 万,那不叫富翁,叫 “负翁”。
2⃣️建立财富的数学真理。
无论你现在的财务状况有多么糟糕,只要下决心开始改变,克制自己的消费,做好一个简单的数学题:收入 > 支出,就能保证结果是正的。
3⃣️储蓄可以是你的第一桶金。
“装富” 不应该是刚需,财富自由才是。
好消息是,对于财富的认知和投资能力的提升,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祝你早日财富自由。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财富自由需要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虽然这本书的翻译稍显生涩,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并没有着重强调具体的投资理财建议,而是对获得财务自由的人的特征,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分析。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想要获得财富自由,并不能有赌博的心态,也不能有着急致富的想法,需要我们能够耐得住性子,慢慢变富。
还有一些因素,也是想获得财富自由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有一个支持你的灵魂伴侣。据统计,绝大部分富豪,都有一个极为支持自己的伴侣,并且能够在困难的时刻,有更加长远的眼光,支持到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另外,节俭也是财富自由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要有一种社会冷漠感。所谓社会冷漠感,就是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购买高级的车,以及品牌时,没有那么敏感。这样就会给自己营造一个财富积累的基础。
第三,要有一份踏实稳定,和自己的兴趣,知识,能力高度匹配的工作,并且长期努力坚持,不懈怠。财富自由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而是需要自己每一天的努力。
最后,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很多富豪,他的父母并不是富豪,但并不影响他形成一种正确的财富观,从而慢慢富有。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呼唤《邻家的百万富翁》电子版这本书是《邻家的百万富翁》作者的女儿,书的内容还不错,只是和其父亲相比而言的话,就有一点点差距了。希望得到出版《邻家的百万富翁》电子版。《邻家的百万富翁》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理财书,个人生活指导书,甚至说没有之一。该书以翔实的材料,分析了美国几千名财富拥有者,剖析了他们的生活经历,理财方式、生活方式,得到结论是:量入为出 — 日常生活;早早着手 — 开始理财;拒绝装富和过度消费 — 成为百万富翁的基础。我读了很多遍,受益良多!可惜的是,我读到的太晚。如果时光倒流,我能早点读到该书,我的生活和家庭财产情况会好很多。再次呼吁,得到出版该书的电子版,它的出版社是海南出版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用行为成就自己如何获得财富自由?这是个老问题。很多人知道,试图通过中大奖、一大笔遗产、高收入的工作这些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本书通过调查,发现了普通人可以 “修炼” 成功的隐藏模式。学习、储蓄、自制、节俭等,这些看起来只是传统美德的行为,却是财富自由的重要途径。当然,不是为了点赞、或者欺骗自己,用 365 天当中的一次两次,当作 “我尽力了”,如同一个佛学故事所说 “妄想 500 元买豪车”;而是把它们变成习惯,如同每天呼吸空气一般自然。像自己的榜样那样去 “做”,然后在心理上才能 “成为” 和 ta 一样的人,然后才可能 “拥有” ta 类似的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财务自由的理想这本书的理念和我以前认知会有所不同。我们总认为百万富翁应该开着豪车、带着名表、掂着奢华包包、住着有高档别墅、出行都非常有派头。今天是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被灌输这样的观念:* 挣钱就应该消费 * 应当取悦自己 * 应当不停换房子,不停买衣服,不停换车 * 一次性使用常消费品 因为只有这么干,才能彰显出来我们身份和地位。 而我们周边有太多人助推这样理念,不停攀比。会攀比孩子上没上私立学校,家里的房子有多大,你驾驶车是多少级别。以此作为你的标签。以此认定你是不是富翁或是社会成功人士? 但是真正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很多观念是错误的,是被商家深深地打上了消费主义镣烙。 而真正要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积累财富。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逆着这些消费主义的调调而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单调。 那就是 * 认真工作 * 将自己收入的 20% 坚持不懈积累下来 * 坚持花费小于收入原则。 * 不要爱慕虚荣,使用信用卡, * 不要买高档的奢侈品, * 不要干和自己阶层完全不相符合的消费 这些道理实在是太枯燥和乏味了,和及时享乐观念相差太多。 但这就是真实社会,如果我们想在年老时真正安享晚年,不为金钱发愁。 那么必要财务计划,必要财务储存,这都是必须的。 另,书里也说了很多其他财富小手段,比如与其购买无用易耗品,不如投资自己;与其相信收入就等于财富这个谬论,不如相信收入只有积攒下来,不断的迭代才是财富。花出去,的钱并不叫钱等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