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就是自我塑造

    这本书是王笛教授近四十年的学术阅读的一个系统性总结,主要分为七大部分。其中收录的几篇书评,真实的反映了王教授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如人类文化的发展、东西方文明的关系、中国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等,读后颇有启发。王教授在书中提到了,当我们相信历史决定论,便会相信未来是按照某种规律向前发展的,实际上就是停止了独立的思考,停止了对未来的探索,也就等同把命运交给了那些被认为可以实现那些规律的人手中。同样的,而当我们盲从一种理论,或者盲从一种学说,拒绝思考这种理论和学说是否能解决我们生活世界的问题。其实每一个人在历史中都会扮演一个角色,对历史多多少少发生影响,不应该不辨是非、逆来顺受地一切听从政治权力的指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的微声,一个人的读书史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37 本(310)#《历史的微声》🚢“历史的微声” 还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记录历史、写历史或者对历史进行表达、进行思考的声音都是微弱的,但是如果它能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批判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族群、民族和国家以及这个时代的宏大声音。所以,不能当沉默的大多数,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微弱的。🚢研究民众最大的困难是怎样去发现他们的声音,因为在历史上,大多数民众的声音不是消失了,就是被遗忘了。历史学家要为民众写史,就必须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也就是说,虽然正史中没有他们的记载,但是他们仍然在历史上留下了微弱的声音,经常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就有待于历史学家从各种文献中,甚至文学中,以各种方法,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还原历史,去寻找民众在历史上的踪迹。🚢所谓讲好自己的故事,并不是说仅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优秀的方面,辉煌的过去,或者标榜自己的成功。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成功和经验,但是也同时有挫折和教训。因此,讲好故事,应该是两方面的,讲成功的故事,可以激励后人;讲失败的故事,说明自己有反思,还可以给后人留下教训去吸取。🚢我们说讲故事,也可以就是写历史,就是要讲出真实、令人信服、富于思考、勇敢自省的故事,写出不扭曲、不浮躁、不虚夸、不粉饰的历史来。阅读,就是学习别人怎样讲故事,或者观察别人的故事是否讲得高明。我的观察方法是:读了一本书,是否让我学到新东西,是否眼睛一亮,是否有启发,是否增加我的知识,以及作者是否有独立思考,是否有批判精神。🚢读书增加了我的知识,促进了我的思考,塑造了我的人格,决定了我的思想;读书让我有独立的思想,让我有人文的关怀,让我有事业的追求。把一个人一生都读过的书进行一番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作为自己关于读书的第一本集子,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本人的读书史。说实话,对于读书来说,我一直保持着比较年轻的心态。因此,现在写一个总结,未免太早。不过,在我这个年龄,一个在大学和学界几乎待了一辈子的人,对自己读书的经历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有益无害的事情。🚢有的书只罗列了书名,有的书是一笔带过,而有的书会多说几句,这种 “亲疏有别”,和书的好坏,或者我对这些书的感受,以及这些书本身的重要性,通常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评论得详细一点,经常不过是因为有时候刚好是准备讲座、写作、备课、推荐书,或者某本书刚好与我某个研究、某篇文章有关等等因素,留下来的记录稍微多一些,也就顺便整理进入了这本读书史里面。🚢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同一个人的感受都可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非常喜欢的书,到了中年可能会认为当时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一个人在中学时代完全不喜欢,甚至不能理解的书,到了大学时代,可能会爱不释手,脑洞大开;而有的书,从小到老,一直都那么钟爱,虽然这种书,是非常少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被禁锢了,那么他一定会失去创造力。所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是一个学者的生命。如果他放弃了批判,那么他的学术生命也就结束了。我认为,审视自己是否还有学术创造力的量度之一,就是看是否对新书还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愿望和好奇心。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自己至少还保持着极大的阅读欲望,而且兴趣的范围还比较广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抛弃计划经济而迈向市场经济,但是似乎许多人已经忘了这一点。哈耶克的著作对那些迷恋计划经济的人,应该是一针清醒剂:“从纯粹的并且真心真意的理想家到狂热者往往只不过一步之遥。虽然失望的专家的激愤强有力地推动了对计划的要求,但如果让世界上每一方面最著名的专家毫无阻碍地去实现他们的理想的话,那将再没有比这个更难忍受和更不合理的世界了。”🚢自然和人类是彼此制约的。现代进化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有两方面:生物的,这是人类和其他生命共同具有的;文化的,这是人独有的。人类的进化不能理解为一种纯生物学过程,也不能完全描述为一部文化史。在人类的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过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反馈。怎样从整体上把握人类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内在联系,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也怪有意思,把评论写成了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怎样认识历史的真实性?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所说的历史,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的本身,就是过去了的事情,昨天就是历史,历史过去了就过去了,无论它过去了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历史。第二个方面,就是今天我们进行的历史写作,其实就是重新建构已经过去的历史,这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历史学家致力于收集过去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来进行历史的写作,来重构过去的历史,但是这个资料相对于我们所说的第一种历史,实际上只是非常小的一个部分。我认为今天能够看到的东西,不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依据非常少的历史记载来进行历史重构的时候,那么我们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呢?其实历史的真实性,是历史学家所一直探讨的问题,怎样去寻找历史的真实性?19 世纪伟大的德国历史学家冯・兰克就指出,历史学家的历史写作一定要通过档案、通过历史的记载,去发现真实的历史。这其实也是过去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历史学家所一直做的努力,我们的历史写作,要竭尽全力地去寻找历史的真实性。包括从上个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的新史学,都是这样一个研究的路径。经过 20 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历史研究传统,也是要寻找真实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下半叶,历史研究不断地社会科学化的倾向,就是用一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但问题在于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倾向,我们力图把历史研究社会科学化,论文和专著越来越远离文学,历史写作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变成了科学的论文。实际上这种现象,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也是同样的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一个人在历史中都会扮演一个角色,对历史多多少少发生影响,不应该逆来顺受地一切听从政治权力的指挥。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最好放弃发现历史规律和写出整体历史的雄心壮志,历史是个体的,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变幻莫测的。总之,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历史,但是不要人为地去幻想创造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术论著学习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