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疲惫的心灵总有一刻需要哲学的安抚
这一篇推荐写于 2020 年 2 月 6 日。新冠疫情还在肆虐,一位抗疫斗士在几个小时前离我们而去。我们正在经历一段痛苦的时光,除了信心,或许还需要一些慰藉。阿兰・德波顿的文笔配得上他这本书的书名。
请直接翻到第三章开始阅读吧。在这里,我想摘录本章最后的一首小诗:
何必为
部分生活而哭泣?
君不见
全部人生都催人
泪下。
如果你还在此处逗留,那容我接着向你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哲学书,但不是 “写哲学” 的书,而是一本 “用哲学” 的书。作者无意于让你识记这些哲学家的观点,而是告诉你他们为什么说了这些以及他们所说的这些内容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帮助。如果我们觉得被世界隔离,或许可以看看苏格拉底;如果我们苦于贫穷、陷于贪婪,或许应该读读伊壁鸠鲁;如果我们受到挫折,斯多葛主义或许能帮我们解脱。阿兰・德波顿不贪多,选取了六个人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这本书,除了我刚刚提及的两位,还有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
五星推荐,意味着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阅读,而我深信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得到自己的慰藉。也或许有一些人会像我一样因为这本书而打开了通向哲学世界的大门。即便放下哲学,当作随笔来读,这位 “英伦才子” 的文笔也是一种享受。
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我们或许更需要远离自己被舆论牵着走的情绪。难得有时间,不如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借着这些哲人的慰告和自己进行一次阔别已久的交谈。
此刻,我翻到了最后一章第 VIII 节。
“试看那些最优秀、最完善的个人和民族的历史,请问有哪一棵大树长到这样骄人的高度没有经历过风霜雪雨;请问,厄运和外界的阻力、某种仇恨、妒忌、怀疑、顽强抵制、强硬反对、吝啬、暴力,难道不都是有利的条件,无此则任何伟大,即使是美德,也难以成长起来?”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078 - 《哲学的慰藉》作者:阿兰・德波顿关键词:挫折、快乐、缺陷 1、这本书里讲了六位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哲学观点,比如在挫折的慰藉方面,塞内加 20 岁因为肺结核几乎自杀,进入政界后得罪了别人,流亡八年,被召回罗马以后,又被指派做了有名的暴君尼禄的导师,最后又被尼禄残忍的杀害。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家人们都在哭泣,而他却说,何必为部分生活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2、伊壁鸠鲁从小喜欢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但是在 30 岁的时候发现柏拉图有些地方讲的并不对,于是创立了自己的快乐哲学,他认为快乐是幸福的起点和终点,包含了友谊、自由和思想,并且和金钱无关。3、蒙田是有名的 “富二代”,做了十几年的议员后辞职开始旅行,他非常喜爱阅读,并且认为 “好看、易懂、有兴趣” 是选书的标准,而对于难懂的书,他觉得都是作者的错。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故事,对哲学感性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建议分类【哲学】阅读难度:3/10 推荐指数:9/10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生六种境遇的慰藉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分别对应哲学在六种境遇中的慰藉作用,它们是:与世不合的慰藉,对缺少钱财的慰藉,对受挫折的慰藉,对缺陷的慰藉,对伤心的慰藉,困难中的慰藉,苏格拉底:(与世不合的慰藉)真理并不是来自大多数人的说辞,而是源于合理的逻辑。有时候,我们提出的想法或行动不被人理解,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妥的,在放弃我们的观点之前先要审视一下他们得出这一结论所用的逻辑。我们对别人的反对意见是否采纳,应取决于他们的论证方法是否健全。兼听则明固然没错,但有理不在声高,而在于论证观点的方法。伊壁鸠鲁:(缺少钱财的慰藉)古希腊第一个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解读自己弄不清楚的欲望,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正确寻求快乐的方案。我们不应该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行事,而应该先审视自己的欲望是否是理性的。奢华酒食不足以避害,不足以健身。无论钱多钱少,自己都能够实现真正的快乐,要能够关心真正使我们快乐的事物。塞内加:(对受挫折的慰藉)斯多葛派代表人物,第一,任何坏事都可能发生,你做好准备,这样就不至于受到太大打击;第二,那些已经发生的坏事,想想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何必为了部分生活哭泣呢?君不见全部的人生都潸然泪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 蒙田:(对缺憾的慰藉)《随笔集》作者,“任何人都会有屎尿屁,都有性欲,接受那个拥有七情六欲而不受控制的身体,人皆凡人!” 别装蒜,别端着,别自视高贵。凡是能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就没有不人道的。凡是在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不陌生。一个人对人性了解到足够深刻,一切隐私的现象都可以还原成人最普通的现象。肉体与精神同是人的组成部分,没必要为各种缺陷而感到羞耻和忧愁,他坦言自己的性无能。叔本华:(对伤心的慰籍)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他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叔本华认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对生命意志的认同,因为生命意志就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欲望之流,当你认同这股欲望之流,你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要努力满足欲望,于是痛苦就接踵而至。只有断绝这股欲望之流,断绝对生命意志的肯定,才能够摆脱痛苦。当你在独自体味心灵的创伤时,只要认识到这只是人类万千苦难中的一种,这份苦难千千万万人们都承受过或正在承受着,也就足以释怀了。苦难不是个人遭受的诅咒,而是人类注定的命运。尼采(困难中的慰籍)生活在 20 世纪初期的属于 21 世纪的哲学天才。他自幼身体羸弱,年轻时不容于学界,求偶被拒,暗恋瓦格纳的妻子科西玛,在世时全部著作销量不超过 2000 本,染上了梅毒,被妹妹利用,55 岁去世前的 11 年在疯人院度过的悲催人生,他在逆境中疯狂起舞他批判苏格拉底,他批判传统理性,他发出 [上帝已死」的吶喊,他和一切戕害生命的行为作斗争。正是这些磨难才让他超越了叔本华,发展出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他坚信修剪 “愤怒、怜悯、好奇、虚荣” 的负面的根,就能结出 “艺术、美、爱” 的正面花果;也许我们每个人工作的脚步要慢下来,等等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灵魂跟上来。哲学是从心灵深处开启的智慧,不是简单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是暂时的 “思想抚慰、精神麻痹”,一旦真知彻悟了,起念动意皆出于理性,那也就谈不上什么慰藉了,需要慰藉本身就意味着处于无知与迷茫之中,而行走在哲学的人生道路上不需要慰藉。相关书籍:《生活的哲学》【英】朱尔斯・埃文斯书里讲经院哲学和街头哲学关系,没有经院哲学,街头哲学会变得语无伦次,如果没有街头哲学经院哲学将变得无关紧要,非常精彩。书里讲斯多葛派学派,伊壁鸠鲁的享受当下,赫拉克利特的神秘主义怀疑论与批判性思维,犬儒主义与极简生活,柏拉图与完美社会,普鲁塔克与教育,亚里士多德与幸福,苏格拉底与死亡。苏格拉底相关:《苏格拉底的申辩》《游叙弗伦》《拉凯斯篇》《会饮篇》《理想国》《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哲学的慰藉》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哲学的慰藉是不是就是智慧的慰藉。当您迷茫时,尤其是对于一些事情迷茫时,哲学,这些哲学家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指导,他们设身处地的再寻找着答案,也正是他们的寻觅,您在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做出至少是比什么都没有的指导更加符合自己的行动。如果具体行为没有指导作用,而哲学家的追求,思想,还是有一定裨益的。面对死亡,我们能做什么呢?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不谈死亡,而西方对于死亡,只是一种对于死亡的验证,随只有一次,但是也是不错的一次尝试。对于钱财,有钱有有钱的活法,没钱有没钱的生存,如果只是追求,迷茫的是过程,如果享受结果,很遗憾空虚又会不期而至。哲学对于困难又是什么呢?看时很无奈,处之亦泰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