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老先生的局限,可能是下一代的毒
陈老先生,是一位认真的西学研究者,认真到有些分裂。接下来的大段文字,不是基于对陈老先生人格的怀疑,更多的是我有着一份忧虑。前几日,B 站看到一位自称北大毕业十年的女孩,召集当年同寝室的室友,聊聊这些年的故事。标题和开篇,都是用 “北大毕业十年,存款有几位数”,聊的内容主体是 “毕业这些年,去了哪些外资企业”,“个人成功是否实现了” 这样的内容,竟能如斯精致利己… 没有任何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对中国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的探讨,没有任何超脱个人收入提升外,自己理想梦想与社会联动的探索互动。很感慨,似乎最尖端学府,培养出的人才也是 “一心为己”,早羞于或不屑 “天下为公”。———————————————— 分割线接下来是对此书 “有毒内核” 的分析:他自己赞同,社科院哲学所的贺麟先生 30 年代有两句话: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的学问,同时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的学问。但他却又同时抱着一个矛盾的思路,即只能在西方去探索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西方(欧洲)是伟大的,因为那里才产生了科学和民主,而中国这俩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去谦卑的学习,中国传下来的,无非是一些朴素的道德观。他谦卑到后现代派说 “你不懂我的法文,就看不懂我的理论,我的理论不接受其他语言的翻译”,他也鼓掌赞叹 “太过高深,只可惜自己老朽不懂法文”。他不承认中国有科学,总结成只有技术,又在被细节询问时,说中国的科学在春秋战国有体现,而到了秦一统后就消亡了。这个细节,恰恰可以去对比他一直研究的欧洲科学发源动力,在他看来,欧洲的科学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既有哲学又有科学,既孵化了自由又养育了民主。他觉得欧洲的科学,源于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反映在当时文化名人可以出入小姐贵妇的文化沙龙,但又无法很好的解释为何这帮人又被国外驱逐流放,于是用古希腊的 “包容” 来包装。代表人物:培根、洛克和牛顿。一个搞实验哲学,一个搞经验哲学,一个搞科学。实验哲学,就是用实验调查的方法做哲学研究,反映了对以 “思” 为主体的形而上的古典哲学的一种进化。那么如何实验如何调查?你细看下去,发现和中国以 “形” 为研究主体的哲学好像不谋而合了。洛克的经验哲学,说白了,就是人没有天赋,人是白板。以他的这个逻辑,从机械的经验主义来看,用同样的教材教出来的人应该一样,被淘汰者,则说明你是懒惰的是卑劣的。现在很多的经济学知识分子,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常常说出一些不像人话的话。牛顿的科学,和伽利略的科学,和达芬奇的科学一样,实质上的服务对象是战争。他们得到统治阶层的优待与包容,就是因为他们是西欧常年分裂的国家级战争的力量源泉。“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要去刻意美化。还记得,前边老先生为了论证中国没有科学时,切分的年代吗?另外,古希腊与科学的联系是数学。首先,科学不仅仅包含数学的内容,也包含化学的内容,也包含动植物学的内容,这些东西,同时代的中国从来不缺;其次古希腊的数学是平行几何,代数则不是它的发明,同时期中国也有九数,在数学的地位完全不逊色。至于说,中国科学是技术,无非是攻击其实用主义的出发点来研究,那么伽利略、牛顿去研究球体运动是纯粹的好奇吗?为何研究球体运动规律?因为,炮弹是球体。大家都是实用主义出发,不同可能在于,中国很多研究出发点是日常工作,欧洲则是战争。而国家级别的战争,能逼迫政府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成本,取得军事优势,顺带提升了科学研究的源动力和优先级。中国,能在如此数量众多血缘混合的现代中国人心里,形成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认同,靠的绝对不是西欧流行的血统论和地缘历史论。这方面的内容,中国社科院的赵汀阳,给出了一个名字 “天下理论”,不赘述了。民主,这个词本身的解释权和定义权,长期把握在殖民文化基因的西欧及美国手里,不能简单的给出全盘接受的态度。此书,说白了,是上课的记录集结成书。做研究,可以有自己的偏好和逻辑,社科院需要东方也需要西方研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的融合研究。但讲课,如果不能放下 “洋大人先进,德赛是人类唯一解药”,就很难避免,被欧洲启蒙导致的 “个人主义” 裹挟,对人的个体欲望无限放大及消费主义思潮,会深深伤害中国举国之力筛选出的这群孩子心底的价值观建构的完整角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四星给的是北大学子的提问身为中学历史老师,一直心向往之的就是这些顶尖学府的课堂。所以看到北大通识讲座十五讲系列,就立刻加入了自己的读书清单。翻阅的第一本就是这本欧洲文明十五讲。看了前两讲就觉得有些失望,就算再是通识讲座,但面对的可是北大学子的水平,觉得老师讲的太浅显了。我这个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都觉得没有看到我期待的新知识。如果只是老师的讲稿的话,我最多给三星,能够促使我继续看下去的其实是北大学子的提问环节 —— 北大确实是北大!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带给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反而老师的回答有些顾左右而言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陈乐民先生《欧洲文明十五讲》,名校名师名课,心想往之。有机会能读一读名家通识教育课程,多少弥补了过住一些遗憾。虽然听讲的是欧洲文明,心里想的是中国以及何处去,今天终于可以稍微平心静气一下了。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变化,但整体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短短的七十年,父牌一代人贴的是 “解放” 标签,我们贴的是 “改革开放” 标签,下一代贴应该是 “现代化” 标签!文明进步依然应该博釆众长,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为我所用!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又翻天覆地,物质文明也好,精神文明也罢,容不得懈怠,不进则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