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荒岛求生”精神

    《鲁滨孙历险记》描写了鲁滨孙多次航海并在第四次出海后流落荒岛 28 年及最终回到欧洲的故事,它传播的是一种殖民文化、资本主义文化、阶级文化和宗教文化,刻画了一个积极的开拓者形象,是最早的荒岛文学。我想,除了可以从书中了解其传播的文化内涵,“荒岛求生” 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影射意义。现代社会的打工者,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其实面对的也是一个个 “荒岛”,需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立足生存,追求安全与财富,是一种现代社会的 “荒岛求生” 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荒岛文学

      丹尼尔・笛福活跃于 17 世纪末、18 世纪初的英国,他出生于中下阶层家庭,前半生经历跌宕起伏:经商、从政、编报,人生遭受的挫折坎坷并不亚于鲁滨孙。丹尼尔・笛福开辟了英国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鲁滨孙历险记》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发表于 1719 年的小说,这部作品不仅开创了 “荒岛小说” 的先河,更是英国现实主义写作传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为英国小说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本书将冒险故事、人物传记、异域游记、自给自足的乌托邦幻想和政治经济寓言熔于一炉,一波三折的精彩情节,开拓创新的写作手法,真实可信的细节描写,复杂矛盾的心理描写,这些特点都成为了后世 “荒岛文学” 难以逾越的典范。全书分为两部:第一部描写英国青年鲁滨孙遭海难事故后在一座荒岛上奋斗 28 年,终于脱险。第二部描写鲁滨孙来到了更远的亚洲,经由印度、泰国等地到达中国南方,然后由陆路北上,经北京、长城后进入俄罗斯,接着横贯寒冷的西伯利亚而回到欧洲。《鲁滨孙历险记》早在 1905 年就由林纾用文言文译介引进中国,后来这本书常常被译为《鲁滨孙漂流记》。严格来说,鲁滨孙从来没有漂流过:经过前两次有惊无险的海上航行之后,第三次航行遇到风暴他才被困荒岛,之后度过了 28 年的荒岛生涯。即使被困荒岛,鲁滨孙仍然积极求生,而 “漂流” 则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与主人公的积极进取精神不符,因此《鲁滨孙历险记》这个译名更准确些。从文学经典的角度来看,《鲁滨孙历险记》是将冒险故事、人物传记、异域游记、自给自足的乌托邦幻想和政治经济寓言熔于一炉的一部小说,在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文本的可读性上,《鲁滨孙历险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具有开拓创新性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真实可信的细节描写,复杂矛盾的心理描写,还有朴素生动的语言等等,所有这些特点都让这部小说成功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品,成为后世 “荒岛文学” 难以逾越的典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有小时候读到那么惊艳。但还是饱含了一些人生哲理。特别是在逆境的时候,该有怎么样的心态,该如何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温经典 另一番滋味

          小学时候的经典名著,现在重读,看到了很多小时候没有留意的细节。看到了主人公从信仰自己到流落荒岛后对上帝的感激,看到了生番星期五的忠诚和聪慧,看到了许多重情义、讲信用的人物。主人公的遭遇及其后的生活态度对我颇有启迪,无论落入何种困境,始终要记得身边拥有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尽力让生活变得更好,时常帮助有需要的人。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