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占有还是存在
占有还是存在?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物欲横流?因为人人都想占有。就好比花园里的繁花似锦,如果都被占有了,也就不存在了。相反,如果让其存在着,其实人人都拥有着。这是不是类似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说的 —— 论语仁爱亲亲论?越来越觉得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笔记摘录:对孩子和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外界干预是造成精神异常尤其是破坏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主动指的是获得社会承认的、有目的行为,这种行为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变化。不同的职业要求他们拥有不同的个性,但无论差别有多大,他们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 满足市场需求。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存在”成功学这本书的结构太像成功学了,绝活主要在于把一些正面词语(存在、分享、积极、健全...)和目标对象绑定,把负面词语(占有、剥削、贪婪、病态…)同参照对象绑定。主要还是一个激发喜爱 / 厌恶感的过程。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是非常享受的,所以推荐。短小精悍,非常好读。至少可以体验一下拥有顶级智识、眼界、洞见、分析逻辑能力以及文学修辞技巧的作者调出来的鸡汤是个啥味儿。虽然他的系统建构并不成功,但作为解构的工具,算得上很锋利的一把小刀子了。听书的风君老师每次解说弗洛姆作品前为了照顾听众,都有一段对他的简单介绍,说他集两家之长(弗洛伊德及马克思)。我觉得风君老师还是太保守了,阅读的时候一度觉得他还有种禅宗雪泥鸿爪的的感觉(不怀好意的解释下:打开书全知道,好好好,颅内在高潮,关上书,基本全忘,他说了个啥)。所以这本书正确读法,就该是 "存在" 式读法,看的时候随兴随喜,感受赞叹,关上书就不要执着 "占有",仿佛真要得到点儿什么指导人生和改造世界的大道理。闲扯回来,说到内核,这本书还是可以归到反思现代性这个大主题下面的。"占有" 的社会被理性精确的切成一个个切面和符号,丧失了人的丰富性和生命的活力。"存在" 是对这样一个状态的反思。作者也很清楚,活生生的人无法被描述,他也给不出一个 "存在" 的定义,只能借用比喻和机巧的修辞来构筑一个所谓 "存在"。在这个 "存在" 系统中,且不说使用 / 体验优先顺序的问题,离开了 "占有" 系统,整个 "存在" 连基本的分类也几乎无法做到:在不占有知识和结果情况下,你怎样区分智者和愚人?在不占有资源和路径的情况下,又怎样区分高尚与庸俗?偷窃,似乎应该受到鼓励,因为它平等地分享着使用的权利?丈夫应该被处以极刑,因为他借用虚假的 “占有” 骗取免费的福利,而强奸犯才是圣徒,他以最诚实的行为体验着最存粹的 “存在”。这是一个缺乏秩序并指向虚无的系统,显得美丽诱人,只不过是因为人们厌倦了 "占有" 世界的规则与禁律。一直觉得老弗家精神分析有个挺执着的地方,总是想着努力挖掘和渴求事物背后的意象,而且这个意象越阴暗,越怪异才越显 "真实"。在弗洛伊德就是性本能,在本书中,就是 "占有" 的贪婪和奴役。其实,能给予生命最深满足感的反而是那些平凡的点滴,只是我们意识不到正在经历或者体验这样的 "存在"。以书中那朵花为例,丁尼生、芭蕉和歌德都注意到了花,至于周遭也很美好的阳光,森林,芬芳的泥土,消融的河水,鸟儿的嬉鸣,温柔的风,同样 "存在" 着。而且是更加丰富的存在,不占有也不渴望占有它们,一个充满喜悦的地方,不动声色而又自然而然的达到与世界同一的境界。这个世界也远比想象中公平,公平地分配着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占有还是存在》是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中两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占有(having)和存在(being)。引言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他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的占有文化,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占有与存在的对比弗洛姆将占有定义为一种通过拥有物质和权力来定义自我和实现安全感的方式。而存在则是一种通过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来获得满足感的方式。他指出,现代社会过分强调占有,而忽视了存在的重要性。占有文化的影响弗洛姆详细分析了占有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他指出,占有文化导致了人的异化、消费主义的盛行和社会关系的疏离。这种文化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也破坏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存在的价值弗洛姆认为,存在是一种更健康、更人性化的生存方式。它强调个人与自我、他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存在,人们能够实现自我成长,建立深刻的人际关系,并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转变的必要性弗洛姆强调,为了实现个人的完整和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需要从占有文化转向存在文化。这种转变需要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包括教育、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改革。实现存在的途径弗洛姆提供了实现存在的方法和建议。他提倡自我反思、创造性工作、爱与关怀、以及对自然和他人的尊重。他认为,通过这些方式,人们可以超越物质的占有,实现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幸福。结语《占有还是存在》是一本启发思考的书。它不仅提供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批判,也为我们指明了通向更有意义生活的路径。弗洛姆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鼓励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方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占有还是存在》首先,作者通过诗歌的表达,以及不同的日常生活体验,从直观上体会到了 “重占有” 和 “重存在” 两种不同生存方式的区别。其次,从占有和存在的本质入手,指出占有的本质是对物品的拥有,也就是一种物化的关系,死的关系,没有生命力;而存在的本质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积极主动的生存,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激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活在过去,恐惧未来,而重存在的生存方式活在当下,肯定生命。最后,强调一个社会要实现从占有到存在的转变,不仅需要改变经济政治基础,更要社会成员实现性格的转变。而个人要从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存在的生存方式,就要先培养自己的独立、自由和批判精神。唯有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牢笼的束缚,重建与现实的联系,并在追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占有还是重存在的时代呢?答案大概是不言自明的。看看如今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看看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膜拜,你自然就会明白。弗洛姆在本书最后一部分所描绘的新社会,在接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还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对此,我们应该感到失望吗?但正如弗洛姆说的,建立新社会不仅是改革家和决策者的任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去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容易,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从 “活在当下” 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到 “断舍离”“极简主义” 生活方式的悄然兴起,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人对真正自我价值的追求和渴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微弱但又顽强的希望之光的存在,健全社会的理想才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自工业时代伊始,一代代人将希望和信念建立在 “无止境的进步” 这一伟大允诺的基础之上。他们相信人必将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的丰裕,绝大多数人口将得到最大化的幸福,并且个人自由将不受限制。当然,我们的文明始于人类开始积极控制自然,但一直到工业时代来临之前,这种控制都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机械和核能代替了畜力和人力;紧接着电脑代替了人脑,使人感觉我们正通向无尽的生产和消费之路,似乎科技让我们无所不能,科学让我们无所不知。我们正在变成神,拥有创造第二个世界的至高无上的力量,而自然界仅仅是我们创造新世界的建筑材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男人以及越来越多的女人感受到了新的自由,他们成了自己生活的主人。封建的枷锁已然崩裂,人们挣脱了一切束缚,可以随心所欲了,或者至少感觉上是这样的。尽管这样的情况仅适用于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让其他人也坚信,只要工业化以同样的速度向前发展,新的自由将惠及每一位社会成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曾经的目标是建立新社会、培养新人;但很快它们改弦易辙,其理想变成了让所有人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把未来的男人和女人变成普遍的布尔乔亚。让所有人获得富有而舒适的生活似乎理应令所有人感到无限的幸福。无尽的生产、绝对的自由和无限的幸福,这三位一体形成了 “进步” 这一新宗教的核心,“上帝的天国” 被新的 “人间进步之国” 取而代之。这个新的宗教让信众充满力量、活力和希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