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在我2018年所读书中,本书排在第一
我两年前参加耶鲁 “世界学人” 项目时,上了殿堂级学者加迪斯 (John Lewis Gaddis) 的《大战略》课。加迪斯专治冷战研究,这门课开了几十年,已成耶鲁名课。
加迪斯领衔,一群顶尖学者和自尼克松、基辛格时代就参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老家伙们,面对耶鲁学生,用老家伙点题年轻人讨论的形式,传授美国过去的大战略,理解现在的大战略,想象未来的大战略。
这堂课不是纸上谈兵。耶鲁是精英教育之巅,也是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源泉之一,当年这里走出来的人创建了中央情报局。这门课既兼容并包,欢迎我这样的外来者旁听,也内外有别,小规模聚会是不开放的。几十年间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加起来上千人,连通讯录都对外保密,许多人已身处美国国防外交要津。
回北京后没多久,我就看到了加迪斯新书《论大战略》(On Grand Strategy),读后深深震动。加迪斯近距离观察美国大战略制定,读透古今大战略的成败,向年轻人传授大战略并相互辩驳激发的思维练习。他修练了几十年的三样内功,在书里融会贯通,化为一位大学者留给世人的珍宝。在我 2018 年所读书中,本书排在第一,强烈推荐给你。
狭义的大战略服务于国家,广义的大战略则服务于每个人。穷则独善吾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一种人生大战略。
人生大战略就是你怎么协调必然是有限的能力与有可能是无限的抱负?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你一定是制定并运用自己的人生大战略,运用你的能力、资源来实现你所认为的人生价值。
问题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像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所说,战争里的所有事都很简单,但简单的东西最难。人生也一样。
借用加迪斯的智慧,给你的人生大战略九点提示。
第一,要敢为天下先。
自我作古,自己为后人树立先例,而不是被前人树立的先例所束缚,所以,绝不要被大人物唬住。大人物的优势是他们身居高位,这恰也是他们的劣势。常识如同氧气,位置越高就越稀薄。位置越高能见度也越小,从下面看着高不可攀,上面的实际情况却是危如累卵。大人物爬得越来越高,结果总是忘记了重力,而重力总会起作用的。
第二,随着你自己位置越升越高,掌控越来越大的格局,你越得泰然行事。
泰然行事并不是因为一切尽在你的掌握,而是因为一切必然完全超出你的掌握。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在与拿破仑决战时,不动如山,因为沉着、镇定和稳定军心是开炮以后他惟一能做的事情。 你的位置越高,领导力就越不在做事情本身,而越集中于发出正确的信号,成为大家合作中彼此协调必需的那个聚焦点。
皇帝新衣的故事当作笑话讲,大家却往往忽视了其合理内涵:假装穿新衣是皇帝的本职工作,所有皇帝都得假装穿着新衣。只要他假装穿着,只要大家假装他穿着,格局就还在。这种事孩子揭穿,是因为孩子确实不懂事。
第三,在一切必然超出掌握的现实里摸索,你得有个方向,但不要过度准备。
德国人打仗以精密计划著称,但就连发明军队总参谋部的那个老毛奇也说,枪声一响,计划就变废纸。人生际遇是一个接一个的偶然,你不可能事先都准备得过来。智者不去探究虚幻的因果链条,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只要不是随波逐流,有罗盘提醒自己要去的是哪个方向。
第四,在路上你要带上清单,而不是地图。
那些意外丛生的地方,没有地图可言,而最危险的是自以为有地图。清单提示你要做好那些事先能做的准备,以免意外一击就将你击倒。但清单不是戒条,它只是在各种已知的意外中取最大公约数,准备那些能解决的问题,至于未知的意外,它给你留下了自作决定相机行动的弹性空间。
第五,同样的道理:理论很有用,但你得知道怎么用好它。
克劳塞维茨说,理论就是有例外的规则,而不是包打天下的法则。它是过往经验的结晶,但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有限。它最好的用处是当作训练教材。
关于理论有句话,两头都说到了:所有理论都是错的,好在有些还有用。有用就继续用,别忘了前半句就行。理论服务于现实,而不是相反,当现实反过来纠正理论时,这是现实对理论的回馈。这时你要感激,不要说傻话,说什么理论不会错是现实错了。
第六,你为未知意外所能做的最好准备,是拥抱自己的前后不一和自相矛盾,把它们变成你的战略优势。
无论意外来自哪个方向,你都已经做好了对冲。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别让我的左手知道右手在做什么。有人想将他的军:总统先生,如果都不知道另外一只手在做什么,你的大脑怎么给两只手同时下指令? 罗斯福:只要能赢,自相矛盾无所谓。
罗斯福这么干可以,你则要注意,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并能游刃有余,这种智慧只属于第一流人物。 如果你身边人或手下没有这智慧,你不要轻易置他们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这会把他们折磨得痛不欲生。一般人太重视前后一致和自我一致了。
你在现实中管理自相矛盾与前后不一,最好把它们放在不同层级:左手做左手的事,最好别知道右手做的事跟它完全相反;右手也一样。他们接受不了,只要上一层的大脑能接受能处理就行了。
自相矛盾的公式当然不成立,但自相矛盾的现实却最终会找到出路,把它交给时间,交给现实,时间和现实最后会选择方向。
第七,自相矛盾也可以叫作权变,时左时右,时进时退,把这事跟随机乱来分开来的是原则。既要有原则又要通权变,这话说来容易做来难。
原则与权变的大宗师是林肯。有些事对林肯来说是不容谈判的,比如废除奴隶制,但选择在什么时机让大家知道这不容谈判,以及在什么时机做这件事,他掌握得像艺术一样高明。
他宣布南北战争的目标是维护合众国的统一,首先是因为这确实是他的目标,也因为这个目标能在那个时刻凝聚最大限度的支持,要是说为了废奴打仗的话,有一半人马上就散了;战争有自己的动力学,打起来就停不下,得广泛动员资源,黑人参军自然而然地变成战争需要,没有谁会反对;最后,当黑人与白人并肩作战,为合众国流血牺牲,废奴就成为阻力最小的选择。
废奴是目的还是手段?维护国家统一是目的还是手段?这些停留在争论的话可以争到永远,在现实中则目的手段融为一体。
一切既顺势而为,又自带完美节奏。大高手一旦出手,好像全不费力,能进就进,每有广泛支持就走下一步;该退就退,遇到难关就缩一缩。日拱一卒,偶尔猛进。相反,孤军奋战看起来很美,却大概率失败。
第八,对我们来说,正是因为每天都要在坚持原则与权变之间做取舍,所以分寸感极为重要。
在目的与手段之间,能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择手段会不会使你变成你所憎恨的那种人?这些终极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人生大战略要将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抱负协调起来,协调就意味着两者相互依存,缺了哪个都不行: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正义,没有正义的稳定无价值;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不为了和平的战争无意义,等等等等。
为分寸下的最好定义来自马基雅维利,他称之为美德(Virtue):做不得不做的事,但不为它所驾驭。
这导出最后一条,也是只有你才能为自己选择的一条。 协调有限能力与无限抱负的人生大战略,关键在分寸,每个人都得决定自己的分寸在哪里。
第九,你的分寸在哪里?加迪斯给我们提了个建议:
分寸要向自由(freedom)倾斜。在目的与手段之间,在稳定与正义之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在所有这些与那些之间,分寸要向保护自由倾斜,这里的自由指消极自由,即每个人免受别人干预的那种自由。
我同意加迪斯。
人生未可知,你我怎么管理不确定性?怎么在不确定性之下管理自己?
计划和理论可以帮我们一段路,但最后只能靠自己在未知地带摸索;我们无法超越任何一种重要的两难情境,惟一可以选的,是分寸。80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20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戰略,就是目標和能力的平衡本書從 2500 多年前的希波戰爭寫到 20 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雄霸古地中海的羅馬領袖寫到改變美洲新大陸的美國總統。文獻豐富、思想深刻,既有對寓言的深度解讀,也有古今中外諸多軍事家的戰略思想精華分析。在作者加迪斯眼中,大戰略就是目標與能力能夠達成一致,並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做出調整。本書一上來就給戰略提出了一個特別簡明扼要的定義:“所謂戰略,就是目標和能力的平衡。” 說白了就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制定目標,不斷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接近那個夢想中的大目標。作者也在書中提出三點對於戰略的思考:第一,領導者要想制定正確的戰略,首先需要平衡好 “刺蝟” 和 “狐狸” 這兩種思維方式。既要擁有明確的方向感,又要保持對環境的敏感性。只有把兩種思維方式結合起來,才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戰略。第二,正確的戰略還需要避開兩個陷阱。首先是避開迷霧下的各種可能性,為此需要對各種條件進行淨評估。其次是避開摩擦力陷阱,為此需要保持自知和自製。第三,歷史上那些成功的戰略都具有這麼幾個共同點:首先是看重速度,其次是能夠審時度勢,隨時調整策略,最後是分解任務,逐漸接近目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这是一本不端、不装的书先引用一句这本书里最牛逼的话:“常识就像空气一样:越往高处走,就变得越稀薄。” 从这句格言,你就能猜出这本书的风格:这是一本不端、不装的书。
作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在耶鲁大学开设的 “大战略” 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加迪斯用功最多的研究领域是冷战史,他写的《乔治・凯南传》曾获普利策奖。
在《论大战略》这本书里,加迪斯从 2500 年前的波斯与希腊的战争,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在他笔下异彩纷呈。更可贵的是,加迪斯并非仅仅讲述历史案例,他试图从历史中提炼出关于大战略的智慧。
加迪斯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有两种风格,一种风格是刺猬,一种风格是狐狸。据说,刺猬知道一件大事,而狐狸知道很多小事。加迪斯告诉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狐狸的风格更有助于我们随时纠正过去的错误,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变化。
但吊诡的是,古今中外,很多领导人都是刺猬型人物:戴高乐是刺猬、撒切尔夫人是刺猬、斯大林也是刺猬。更有意思的是,不仅政治领导人如此,很多商界和知识精英也是刺猬。据说,凯恩斯曾经讲过:“当事实改变之后,我的观点也会改变。” 看起来,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策略,但在现实世界中,聪明人却总是拒绝这样做。精英们执着地认为,这个世界错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跟他们原有的认知不一样。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其实,这个世界变了。拒绝随着世界改变的领导人会犯下重大的战略错误,结果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我们能从这些惨痛的历史学到什么教训呢?其实就两个字:常识。此书适合在一个动荡的岁月,就着一杯苦涩的政治新闻,慢慢品味。7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人都有大战略大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的结合。如果目标超出了能力,就要调整目标以适应能力,目标才能实现。目标的实现也可以提升能力,随着能力的提升,又可以确立更大的目标,人生就是这样螺旋式上升。不过人的目标是可以无限确立的,但人的能力却不能无限的提升。所以每一次目标的确立都要尽可能的符合自己的能力,目标定高了不行,因为无法实现。目标定低了更不行,因为不仅浪费你的能力,也不利于你能力的提升。每一次每一个目标与能力达到最佳的平衡点最好。这就是人生的大战略。那么要达到目标,要做成大事,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大事告诉我们,首先你要不断提升能力,你要定对目标,你要灵活机动,你要摸清情况,你要随机应变,你要适可而止,你要速战速决,你要了解人心所向,你要把握分寸,等等。国家大事是这样,个人小事情也应该这样。所以说所谓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所谓平衡,就是定出的目标有配匹的能力去实现。这本书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总之总是觉得有点难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大战略,是结果与手段的链接。I.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在踏上这条横跨两千五百年时空的征途前,加迪斯开篇遂借由以赛亚・柏林的二分法思维范式和弗拉德菲尔的一等智慧界定,为前来的修行者构筑了一个思维模型:故有 “狐狸多机巧,刺猬只一招”,成大战略者,必有容纳两种相冲正心之道的心胸。有远望星辰大海彼岸之勇,有万变捭阖之智,可平天下。
II.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所谓大战略,是潜在无限的目标,和有限的能力及资源的动态平衡。即,面对复杂,如何把握坚持原则 (战略) 和执行 (战术) 的 Proportionality (度,比例)?
屋大维,林肯和罗斯福在不同的时代维度和格局中,指出了相同的心法:建立一套原则体系,并分清事物 / 阶段目标优先级,重要的如生存和战略方向绝不改变,次要的像如何实现和何时实现随机调整。借林肯之言,就是 "指南针指出真正的北方。但如果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你只会闷头向前冲,不顾障碍,必将陷入泥淖,一事无成…… 那么,即使你知道真正的北方又有什么用呢?"
大战略中的失败者,(薛尔西,年老的伯里克利,拿破仑),有什么共同特点?欲谋揽天下,而不知止。成大战略者,应先天下忧,克己张驰。
III.
“虚己应物,必究千变之容;挟情适事,不观万物之妙。”
纵览千年,加迪斯解读了 “何为成大略者 “,却依旧无法回答” 何以成大战略 “。并非是造诣高低或社科模糊使然;而是,这本就是一个广而无解的问题。没有任何方向可以被确切地定义为成功,没有任何的认知可以被定义为真相。如这位学者在全篇落幕之处所讲,“矛盾必然存在… 而紧绳的两端,都值得尊敬。”
今日的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正是如何在一个不断激励和要求高度专业化的世界,维持广阔格局,多样经验和跨领域思维模式的长远人生收益。在 "赛道论" 的认知模型指引下, 人人都追求更早的起步,更早的到达;可是,你想选择的,究竟是结果,还是过程的意义?
成功无法复制。或许我们无法到达 “潜在无限 “的目标;但是,修身正心之中,我们可以培养自我的” 成大略者特质 “,不断更迭” 有限的资源和能力 “。
成大战略者,有格物致知,审时度势的耐性与纯粹,有懂得放下成败的胸怀和格局。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匹配常识(《论大战略》读书笔记)说实话,这本书在还没有读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被这个名字吓到了,毕竟并不是谁都有机会做大战略,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一定有机会做战略。读下来以后,确实会发现,虽然 “大战略” 这个词说上去有些大,但实际上,它说的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的平时决策都息息相关的一件事,只不过我们不自知罢了。书里给 “大战略” 下的定义是: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既要有超出眼前的远方目标,同时还要对身边所拥有的资源、环境、限制和能力有清醒地认识,在实现这个远方的目标过程中,不断平衡做事的方法和手段,而不做那些只为目标却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看得出来,书里面是非常推崇以赛亚伯林的。书里说:“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前者重视目标的单一性和纯粹性,而忽视手段的配合;后者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 狐狸和刺猬是以赛亚伯林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大概意思就是刺猬型的人是只知道一件大事,而往往容易将所有的思考都放到自己知道的这件大事里,而忽略了太多身边的小事,尤其是很多专家学者都喜欢这样,对自己崇奉的理论奉为准则;狐狸型的人则是知道一堆小事,但是没有大事的方向,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仿佛如鱼得水,但所得的成就就需要靠运气了。对于书里所说的战略的思考方式,其实就是要保持一种狐狸和刺猬的结合,既要保持一个超然的目标感,又要保持和现实的连接感和灵活性。书里说:“所有战略问题的核心不过是常识而已,但保持常识并不易。” 书里还说:“常识是某种自发、单纯而未被理论污染的东西,经得住时间检验。” 其实我们有很多常识其实都是知道的,但是就是不愿意承认罢了。比如说,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选项,我们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好东西,我们经常需要在同样美好的事物之间做取舍,还有太多太多的常识。所以当我们在考虑战略的时候,不只是为了一个远方,还有身边的应该的。所以,对于战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匹配常识,用自己的理想,匹配我们知道、应该知道、必然知道的常识。就像书里说的:“人们可以努力去实现理想,但永远不要期望能实现。” 很漂亮的一句话就是,去追寻就是人们所能做的极致,而人们要追寻什么则是自我的选择,而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将目标和手段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要清楚的就是,两者永远无法互换。只是问题就是,我们有时候很容易会把手段当做了目标,把方法当做了目的,也有时候会把目标当做了手段,把目的当作做事的方法。只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或许这就是常识不匹配的问题了吧。书里还有好多非常有趣,貌似矛盾、却又无比正确的表达。比如 “如果你试图预测一切,你将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如果你没有为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准备,那么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求稳定性是导致毁灭的方式之一,只有保持弹性才能适应意外情况”“人一旦控制了周边环境会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当控制系统崩溃时,问题便会变得棘手,而控制系统迟早都会崩溃的”。所有的这一切,仿佛都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矛盾双方的共存,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常识。而对于战略这个问题来说,也就是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间,保持小心翼翼的平衡,仅此而已。最后还是用书里的话结束吧:无论我们生存于何种 “当下”,生与死之间的矛盾在我们的思想或精神上最不可轻忽。所有走在那根钢丝的任何一端者(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值得尊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战略就是,在狐狸和刺猬之间反复平衡》@日啖一书 190/700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管理者,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 “战略”—— 制定战略,把握战略。而这,往往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企业管理的很多层面都是有迹可循的,唯独战略,如同走钢丝,我们一直在摇摇晃晃中寻找平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掉下万丈悬崖。
《论大战略》,从浅显易懂的寓言开始,用 2500 年的历史进行铺陈,令人拍案叫绝、掩卷深思。让人脑洞大开之际,又不免会心一笑!
—— 战略,并非 “深不可测”,“只可意会”;战略,就是目标和能力之间的平衡。
换句话说,战略就是,去哪儿?怎么去?
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的残篇中:“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当代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 1953 年《刺猬与狐狸》中加以引申,描述历史人物思维的差异:狐狸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而刺猬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普遍的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
狐狸式思维的人善于归纳各种不同信息,而不是仅依据 “宏大图式” 进行推导;刺猬式思维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拒绝批判和反思,往往沉浸在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里。
加迪斯认为,“狐狸和刺猬的悲剧在于,彼此都缺乏对方所具有的一些能力”。
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
刺猬执着于目标,而忽视手段的配合;
狐狸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
如果把刺猬的方向感和狐狸对环境的敏感性结合起来,也许就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战略!
加迪斯认为,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这种平衡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
因为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外部的影响因素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目标与能力需要互相适应和配合,尤其要防止两者脱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拥有 “好的判断力” 和 “均衡的行为”,简言之,就是运用常识。
所有战略问题的核心不过是常识而已。
常识是某种自发、单纯而未被理论污染的东西,经得住时间检验。
保持常识谈何容易!
专注不易,灵活更难。
再好的战略,都有可能变成束手束脚的绳索。
战略更多关注的是 “规模”,也就是说,可以影响多少人,能带来多大收益,或导致多大成本损耗,由此判断目标与能力是否相匹配。
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必须认清存在什么样的限制和约束条件。好的战略要考虑到制约条件,限定行为范围。一个合理的战略目标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战略,就是潜在无限的期望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保持一致。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大师课,加迪斯🎓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5 本)🎓 🎓《论大战略》 加迪斯🎓 📚 我们所面临的择选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选项(比如善与恶),是而要在同样好美的事物之间取舍,因为我们无法同时拥有它们。“一个人可以注专维持己自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致力于建立、维护或服务于一个大伟而光荣的国家。”📚 狐狸式思维的人于善归纳种各不同信息,而是不仅依据 “宏大式图” 进行推导;刺猬式思维的人则恰恰相反,们他拒绝批判和反思,往往浸沉在自己先入为主的念观里。如果把刺猬的方向感和狐狸对境环的敏感性结合起来,许也就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战略。📚 一个理合的战略目标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且而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情势展发不断调整推进标目略战的方式和手段,必要时甚至要对战略目标进行果断的调整。📚 斯西朗弗・斯科特・德拉杰茨菲在 1936 年提出的验检标准:一流的者智“能够同时在中海脑持有两种反相的想法,且并仍然保持动行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享受一次对于战略的洞察之旅这本书是 2019 年读过的书中对我启发最多,也是我会一直带在身边的少数书之一。
所谓战略就是保持期望和能力相一致。可能我们需要融合狐狸的灵活与刺猬的呆板;也需要保证自己在风险中能够存活下去,后面才能有机会翻盘;更需要在方向感好的情况下,能保持行动力的同时又不失敏感的判断。
我想用一些关键词来诠释这本书,读者可以自己讲一个故事串起来这些词,然后看看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是不是持续走向 “更好” 的方向。
这些词包括:匹配、取舍、权衡、停止、全局、洞察、规模、重要度、均衡性、动态、时空、目标、手段。
祝你在本书中享受一次难得的思想盛筵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战略思维的普惠《论大战略》会形成一种思维上的惯性,所有不能够容纳多元观点,或者不能在对立矛盾的两方观点间自由切换的思维方式,都显得有些 “低级”,不够成熟。大战略中蕴含有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那就是 “融合”,视频《后浪》也是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为未来的 “融合” 大势 “推波助澜”,即大战略的成功在于真正的把 “和而不同” 根植于思维和行动当中,并且深入骨髓。
《论大战略》更大的价值应该来自于 “战略” 的普惠,战略思维如何与我们日常生活扯上关系,如何改善日常决策的质量,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本书至少教会大家 “避免极端”—— 站在同一个位置永远看不到最全最美丽的风景。
在没有接触《论大战略》这本书之前,我在日常工作中偶尔会有一种 “被撕裂的沉沦感”,这种感觉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会有过这种感觉。就是由于工作和现实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暂时屈从于潜在的规则,而所有这些 “恶” 的东西又和我们的长期志趣相悖,甚至怀疑自己的初衷还是否坚定,害怕自己是否已经沉沦。这种无法调和的冲突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并且让我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当下所做的事情,我们缺少的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工具,能够重新理解与 “魔鬼” 共舞的意义,以及它与长期战略目标的相容性。有了这样一种思维工具,在奋斗的路上会多一份内心的从容和安全感。
《论大战略》给我们的核心思想,其实序言就已经完整的交付给我们了,整本书更多的是历史人物和故事。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理论的人,对历史情节的长篇大论难免有些排斥和反感。这同时也引发我的反向思考:故事的力量可能远远大于抽象的理论对我们的影响。核心思想、抽象理论存在的价值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通俗的说就是在我们遇到现实问题的当场,能够立刻告诉我怎么选。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物故事的力量可能更加强烈。我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如果柏林遇到同样的问题会怎么选?”“如果我是林肯或者罗斯福我会在意什么?” 等等。故事才能真正的做到还原现实,“如果我是某某” 的假设本身就是对立体人物思想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论大战略》除了给了我们一个颠覆认知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找到一群更有智慧的人,从今往后,他们会一直站在我们的身后,随时点燃我们。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是历史书,不是政治课,它是思维成长这是一本集政治、历史、思维成长等多角度的战略性思想的书。从思辨角度来说,你的人生你做主,在长期战略与眼前利益之间如何抉择,它每天都在发生,你无法回避。作者用史实告诉你各种抉择的利弊。从史书角度来说,书中阐述许多历史事实,例如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罗马帝国史、塔鲁季诺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喜欢历史的朋友不容错过。从政治思想角度来说,书中汇集各种思想巨著和寓言故事,例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赛亚柏林的《刺猬与狐狸》等。同时品味各路人的思维碰撞,也是趣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