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9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西方知识分子反对国家干预

    此书一般,首先是作者是以西方的视角描写前现代国家,但西方的封建制农业国家在管理和税收体制上处于中国春秋战国阶段,属于自由的分封制体系,中国自秦汉以来已经进入郡县制帝国统治,通过盐铁专营(国企),印钞权和土地税收管理统一的帝国,这是西方传统不认同也不理解的。另外书中对前苏联的列宁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嘲讽,认为是如同非洲坦桑尼亚暴君的乌托邦,但后工业化国家,没有英法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美国印第安人的土地兼并,想从农业国家进步到工业化国家如何完成资金的积累?后殖民地国家都因为弱政府错过了工业化。好的历史书是写出当时人物的不得已,当时的人也是聪明的,国家的视角不是对国家的批判。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三刷顾老师之后,再也找不到不打开这本书的借口了。物超所值!!这本书值得阅读。就像题目所写,顾老师对这本书最主要的一多半内容做了很好的讲解。并且,我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顾衡老师在课程里讲的一些话题,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源头。或许这就是顾老师吐血推荐的原因吧。但是!但是来了哈。这本书顾老师没讲的内容,依旧精彩。如果说顾老师是带着我们坐着直升机鸟瞰本书的话,那么当我们仔细读书,内容也相当精致。我个人竟然找到 “明白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 的某个方向的答案。ps:坦白讲,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有些啰嗦。大概率是我没读懂作者详细引述材料细节的良苦用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懂的观点,难读的内容。

        作为顾衡老师栏目里推荐的第一本书,作为破万卷节年读书单之一的《国家的视角》,一直都是我心心念的一本书。特别是在读完了《后望书》之后,再回过头来,更觉《国家的视角》一书中的观点很有启发。


        我读书一直比较轻视序言,总是急吼吼地想直奔主题。但是这本书不一样,读懂了序言就搞清楚了本书的主旨。书名叫做 “国家的视角”,顾名思义,就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分析并揭示那些由国家发起的社会工程带来巨大灾难的原因。巨大灾难源于四个因素的结合:
        1. 对自然和社会的管理制度的简单化。
        2. 极端现代化意识形态。
        3. 独裁主义的国家。
        4. 软弱的公民社会。
        简单化其实是从古至今国家制度的一直追求。社会本是个复杂系统 (Complex System),涉及到的因素非常之多。要想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面面俱到显然并不现实。这就好比做数学建模,第一步就是进行简化。政治是非常务实的,国家的制度首先满足的不是所谓的 “科学”,而是有效,简单才能有效。
        极端现代化意识形态 —— 对现代化强烈而固执的自信。进入现代之后,世界完成了祛魅。以前中国人讲究天道轮回,现在成了人定胜天。倒不是说要因循守旧,这里的 “天” 其实是代表着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是需要恪守的。一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只会酿成悲剧。
        最后两条则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强势的国家和一个弱势的社会,在简单化的动因和极端现代化意识形态的推动下,硬生生将一个个不靠谱的社会工程推动下去,终于酿成了悲剧。对比明朝和宋朝,为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搞不下去,而明朝很多僵化死板的政策却延续了几百年,强势的国家和弱势的社会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望书》里以三门峡水电站为代表的众多生态悲剧,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四个因素恰好对应于本书的四个部分,理解了这四个因素,对本书的整体脉络就很清楚了。然而要继续读完本书,需要你有极大的毅力!如果你听过顾衡老师的解读,你也许会对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真正读起来,就会发现难读不是一般的大。顾老师能把这么难读的书讲得如此通俗易懂,着实不易啊!
        这本书难的其实不是观点,而是内容。如果把论据换成中国的例子,估计会好理解的多!感觉作者写的太过复杂了,或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把锅丢给翻译是一个最简单,却又最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你想了解这本书的全貌,那就焚香沐浴,静下心来,啃透这本书吧!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科学发展规划的另一种视角

          这本书好难读,部分段落有些绕,但值得读。像今天看到罗辑思维说的,教育与娱乐的区别就是教育能提供知识增量。这本书增量足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家的视角》

            这本书的中心问题就是那些具有良好用意的领袖是如何为使其人民的生活和景观能够现代化而设计出种种项目的。这些项目是如此巨大,如此忽视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甚至当其致命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以后,仍然被不顾一切地继续推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难读的好书

              国家的视角,当官的视角,统治者的视角…… 总是不同于个体的视角,家庭的视角,业主的视角…… 视角,不就是立场嘛,到底宏观正确,还是微观有理,看你的立场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国家的视角》。秩序的建立不必压制地方的和流行的内容,压制地方和流行的东西往往会带来无序。《水浒传》中充满了真知灼见,它表明在国家的压迫下,人迹罕至的山地如何成为人们避难和复兴的场所。这一经验在很多方面也适用于我所研究的东南亚大陆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关系。苏联的集体化,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的强制村庄化都是 20 世纪人类巨大的悲剧,无论是生命的丧失或生活无可逆转地被打乱。如果不特指这些特别引人瞩目的事件,而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在第三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充满了大型农业项目和新城市(比如巴西利亚和昌迪加尔)失败的残骸,它们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科学林业的先驱,德国也是最早认识到并试图补救不良后果的国家,为此他们发明了所谓的 “林业卫生学”。在那些原来啄木鸟、猫头鹰和其他树居鸟做窝的地方,林业官员提供了许多特别设计的盒子。蚁群被人为养护和引入,蚁穴则由当地学校的学生照看。一些在单一树种的森林中已经消失的蜘蛛又重新被引入森林。他们这一努力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们为了生产的目的仍然在那些贫瘠的林地上种植单一的针叶树种。在这里,“恢复林业” 试图创造出实际的生态,却仍然拒绝多样性,而多样性才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换的商品越来越标准化(一吨小麦,一打犁头,二十个车轮),人们越来越接受一致的度量单位。官员和重农主义者都相信统一的度量是创建民族市场和推动理性经济行为的前提条件。如同我们所谈到的,前现代和早期现代国家在征税的时候主要是与社区,而不是与个人打交道。尽管一些明显的个人税,如俄国臭名昭著的 “灵魂税”,是向所有臣民征收的,但事实上也是由社区直接缴纳,或者通过臣民的领主缴纳。对统一和秩序的渴望提醒我们注意,现代国家机器也是国家内部的殖民化项目,它借用了帝国主义 “传播文明” 的花言巧语。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者并不仅仅是描述、观察和绘制,他们要重新塑造人民和景观,使之适合他们的观察技术。这种生产力主义至少有两个传承,一个是北美,一个是欧洲。美国的贡献来自弗里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Taylor) 影响深远的工作,他将工厂劳动详细地分解成独立、精确和可重复的运动,这开始了工厂工作组织的革命。对于工厂经理和工程师来说,新发明的自动流水线使他们可以使用非熟练工人,不仅可以控制生产的速度,而且可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欧洲的 “能量学” 关注的是运动、疲劳和适当的休息、合理的卫生、营养。这种传统也将工人作为概念上的机器,尽管这种机器需要吃饭并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他们用抽象的标准化工人代替具体的工人群体,标准工人有着一致的体能和需求。像泰勒制度一样,威廉皇家生理学研究所 (Kaiser Wilhelm Institut für Arbeitsphysiologie) 也是建立在将人体理性化的基础上,它最初的目的是提高战争期间前线和工业中的效率。清晰性是控制的前提。任何国家对社会的大规模干预 —— 接种疫苗、生产产品、动员劳动力、对人口和财产征税、扫盲、征兵、贯彻卫生标准、抓捕罪犯、普及教育 —— 都需要发明可以清晰识别的个体单位。极端现代主义的计划倾向于以效率的简化形象 “流传”,它与其说是经过检验的科学命题,毋宁说是对秩序的视觉符号和象征的半宗教式崇拜。如同雅各布斯所说的,他们可能用表面的秩序代替真实的事物。他们是否显得正确比他们是否真的有用更重要。通过持续地观察他们实地试验的结果并保持成功的方法,农民发现并完善了有效的实践,尽管他们不知道这些实践发挥作用的化学和物理原理。与其他许多领域一样,在农业中 “实践远远早于理论”。的确,这些在实践中成功的技术涉及了许多同时相互作用的变量,科学的方法也许永远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技术。接下来,我们来仔细考察实践知识,这是现代主义冒险忽视的知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主体,就像是自由主义理论中的 “无印痕公民” 一样,为了执行计划的需要,成了没有性别、品位、历史、价值、意见和自己的想法,没有传统和特定个性的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贡献给企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国家的视角、利益出发,发掘出了这其中的诸多荒唐处,我也是没想到极端现代主义居然真的做了很多民不聊生的事,顶层的设计想要控制一切,想要简化一切,但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书的涉及范围很广泛,在技术领域我觉得作者说的并不对,规范和统一的标准、简化非常有必要,比如说编程,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则,那根本进行不下去。各地的网络标准都不一样的话,则根本无法互联。另外,如果不把标准化的东西记录下来,知识也几乎无法向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庸俗不该装深沉

                    今年春节,我在石家庄,我家旁边就是当初作为高风险地区的北国超市,那段时间我真的是提心吊胆。但是那又怎样,我总不能因为超市曾经有风险就不去逛了吧?那样的话,我 “吃什么、喝什么”?而且,从以往的经历看,疫情只会持续短暂的一段时间,疫情过后,一切一定会恢复正常。于是,我选择了不去管他,该干嘛干嘛。如果你赞同我的做法,那你肯定和我一样,是一个务实的人,用《国家的视角》这本书里的话来表达,我们都是会使用米提斯的人。什么叫米提斯?米提斯,是与极端现代主义相对的概念,翻译成大白话,则是以经验知识与地方性知识为主的隐形知识。具备了米提斯的精神,我们才不会变成 “书呆子”;也只有时时刻刻保持米提斯的意识,我们才不至于贻笑大方。可反观现代国家,当代政府官员们却常常不懂这个道理。还是以石家庄为例。在抗疫的最后阶段,石家庄有风险的地方就只剩下藁城这一个区了,但石家庄政府却依然对全市实行严密封锁,最后还是总书记发话,才让封锁逐步接触。官员们当然各有各的理由,但,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做法是的的确确损害了地方市场的活力。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理解是,官员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被迫采用了极端现代主义,也就是说,对社会进行了清晰化、简单化与均质化的改造,而从后文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改造的结果常常事与愿违。通过举我个人的例子,我想帮助大家弄懂极端现代主义的反面;而通过国家的例子,我让大家看到了这种理论的危害。如果这两点你都弄清了,那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即这种理论缘何产生,又会怎样对社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关于这两个问题,斯科特在书中已经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答案被作者拆分整合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审美,第二部分是理性的局限。下面我们先说第一点。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标准品越来越成为官方审美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城市的管理当中则是官员为了营造城市景观,将不同区域的差异抹平,必要时还会进行强制移民。审美这个概念听起来是有些玄乎,但倘若我们细究审美的背景,就会发现这背后统治者深藏的本性。起初,统治者只是为了实行有效统治,才会将分类、规划、压迫这些词置于意识当中,后经过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洗礼,这些词才深入到了价值判断区域,成为了审美标准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们会有意无意地切断各区域的历史,并迫使他们放弃之前只针对自身特定情况发展而来的应对方式,将一切从头开始。这无疑会让社会丢失很多的资产--包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下面,再来看看第二部分 —— 理性的局限。这一点刘擎教授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中讲得很充分,简而言之,就是某些知识分子因为不成熟,妄图以固定的知识来解释整个世界,最终的结果,毋庸置疑,是悲剧性的。在这方面,我还要澄清一点,极端现代主义并不为哪一个学派所独有--斯科特在书中反复强调过这一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理性本就对应着抽象,而抽象,众所周知,暗含着清晰化、简单化、均质化的种子,这就为它带来了普遍性。尽管极端现代主义的主要发生地在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不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因为,毕竟,“米提斯” 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我将我的启发概括成下面这句话:“人类因为发现逻辑的存在而成长,因为知道问题的复杂而成熟”。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各式各样的理论为我们应对变化提供了抓手,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的消散。这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瞥见一二。那么,面对复杂,我们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呢?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任何妄想对眼前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的做法,最终结果要么是 “没吃没喝的”,要么是成为一个 “书呆子”。因此,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做到的是 “面对复杂,心生欢喜”。因为,在我看来,正是复杂为我们提供了人性绽放的可能,也正是面对复杂,我们才有了成长的跳板。举个例子,社会上一直存在这样一类干瘪的人--工作狂。对于这种人的心理,,人们众说纷纭,对此我的意见只有一点,即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将生命完全倾注在工作上,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在他们眼中,工作是唯一确定且有奔头的事。健全的人都知道,人性的展开是多维度的,这当中既包含人的社会化,也包括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其他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追寻的道理。因此,工作狂们不顾其他人的看法,毅然决然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简单化改造的做法很值得我们警惕。说到这儿,有些同学或许会提出疑问--在不确定性极多的环境下,我们难道我们不是更应该活成齿轮的样子吗?我当然不否认这种看法,但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讲,这样子的生活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的。这当中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个人能力的原因。最后,我要检讨一下自己。作为以理念为生的人,我常自诩为清高的知识分子。此种身份认同有时会让我沦落到纸上谈兵之境。坦率来讲,我生活中爱情的缺失也与此有关。这种情况源于我之前常将另一半看做是打扰的病态心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眼中的打扰其实一直以来都以复杂世界的一部分的身份存在,无论我在意不在意,它都在那里。因此,正如其他事物一样,我最正确的做法理应是接受它,追寻它,以及享受它。话说到这儿,我想以毛不易的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毛不易在《像我这样的人里》唱到:我们都是庸俗的人,从不应该装深沉。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普通人所具有的关于他们周围社会和自然如何运作的实践和有用知识,以及他们抵制那些危害社会和自然的项目的能力的赞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顾师傅教你如何从小姨子走向康德

                        0. 本书的难度:菜单与银河


                        对我来说,《程序员健康指南》和《番茄工作法图解》就像是菜单,哪里想吃点哪里,读起来非常巴适。
                        《国家的视角》则不然,这是一本如同「银河」一般的书,阅读时既需要你对整个银河的形状有大致的把握,又需要你俯下身子去仔细观察每一颗恒星。读这本书,真是「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啊!
                        1. 为什么要重视一本书的封面和序言?
                        对于一本知识密度很高的书来说,封面和序言中往往埋藏着解读这本书的重要线索,这本《国家的视角》当然也不例外。
                        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段话,「这本书的主题是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本书的核心观点。而在书的序言中,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解释了这些项目失败的原因。因此,对于《国家的视角》这本书而言,封面和序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为什么在刚开始阅读时,就要尝试把握一本书的主线内容?
                        在吴军老师的专栏《硅谷来信》里一篇名为《大学考试秘籍》的文章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一门课程而言,最重要的是搭建课程的基础概念和贯穿课程的主线内容。
                        以经典老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为例,这款游戏的「基础概念」就是各类植物和僵尸的属性,游戏的「主线内容」是植物与僵尸之间的关系(相互克制)以及游戏的运转机制(你死我活)。
                        对于《国家的视角》而言,「基础概念」是米提斯、清晰化的目标、简单化的设计、精心设计的社会工程等,「主线内容」是精心设计的社会工程为何会失败。
                        3. 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书的「基础概念」和「主线内容」吗?
                        当然可以啦!
                        序言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非「米提斯( mē tis)」莫属。这是作者从古典希腊语借用来一个混成词 , 表示那些只能从实践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作者将会在第九章详细介绍这一概念。
                        序言里介绍了本书的主线内容,作者表示,国家发起的社会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由四个因素构成。
                        第一,绝不意气用事…… 不对不对,走错片场了。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喂,罗辑博士,你也走错了!
                        第一,简单化的自然和社会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得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不能乱跑,活生生的人变成了登记簿上的数字,对国家而言可不就简单化了嘛!
                        第二,极端化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强烈而固执的自信。这帮家伙特相信,等他们科学地掌握自然规律之后,他们可以理性地设计社会的秩序。他们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干出这种事!
                        第三,独裁国家有愿望也有能力用权力让设计变成现实。只有在第三个因素加入前两个因素之后,它们的结合才具有潜在的危害。你想,本来是一个有可能和现实脱节的设计,现在要落到自个儿头上了,你说吓不吓人!真想问问那些设计者,「针尖儿上能站几个天使啊」。
                        第四,软弱的公民社会,缺少抵抗这些设计的能力。
                        总结一下,清晰化的社会使大规模开展社会工程成为可能,极端化的意识形态提供了乌托邦式的愿景,独裁国家有实现这一愿景的决定权和行动能力,软弱的公民社会提供了等级社会作为实现这一愿景的基础。
                        真是环环相扣啊,少一个都不行!有没有想起顾衡老师说的,「伯林认为观念必须是连汤带水的」。
                        这就是本书的主线内容啦!
                        看到这还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去读吧!还等什么!要知道走向康德的第一步,就是你想要进步。只要你想去做,啥事不能成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容易理解的一本书啊

                          作者从森林 城市 乡村分行方面论述了单一化管理 简单高效是统治者喜欢的管理方式。单一化抗风险能力不足。多样性会使生态更健康,反脆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极右对极左的反动。能中庸一点吗?

                            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复杂、多维度的。那些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人来说不言自明的东西,一旦拉长视角,就会变的模糊不清。就像丰富多彩的微观细胞世界,肉眼看来毫无差别。国家的视角无法体察个体的冷暖,只有通过必要的简化才能得出概率性、方向性的判断。就像我们自己只有通过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趋势分析,才能有所选择。因此,我实在不理解作者因何如此贬低国家视角。    固然,过分的简化会造成关键信息的丢失,但这不是简化的问题,而是观察变量的选择问题。我不喜欢柯布西耶式的宏大广场,望山跑死马的感觉真不好。但也不觉得人为建立秩序有什么错,只不过凡事不能太过。况且在科学发现突飞猛进、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摈弃旧思想,面向未来发挥人的创造作用,而非被动的接受自然、神的安排,更是人类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古人发现四季变化、物候规律,主动修建水渠、安排农时,才有你我现代人生存的基础。    给人类发展带来如此进步的现代性,被批的体无完肤,实在有点后现代的味道。    感谢现代性,给我今天的生活。警惕现代性的无孔不入,过度深入,保持中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端现代主义

                              他们说…… 他是如此沉迷于纯粹科学…… 他宁可人们因正确治疗而死亡,也不愿意因错误治疗而康复。1 极端现代主义的一个特征就是 “简单” 忽略复杂极端科学主义。2 在改革者或者说统治者他们设计了很多很精巧很精妙的东西,但是人的变量和自然的变量从来不在考虑范围内(因为他们影响利益也不符合他们的理想)。3 简单高效一直是极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复合一个极端现代主义者的美学想象,但是往往是一败涂地,今天的各种极端现代主义所制造的灾难远大于天灾,现代世界和过去的区别在于,现代世界是人祸多余天灾世界。4 米提斯试的知识从来不在被科学家理性主义者所接受。在极端科学主义者认为那简直是愚蠢的落后的。不符合他们科学想象,实践知识往往是解决 “变量” 富有弹性和几代人沉淀总结的经验知识。科学应当是一种可用的工具而非极端的规则,他应该适应自然而非改造自然,而专家往往分不清这点。5 我们要警惕极端现代主义,尤其我们在一个极端现代主义世界下生活的时候,我不相信在这极端现代主义的人民不会被极端现代主义所异化为一个极端现代主义的人民,带着极端思维在生活在一个国家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家的局限

                                国家的视角聚焦在控制与税收,所以天然具有将社会简单化、抽象化的冲动。简单化、抽象化又必然会丢失大量的微观细节,看上去倒是干净了,可也脱离了实际。当国家秉持着这种信条对社会进行规范化时,那些 “乌托邦” 式的计划屡遭失败、甚至酿成大祸也就成为必然;反而那些被国家厌弃的、杂乱的、落后的地方知识却在项目失败后自动生发,重新形成了自己的秩序... 指出正式的制度需要依靠地方知识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对极端现代主义的简单化提出批评是本书的主旨。针对这一现象,个人认为破解的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认识到自己的 * 客观无知 *,凡事秉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原则,不搞一刀切... 可惜对于极端现代主义者来说这一点可能还是太难了。书中很多例子都可以联系到我们身边的事情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上去,虽然讲的全是国外,但并不影响你用这一视角去观察中国。译者在后记中提及 “以一种简单化去批评另一种简单化” 的批评观点,就像一碗解暑的良药,让人得以从作者的逻辑中脱离出来,更完整的看待本书,算得上点睛之笔... 最后,指出最高赞书评的一个错误,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苏维埃的 * 工业化农场 *,是在嘲讽苏联的工业化农业,而不是在嘲讽工业化!另外,两星的评分个人也觉得有失偏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要概念 米提斯。一类 Know How 的能力。一种各种变化的环境下解决问题的广泛的实践技能和后天获得的能力。一种 ‘不易言传的经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以前总把国家和人民放在一起来说。其实一个统治者与一个国家的诉求和人民对于国家的诉求,其实是往往非常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感觉,只是不成体系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本数据,很好的把你系统论述了,国家对于统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对于这个国家的诉求和他统治的诉求到底是什么。这无关于意识形态所谓的西方和东方,大部分直接级再去解构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时候,往往思维都会慢慢趋向于统一。这种简单的均质化的统一其实是对于整个社会有比较大的伤害的。不过一些统治水平高的国家还是能够从这些以前的失败案例中学到很多开始有意识的去慢慢的修正以前的那些错误的思维。而且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在你的生活或者是一些整个人生中,其实也应该去更多的关注这些思维。但自己也容易陷入简单均质化的这样一个现象。比如有的人希望成功能够通过一条方法论能够直接到达,有的人总结自己的失败的时候,总觉得就是那么一条原因,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其实真正的视角应该是更加多维更加复杂的。这是不是也体现了个人在统治自己的时候,统治自己人生的时候那种简单的均一化的视角,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对于统治阶级和个人都有益的书。虽然这本书真的很难读,很难啃我,啃了好几次中间也放弃了好几次,但是最终把它啃下来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特别是在自己对于自己人生目标达成和一些事件分析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视角和更全面的思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257本 囫囵的翻完,后面还要重温

                                      在平静、没有麻烦的时候,每一个管理者都认为只有通过他的努力,在他统治之下的所有人民才能保持前进。正是这种不可缺少的感觉是管理者劳动和努力的主要回报。当历史的大海还平静的时候,乘坐在自己小艇上的统治者,将小艇挂在人民所乘大船之上,自然会想象他的努力带动了他所乘挂的整个大船的运动。但当风暴起来,海浪翻滚,船开始晃动的时候,这种错觉就消失了。大船依靠自己的动力独立地前进,小船的钩子再也够不着前进的大船,突然,行政管理者不再是统治者和权力来源,而成为无足轻重的、没有用的、软弱无力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换个角度看世界

                                        我们都带着滤镜在看这个世界,所见的事物,一个是自己想看到的,一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滤镜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而滤镜的彼岸是事物的本质或乱像(事物本身的多面性、复杂性,人为的信息过滤屏障)。我们大多时候受限于自我的视角,而【国家的视角】会带来一种视角转换的体验,颇有启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祭祀,精神世界的慰藉;戎,武力,物质世界的守卫。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形成社会,而社会的高级组织形式是国家。国家为了统治和管控人民,需要清晰化的统计(统一度量衡、统一语言,制定姓氏等)、简单化的管理措施(简单化才可实施,但又往往违背事物本来复杂的本质)。不止国家,企业和各类组织同样需要这种清晰化(量化内部的各类变量)与简单化(深入浅出的管理)的思路。作者以国家的视角,阐述了影响国之发展的变量。立国之初,强调了统一度量衡和语言的重要(利于税收和管理),姓氏产生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利于统计人口和募兵,中国姓氏始于秦朝,而欧洲要晚的多,到拿破仑时期),城市建筑和路网规划的考量因素(便于发兵,平定叛乱),这些看似微小的措施,对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其深远。国家的发展,作者重点阐述了城市、乡村、农业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严厉抨击了极端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简化主义),主张尊重自然演化的规律(尊重复杂性)。本书让我们体会了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乐趣,但书中的观点及论证,也不乏赘述和片面(个人观点)。总结:辩证的看待本书,会有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些启发

                                          知道自己不知道并努力知道更多;为解决问题而简化问题进而产生新问题;乌托邦理想 vs 细节丰富的现实;以生存为讨论问题的前提,无论基因还是国家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