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这部小说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的作者夏目漱石对它有过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评价,他说:“这小说没头没尾,简直像海参一样。” 这确实说出了小说的一大特点,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有一段一段自由散漫的闲聊,随便翻到哪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小说的主角,也是第一人称叙事者,是一只被收养在教书先生家里的小猫。小说一开篇,小猫就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只猫儿,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 这句话成了小说史上经典开头的名句。整本书,就是 “以猫眼看人”,猫儿在家里来去自由,可以出入任何地方,可以偷听任何谈话。这样的写作方式兼具全知的上帝视角,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所思所想交代得清清楚楚。夏目漱石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家,他创作生涯不过短短十来年,作品也只有十五个中长篇和十来个短篇,在日本却被誉为 “国民作家”。日本政府曾经挑选各学科为日本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将他们的头像印上日元纸币。夏目漱石最终作为文学家代表,获此殊荣。这部小说以猫的视角来描述,猫对世态的观察、对人类的理解,单纯而不抱有偏见,增加了描述的客观性,让读者重拾 “初心”,摆脱世俗成见,反思事物本质。〈关注公众号 DoctorCC,获取听书分享红包。〉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是猫》夏目漱石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家,被称为 “国民作家”,头像曾被印在日元纸币上。他年近四十才开始写小说,四十九岁便死于胃溃疡,留下的小说作品有十五个中长篇和十来个短篇。在西方文明的影响和刺激下,日本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行明治维新,文学也随之蓬勃发展,出现了模仿西方文学的各种流派之争,但文学理论和实践严重脱离,真正优秀的小说作品为数稀少。在此背景下,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横空出世,打破僵局,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用夏目漱石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 “没头没尾,像海参一样的小说”。故事主要描写了五位明治时代性格迥异的知识分子,时不时地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以抵抗被重商主义社会排挤所导致的无所事事的空虚苦闷。整部作品以猫眼看人,兼具第一人称和上帝视角两种叙事方式的长处,读起来既有亲切感、代入感,同时又能将事情交代清楚,突出对比,增强讽刺效果。还能让读者透过小猫的眼睛,重拾 “初心”,摆脱世俗成见,反思事物的本质小说自发表以来,已经过去了 100 多年,但它的写作技法、超前的社会观和文明观、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享受和启发,让它成为真正不朽的文学经典。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悲观者的讽刺!夏目漱石,日本著名作家。学贯中西,精通英语,擅长俳句,又有丰富的汉学修养。他的小说语言辛辣幽默,形式新颖,着眼于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困境,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私小说的风气之先,被日本民众亲切地誉为 “国民作家”。《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小说处女作,也是代表作之一。《我是猫》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只被收养在穷教书先生家中的小猫。作者通过这只猫的冷眼旁观和揶揄讽刺,向读者展示了一群受到重商主义社会排挤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书中超前的社会观和文明观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代性。不仅得到文学界的肯定,而且在当时的平民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四两拨千斤般地实现了雅俗共赏,在日本近代文学的探索期建立了一座里程碑。用作者夏目漱石本人的话来说,这本书是一部 “没头没脑,简直像海参一样” 的小说,大部分篇幅由五位性格迥异的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谈话构成。这些人虽然有着发达的头脑和满腹的经纶,却不谙世事,缺乏行动力,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自以为这是与世无争、保持清高的方式,却不知这实际上只是受到了重商主义排挤、逐渐被边缘化的结果。他们自命不凡,侃侃而谈,却未能忘怀俗世,充满俗情,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抵抗着现实的洪流。为了抵抗与重商主义社会格格不入导致的空虚苦闷,书中的几位知识分子采取了不同的处世方式 —— 苦沙弥顽固不化,寒月沉溺于无用的研究,东风附庸风雅,迷亭插科打诨、玩世不恭,而被猫儿称为 “哲学家” 的八木独仙,推崇的则是出自东方禅学的 “消极的处世态度”。独仙在和苦沙弥的一次长谈中发表的言论,摆脱了全书讽刺揶揄的主基调,严肃地提出了源自东方文化的禅宗及儒家的消极处世理论,勾勒了整部作品在哲学层面上的意义。小说结尾,五位知识分子齐聚苦沙弥家,对社会前景做了充满思辨的讨论。他们谈到,随着现代社会中人的 “自觉心”,也就是自我意识,越变越敏锐,人们开始过分懂得自己与他人之间有一条利害鸿沟,个个都成了密探式的人物,偷偷摸摸干些利己的事情。即使英国所讲的 “教养”,也是在 “自觉心” 的前提下对人亲切,表面上看来人际交往变得和谐了,但实际上彼此都非常苦恼,就跟相扑的力士一样,旁人看来极其平稳,实际上两人暗中正使着极大的力气。人类个性的发展还会导致夫妻分居,婚姻关系将不再存在。艺术也同样岌岌可危,因为艺术之所以能够繁荣,是由于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存在共同的个性,但在个性越来越强的社会里,你写的我不懂,我写的你不感兴趣,艺术也就整个灭亡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悲观,一直是夏目漱石作品的情绪基调,在他这本充满幽默感的处女作里已经初露端倪。他对文明的前景怀着深深的绝望,发现通过医学和哲学都找不到出路,便通过嘲讽世俗和嘲笑自己来对抗厌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