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段关系的两个视角

    读这本书时,还在外地工作,过着从一个外地到另一个外地的生活。几年间,除了交通工具从硬卧铺升级成了高铁二等座,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身体在路上,心灵也跟着颠沛流离。另一头,是在家乡逐渐老去的父母。已经记不清有几次,看到父亲在染发,试图遮盖自己的衰老。也记不清有几次,看到母亲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特别是那条看起来甚至有点弯曲的左腿。普通人没有办法和作家相比,他们不会表达,没能力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用昨天聊到的一组词来套用,就是普通人可能有作家一样敏感的内心,却缺少作家一样细腻的文笔。父母子女这段关系,从意外到必然,从抗拒到接纳,从叛逆到理解,从笑到眼泪…… 同一段关系的两个视角,映射着不同的心灵感受。孩子的路是孩子的生命课题,父母的路是父母的生命课题。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部分。但都不是全部。每个人都有一段路要自己去走。所以我们都一直在寻找同行的人。龙应台女士和我的父母同龄,稍长几岁。我每次读她的文章时,都是在难得的午后闲暇时间。收起平时一目十行的执念,耐下性子钻进字里行间,感受上一辈人的温情脉脉。本书不建议读电子书,适合买纸质版的来看。评分:四星,值得推荐,给逐渐获得心灵平静的人。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温暖终归会如期而至

      生活的片段总是在那么一瞬间将我们的情感击落,它是那么干净利落,不留一点余地,只能让我们远远观望。“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的片段,总会在不经意间感动你

        在这里看到一段段生活的场景,父亲,母亲,孩子,她的生活离我们这么远,而她的故事又让我们感觉自己似乎发生着,只是没有那敏锐的视角,没有那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在父母那,我们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而我们却尝尝渴望摆脱父母的关心关爱,我们以为自己能,自己厉害,当真正需要帮助时,是父母二话不说的从背后走出来,原来我们以为的安全感是他们在背后而已。面对生老病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曾经我们以为这一切离我们很远,今年的疫情重新让我们思考,如果度过这生命这段有限的时间。爱情还有点遥远,那就喂养亲情,带小侄子去游玩,带父母去旅游,见见他们曾经为了孩子家庭许久未曾联系的亲人,友人。给奶奶一个大红包,她受了太多的苦,为了家庭她独自一人战斗的太久了。和大哥喝一场酒,用理智压抑自己的情感太久太久了,我都忘了如何表达了。相信一个幸福的家庭,会让命中人来到身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力量的一本书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作者笔下生花,心有美景,下自成蹊,心有惊雷,宠辱不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一种爱叫“亲情”

            这已经是第三遍看这本书了。第一遍是初中,第二遍是高中,第三遍是大学。未来可能还会继续看,但不同年纪确实有不同的感受。      文章内容很平淡,都是很多的生活点滴。但就是这些生活点滴,才构成了我们的平凡生活。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两种背影。一种是母亲的背影,另一种是孩子的背影。两种不同的背影之下都含有不同的关心,但都有共同的联系叫 “亲情。”      小时候常在父母身边,总觉得时间很长,相处很长。可长大了,走远了,才发现陪伴即是短暂,多一次,就少一天。我不知道别人看过这本书的感受是什么,我只知道我看完以后,内心里就告诉自己,要多花时间陪陪父母。哪怕只是一顿饭的时间,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绝对不会转移注意力,错失一次和父母聊天的机会。      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时刻发生着的,它让我开始认真的关注我的父母,并为之做出些有意义的改变。哪怕是在一起散个步,一起聊个天。我开始慢慢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的让父母开心,也让自己满足,而不是一种附和。或者是走远了,开始慢慢理解,或许是长大了,开始懂得珍惜。      因为那双背影依旧在,悄悄的印在自己的心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龙应台的背影

              龙应台笔下的父母亲情比《亲爱的安德烈》更浓郁,也更让我们想要逃避。父母的话题充满禁忌,生老病死牵动人心。阅读时总是让自己保持一种游离感,能够在自己感情奔溃前,随时抽离。— 三十七岁的梵高,真的买了一张死亡的单程票,说走就走了。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可释放的热情。《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 —— 梵高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从教堂的塔尖到天空里一颗很大,很亮,很低的星,这颗星,又活又热烈,而且很低,低到你觉得教堂的塔尖一不小心就会钓到它。———— 此书为 2018 年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浓烈·深沉

                三部曲按顺序读完,都是读第二次。童年时,浓烈的爱意、温情;青少年时,与母亲的疏离与独立;老年时,与年迈的父母对话。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调动了我的情绪。是人生的必然阶段,既真实,又伤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里面有人与人之间最原点的情感牵绊,写的很真挚,但尚不足惊艳,那句话倒是这本书中的唯一的佳句,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其他真的寡淡无味 ,只能说畅销书真的不是我的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很多共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龙先生情感散文集

                      一本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散文集,最熟悉的莫过于此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送,代际之间的轮回

                        中年的龙应台,一面面对自己渐渐成长远去的孩子,一面面对即将走向人生尾声的父母,窥见了人生的诸多相似、循环的细节。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许多段落都想划下笔记,但最后一句也划不下。作者深刻的思想弥散在整篇文字中,整篇整篇的读才有可能咂摸出真味。她不屑于用总结、精练的句子来表达,而是妮娓道来,从容平静。    散文最让我感触的是作者陪年老的父母走最后一程的部分。我感慨于自己年轻气盛时对父母的许多不好的态度,感慨于父母老去而我们无能为力的那种无力感,感慨于父母在贫乱年代熬过却为我们撑伞,最后渐渐退出 “权力与话语” 的舞台,成为我们的 “孩子” 的时候那种酸楚。也让我想到那几年遭受苦难的外婆,亲尚在而子不养......    看到作者,即是看到自己,或以后的自己。每每有想哭的冲动,甚至到临近抑郁的边缘。人生,果然是若难与成长的一生,每一段过了都不再重来。或许我们不该一味高歌热爱生活的大调,而是浅岭低唱,慢慢地,走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龙女士名声在外,所以决定看她的书,事先也就做好了尽量客观、不做过多政治解读的准备。关于父母家庭的部分还不错,其他的就… 春秋笔法足见文笔实在不差,不过总透着一股子不合时宜的优越感。那种天真怡人,但又不自觉高人一等的态度,只讲情绪,隐去所有的真实背景。只需要共情,不要你有真实生活的逻辑。联想她其他的作品,不由得感叹一句:乡愿,德之贼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法体会,害怕面对,只好永远亏欠

                              那天妈妈的电话打过来,我终于可以向她抱怨一下爸爸了。因为平时主要是爸爸跟我联系,通过电话、短信、QQ 等各种形式。


                              我跟妈妈说:爸爸很讨厌,老是骚扰我。每天都要发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在 QQ 上只要一见到我必得打招呼,我不理他,他还要不屈不饶,抖动不止。我写稿写得好好的,总要被他破坏掉思路。
                              真是个难缠的爸爸,我都动了删他 QQ 的心思了。
                              可是这几天,跟他一句话都没说,也会觉得有一点无聊和失落。在我不是那么厌烦的时候,在我有什么很值得高兴的事的时候,我会希望能尽快让他知道。
                              从海南旅行回来,他就一直催我传照片给他看。我总是拖着不给,不想什么事都顺着他来。可心底里,其实是很想让他看到的。最后在 QQ 上传的时候,他一张张地接,一语不发。我耐不住了,说:你看了以后要评点一下嘛。
                              然后他就说:你们看起来都好幸福。
                              我在沙滩上写下了爸爸妈妈的名字,还拍下照,也一并发给他们看。爸爸说:你把我们也带过去了啊。。。你在那里玩还会想着我们啊。。。
                              看到这些,我都不接话,故意冷场。每当到了煽情的时刻,我都必定会立刻扭转局面,朝着冷酷无情的方向发展。
                              看《目送》的第三部分,终于冒出了眼泪。
                              龙爸爸病重,身体条件一点点的恶化。看不清东西,站不起来,说不出话,直到大便失禁。龙应台抓住过程中的细节一点点描摹,衰老的气息漫出了纸张。
                              可是时不时的,她又会讲到儿子,华飞或者安德烈。讲到他们小时候的天使模样和对母亲的依赖,以及现在对自己的不耐烦,甚至反过来教育她。就像《亲爱的安德烈》一样,这些情节都很好笑。
                              然后再转回病重的老父,气氛又顿时凝重凄凉。同是两代至亲,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就是会这么不一样?
                              小孩子还有大把大把的未来和希望,你看着他,就像早晨推开紧闭的房门,看到了光;而面对一个老人,却像看一扇合拢的门,光丧失掉,黑暗扑上来。
                              我想,这该是自我投射的缘故吧。
                              父母看年幼的子女,看到的是自己的延续,那感觉大概类似于再造一个自己,让自己重来一遍,回到过去;而子女看年迈的父母,则犹如看到未来的自己,他的衰老、病痛、迟钝、僵硬、糊涂,一直到丧失掉部分人之尊严,让我们如此的心痛,除了情感的维系,更有血肉相连带来的感同身受。我们害怕呀,害怕自己也会到达那里。每看一眼他,就像自己又离衰老、病痛、迟钝、僵硬、糊涂、丧失尊严近了一步。
                              所以,一个通常意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一般都会把一颗火热的心放到子女身上,而往往忽略老去的父母。
                              仅仅一句 “自私” 就可以解释吗?可是,我们的感觉说不了慌的呀。幼儿的欢乐我们能够感知到,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老人的痛苦却总会让我们茫然、恐惧,因为我们对衰老一无所知,毫无准备。怎么办?
                              所有对别人的情感,最后都要放在自己身上细细感受,才能拿出一份自然而然的态度。可我不了解你,我不知道 “老” 是什么,“死” 是什么,我毫无准备,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但是镜子里的自己,还是很年轻呀。我却想象不出,九十岁的外婆也是年轻过的,她比我活得久得多,久到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能力。我也会活那么久吗?也会成为她那个样子吗?
                              我想不到,实在是想不到。
                              妈妈总是对着外婆大吼大叫,觉得跟她无法沟通;同时,也会心疼外婆的病痛和孤单,经常会去看她,给她带吃的,帮她剪脚趾甲。可现在,面对我的不耐烦和抱怨,正在生病的妈妈,会难过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如何掌控衰老和接受离别

                                《目送》,看得人心酸,几度忍不住落下泪来。的确,并不只是为书里的描写,而是想到未来可能遇到的窘境。


                                我可以不怕死,也可以说不怕老,但我怕老了会麻烦别人,会因为不能自理生活而让别人受累。我不想要那样的生命质量,但是也要承认,有些时候,不由自己作主。
                                而另一方面,虽然我自己没有孩子,但是三个宝的成长,我都有目睹。她们从出生到长大,中间的转变。我有时候的确怀念,她们的婴儿时期,可以软软的抱在怀里,对大人充满了依恋和信赖,会说:我最爱二姨了。而当她们长大,情感上虽然不变,但是会有不耐烦,有她们自己的想法,也会象大人一样教育我:二姨,你这样是不对的 —— 我得承认,我伤过心。
                                看着书里的描写,触动我自己的心怀。
                                而且我也知道,不只是我自己。
                                所以书里的 “爱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也许我也可以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互助互扶,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能够自己掌控,方是有尊严有幸福,否则,即使是老来有靠,有龙应台这样的孩子照拂,也还是不够的,无知无识地度过岁月,岁月其实没有意义。
                                人生,在行到中途,所谓人到中年,会面临种种尴尬,有时无比苍凉。上有老,下有小,灵魂想要突围,而肉身重重拘锁。龙应台的笔触很淡,几乎是纯白描的手法,但是其中自有深情,读来让人悲怆。一代一代,继往开来,新陈代谢,生命有其韧性,也非常柔弱,在走向终点的路上,老人渐如婴儿,但却得不到婴儿般的关照,失忆、痴呆、不能自理、离世,这个历程中的一些际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毕竟,很多人是如此,而且,即使是健康,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受孤独侵袭、内心始终平静?
                                我在今天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我还没有到那个时候。因此我心存敬畏,不敢轻忽。我看到老人时,我也会心存敬意,不敢怠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知道他们曾经幼小,曾经年轻,曾经走过曲折漫长的路,不应该因老弱无力而被轻视。
                                这是人间的情份。
                                我读龙应台,是开启我自己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长年来,她是影响我很大的人,我记得较早时候读《野火集》和《烧死一只大螃蟹》,那时候的她,年轻、锐利,锋芒毕露,对世界大声疾呼,而慢慢地,为人母、以及父母苍老时,她作为女儿的一面,渐渐显露出来,这样一个多面的、国际化的女性,她所行过的路,她的视野,对我来说,是参考,也引发思考,她写她走过的城市,写文明,也写生活的细节,纵横交错,她写父母,写兄弟,写儿子,写朋友,很多人因为在书中出现得多了,所以亲近。
                                一个女子的成长,她的父母兄弟的历史,她的儿子的成长,其实也是平常人的命运,即使命运千差万别,总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大时代,小人物,每一个个体,也是群体的印证。家国天下,最终,不也还是落实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一错手,就是一辈子,这样的悲剧,谁又说以后不会发生呢?世事多变。
                                我想起在台北青草巷里遇到的老兵,那样匆匆的交会,他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鳞半爪。我想起我早逝的母亲,正在苍老的父亲,同样人到中年的姐姐妹妹,正在长大的孩子们,我虽然不颓唐,但也明白,人生这个时间段的尴尬,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我知道我仍然需要去学习,不仅是理想中的优雅老去,还有各种可能出现的恶形恶状,怎么以耐心和勇气来应对。
                                这本书,是早就知道但竟然迟到今日才读的书。也许我读晚了,但现在读也不迟。在亚庇机场,从七七手里接过来,在机上读了少许,回来继续,今天上午读完。和《看见》一样都是好书,都打了 “力荐”,用眼睛观看和深思人世。目送各种世象,各种乱离,不得不放手,心里也要想到通透。我本来对七七说,等我读完,就传递给别人,现在我改变了主意,要留在手上,多读几遍。
                                人生的课,直至死亡,没有休止,所以,不断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其中语句很有回味

                                  天灰灰的,竟然有点湿润的雨意。乡人奔走相告,苦旱之后,如望云霓。来到这陌生的地方,你一滴眼泪都不掉。但是当司仪用湘音唱起 “上 —— 香”,你震惊了。那是他与 “爱己” 说话的声音,那是他教你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腔调,那是他的湘楚之音。当司仪长长地唱 “拜 ——” 时,你深深跪下,眼泪决堤。是,千古以来,他们就一定是以这样悲怆的楚音招魂的: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归来!往恐危身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目送

                                    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闲时细读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 看第一章,首先是惊艳,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必须可以这样用。继而感觉从他人事中浅尝些许道理和感悟,欣然。第二章,用词开始朴实,而其中道理又深刻了一点,读完一段总想思考那么一会。第三章开始,叙事颇重,道理全变成了情感,看完后有种胸闷的感觉。总之,"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描述母亲的老以及最后一章节父亲的逝让人触动。人生本来就是旅程,每一次翻阅都有感触。p.s 龙应台的政治立场。。。只于大陆的偏见和讽刺,如今看来有点不舒服。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